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護理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
【背景技術】
[0002]處在恢復期的高血壓、腦血栓患者或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其行走主要依賴于拐杖,或他人攙扶,以上這兩種方式,其受力面積不大,受力點不均衡,為腿腳不便的人群行走帶來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發明一種新型的助行工具來解決這一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包括半圓形椅座、蓄電池腔、椅背和扶手,還包括支撐環,在所述支撐環的兩側設有限位塊,在所述扶手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在所述連接桿的里側壁上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塊與限位槽配合滑動連接,使得支撐環能夠沿限位槽垂直上下移動,在所述支撐環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的頂端固定連接在與扶手相接觸的連接桿的一端,在所述支撐環的里側設有環形滑道,在所述椅座的外側固定設有與環形滑道配合滑動連接的滑塊,使得椅座能在支撐環中沿環形滑道轉動,在所述連接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在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設有滾輪。
[000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簡單穩固,操作方便;2、本實用新型的支撐環可在電動伸縮桿的帶動下上下移動,并且椅座可在支撐環內轉動,方便處在恢復期的高血壓、腦血栓患者或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行走和休息。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0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0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0011 ] 如圖1~圖4所示,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包括半圓形椅座2、蓄電池腔13、椅背6和扶手I,還包括支撐環4,在所述支撐環4的兩側設有限位塊11,在所述扶手I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7,在所述連接桿7的里側壁上設有限位槽9,所述限位塊11與限位槽9配合滑動連接,使得支撐環4能夠沿限位槽9垂直上下移動,在所述支撐環4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10,所述電動伸縮桿10可選用南京永諾傳動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為YNT-01,12/24VDC的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10的頂端固定連接在與扶手I相接觸的連接桿7的一端,在所述支撐環4的里側設有環形滑道3,在所述椅座2的外側固定設有與環形滑道3配合滑動連接的滑塊12,使得椅座2能在支撐環4中沿環形滑道3轉動,在所述連接桿7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桿5,在所述支撐桿5的底端設有滾輪8,所述滾輪8可選用東弛五金廠生產的型號為XH — J13的可自鎖萬向輪,在所述支撐桿5上設有蓄電池腔13,在所述蓄電池13內裝入蓄電池,蓄電池可給電動伸縮桿10供電,以保證其正常工作。
[0012]其工作原理是:使用前,先將椅座2轉到護理椅的前面,然后打開電動伸縮桿10的伸長開關,電動伸縮桿10將帶動支撐環4和椅座2運動到護理椅的底端,這時老人可以進入支撐環4的里端,然后打開電動伸縮桿10的縮回開關,電動伸縮桿10帶動支撐環4和椅座2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時老人手抓著扶手1,即可行走,當需要坐下休息時,只需將椅座2轉到老人的后面,這樣老人就可以坐在椅座2上休息。
【主權項】
1.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包括半圓形椅座、蓄電池腔、椅背和扶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環,在所述支撐環的兩側設有限位塊,在所述扶手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在所述連接桿的里側壁上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塊與限位槽配合滑動連接,使得支撐環能夠沿限位槽垂直上下移動,在所述支撐環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的頂端固定連接在與扶手相接觸的連接桿的一端,在所述支撐環的里側設有環形滑道,在所述椅座的外側固定設有與環形滑道配合滑動連接的滑塊,使得椅座能在支撐環中沿環形滑道轉動,在所述連接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在所述支撐桿的底端設有滾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老人助行護理椅,屬于護理器械技術領域,包括半圓形椅座、蓄電池腔、椅背和扶手,還包括支撐環,在支撐環的兩側設有限位塊,在扶手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在連接桿的里側壁上設有限位槽,限位塊與限位槽配合滑動連接,使得支撐環能夠沿限位槽垂直上下移動,在支撐環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電動伸縮桿的頂端固定連接在與扶手相接觸的連接桿的一端,在支撐環的里側設有環形滑道,在椅座的外側設有與環形滑道配合滑動連接的滑塊,在連接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在支撐桿的底端設有滾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穩固,操作方便,可代替拐杖,方便處在恢復期的高血壓、腦血栓患者或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移動和休息。
【IPC分類】A45B5/00, A61H3/04, A47C3/12
【公開號】CN204838326
【申請號】CN201520561628
【發明人】高健青, 申家美, 徐貴菊, 何樹霞, 孟慶玲
【申請人】高健青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