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化療止嘔的臍貼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藥物,具體地說是一種特別適于化療時止嘔的臍貼藥物。
背景技術:
化學藥物治療癌癥是當今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之一。但由于癌癥患者體質較差且對化療耐受性降低,加之化療藥物在殺傷或抑制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人體正常組織細胞。因而,在化療過程中常常可引起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腎臟損害等毒副作用。其中患者的嘔吐反應是癌癥化療時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由于多數患者化療后均會產生惡心、嘔吐的癥狀,伴隨嘔吐還有食欲減退,腹部不適、便秘等胃腸道癥狀出現,從而嚴重影響了化療的順利進行。目前臨床在化療過程中常用的止嘔藥有5-HT3受體拮抗劑、NK1受體拮抗劑等,這些化學藥物雖然鎮吐效果較理想,但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其安全度令人擔憂,價格昂貴、對遲發性嘔吐無效等等。近年來中醫學者在防治化療惡心、嘔吐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主要表現在有些藥物起效慢、療效不夠顯著,有些藥物服用劑量大,不適合嘔吐患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臨床提供一種特別適用于化療止嘔的臍貼藥物,該藥物顯效快,毒副作用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臍貼藥物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組分制成的半夏1~5份、姜1~4份、吳茱萸1~3份、大棗1~2份。
本發明中的半夏可選擇生半夏,也可選用法半夏,但最好為姜半夏,以進一步增強藥物的協同作用。
在本發明的藥物組方中半夏為君藥。其主要含有揮發油、L-麻黃堿、葫蘆巴堿等生物堿,植物甾醇、葡萄糖醛酸及其衍生物3,4-二羥基苯葡萄糖甙等化學成份。按照中醫藥理論講,半夏味辛、性溫、有毒。其歸脾、胃、肺徑。具有降逆止嘔、消瘀散結的功效。
在本發明的藥物組方中姜為臣藥,用以助半夏之力。
本發明所用姜可選用干姜粉,也可選用生姜榨取其汁使用。姜的主要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莰烯、檸檬醛、芳櫬醇等化學成份。按照中醫藥理論講,姜味辛、微溫、歸肺、脾徑,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溫中止嘔的作用。
在本發明的藥物組方中,吳茱萸為佐藥,主要含有揮發油、吳茱萸酸、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等化學成份。按照中醫藥理論講,吳茱萸性味辛苦、溫、有毒。入肝、胃經,具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在本發明中,其即可溫胃止嘔,又可溫肝降逆,協助半夏、姜,以加強其止嘔作用。
在本發明的藥物組方中大棗為使藥,主要含有含大棗皂甙I、II、III(ziziphussaponin I,II,III)、酸棗仁皂甙B(jujuboside B)、光千金藤堿(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環磷腺苷(cAMP)、環磷烏苷(cGMP)等化學成份。按照中醫藥理論講,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之功效,其還可平胃氣、通九竅,同時可調和諸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經反復實驗、篩選、配伍組方,使各組分之間產生良好的協同作用,增強了各組分的走竄之特性,使之更適于臍部吸收,由此也進一步增強了藥物的功效。同時又調和了個藥的偏性及其毒性,使其更適于化療患者使用。
本發明的藥物組分的用量也是經過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
為了進一步增強本發明的臨床療效,本發明還可以加入1-4份重量份比高良姜或1~2份重量份比的連翹,以進一步增強藥物療效。
本發明最好再加入一些芳香類藥物,如加入1~2份重量份比的沉香。以進一步增強本發明藥物行氣、止嘔的效果。
本發明可采用常規的外用敷貼劑的制備方法制成,也可按照以下方法進行a、稱取藥物組分備用。
b、將除姜之外的藥物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濃縮后,加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濃縮,制成浸膏。
c、將干姜粉碎成粉,(如選用鮮姜則榨取姜汁),將干姜粉或鮮姜汁加入所述浸膏中,混合均勻,再加入適量的透皮吸收劑和水溶性高分子基質,涂布于粘性背襯上,制成貼膏。
本發明的用法用量為在每日化療前,將本發明貼膏敷于患者臍部,每3日更換一次,直至化療結束。
本發明藥物可用于防治各種癌癥化療時所引發的嘔吐,其無論對急性嘔吐或慢性嘔吐均具有顯效快、療效穩定、無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
本發明藥物配方也可按照常規制藥技術制成口服液、膠囊、片劑以及注射液等各種劑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以下實驗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臨床資料病例選擇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月,于本院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150例,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齡22~76歲,平均52.6歲。納入標準經X線、CT、細胞學、病理學等確認為胃癌、腸癌、肝癌、乳腺癌、肺癌。Kamofsky氏評分標準≥50分以上。同時符合以下條件①無腸道梗阻癥狀。②無顱內轉移等顱內高壓癥狀。③24小時內無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并發癥及止嘔藥用史。④肝、腎功能正常。曾接受兩個以上周期的化療。
