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眼藥,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
背景技術:
真菌性角膜炎是嚴重的致盲眼病,近年來抗生素、糖皮質類激素的濫用,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病例的增加,導致該眼病的發病率較前些年急劇增高,并仍有不斷增高的趨勢。我國是農業大國,從事工、農業勞動的青壯年很容易在勞動過程中由角膜外傷而發病,影響生產,并且導致個人生活質量下降。
目前合成抗真菌藥雖有很大發展,但是由于眼部感染真菌與其他部位感染真菌的種屬不同,特別是眼部用藥的特殊要求,致使抗真菌滴眼液極缺。據悉,美國僅有一種名為那特真的滴眼液獲得了FDA的批準,但該藥屬進口藥,貨源缺少,因此極其昂貴,難于在患者中推廣使用。國產的僅有氟康唑滴眼液(其商品名為“布芬”或“靜達”),研究表明,該藥對眼部真菌的抗菌作用較差,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療效確切、治愈率高的針對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
鹽酸特比萘芬屬烯丙胺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新型結構的高效、廣譜的抗真菌藥。該藥主要通過干擾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份麥角固醇的早期合成發揮藥效,具有抑菌和殺菌雙重功效,已證明對手足體癬及皮膚真菌感染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對甲癬的治愈率達92%,微生物除菌率高達100%。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確切的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設計方案一種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是含有質量百分濃度為0.1-0.5%鹽酸特比萘芬和2.0-4.0%環糊精的水溶液。
所述鹽酸特比萘芬的濃度優選為0.25%。
糊精可起到較好的助溶作用,可為β-環糊精(β-CD)、α-環糊精或γ-環糊精中的任意一種,優選為β-環糊精,更優選為羥丙基β-環糊精;所述糊精的濃度優選為3.0-3.5%。
在上述眼藥中還可添加質量百分濃度為0.7-0.8%的NaCl以調節滲透壓;所述NaCl的濃度優選為0.75%。
為使藥物的保質期更長,可在上述藥物中添加防腐劑,如新潔爾滅、潔爾滅、洗必泰或尼泊金等;所述眼藥中新潔爾滅(其有效成分為5%苯扎溴銨)的濃度為0.002-0.007%,優選為0.005%。
所述用于配制眼藥的溶劑為注射用水。
該眼藥成人用量一般每次一滴,每天4-8次,療程為7-100天,平均為31天,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調整。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該藥符合《中國藥典2000版》中各項檢測指標的規定,并具有以下優點1)加速試驗和長期穩定性試驗結果證明該藥對光敏感,按所設計的包裝在室溫下保存一年有效,保質期較長;2)藥理試驗和藥效試驗證明眼部真菌對該藥物敏感性高,其抗真菌的最低有效濃度(MIC)最低,比其它6種常用抗真菌藥的MIC小3-15倍,動物造型治療試驗結果表明該藥療效與那特真滴眼液無統計學差異,療效確切;3)治愈率高,臨床驗證該藥物對真菌性角膜炎的治愈率為87.8%,總有效率更高達100%,且術后控制復發率高達90.63%。綜上所述,本發明療效明顯,無明顯毒副作用,且制備方法簡單,具有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性,將在醫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A為治療組給藥2天后的情況圖1B為對照組給藥2天后的情況圖1C為給藥12天后治療未愈的情況圖1D為給藥12天后治療痊愈的情況圖2A為給藥12天后未治愈的角膜病理學切片圖2B為給藥12天后對照組角膜的病理學切片圖2C為給藥12天后治愈角膜的病理學切片圖3A為給藥7天后裂隙燈觀察結果圖3B為給藥7天后裂隙燈觀察結果圖4A為給藥28天后外眼照片圖4B為給藥28天后外眼照片圖4C為給28天后視網膜切片圖4D為給藥28天后角膜切片圖5為房水的藥代動力學曲線6為角膜的藥代動力學曲線7為利用本發明藥物的治療病例之一圖8為利用本發明藥物的治療病例之二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百分濃度均為質量百分濃度。
