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囊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帶有氣囊的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使用的胸腔引流管均為橡膠管,且無定位氣囊。由于胸腔引流管在臨床使用中必須留置,生物相容性差的橡膠材料會引發患者傷口組織的粘連、感染;另外,無定位裝置的胸腔引流管在留置過程中,由于患者的運動常會使胸腔引流管非預期脫落和外滑。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的胸腔引流管由橡膠材料制成會引發患者傷口組織的粘連和感染的問題,以及胸腔引流管在留置過程中無法定位而導致非預期脫落和外滑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氣囊胸腔引流管,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改進實現的,它包括帶有引流通道的管體,以及在管體前端設置的帶有引流通道和引流孔的導頭,它還包括在管體后端設置的帶有引流通道和氣囊通道的腔頭,以及在腔頭氣囊通道的進口端設置的單向閥;所述管體的前端設有定位氣囊,管體內還設置分別與定位氣囊和腔頭氣囊通道連通的管體氣囊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氣囊胸腔引流管由醫用硅橡膠制成,與人體組織、血液、組織液生物相容性優異,可有效地避免粘連和感染的發生;同時在管體前端設有定位氣囊,胸腔引流管插入胸腔后,通過單向閥向氣囊內注入規定量的生理鹽水使氣囊呈球形,從而使胸腔引流管在患者胸腔壁上可靠定位,防止胸腔引流管的非預期脫落和外滑,并可延長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時間。
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提高了醫療質量,降低了胸腔引流的風險,其引流阻力小,并可有效防止外界空氣經胸腔引流管進入患者胸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短導頭氣囊胸腔引流管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在氣囊充盈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長導頭氣囊胸腔引流管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在氣囊充盈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氣囊胸腔引流管,主要由管體1、導頭2、腔頭3、單向閥4、定位氣囊5組成,采用擠壓、模壓、鑲接技術而制成,除單向閥4外,所有與患者接觸的材料均以醫用硅橡膠為原料;管體1內有引流通道11,管體1內還設置氣囊通道12,導頭2設置在管體1前端,導頭2內有引流通道21,并設置引流孔22,腔頭3設置在管體1后端,腔頭3設有引流通道31和氣囊通道32,在腔頭氣囊通道32的進口端設有單向閥4,定位氣囊5設在管體1前端,管體1前端的側壁設有通向定位氣囊5的小孔13,由此使得管體氣囊通12的二端分別與定位氣囊5和腔頭氣囊通道32連通,定位氣囊5的設置位置應最接近于引流孔22,如此可使患者胸腔積液排放至最少殘留程度;在腔頭3處通過單向閥4注入生理鹽水,生理鹽水經腔頭氣囊通道32和管體氣囊通道12注入至定位氣囊5,使定位氣囊5充盈呈球形(如圖2和圖4所所示),定位氣囊5可使胸腔引流管在患者胸壁可靠定位,當頂開單向閥4抽出充盈氣囊的生理鹽水時,即可使定位氣囊5恢復成圖1所示的原始狀態,可方便地抽出胸腔引流管;位于腔頭3內的引流通道31的出口端可安裝污物收集袋,污物收集袋接口33和單向閥4的設置可有效地避免外界空氣經胸腔引流管進入患者胸腔;本實用新型的導頭2可以是短導頭(如圖1和圖2所示),也可以是長導頭(如圖3和圖4所示),導頭2引流孔22分別設置于導頭2的端部和側壁上,導頭引流孔22雙向布置可使患者胸腔內的積液和污物在胸腔壓力下,由管體引流通道經腔頭引流通道流入污物收集袋。
權利要求1.一種氣囊胸腔引流管,它包括帶有引流通道的管體,以及在管體前端設置的帶有引流通道和引流孔的導頭,其特征是它還包括在管體后端設置的帶有引流通道和氣囊通道的腔頭,以及在腔頭氣囊通道的進口端設置的單向閥;所述管體的前端設有定位氣囊,管體內還設置分別與定位氣囊和腔頭氣囊通道連通的管體氣囊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胸腔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導頭是短導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胸腔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導頭是長導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囊胸腔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導頭的引流孔設置在導頭的端部和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囊胸腔引流管,它包括帶有引流通道的管體,以及在管體前端設置的帶有引流通道和引流孔的導頭,它還包括在管體后端設置的帶有引流通道和氣囊通道的腔頭,以及在腔頭氣囊通道的進口端設置的單向閥;所述管體的前端設有定位氣囊,管體內還設置分別與定位氣囊和腔頭氣囊通道連通的管體氣囊通道。本實用新型的氣囊胸腔引流管由醫用硅橡膠制成,與人體組織、血液、組織液生物相容性優異,可有效地避免粘連和感染的發生;同時在管體前端設有定位氣囊,使胸腔引流管在患者胸腔壁上可靠定位,防止胸腔引流管的非預期脫落和外滑,并可延長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時間,為胸腔引流提供了方便。
文檔編號A61M1/00GK2694988SQ20042004020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26日
發明者于偉, 梁紅文, 楊貴發 申請人:于偉, 梁紅文, 楊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