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造成傷口愈合遲緩的原因很多,如外傷、戰傷、燒燙傷、蚊蟲咬傷、手術、糖尿病及大隱靜脈曲張造成的皮膚潰瘍等。目前,國內對急性潰瘍治療多應用抗生素口服或靜滴和雷夫奴爾、凡士林紗條換藥,對普通創傷能夠治愈,但對特殊急性潰瘍效果欠佳。慢性潰瘍應用維生素類,鋅制劑和各種營養藥物,如胰島素、Vitc、中藥生肌玉紅膏、生肌散等,能夠促進肉芽生長,但很難使較大面積潰瘍的上皮修復,有的需進行植皮,并形成嚴重的疤痕,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專利文獻CN93110207.3中所公開的以乳香,沒藥,甘草,當歸,白芷配伍的生肌愈皮膏,該藥膏具有去腐,消腫,止痛,生肌,愈皮功能,主治急慢性皮膚潰瘍,手腳皸裂,肛裂等。盡管如此,該中藥制劑療效仍不能令人滿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消除創面感染、生肌長皮迅速、不留明顯疤痕,又制作方便和治療成本低的外用中西藥組合物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提供了該外用中西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藥物,各組分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紫花地丁3~9份、丹參3~9份、生地2~6份、當歸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
優化組方為紫花地丁5~7份、丹參5~7份、生地4~5份、當歸4~5份、象皮5~8份、甲硝唑0.1~0.5份。
優選為紫花地丁6份、丹參6份、生地4.5份、當歸4.5份、象皮6份、甲硝唑0.25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西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外用制劑,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制成膏劑,也可以將這些原料藥制成粉劑。
膏劑的制備方法為(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鍋內熬熱,將丹參、生地、當歸、投入油中炸至藥材枯黃,待溫度下降至110~140℃之間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銀花、蒲公英、紫草再加熱3~10分鐘,加熱時應攪拌,以防藥材受熱不均勻,待象皮熔化時將藥渣瀝盡,留油備用;(2)熔臘待油溫度降至70~90℃,取蜂蠟3~9重量份置油內加熱熔化,攪拌均勻,降溫;(3)待藥膏溫度降至50~60℃時將甲硝唑粉加入藥膏中攪勻,待涼后分裝滅菌后即為本發明膏劑。
為進一步增強消腫、生肌、愈皮功能,更有效地抗感染、改善局部微循環和組織營養,本發明藥物各組分用量還可以是紫花地丁3~9份、丹參3~9份、生地2~6份、當歸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金銀花3~9份、蒲公英3~9份、紫草2~6份。
優選為紫花地丁6份、丹參6份、生地4.5份、當歸4.5份、象皮6份、甲硝唑0.25份、金銀花6份、蒲公英6份、紫草4.5份。
本發明藥物膏劑制備方法如下(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鍋內熬熱,將丹參、生地、當歸、投入,炸至藥材枯黃,待溫度下降至110~140℃之間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銀花、蒲公英、紫草再加熱3~10分鐘。加熱時應攪拌,以防藥材受熱不均勻,待象皮熔化時將藥渣瀝盡,留油備用;(2)熔臘待油等溫度降至70~90℃,取蜂蠟3~9重量份置油內加熱熔化,攪拌均勻,降溫;(3)待藥膏溫度降至40~60℃時將甲硝唑粉加入藥膏中攪勻,待涼后分裝滅菌后即為本發明膏劑。
本發明藥物粉劑的制備方法為(1)按所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稱取的中藥按國家標準檢測、篩選、洗凈,80℃恒溫干燥,分別粉碎后,與甲硝唑粉劑再按比例均勻混合,包裝、滅菌后即可。
本發明藥物的使用方法首先清潔創面,然后按潰瘍面積,涂上一層厚度一般為2毫米藥膏于紗布上,貼于患處,每1~3天換藥一次(創面大、分泌物多時1~2天換藥一次,創面小、分泌物少時3天換藥一次)。對特異性潰瘍需做細菌培養加藥物敏感試驗后,選擇合理的抗生素配合治療。
中醫認為傷口愈合遲緩是由脾氣虧虛,氣血不足,濕熱蘊結,瘀血阻滯所致。西醫認為傷口感染、局部血供不足、創面處理不當是傷口愈合遲緩的主要原因。對此中醫臨床多采用益氣健脾、養血生肌、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法。
本發明中的紫花地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多用于癰疽癤疔、丹毒、乳癰、腸癰等證。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退黃之功效。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及多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金銀花清熱解毒,通經活血,涼風散熱。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常用于熱毒腫瘍,癰疽癤疔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熱、調節免疫等作用。金銀花對多種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對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亦有效,對致病的變形鏈球菌、放線粘桿菌亦顯示了較強的抗菌活性。