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為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
背景技術:
由于風寒濕邪侵入神經、筋骨引起的疼痛,以及陳舊性骨傷引起的腰腿類疼痛,如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骨質增生,及其它骨刺;頸錐病,坐骨神經痛,兩腿麻木,肢體腫脹疼痛,軟組織挫傷引起的疼痛;還有炎癥類患者,如膝關節滑膜炎,肩周炎,骨膜炎,跟腱炎;以及一些儀器無法查明原因的疼痛,如,背痛,腰痛,腿疼,歪嘴風等病癥。對于一些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是一種頑固性的病癥,多年不愈,長時期影響人們的生活。現有治療的藥物一般僅局限于針對性很強的幾類病,而且治愈率低,根除不徹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治療肢體關節疼痛、筋骨疼痛、及陳舊性骨傷引起的腰腿疼痛綜合治療療效不佳的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
本發明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草藥物配制而成透骨草30~60份石菖蒲40~80份三棱30~60份烏蛇20~50份附子30~50份 蒺藜20~60份 干姜20~40份莪術30~60份皂角刺30~50份伸筋草30~60份防風20~40份秦艽20~40份白胡椒30~60份獨活20~40份 牛膝20~40份蒼耳子30~60份桃仁20~30份 乳香20~50份 蒼術30~60份沒藥20~50份當歸20~40份 川芎20~30份 蚯蚓30~50份肉桂20~30份木瓜20~40份 麝香10~20份 赤芍20~40份馬前子40~60份本發明所述藥物的制作工藝為除麝香外的藥物配齊后處理干凈入鍋,加棉油泡兩天,上火煎藥,煎成黑色,取出藥渣,再加入棉油重量一半左右的黃膽,熬至黑色,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麝香拌勻,晾涼后使用。
透骨草,其嫩枝含吲哚-3-乙腈,莖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斛皮素-3-葡萄糖甙,締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葉含1,2,4-三羥基萘-4-葡萄糖甙與山萘酚及山萘酚-3-阿拉伯糖甙。味甘,無毒;性辛,溫。有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療風濕痹痛,筋骨攣縮,寒濕腳氣,瘡癬腫痛。
石菖蒲,其根莖和葉中均含有揮發油,其主要成份是β-細辛醚63.2~81.2%,細辛醚8.8~13.7%,其次為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1-丙烯基-2,4,5三甲基苯等,還含有氨基酸,有機酸和糖類。
三棱,性味苦辛,平;功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治療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脅下漲痛,閉經,產后淤血腹痛,跌打損傷,瘡腫堅硬。
烏蛇,性味甘咸,平,有小毒;有祛風濕,通經絡。治療風濕頑痹,肌膚不仁,骨、關節結核,風疹疥癬,麻風,破傷風,小兒麻痹癥。
附子,性味辛甘,熱,有毒,主治功用,回陽補火,散寒除濕。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蒺藜,治療癰腫,疥癬,風癢鼻塞。
莪術,(又名蓬莪術),性苦辛,溫,無毒。功用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治療心腹脹痛,積聚,食宿不消,婦女血淤閉經,跌打損傷作痛。
干姜,性味辛熱,功用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療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皂角刺,富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性味辛溫,功用主治搜風,拔毒,消腫,排膿。治疽腫,瘡毒,癘風,癬疥,胎衣不下。
上述藥物綜合作用能透過皮膚筋骨滲入病處,使之達到磨積能力,活血化瘀,打通經絡。
伸筋草,全草含石松堿,棒石松堿,棒石松洛寧堿,法氏石松堿,石松靈堿等生物堿,香莢蘭酸,阿魏酸,壬二酸,菊花酸等酸性物質。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寧松,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性味苦辛溫;祛風散寒,除濕消腫,伸筋活血。治療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
防風,含有揮發油,甘露醇,苦味甙等。性味辛甘,溫。功用主治發表,祛風,勝濕,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秦艽,性味苦辛,平。功用主治祛風除濕,和血舒筋,清熱利尿。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攣,黃疸,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小便不利。
