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茶香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竹茶香米,也就是將竹茶的營養成份通過萃取提煉加入到優質大米中,使大米增加人體需要的營養和香型,有益于人體健康成為一種新型加工大米,成為色、香味俱全的“竹香茶香米”。
“竹”“茶”是天然的植物,無污染,屬天然綠色,并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維生素B1、B2、B6、胡蘿卜素、21種氨基酸、鈣、硒、黃酮類等人體需要的七種常量元素和5種微量元素,對便秘、高血壓、痔瘡、胃病有一定的療效,能清熱退火、消炎,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是美容、長壽、健康的自然界植物。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這種“竹茶”米,如單獨食用這種植物,一是原料有地域限制和采摘時間限制,植物提取營養又困難又麻煩,而通過將這種又有藥用價值,又有營養成份的物質提煉出來,加入到大米中,成為天天食用的主食之一,這將是一種非常有意義、有前途的產品,據調查,目前國內外有關這種方法均沒有報道。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天然植物的綠色產品,使生產出來的竹茶中既保持了大米的營養成份,又增加了竹茶中提煉出的藥用營養物質和獨有的天然竹香型,而竹香現在全世界均沒有辦法人工合成,人們在聞到這種竹香和食用這些營養時,即保證了人體的營養需要,又心曠神怡,并將傳統大米達到“色”“香”“味”的統一。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從新鮮竹葉、七葉松、茶葉中提取綠色膠液物與米混合,用食用無水乙醇中充分攪拌,讓膠液充分滲透到大米中,而得到一種竹茶米,而整個過程中包括了原料采摘,配料,清洗,切碎無水乙醇浸泡,過濾,水浴加熱,真空濃縮,干燥,混合攪拌,低溫烘干拋光,計量包裝等,所需要的原料是鮮竹葉9%,七葉松3%,茶葉7%,大米,另外需要無水乙醇(食用95°)。生產竹茶米,首先要將上述原料在無水乙醇中浸泡168個小時后,用水浴加熱法提取其營養物質并經真空濃縮熬制成含水量5%-896的綠色膠液狀,然后用65°無水乙醇攪拌再混入大米中,使其低溫,干燥成含水量達14%包裝出廠。
所述原料,選用竹葉必須是當年生長在竹林海拔500米左右丘陵地帶,當年生的楠竹葉,七葉松是在衡山700公里左右松樹葉,茶葉必須無農藥、無化肥的茶園采摘,而且采摘時間必須是陰天或晴天,雨天不行,而且必須當天采摘,第二天加工,不得日曬雨淋,以免損壞葉綠素和營養。
所述清選,是指竹葉、七葉松、茶葉必須首先除掉腐葉、黃葉,再在流水中清洗,清洗必須將泥沙洗凈,清洗過后,再用甩干機將所有葉片殘留水甩干,甩干后所有原料進入切碎機進行切碎,切碎長度在0.2-0.5厘米左右,即可入池用無水乙醇進行浸泡。
所述無水乙醇浸泡,將95°食用無水乙醇和原料放入不銹鋼或鋁池內,放入無水乙醇以原料壓緊,放入乙醇至原料3寸高的原料面,浸泡后每24小時翻動一次,共浸泡7天計168個小時為宜,浸泡時必須密封。
所述分離,將無水乙醇和原料進行榨干,將浸出的液體殘渣進行分開,再將無水乙醇進行回收。
所述的無水乙醇回收,必須用水浴加熱法,采用減壓蒸餾方法,全部回收完無水乙醇,水浴加熱溫度90-100℃溫度內進行,容器內僅存綠色膠狀提取物,將膠狀提取物用95°無水乙醇按1∶1比例用紗布過濾,再進行二次萃取。最后的綠色膠狀原料進行真空濃縮熬制。
所述的直空濃縮,即在真空器內進行真空濃縮,排去水份也可用不銹鋼容器或鋁制容器進行慢火加熱進行濃縮,必須不停的攪拌,以免烘糊,其加熱溫度不得超過100℃,加熱后綠色液體含水量在5%-8%中間得原料。
所述工藝中的混合攪拌,是將綠色膠狀原料按1∶3比例與65°食用無水乙醇,進行充分攪拌,待充分溶解后,再按7∶20∶1000比例加入到大米中,再轉速每分鐘30-50轉攪拌機中充分進行攪拌,一般時間攪拌3-5分鐘,直至充分滲透到大米中即可。