實施例1、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的制備及檢測一、制備眼藥取鹽酸特比萘芬(按C21H25N計)2.5g、羥丙基β-環糊精35g,溶于注射用水中,然后加入5%苯扎溴銨溶液1.0mL和NaCl 8g,用0.1M氫氧化鈉調pH4.0-5.5,最后加入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混勻,濾過,于100℃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得到透明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滴眼液,無菌分裝,每瓶10mL。
特比萘芬難溶于水,且有一定刺激性,用丙酮、乙醇、DMSO、甲醇和氯仿等多種有機溶劑進行溶解試驗,結果以丙酮、乙醇和DMSO溶解最好,但都不易用于眼部。在處方研究中以硼砂和硼酸的不同比例的緩沖液進行助溶,證明酸性溶媒中易溶,但溶液pH較低,且不穩定。用環糊精、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和玻璃酸鈉等高分子化合物進行實驗,結果表明,環糊精,特別是羥丙基β-環糊精,可以包裹藥物,起到助溶和減少刺激的作用,適于制備本發明的滴眼液。
二、檢測1、基本檢測根據《化學藥品指導原則(修訂稿)藥學部分》中的基本要求對步驟一制備的其中三個批次的眼藥進行質量檢測,同時參照《中國藥典2000版》中的方法對眼藥中的氯化物進行鑒別,測定pH值,并參照附錄VD中的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眼藥中的有效成分鹽酸特比萘芬進行純度、含量測定。其中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前,先進行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此色譜系統無論從專屬性、準確性、靈敏度和重復性方面均能滿足本品含量測定及有關物質測定的要求,且制劑中輔料對測定無干擾。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方法為精密量取眼藥,用流動相稀釋制成每1mL含鹽酸特比萘芬0.25mg的溶液,搖勻,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精密稱取鹽酸特比萘芬對照品(應符合鹽酸特比萘芬質量標準[WS-204(X-159)98]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用流動相溶解并稀釋成與供試品溶液同濃度的溶液,同法測定,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供試品中鹽酸特比萘芬的含量。
檢測結果如表1-表3所示,經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三批滴眼液主峰的保留時間與鹽酸特比萘芬對照品的保留時間一致,表明所含輔料無干擾。三批樣品中的雜質總量在0.16-0.31%,表明藥品具有較高的純度。微生物限度的檢測結果表明三批樣品均符合藥典附錄對滴眼液微生物限度的規定,每毫升樣品中的細菌數不超過10個(規定為不超過100個),且無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生長。三批樣品中鹽酸特比萘芬含量測定結果標示量均在90-110%范圍內,符合要求。
表1 第1批的檢測結果
表2 第2批檢測結果
表3 第3批的檢測結果
2、藥物的穩定性實驗參照《中國藥典》2000年版附錄XIX C藥物穩定性試驗指導,對上述三批眼藥進行強光照射和高溫試驗。強光照射實驗結果如表4所示,經強光照射后10天有光降解產物生成,主成份含量降低約7%,表明該藥對光敏感。高溫實驗結果如表5所示,經過60℃,10天后檢測證明本品對高溫基本穩定。然后參照《中國藥典》的要求對三批藥品進行加速試驗,即將三批樣品按市售包裝在相對濕度20±2%,25℃的條件下放置,并分別于0、1、2、3、6月末取樣一次,進行檢測,結果如表6所示,溶液的pH值略有下降,但仍符合規定,其他各項指標無變化,表明本品按現包裝較為適宜。
表4 光照射實驗結果
表5 高溫實驗結果
表6 加速實驗結果
3、長期穩定性試驗取三批樣品按市售包裝,置相對濕度60±5%,溫度25±2℃的貯存條件下,分別于第0、3、6、9、12月末取樣檢查,結果如表7所示,表明保存12個月除pH值略有下降但仍符合規定外,其它指標基本穩定。
表7 長期穩定性實驗結果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的眼藥各項檢測結果均符合規定。
實施例2、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的制備取鹽酸特比萘芬(按C21H25N計)5g、β-環糊精25g,溶于注射用水中,用0.1M氫氧化鈉調pH4.0-5.5,加入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混勻,濾過,于100℃流通蒸汽滅菌30分鐘,得到透明的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滴眼液,無菌分裝,每瓶10mL。
