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頸椎牽引器的改進,具體地說是一種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
背景技術:
頸椎牽引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主要治療各種類型的頸椎病,通過牽引改變臨床癥狀。目前,醫治頸椎病人常用的頸椎牽引裝置分懸吊式和充氣式兩種,懸吊式由支架、牽引帶、滑輪、重輪構成,其不足之處是不能在家中應用,更不能自行調節、自行控制,操作不方便,費時費力,并有時因調節孔距不合適,出現過緊或松弛現象;充氣式是一氣囊環,通過充氣使氣囊環漲大,其缺點是在縱向膨脹的同時,也存在橫向膨脹,橫向膨脹可壓迫呼吸,另外,縱向的牽引力度也較小、故影響牽引效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能自行控制、單向牽拉的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由蹬肩架、頜部系帶構成,其特征在于在蹬肩架的上部橫桿上固定設有充氣伸縮裝置,充氣伸縮裝置通過充氣管與充氣球連接,在充氣伸縮裝置的活塞桿外端部設頜部系帶掛鉤。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如下措施實施所述的充氣伸縮裝置包括活塞筒、活塞、活塞桿、活塞筒蓋、通氣孔、密封圈構成,活塞筒固定在蹬肩架上部橫桿的中間位置,上端設活塞筒蓋,活塞筒蓋的一側設通氣孔,活塞筒內安裝活塞,活塞與活塞桿連接,活塞桿的外端與掛鉤連接;所述的蹬肩架為“”形框架,底端設有蹬肩板;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醫務人員將頜部系帶系在患者頜下,再將蹬肩架的蹬肩板放置在雙肩上面,然后將頜部系帶與掛鉤連接,患者可自動用充氣球充氣,使活塞桿上拉,活塞桿拉動掛鉤上的頜部系帶,當患者感到合適時,可停止充氣,當牽引結束后,放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目前使用的懸吊式和充氣式牽引器相比,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可單向充氣、自行控制、不會影響患者呼吸,可提高牽引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充氣伸縮裝置沿軸向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2制作本實用新型。該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由蹬肩架1、頜部系帶2構成,在蹬肩架1的上部橫桿上固定設有充氣伸縮裝置3,充氣伸縮裝置3通過充氣管4與充氣球5連接,在充氣伸縮裝置3的活塞桿9外端部設頜部系帶掛鉤6。所述的充氣伸縮裝置3包括活塞筒7、活塞8、活塞桿9、活塞筒蓋10、通氣孔11、密封圈12構成,活塞筒7固定在蹬肩架1上部橫桿的中間位置,上端設活塞筒蓋10,活塞筒蓋10的一側設通氣孔11,活塞筒7內安裝活塞8,活塞8與活塞桿9連接,活塞桿9的外端與掛鉤6連接;所述的蹬肩架1為“”形框架,底端設有蹬肩板13。
權利要求1.一種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由蹬肩架(1)、頜部系帶(2)構成,其特征在于在蹬肩架(1)的上部橫桿上固定設有充氣伸縮裝置(3),充氣伸縮裝置(3)通過充氣管(4)與充氣球(5)連接,在充氣伸縮裝置(3)的活塞桿(9)外端部設頜部系帶掛鉤(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氣伸縮裝置(3)包括活塞筒(7)、活塞(8)、活塞桿(9)、活塞筒蓋(10)、通氣孔(11)、密封圈(12)構成,活塞筒(7)固定在蹬肩架(1)上部橫桿的中間位置,上端設活塞筒蓋(10),活塞筒蓋(10)的一側設通氣孔(11),活塞筒(7)內安裝活塞(8),活塞(8)與活塞桿(9)連接,活塞桿(9)的外端與掛鉤(6)連接;所述的蹬肩架(1)為“”形框架,底端設有蹬肩板(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由蹬肩架1、頜部系帶2構成,在蹬肩架1的上部橫桿上固定設有充氣伸縮裝置3,充氣伸縮裝置3通過充氣管4與充氣球5連接,在充氣伸縮裝置3的活塞桿9外端部設頜部系帶掛鉤6。該單向充氣牽拉頸椎牽引器,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可單向充氣、自行控制、不會影響患者呼吸,可提高牽引效果。
文檔編號A61F5/048GK2717406SQ20042003895
公開日2005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2日
發明者李愛群, 呂慧, 王興云, 焉斌, 李傳珍 申請人:李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