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衣物配件,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隱形的拉鏈。
背景技術:
拉鏈被廣泛引用在各個領域。目前人們的衣物拉鏈主要是用帶可以相互咬合的齒的拉鏈來起到連接和封閉的作用的。齒狀的拉鏈應用在衣物上容易劃傷衣服,以及傷害到使用者。
市面上出現塑料的拉鏈,塑料的拉鏈通常包括拉頭和拉條兩部分組成,拉條采用凸件和凹件相互卡接方式結合,凸件和凹件都穿入到拉頭中,通過拉頭來控制拉鏈整體的開合。塑料的拉鏈由于其材料的特點,被做的體積較大,難以做到隱形,用在衣物上時美觀度不夠。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隱形拉鏈,該種拉鏈被縫合到衣物上時,拉鏈閉合狀態下整體是趨于隱形狀態的,使用的衣物上面縫合度高,且美觀性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隱形拉鏈,包括凹件、凸件和拉頭,所述凹件表面具有至少兩條的第一凸條,且任意兩相鄰凸條之間具有凹陷的配合間隙;
凸件凹陷形成有卡槽,卡槽內具有與第一凸條卡接匹配的第二凸條;
拉頭呈具有空腔的上升楔形設置,其兩端分別為可分離凹件和凸件的開口端和可壓合凹件與凸件的閉口端,空腔內設有一鎖合片將拉頭分成上部件和下部件,鎖合片對應上部件的一面設有與配合間隙的數量相適配的分離隔片;
上部件設有供第一凸條穿入的第一側開口,下部件設有供第二凸條穿入的第二側開口,第一側開口和第二側開口均與開口端和閉口端貫通構成開閉拉鏈的通道,上部件背向下部件的一面設有牽引件;
凹件和凸件被分別配置于不同側的連接片上時,牽引件所在面為暴露面。
進一步的,該拉鏈被配置于衣物右側時,凹件與衣物靠近左側的片狀衣物連接,凸件與靠近右側的片狀衣物連接,第一側開口朝向衣物左側所在側,第二側開口朝向衣物右側所在側。
該拉鏈被配置于衣物左側時,凹件與衣物靠近右側的片狀衣物連接,凸件與靠近左側的片狀衣物連接,第一側開口朝向衣物右側所在側,第二側開口朝向衣物左側所在側。
所述凹件具有壓合條和用于連接至布料的連接片,所述至少兩條的第一凸條組合成壓合條,壓合條設置在連接片的一端面的靠近邊緣位置,一限位凸條設于遠離連接片邊緣的第一凸條的一側,限位凸條與該第一凸條間具有供第二凸條卡入的限位間隙。
所述鎖合片靠近開口端設置,且該鎖合片由開口端至閉口端的長度小于或等于上部件的一半長度。
所述鎖合片呈與空腔形狀相適配的楔形設置,所述分離隔片靠近開口端設置,分離隔片在鎖合片上由開口端朝向閉口端延伸。
每第一凸條遠離凹件表面的一端設有正向倒勾,每一第二凸條遠離凸件表面的一端設有可與正向倒勾卡勾連接的反向倒勾。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件和凸件之間通過第一凸條和第二凸條之間的卡接,從而保證拉鏈連接物之間的牢固度;拉頭設置成上升楔形,從而使得拉頭具有大開口端和小開口的端面,大開口的端面能夠方便安裝入凹件和凸件,小開口的端面能夠起到壓合凸件至凹件的作用,鎖合片上面設置分離隔片能夠在人們拉動拉頭時插入到配合間隙內,從而快速準確的將第二凸條分離出配合間隙內,方便人們開閉拉鏈;同時凹件和凸件的結合作為拉條的主要組成,不會劃傷人們,也不會刮壞衣物;第一凸條是在凹件的表面形成的,因而凹件未設置有第一凸條的面是平整的,而第二凸條是在凸件上面凹陷形成的,從而使得凹件未突出設置第二凸條的一面是具有凸出的弧度的,因而是不平整的;第一凸條和第二凸條通過拉頭卡和了之后,牽引件所在面作為暴露面,與第一凸條的平整的面是同一側,從而使得拉鏈被縫合到衣物上時,是平整的面,不會有明顯的拉鏈痕跡,從而使得拉鏈閉合狀態下整體是趨于隱形狀態的,使用的衣物上面縫合度高,且美觀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實施例的凹件和凸件的連接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實施例的拉頭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實施例的拉頭的開口端的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實施例的拉頭的閉口端的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被配置于衣物右側時的結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被配置于衣物左側時的結構圖。
附圖標記:
1、凹件;11、連接片;12、第一凸條;13、限位凸條;14、配合間隙;2、凸件;21、第二凸條;3、拉頭;31、上部件;32、下部件;33、鎖合片;331、分離隔片;34、第二側開口;35、第一側開口;4、牽引件。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6對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隱形拉鏈,包括凹件1、凸件2和拉頭3,所述凹件1表面具有至少兩條的第一凸條12,且任意兩相鄰凸條之間具有凹陷的配合間隙14;
凸件2凹陷形成有卡槽,卡槽內具有與第一凸條12卡接匹配的第二凸條21;