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本發明的眼藥各項檢測結果均符合規定。
實施例3、本發明眼藥的藥效、藥理及毒理分析一、藥效試驗從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眼部分離致病真菌標本,傳代鑒定后稀釋為2-5×106/mL的濃度,接種兔眼角膜基質層,具體方法為選用30只1.5千克的兔,分為6組,每組5只(共10只眼),其中三組為治療組,分別用三種濃度特比萘芬滴眼液治療;另外三祖為對照組,其中一組用5%那特真治療,為陽性對照,剩余二組分別為溶劑滴眼陰性對照組和不治療的模型對照組。治療2天后的觀察結果如圖1A-圖1B所示,治療12天后的觀察結果如圖1C-圖1D所示。療效如表8所示,三個治療組的角膜病變與陽性對照組無明顯差異,與陰性對照組有一定的差異,與模型組有顯著性差異。角膜病理學切片檢查結果如圖2A-圖2C所示,模型對照組的角膜病變區有明顯病變,而治療愈痊的角膜未留病變和毒性。
表8 角膜病變平均值
a與溶劑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b與模型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二、藥理學分析1、藥物敏感試驗取從真菌性角膜炎病人眼部分離、鑒定274株真菌,然后用紙片瓊脂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用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三個濃度(0.5%、0.25%、0.1%)的特比萘芬滴眼液,同時以0.5%克霉唑滴眼液為對照。眼部感染真菌類別的統計結果如表9所示,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菌株為鐮刀菌屬,占59.46%(163/274)。對三種濃度特比萘芬的敏感率統計結果如表10所示,分別為70.27%、70.50%、71.88%,而對克霉唑的敏感率為17.79%,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50)。
表9 眼部感染真菌的類別(n=274)
表10 特比萘芬對眼部感染真菌的抗菌有效率(%)
P<0.05
2、7種抗真菌藥對眼部真菌的抗菌作用比較用微量液基稀釋法(M38-P)測定鹽酸特比萘芬(TBN)、兩性霉素B(AmB)、酮康唑(KCZ)、咪康唑(MCZ)、伊曲康唑(ICZ)、氟康唑(FCZ)和5氟胞嘧啶(5-FC)7種抗真菌藥對眼部分離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范圍和平均值(mean)。結果如表11所示,TBN對眼部真菌作用最強,對鐮刀菌和曲霉菌的MIC值和平均值最小。AmB對茄病鐮刀菌作用僅次于TBN,明顯優于其他藥。KCI、MCA和ICZ對茄病鐮刀菌作用稍差,對其他菌種都有一定作用。5FC和FCZ(除黑曲霉和串珠鐮刀各1例)最低抑菌濃度均>64ug/mL的最高濃度。
表11 抗真菌藥抗菌作用的比較(最低抑菌濃度范圍及平均值[ug/mL])
三、毒理學研究1、短期給藥刺激性實驗根據“新藥(西藥)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匯編“的眼刺激試驗方法,用實施例1制備的0.25%鹽酸特比萘芬滴眼液進行刺激性試驗,以5只新西蘭白兔(10只眼),左眼滴藥,右眼滴溶媒,每日滴5次(1次/2小時),共9天,綜合各項檢查評分的平均值,最后按積分值決定刺激性。根據Draize計分計算,各組反應分值均為零。按眼部刺激性評價檢測計算,結果在0-3的范圍內,屬于無刺激性,符合滴眼劑的要求。
2、長期給藥的眼部毒性試驗用實施例1制備的0.25%鹽酸特比萘芬滴眼液進行眼部毒性試驗,以12只兔子(24只眼),左眼滴藥,右眼滴溶媒,每日滴4次(1滴/次),共4周,點眼時觀察全身及眼部反應,每周裂隙燈檢查一次,給藥7、28天的觀察結果如圖3A-圖4B所示,給藥28天后的視網膜和角膜切片如圖4C和圖4D所示,眼部及全身未見異常,病理切片(3、4周)無病理變化,眼部及眼球切片照像結果均正常,表明本發明的眼藥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無毒副作用。
另外,特比萘芬片劑已獲新藥批號(97)衛藥準字X-129號,0.125g/片,劑量為2次/日,2片/次,病人一天口服0.5g。國產特比萘芬的臨床治療結果證明全身用藥僅1.8%出現輕度副作用,因為藥物不影響非特異性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對內分泌和其他藥物代謝無影響,且無肝毒性。由此可見滴眼液100毫升(即10瓶)的含量僅為病人一次的口服量,所用滴眼液全部吸收也不會產生全身蓄積毒性。