白胡椒,含胡椒堿,胡椒脂堿,胡椒新堿,揮發油含向日葵素、二氫葛縷醇,氧化石竹烯,隱品酮,等。性味辛熱。功用主治,溫中,下氣,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并解食物毒。
獨活,有鎮靜、催眠、鎮痛抗炎的作用。性味辛苦,溫。功用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孿痛,慢性器官炎,頭痛,齒痛。
牛膝,其根含有三萜皂甙,水解后生成齊墩果酸,并含多量鉀鹽,種子中也含有三萜皂甙,另含有蛻皮淄醇等。性味甘苦酸,平。功用主治生用散淤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閉經,難產,胞衣不下,產后淤血腹痛,喉痹,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
蒼耳子,果實含蒼耳子甙1.2%,樹脂3.3%,以及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和生物堿等。性味甘溫。功用主治,散風,止痛,祛濕,殺蟲。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濕痹,四肢攣痛,疥癩,騷癢。
上述藥物有消除賊風惡寒之功效,祛風濕寒邪,使氣血流通。
桃仁,含有苦杏仁甙約3.6%,揮發油0.4%,脂肪油45%,油中主含油酸甘油脂和少量亞油酸甘油脂。另含苦杏仁酶等。性味苦甘,平。破血行淤,潤燥滑腸。治閉經,熱病蓄血,風痹,瘧疾,跌打損傷,淤血腫痛,血燥便秘。
乳香,功用主治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淤血刺痛。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肚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雀目夜盲。
沒藥,性味苦、平。功用散疼,消腫,止痛用于經閉、癥瘕、跌打及瘡癰腫痛。也用于胸腹肢節疼痛。
當歸、苦、溫、無毒。
川芎、性味、辛,溫。入肝、膽、心包經。功用,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蚯蚓、肉桂、木瓜、麝香、赤芍、馬前子共同作用能通經活血,暢通氣血、筋骨,使骨刺增生軟化消失。
本發明所述的藥物能祛風濕,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用于風濕痛,筋骨痛,關節痛,腰酸腿痛以及跌打損傷腫痛,陳舊性骨傷損失等后遺癥。具體可分為骨傷損失后遺癥、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兩腿麻木、肢腫脹痛疼多年不愈者;主治膝關節滑膜炎、頸椎病、肋間神經痛、椎間盤骨質增生及骨刺等癥狀患者;主治肩周炎、骨膜炎、跟腱炎、背痛、腰痛、腿疼、歪嘴風等癥患者。
20多年來,就診患者萬余例,60%痊愈,20%好轉,20%有效果。
典型病例一、空調病及風寒濕邪癥以下均使用利用本發明所述的藥物制成的藥物為賊風惡寒散膏、骨刺速消膏等治療。
1、山西省侯馬市曲里村李全生,男19歲,腿痛三年,先后到省市醫院就診,各種儀器多次檢查,打針吃藥未果。經查腿部,不紅不腫,顏色正常,雙腿等長,走路跛行,且疼。自述,重了不能下床,診斷為賊風惡寒入筋骨,試貼賊風惡寒散膏,內服強筋壯骨丸。一個療程后病情好轉,三個療程痊愈。
2、山西省太原市工商銀行王文中,男38歲,三年前患麻疹,因洗澡受寒,滿背痛疼,多次拔火罐致滿背黑紫籃青,無濟于事,后又多方求治無效。最后貼賊風惡寒散膏,一次見效,三次痊愈。
3、山西省新絳縣南城墻路5號,辛秀梅,女60歲,上街回來休息了一會(沒有摔、扭等損傷),突然腰腿痛疼,且逐漸加劇,不得動彈,經過出診查為受惡寒賊風所侵,試貼賊風惡寒散膏,內服強筋壯骨丸,四五個小時即見效,三個療程痊愈。
二、筋骨損傷后遺癥患者1、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華僑新村,黃永鎮,男56歲,左腳扭傷,踝關節外側腫脹痛疼,多行走更腫。一年多來多次治療,貼膏藥,也沒效果。2004年2月來我處治療,一個療程好轉,四個療程痊愈。
2、山西省稷山縣清河鎮,高仙果,女51歲,2001年扭傷右腳踝關節,腫痛,嚴重拄著雙拐,痛疼難忍,多處治療5個月,仍無效。后到我處治療,內服丸藥,外貼膏藥,一個療程痛疼大減,三個療程痊愈。
3、山西省新絳縣北張鎮北行莊,來喜管,男58歲,2003年左腿膝關節患滑膜炎,治療三個療程痊愈。2004年右腿膝關節突然又患滑膜炎,在陜西多處治療無效,來我處治療三個療程,愈好如初。
三、骨質增生 骨刺1、山西省新絳縣店頭鎮南木贊村民,張枝枝,女58歲,因腰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坐骨神經痛,兩腿麻木3年之久,2004年到我處治療,兩個療程麻木消除,5個療程痊愈。
2、山西省新絳縣機床廠退休干部張海發,男77歲患頸椎病十多年,多治不愈,98年到我處治療,外貼骨刺速消膏,內服活血強筋片,9個多療程痊愈,至今未復發。第二次腳底骨刺,走路痛疼難忍,貼10多個療程痊愈。第三次肩周炎,貼一個療程痊愈。
3、臨汾市汾城縣汾城糧站干部趙光道,男81歲,99年因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曾多處治療無效。2000年2月到我處治療1個療程好轉,4個療程痊愈,至今未復發。