拉頭3呈具有空腔的上升楔形設置,其兩端分別為可分離凹件1和凸件2的開口端和可壓合凹件1與凸件2的閉口端,空腔內設有一鎖合片33將拉頭3分成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鎖合片33對應上部件31的一面設有與配合間隙14的數量相適配的分離隔片331;
上部件31設有供第一凸條12穿入的第一側開口35,下部件32設有供第二凸條21穿入的第二側開口34,第一側開口35和第二側開口34均與開口端和閉口端貫通構成開閉拉鏈的通道,上部件31背向下部件32的一面設有牽引件4;
凹件1和凸件2被分別配置于不同側的連接片11上時,牽引件4所在面為暴露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件1和凸件2之間通過第一凸條12和第二凸條21之間的卡接,從而保證拉鏈連接物之間的牢固度;拉頭3設置成上升楔形,從而使得拉頭3具有大開口端和小開口的端面,大開口的端面能夠方便安裝入凹件1和凸件2,小開口的端面能夠起到壓合凸件2至凹件1的作用,鎖合片33上面設置分離隔片331能夠在人們拉動拉頭3時插入到配合間隙14內,從而快速準確的將第二凸條21分離出配合間隙14內,方便人們開閉拉鏈;同時凹件1和凸件2的結合作為拉條的主要組成,不會劃傷人們,也不會刮壞衣物;第一凸條12是在凹件1的表面形成的,因而凹件1未設置有第一凸條12的面是平整的,而第二凸條21是在凸件2上面凹陷形成的,從而使得凹件1未突出設置第二凸條21的一面是具有凸出的弧度的,因而是不平整的;第一凸條12和第二凸條21通過拉頭3卡和了之后,牽引件4所在面作為暴露面,與第一凸條12的平整的面是同一側,從而使得拉鏈被縫合到衣物上時,是平整的面,不會有明顯的拉鏈痕跡,從而使得拉鏈閉合狀態下整體是趨于隱形狀態的,使用的衣物上面縫合度高,且美觀性強。
如圖1所示,所述凹件1具有壓合條和用于連接至布料的連接片11,所述至少兩條的第一凸條12組合成壓合條,壓合條設置在連接片11的一端面的靠近邊緣位置,一限位凸條13設于遠離連接片11邊緣的第一凸條12的一側,限位凸條13與該第一凸條12間具有供第二凸條21卡入的限位間隙。
如圖3和圖4所示,兩個第一凸條12設置在連接片11的邊緣(圖中示出的是截面圖,日常使用中是長條狀),這樣連接片11未設置第一凸條12的一面是平整的平面,限位凸條13和兩第一凸條12三者之間構成兩個配合間隙14;凸件2對應第一凸條12的數量凹陷設置兩個第二凸條21,且兩個第二凸條21可與配合間隙14相適配的卡接。
如圖3中所示,凹件1和凸條安裝至拉頭3之后,從拉頭3的開口端示出拉條和拉頭3之間為相互配合關系,限位凸條13和兩第一凸條12三者之間構成兩個配合間隙14,兩個分離隔片331分別處于兩個配合間隙14里面,第二凸條21由于有鎖合片33的格擋,對應著配合間隙14相向著設置。
如圖2進一步的,所述鎖合片33靠近開口端設置,且該鎖合片33由開口端至閉口端的長度小于或等于上部件31的一半長度。這樣拉頭3在開閉凹件1和凸件2時,能有較好的距離來調度和控制凹件1和凸件2在拉頭3行進到何種位置時打開或者關閉。
為了讓鎖合片33開閉凹件1和凸件2時更加方便,所述鎖合片33呈與空腔形狀相適配的楔形設置,所述分離隔片331靠近開口端設置,分離隔片331在鎖合片33上由開口端朝向閉口端延伸。楔形的鎖合片33具有一個較小的端部,該端部可以較為方便靈活的插入到凹件1和凸件2之間,進而通過其上面設置的分離隔片331來有效的將第一凸件2和第二凸件2相互分離開。
如圖1所示,每第一凸條12遠離凹件1表面的一端設有正向倒勾,每一第二凸條21遠離凸件2表面的一端設有可與正向倒勾卡勾連接的反向倒勾。拉鏈都是采用塑料制成,其具有較大的形變量,故而正向倒勾和反向倒勾之間能夠相互卡勾連接,從而讓凹件1和凸件2之間的連接牢固度更加穩定,縫合在衣物上時,衣物的封閉性更高。
拉鏈在使用在衣物的中間,作為衣物的主要封閉座用時,第一側開口35和第二側開口34的朝向無論左右都可以的,但是在人們將本實用新型的隱形拉鏈用在衣物的左側或者右側口袋時,就需要注意朝向了。
如圖5所示,拉鏈除了被用作衣物的閉合之外,還通常被用作閉合衣物上的口袋之用,該拉鏈被配置于衣物右側口袋時,凹件1與衣物靠近左側的片狀衣物連接,凸件2與靠近右側的片狀衣物連接,第一側開口35朝向衣物左側所在側,第二側開口34朝向衣物右側所在側。
如圖6所示,該拉鏈被配置于衣物左側口袋時,凹件1與衣物靠近右側的片狀衣物連接,凸件2與靠近左側的片狀衣物連接,第一側開口35朝向衣物右側所在側,第二側開口34朝向衣物左側所在側。
由圖5和圖6兩實施例不難看出,在使用本實用新型隱形拉鏈時,其不僅僅被限定用在衣物上,還可以用在登上包,潛水服等其他需要拉鏈隱形的物件上,只要其需要根據使用者的左右手的習慣打開的,都應當按照此種方式,裝在右側,為方便右手使用的,按照圖5的安裝方式,裝在左側,為了方便左手使用的,按照圖6的安裝方式。
由于第一側開口35是用來連接凹件1的,且凹件1未設置第一凸條12的一側面是平整的,且相對來說是處于上部的,為了方便手直接插入到衣物的側邊口袋內,這樣本實用新型的拉鏈被使用在衣物某一側的側口袋上時,第一側開口35應當朝向與該側的反向,這樣在拉鏈處于部分拉開狀態時,凹件1和凸件2的連接片11是呈現上下錯落狀態的,人們的手能夠更加方便的插入到打開的衣物側口袋中(褲子的側口袋同理)。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