四、動物藥代動力學試驗兔眼給藥(實施例1制備的0.25%鹽酸特比萘芬滴眼液,每只眼1滴),給藥后在不同時間(0.08、0.25、0.5、1、2、4小時)靜脈注氣處死,分別取角膜和房水,經處理后取樣,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每只兔眼角膜和房水中的鹽酸特比萘芬含量。房水的藥代動力學實驗結果如表12所示,繪成曲線圖(圖5),藥物峰濃度在0.25小時,值為0.13ug/mL,4小時藥物濃度變化范圍為0.03-0.13ug/mL。角膜的藥代動力學實驗結果如表12所示,繪成曲線圖(圖6),藥物峰值為0.08小時,2.47ug/g,4小時藥物濃度范圍為0.25-2.47ug/g。上述實驗結果證明用藥后4小時內房水和角膜內的藥物濃度均超過藥物對眼部真菌的最低有效濃度(MIC),可以對角膜基質層和前房的感染達到治療作用。
表12 房水中的鹽酸特比萘芬含量
實施例4、臨床觀察臨床觀察病人的入選標準為具有患病的臨床表現,以及眼部刮片真菌檢查、共聚焦顯微鏡檢查和真菌培養三者中的至少一項為陽性。目前北京無陽性滴眼液,因此用實施例1制備藥物治療前、后比較治療效果觀察藥物療效。1組為0.25%特比萘芬滴眼液治療組,2組為角膜移植加藥物治療組。治療方法為每次1滴,每日4-8次,急性發作期可30分鐘至1小時1次,觀察項目及指標為首先按眼科檢查進行一般記錄,裂隙燈檢查,真菌刮片鏡檢和真菌培養加藥敏試驗。療效標準共分為三級,即治愈,有效和無效,前二項相加為總有效率。2組主要觀察真菌復發率和角膜植片成活率。
用1年半時間臨床驗證共總結真菌性角膜炎73例(1組41例,2組32例),臨床檢查如表13所示,患者男性占73.97%,年令20-60歲占82.19%,職業以農民為主,占病人的61.64%,治愈時間最短7天,最長93天,平均31天,可見角膜潰瘍直徑1組小于2組,1組>6mm的患者14人(34.15%),2組為23人(71.88%),其它檢查結果顯示1組輕于2組。結果1組共41例經藥物治療后36例治愈,治愈率87.8%,5例癥狀好轉,有效率為100%。2組32例(其中5例是手術后復發病人)經治療后29例未見復發,治愈率90.63%,視力提高6例,3例術后用藥未控制復發,其中1例同時用那他真仍未控制。治療中病人反映有輕度刺激感,檢查未見明顯毒性作用。其中,二個病例的治愈情況如圖7、圖8所示。
表13 臨床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是含有質量百分濃度為0.1-0.5%鹽酸特比萘芬和2.0-4.0%環糊精的水溶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鹽酸特比萘芬的濃度為0.2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糊精的濃度為3.0-3.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糊精為β-環糊精、α-環糊精或γ-環糊精。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糊精為羥丙基β-環糊精。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藥中還添加質量百分濃度為0.7-0.8%的NaCl。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NaCl的濃度為0.75%。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藥中還添加新潔爾滅、潔爾滅、洗必泰或尼泊金。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潔爾滅的質量百分濃度為0.002-0.007%。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眼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配制眼藥的溶劑為注射用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眼藥。該眼藥是含有質量百分濃度為0.1-0.5%鹽酸特比萘芬和2.0-4.0%環糊精的水溶液。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加速試驗和長期穩定性試驗結果證明該藥對光敏感,按所設計的包裝在室溫下保存一年有效,保質期較長;2)一般藥理試驗和藥效試驗證明眼部真菌對該藥物產生敏感的有效濃度較低,療效確切;3)治愈率高,臨床驗證該藥物對真菌性角膜炎的治愈率為87.8%,總有效率更高達100%,且術后控制復發率高達90.63%。綜上所述,本發明療效明顯,無明顯毒副作用,且制備方法簡單,具有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性,將在醫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文檔編號A61P27/02GK1843342SQ200610007240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15日
發明者王香蘭 申請人:王香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