金銀花還具有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紫花地丁配蒲公英,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力量增強;配銀花,解毒涼血,消腫散熱之功增強;配當歸,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功能增強。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與金銀花配伍,用于癰腫瘡毒。對葡萄球菌、藿亂弧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志賀氏及福氏痢疾桿菌及某些皮膚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丹參促進創面修復與以下因素有關(1)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增加創面血運與營養;(2)直接對細胞膜的穩定和加固作用,減輕炎癥和水腫;(3)抗菌消炎作用;(4)增加創面血管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含量或直接促進新生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的生長代謝等。象皮止血,斂瘡。治一切創傷、潰瘍久不收口。生地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紫草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功效。甲硝唑又名滅滴靈,近來通過對臨床的觀察,除用于滴蟲、阿米巴痢疾外,對所有致病的厭氧菌均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它具有抗菌廣、殺菌力強,毒副作用少,無耐藥性等優點。近幾年臨床研究證明,其作用機制為通過其還原產物與細菌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反應干擾細菌的生長、繁殖,最后殺滅細菌。
諸藥合用,有以下優點(1)抗感染,抑制細菌生長;(2)改善局部微循環和組織營養,促使肉芽組織、創緣上皮迅速生長,縮短傷口愈合時間;(3)減少疤痕形成。
療效觀察對開放性骨折,褥瘡,脈管炎,糖尿病及肛門疾病等形成的難愈性創面均有顯著的效果。
以肛門疾病為例,觀察如下1資料和方法1.1一般資料 50例均為住院行單純性肛瘺[根據中國衡水會議統一標準分類法案(1975年)]切除術后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齡18~65歲,平均35.27±9.86歲,創面面積7.92±1.02cm2,對照組25例,男21例,女4例;年齡20~63歲,平均37.31±8.92歲,創面面積8.14±1.21cm2。兩組的年齡、性別、創面面積等差異無顯著性(P>0.05),且兩組創面部位相近或對稱,均具可比性。糖尿病、結核病、營養不良及內分泌紊亂等患者不納入觀察。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創面常規清創后,外敷本發明膏劑,6層敷料覆蓋、固定,每天1次,至愈合為止;對照組外敷馬應龍痔瘡膏,其它處理與治療組完全相同,治療期間停用一切影響本治療的藥物。
1.3觀察項目 (1)創面于術后第3、7、14天時愈合率,以(1-現創面面積/原創面面積)×100%表示;(2)愈合天數。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X±s表示,均質比較用t檢驗,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
2結果2.1術后第3天兩組差異無顯著性,術后第7、14天治療組肉芽組織顯著高于對照組。
2.2術后第7天兩組創面愈合率,治療組為(77.9±6.6)%,對照組為33.9±7.4%,兩組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后,差異有顯著性(t=22.158,P<0.01)。相關性檢驗結果顯示術后第7天治療組創面肉芽組織與創面愈合率呈顯著性正相關(r=0.909,r 0.01(23)=0.505,P<0.01)。
2.3兩組創面愈合天數,治療組愈合時間為13.56±3.77天,對照組為18.52±3.88天,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4.584,P<0.01),相關系數r=-0.916,P<0.01,提示治療組創面愈合時間短。
典型病例1、楊××,男,27歲,因車禍造成右下肢脛骨骨折,石膏固定治療時將右大腿內側大片軟組織擠壓壞死,面積16cm×14cm,深為0.5cm~1.5cm,住院用靜滴抗生素及常規換藥3個多月傷口不見好轉。經用本發明膏劑換藥15次創面完全修復,無疤痕攣縮。
2、王×,男,5歲,因被稀硫酸燒傷雙臀部,診斷為深II度燒傷,采用外用藥物外涂、注射青霉素鈉每日2次等,治療一周創面不見好轉;采用本發明膏劑外用治療,敷蓋無菌敷料,每日換藥一次,共連續換藥7次其創面愈合,新皮生成,無疤痕及明顯顏色改變。
本發明藥物具有1、適用范圍廣,可用于外傷、戰傷、燒燙傷、蚊蟲咬傷、手術、糖尿病及大隱靜脈曲張造成的皮膚潰瘍等。2、使用方便、安全、價格低廉。3、療效可靠。4、生產工藝簡單,易于存放、攜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敘述實現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當然實施方式不僅以下幾例,還有多種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發明藥物的膏劑制備1.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600g、丹參600g、生地450g、當歸450g、象皮600g、甲硝唑25g,備用。
2.制作方法(1)炸料取麻油5000g放入鍋內熬熱,將丹參、生地、當歸、投入,炸至藥材枯黃,待溫度下降至110~140℃之間再加入紫花地丁、象皮加熱3~10分鐘。加熱時應攪拌,以防藥材受熱不均勻,待象皮熔化時將藥渣瀝盡,留油備用;(2)熔臘待油溫度降至70~90℃左右,取蜂蠟600g置油內加熱熔化,攪拌均勻,降溫;(3)待藥膏溫度降至40~60℃時將甲硝唑粉加入蠟液中攪勻,待涼分裝滅菌后即為本發明膏劑。