4、山西新絳縣機床廠王遐生,男56歲,是因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曾住院一個多月治療無痊愈,2001年到我處治療,4個療程痊愈,至今未復發。
5、山西新絳縣澤掌鎮澤掌村農民段保平,女45歲,因頸椎骨刺引起頭痛,頭暈,上肢麻木手脹,多處求治無效,后到我處治療,四個療程痊愈。
6、山西省新絳縣店頭鎮店頭村張引菊,女45歲,因椎間盤突出,壓迫泌尿神經致大小便失禁,來我處治療兩個療程恢復正常。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是由下列按每份1克的重量比例的中草藥物配制而成透骨草30份石菖蒲40份三棱30份 烏蛇20份 附子30份蒺藜20份 干姜20份 莪術30份 皂角刺30份伸筋草30份防風20份 秦艽20份 白胡椒30份獨活20份 牛膝20份蒼耳子30份桃仁20份 乳香20份 蒼術30份 沒藥20份當歸20份 川芎20份 蚯蚓30份 肉桂20份 木瓜20份麝香10份 赤芍20份 馬前子40份本發明所述藥物的制作工藝為除麝香外的藥物配齊后處理干凈入鍋,加所取藥物總重量相當的棉油泡兩天,上火煎藥,煎成黑色,取出藥渣,加入棉油重量一半的黃膽熬至黑色,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麝香拌勻,晾涼后使用。一般可以將制好的藥物涂在(布上或其他負載物上)制成膏藥外用。
實施例2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是由下列按每份1公斤的重量比例的中草藥物配制而成透骨草60份石菖蒲80份三棱60份 烏蛇50份 附子50份蒺藜60份 干姜40份 莪術60份 皂角刺50份伸筋草60份防風40份 秦艽40份 白胡椒60份獨活40份 牛膝40份蒼耳子60份桃仁30份 乳香50份 蒼術60份 沒藥50份當歸40份 川芎30份 蚯蚓50份 肉桂30份 木瓜40份麝香20份 赤芍40份 馬前子60份本發明所述藥物的制作工藝為除麝香外的藥物配齊后處理干凈入鍋,加所取藥物總重量2倍的棉油泡兩天,上火煎藥,煎成黑色,取出藥渣,加入棉油重量一半的黃膽熬至黑色,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麝香拌勻,晾涼后使用。一般可以將制好的藥物涂在布上制成膏藥外用。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是由下列按每份1兩的重量比例的中草藥物配制而成透骨草45份石菖蒲50份三棱40份 烏蛇35份 附子35份蒺藜40份 干姜30份 莪術40份 皂角刺40份伸筋草40份防風30份 秦艽30份 白胡椒40份獨活30份 牛膝20份蒼耳子40份桃仁30份 乳香35份 蒼術40份 沒藥30份當歸30份 川芎25份 蚯蚓35份 肉桂30份 木瓜25份麝香15份 赤芍30份 馬前子40份本發明所述藥物的制作工藝為除麝香外的藥物配齊后處理干凈入鍋,加所取藥物總重量3倍的棉油泡兩天,上火煎藥,煎成黑色,取出藥渣,加入棉油重量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黃膽熬至黑色,再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麝香拌勻,晾涼后使用。一般可以將制好的藥物涂在布或其它負載物上制成膏藥外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草藥物配制而成透骨草30~60份石菖蒲40~80份三棱30~60份烏蛇20~50份附子30~50份 蒺藜20~60份 干姜20~40份莪術30~60份皂角刺30~50份伸筋草30~60份防風20~40份秦艽20~40份白胡椒30~60份獨活20~40份 牛膝20~40份蒼耳子30~60份桃仁20~30份 乳香20~50份 蒼術30~60份沒藥20~50份當歸20~40份 川芎20~30份 蚯蚓30~50份肉桂20~30份木瓜20~40份 麝香10~20份 赤芍20~40份馬前子40~6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草藥物配制而成透骨草40份石菖蒲50份三棱40份 烏蛇25份 附子40份蒺藜30份 干姜25份 莪術30份 皂角刺35份伸筋草40份防風30份 秦艽30份 白胡椒35份獨活20份 牛膝25份蒼耳子40份桃仁25份 乳香30份 蒼術35份 沒藥25份當歸30份 川芎20份 蚯蚓35份 肉桂20份 木瓜25份麝香15份 赤芍20份 馬前子4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為一種治療風寒骨刺的膏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治療肢體關節疼痛、筋骨疼痛、及陳舊性骨傷引起的腰腿疼痛綜合治療療效不佳的問題。由透骨草、石菖蒲、三棱、烏蛇、附子、蒺藜、干姜、莪術、皂角刺、伸筋草、防風、秦艽、白胡椒、獨活、牛膝、蒼耳子、桃仁、乳香、蒼術、沒藥、當歸、川芎、蚯蚓、肉桂、木瓜、麝香、赤芍、馬前子組成。本發明所述的藥物能祛風濕,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用于風濕痛,筋骨痛,關節痛,腰酸腿痛以及跌打損傷腫痛,陳舊性骨傷損失等后遺癥。總有效率達93%。
文檔編號A61K35/64GK1840164SQ20061001236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0日
發明者王武辰 申請人:王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