所述工藝中的干燥,即將攪拌好的大米用容器盛裝放置2小時,再攤開,用紅外線加熱器,溫度在40-50℃,干燥。達到含水量14.5%,即可進行包裝出廠。
采用上述工藝生產的竹茶米,是由米和從竹葉、七葉松、茶葉提煉出來的精維素添加劑(綠色膠液)組成,這種米色呈綠色,香呈竹香,其竹茶中所含的葉綠素、維生素、胡蘿卜素、氨基酸、黃酮類、硒、鈣、磷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達到米、竹、茶、營養保健于一體的美味食品。
附圖
描述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權利要求
1.竹茶香米包括原料準備、清洗、切碎、浸泡、無水乙醇回收、萃取、真空濃縮、配料、攪拌、烘干、計量包裝,其特征是a、原料必須用新鮮竹葉、七葉松、茶比重是竹90%,七葉松390,茶葉7%,90∶3∶7b、清洗切碎,浸泡是原料必須經流水清洗干凈,切碎成0.2-0.5厘米后,加入95°無水乙醇,浸泡時間為168小時,每24小時翻動一次。c、萃取、真空濃縮,將浸泡后原料和無水乙醇分離,用水浴加熱法蒸餾回收無水乙醇,再以1∶1的無水乙醇萃取再蒸輻,然后用真空器或不銹鋼或鋁鍋進行慢火熬制,水浴加熱溫度不超過100℃。d、配料,攪拌烘干,將竹茶七葉松原料加工熬制成含水量不超過8%的綠色膠液后,再配65°無水乙醇混合1000∶20∶7的比例與大米攪拌,再經紅外線50℃溫度烘干成竹茶米。
2.按權利要求1所述,原料要用竹葉、七葉松、茶葉,比例為竹90%,七葉松3%,茶葉7%,必須新鮮,當天采摘,第二天加工。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無水乙醇浸泡,必須用食用95°無水乙醇浸泡168小時,并24小時翻動一次。
4.按權利要求經過1所述,萃取,必須用水浴加熱方法蒸餾,溫度不超過100℃,再將原料進行二次萃取。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濃縮,必須用真空器或者鋁制不銹鋼鍋內用不超過100℃慢火進行熬制成含水量不超8%的膠狀液。
6.按權力要求1所述,配料,必須用65°無水乙醇和綠色膠狀液攪拌,平均比例為7∶20。
7.按權利要求1所述,混合攪拌,必須進行充分攪拌,時間5分鐘,轉速是每分鐘25-50轉分進行。
8.按權利要1所述,烘干,必須將攪拌后原料堆放2小時讓其充分滲透,再攤平用50℃溫度紅外線進行干燥,再計量包裝。
9.按權利要求1所述,加工成竹茶米必須呈綠色、呈竹香,其特征組成的竹茶米必須用稻谷、小米、玉米等糧食加工,糧食表面和里面均呈綠色并且含全天然的葉綠素、維生素、胡蘿卜素、黃酮類、氨基酸、鈣、硒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成份。
全文摘要
按附圖描述的工藝流程圖,將新鮮竹葉、七葉松、茶葉除去雜質、壞葉等,竹葉90公斤,茶葉7公斤,七葉松3公斤,全部洗凈后甩干,切碎成2-5cm大小的碎料,然后用95°食用無水乙醇進行浸泡168小時,每24小時翻動攪拌一次,然后將原料榨干,將浸出綠色液用不超過100℃的水浴加熱法進行減壓蒸餾,回收全部無水乙醇,然后將綠色液用1∶195°無水乙醇中和,再萃取,蒸餾,過濾后放入鋁制或不銹鋼容器中進行慢火熬制并不停攪拌,待綠色的膠狀料其含水量不超過8%,取7公斤含水量不超過8%的綠色濃縮液加入20公斤65°無水乙醇,充分攪拌后加入1000公斤大米,將二者充分攪拌5分鐘,讓綠色營養膠液滲透進大米中,然后堆放2小時后,攤開用紅外線加熱通風烘干,溫度不超過50℃,達到14.5%含水量即可包裝計量出廠。本發明生產的竹茶米,不蟲咬,不長霉,不變味,保存時間可達10個月,既有色,又有香,既有營養價值,又有保健功能,是最好的天然食品。
文檔編號A61K36/88GK1768593SQ200410046890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3日
發明者劉建國 申請人:劉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