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600g、丹參600g、生地400g、當歸400g、象皮600g、甲硝唑20g,備用。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800g、丹參800g、生地400g、當歸400g、象皮800g、甲硝唑25g,備用。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本發明藥物的膏劑制備1.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600g、丹參600g、生地450g、當歸450g、象皮600g、甲硝唑25g、金銀花600g、蒲公英600g、紫草450g,備用。
2.制作方法(1)炸料取麻油5000g放入鍋內熬熱,將丹參、生地、當歸、投入,炸至藥材枯黃,待溫度下降至110~140℃之間再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銀花、蒲公英、紫草加熱3~10分鐘。加熱時應攪拌,以防藥材受熱不均勻,待象皮熔化時將藥渣瀝盡,留油備用;(2)熔臘待油溫度降至70~90℃左右,取蜂蠟600g置油內加熱熔化,攪拌均勻,降溫;(3)待藥膏溫度降至40~60℃時將甲硝唑粉加入蠟液中攪勻,待涼分裝、滅菌后即為本發明膏劑。
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800g、丹參800g、生地400g、當歸400g、象皮800g、甲硝唑25g、金銀花400g、蒲公英400g、紫草400g,備用;制備方法同實施例4。
本發明藥物的粉劑制備1.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600g、丹參600g、生地450g、當歸450g、象皮600g、甲硝唑25g,備用。
2.將上藥物按國家標準檢測、篩選將紫花地丁、丹參、生地、當歸、象皮洗凈,80℃恒溫干燥,分別粉碎后,與甲硝唑粉再按比例均勻混合,包裝、滅菌后即可。
本發明藥物的粉劑制備1.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紫花地丁600g、丹參600g、生地300g、當歸300g、象皮600g、金銀花300g、蒲公英300g、紫草600g、甲硝唑25g,備用。
2.將上藥物按國家標準檢測、篩選將紫花地丁、丹參、生地、當歸、象皮、金銀花、蒲公英、紫草洗凈,80℃恒溫干燥,分別粉碎后,與甲硝唑粉再按比例均勻混合,包裝、滅菌后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藥物,紫花地丁3~9份、丹參3~9份、生地2~6份、當歸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藥用量為,紫花地丁5~7份、丹參5~7份、生地4~5份、當歸4~5份、象皮5~8份、甲硝唑0.1~0.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藥用量為,紫花地丁6份、丹參6份、生地4.5份、當歸4.5份、象皮6份、甲硝唑0.25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一種膏劑。
5.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驟,(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鍋內熬熱,將丹參、生地、當歸、投入油中炸至藥材枯黃,待溫度下降至110~140℃之間再加入紫花地丁、象皮加熱3~10分鐘,加熱時應及時攪拌,以防藥材受熱不均勻,待象皮熔化時將藥渣瀝盡,留油備用;(2)熔臘待油溫度降至70~90℃,取蜂蠟3~9重量份置油內加熱熔化,攪拌均勻,降溫;(3)待藥膏溫度降至50~60℃時將甲硝唑粉加入藥膏中攪勻,待涼后分裝滅菌即為本發明膏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其中還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金銀花3~9份、蒲公英3~9份、紫草2~6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一種膏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驟,(1)炸料取麻油25~75重量份放入鍋內熬熱,將丹參、生地、當歸、投入油中炸至藥材枯黃,待溫度下降至110~140℃之間加入紫花地丁、象皮、金銀花、蒲公英、紫草再加熱3~10分鐘,加熱時應攪拌,以防藥材受熱不均勻,待象皮熔化時將藥渣瀝盡,留油備用;(2)熔臘待油溫度降至70~90℃,取蜂蠟3~9重量份置油內加熱熔化,攪拌均勻,降溫;(3)待藥膏溫度降至50~60℃時將甲硝唑粉加入藥膏中攪勻,待涼后分裝滅菌后即為本發明膏劑。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一種粉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驟,(1)按所述重量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稱取的中藥按國家標準檢測、篩選、洗凈,80℃恒溫干燥,分別粉碎后,與甲硝唑粉劑再按比例均勻混合,包裝、滅菌后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傷口愈合遲緩的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該藥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紫花地丁3~9份、丹參3~9份、生地2~6份、當歸2~6份、象皮3~9份、甲硝唑0.1~1份。該藥物有以下優點(1)抗感染,抑制細菌生長;(2)改善局部微循環和組織營養,促使肉芽組織、創緣上皮迅速生長,縮短傷口愈合時間;(3)減少疤痕形成。
文檔編號A61K9/06GK1824081SQ20051013119
公開日2006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30日
發明者王志民, 盧業蓮, 王晗, 靖培生 申請人:王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