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傳染病員隔離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3581閱讀:52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傳染病員隔離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病員用床,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傳染病員隔離床。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不同病癥的病員,在住院治療過程中,都應有相應的病床。今年初,在我國廣東地區發現一種新型傳染病,被命名為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截止2003年4月底我國“非典”病例達到高峰,形勢日益嚴峻,而且,醫務人員在救治“非典”病人的過程中,輸入感染極高。這就擺在廣大醫護工作者面前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是如何保護醫護人員。而傳統的各類現有的病床已顯然不能滿足這種新型傳染病的需求。盡可能快速地研制出一種傳染疾病特別是像“非典”疾病病員隔離病床就成為我國科技工作者當務之急。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情況,設計者在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結合實際,潛心研制,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的傳染病員、特別是“非典”病員使用的傳染病員隔離床。
本實用新型的目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它包括床1,置于床1上部的防護罩,該防護罩由有孔的前罩10和后罩12組成,前罩的一端與后罩12的一端連接,前罩10的另一端與置于床1上的前隔離板8連接,后罩12的另一端與置于床1上的后隔離板14連接,前罩10兩側下邊緣裝有對稱的與床1的兩邊緣上的滑槽相匹配的滑輪22。
上述的前罩10為高透明度的具有一定強度的材質制成,如有機玻璃。
上述的后罩12為較柔軟的材質制成,如蘭色油彩塑布;上述的前隔離板8與前罩10通過拉鏈連接,或通過具有粘接性能的但又能將被粘接的物件分開的連接件連接;上述的前罩10與后罩12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或通過具有粘接性能的但又能將被粘接的物件分開的連接件連接;上述的后罩12與后隔離板14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或通過具有粘接性能的但又能將被粘接的物件分開的連接件連接;
上述的連接均為活動連接,目的在于方便組裝和拆卸。
上述的前罩10的兩側下邊緣帶有小滑輪22,位于床1的兩邊緣的滑槽內,當拉鏈拉開后,將前后罩分開,滑輪22即可在床1的兩側邊緣槽形軌道中滑動,這樣便于病員上、下床。
上述的防護罩的寬度與床的寬度相匹配。其高低應根據病員能起臥和醫護人員在罩外操作方便而定;上述的前隔離板8上有導管插入孔7,根據需要插入孔7的個數可多可少,一般為2個,孔徑可大可小。
上述的前罩10上孔的數目及大小,位置可根據需要而定,一般在前罩10的兩側各有2個操作窗口2、該窗口2上帶有可關閉的透明的活動蓋板。此外,前罩10上有氧氣輸入口3,心電監護儀導聯輸入孔4,輸液孔5,呼吸機管道輸入孔6、導管插入孔7,吸引孔21。
上述的后隔離板14上裝有風機13,該風機13與內裝有紫外線燈18、19的并配有出氣口17的消毒箱20之間有一連通管15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優點在于設計科學、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經濟實用,能有效地保護醫務人員在接近病人的飛沫及其它直接污染源時不受感染;罩內呈現氣流低負壓病人的隔離區,使病房內由原來的全污區環境變為近似伴污染環境。


圖1為本實用新型傳染病員隔離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并用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根據設計要求,將病床1的兩邊緣制成槽形軌道,前隔離板8,后隔離板14均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制成。前隔離板8中間開兩個可供給病人做插管時用的兩個操作小窗口7,前罩10為透明度高的有機玻璃制作成弓形,該弓形前罩10的兩側下邊緣裝有與床1的兩邊緣上的槽形軌道相匹配的小滑輪22,在弓形前罩10的兩側對應位置各開2個操作窗口2,該操作窗口2帶有可關閉的透明活動蓋,如使用呼吸機時,可輕輕撥開蓋板即可。在位于操作窗口2的下方的兩側對應位置,各開有一個氧氣輸入口3,心電監護儀導聯輸入孔4,輸液孔5,呼吸機管道輸入孔6,吸引孔21。防護罩的后罩用柔軟的蘭色油彩塑布制成。后隔離板14中央裝有小功率,低噪音,出風均勻的軸流風機13。前隔離板8與前罩10、前罩10與后罩12后罩12與后隔離板14之間均用普通拉鏈連接。風機13通過管道15與消毒箱20連通,消毒箱20內有紫外燈18、19以及被消毒后的氣體出口17。
權利要求1.傳染病員隔離床,它包括床(1)、置于床(1)上部的防護罩,其特征在于該防護罩由有孔的前罩(10)和后罩(12)組成,前罩(10)的一端與后罩(12)的一端連接,前罩(10)的另一端與置于床(1)上的前隔離板(8)連接,后罩(12)的另一端與置于床(1)上的后隔離板(14)連接,前罩(10)兩側下邊緣裝有對稱的與床(1)的兩邊緣上的滑槽相匹配的滑輪(2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染病員隔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隔離板(8)與前罩(10)通過拉鏈(9)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染病員隔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罩(10)和后罩(12)通過拉鏈(11)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染病員隔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隔離板(14)與后罩(12)通過拉鏈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染病員隔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隔離板(8)上有導管插入孔(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染病員隔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罩(10)上的孔為操作窗口(2)、氧氣輸入口(3)、心電監護儀導聯輸入孔(4)、輸液孔(5)、呼吸機管道輸入孔(6)、導管插入孔(7)、吸引孔(2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染病員隔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隔離板(14)上裝有風機(13)、風機(13)與內裝有紫外線燈(18、19)的配有出氣口(17)的消毒箱(20)之間有連通管(15)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染病員隔離床,它包括床、置于床上的由前罩和后罩組成的防護罩、前罩上有若干個小孔,前隔離板、后隔離板、前隔離板與前罩、前罩與后罩、后罩與后隔離板之間均用拉鏈連接。后隔離板上裝有風機、該風機與消毒箱通過管道連通。本傳染病員隔離床的優點是設計科學、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經濟實用;能有效地保護醫務人員在接近病人的飛沫及其它直接污染源時不受感染;罩內呈現氣流低負壓病人隔離區,病房內由原來的全污染區環境變為近似半污染環境。
文檔編號A61G7/05GK2638703SQ03249640
公開日2004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24日
發明者姜洪剛, 李信政, 楊淑艷, 李素芝, 馬志飛, 張延鵬, 李茂蘭, 牛清華, 呂軍偉, 卿平波 申請人:李素芝, 姜洪剛, 李信政, 楊淑艷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