實驗方法為防止藥物殘效的“洗脫期”,將所有病例分為兩大組。急性嘔吐組和慢性嘔吐組。急性嘔吐組治療中包含化療方案。化療方案胃癌采用PF或FAM方案;腸癌采用FCF或PF方案;肝癌采用FAM或CMP;乳腺癌采用CMF或CA;肺癌采用CAP或EP或MVP方案。慢性嘔吐治療組治療中不包含化療方案。兩組內分設治療組和對照組,急性嘔吐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人;慢性嘔吐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人。
實驗中所用“止嘔貼”即為本發明貼膏。
給藥方法急性嘔吐組治療組(A組)于每天化療前1小時以75%酒精將患者臍部消毒干燥后,取止嘔貼外敷于臍部。3天更換一次;同時于化療前1小時及化療后8小時給予生理鹽水10ml+樞丹8mg靜注。對照組(B組)僅化療前1小時及化療后8小時給予生理鹽水10ml+樞丹8mg靜注。
慢性嘔吐組治療組(A1)外貼止嘔貼(方法同上),1次/3日,對照組(B1)以胃復安10mg肌注,3次/日。
療效判斷標準惡心分度(標準0度無惡心、嘔吐。I度惡心,想吐,但不影響正常生活。II度短暫惡心嘔吐,食量下降,影響正常生活。III度惡心嘔吐每天1-2次,需治療。IV度嘔吐難以控制,每天3次以上,不能進食需臥床休息、對癥治療)。
根據嘔吐發生的時間可分為急性嘔吐(接受化療的第1~3天為急性嘔吐)和慢性嘔吐(化療結束后第4~5天為慢性嘔吐)。
具體療效判斷0度、I度為顯效,II度、III度為有效,IV度為無效。
實驗結果急性嘔吐組內兩組止吐效果比較
慢性嘔吐組內兩組止吐效果比較
在治療中急性嘔吐病人因不能耐受故有5例病人被排除,經比較A組總有效率為91.3%,B組總有效率為54.5%,A組非常顯著高于B組,經卡方檢驗p<0.01;A1組總有效率為97%,B1組總有效率為70%,A1顯著高于B1組,經卡方檢驗p<0.01;經以上統計學處理,證實以止嘔貼為主治療急性嘔吐(接受化療的第1~3天為急性嘔吐)和慢性嘔吐(化療結束后第4~5天為慢性嘔吐)均有較好療效,尤其以治療慢性嘔吐效果更佳。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a、稱取法半夏5kg、生姜4kg、吳茱萸3kg、大棗2kg,備用。
b、將法半夏、吳茱萸、大棗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比重為1.10的浸膏,加3倍量的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制得浸膏;c、將生姜榨取姜汁,將姜汁加入所述浸膏中,混合均勻,再加入2%的氮酮(透皮吸收劑)以及0.6%的聚乙烯醇(水溶性高分子基質)后,將膏藥涂布于聚乙烯酯壓敏膠背襯材料上,上面再覆蓋上防粘層,制成貼膏。
實施例2a、稱取姜半夏3kg、干姜2kg、吳茱萸3kg、大棗1kg,沉香1kg備用。
b、將法半夏、吳茱萸、大棗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比重為1.15的浸膏,加90~95%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制得浸膏;c、將干姜粉碎、沉香研磨成細粉后加入所述浸膏中,混合均勻,再加入2%的吡咯酮(透皮吸收劑)以及1.2%的羥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性高分子基質),也可加入14%的山梨醇(用以保濕),最后將膏藥涂于聚乙烯酯壓敏膠背襯材料上,涂布量為每貼含藥膏1~3克,上面再覆蓋上防粘層,制成貼膏。
實施例3a、稱取姜半夏1kg、生姜2kg、吳茱萸2kg、大棗1kg,高良姜2kg,備用。
b、將姜半夏、吳茱萸、大棗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比重為1.20的浸膏,加90%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制得浸膏;c、將生姜榨取姜汁、高良姜粉碎成細粉后將所述浸膏中,混合均勻,制成貼膏。
實施例4a、稱取姜半夏3kg、生姜4kg、吳茱萸1kg、大棗2kg,高良姜3kg,連翹2kg備用。
b、將姜半夏、吳茱萸、大棗、連翹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以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濃縮成比重為1.25的浸膏,加乙醇進行醇沉,回收乙醇并濃縮,制得浸膏;c、將生姜榨取姜汁、高良姜粉碎成細粉后將所述浸膏中,混合均勻,再加入適量的透皮吸收劑和水溶性高分子基質,涂于粘性背襯上,制成貼膏。
實施例5~8其制備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只是所選用的組分或組分的用量配比有所不同,但其均可達到本發明所述效果。
以上實施例均可實現本發明所述的效果,但其對本發明不構成成任何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化療止吐的臍貼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組分制成的半夏1~5份、姜1~4份、吳茱萸1~3份、大棗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療止吐的臍貼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半夏為姜半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化療止吐的臍貼藥物,其特征在于它還含有以下重量份比的組分高良姜1~4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化療止吐的臍貼藥物,其特征在于它還含有以下重量份比的組分沉香1~2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化療止吐的臍貼藥物,其特征在于它還含有以下重量份比的組分連翹1~2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臍貼藥物,它是由包括下列重量份比的組分制成的半夏1~5份、姜1~4份、吳茱萸1~3份、大棗1~2份。本發明經反復實驗、篩選、配伍組方,使各組分之間產生良好的協同作用,增強了各組分的走竄之特性,使之更適于臍部吸收,由此也進一步增強了藥物的功效。同時又調和了個藥的偏性及其毒性,使其更適于化療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可用于防治各種癌癥化療時所引發的嘔吐,其無論對急性嘔吐或慢性嘔吐均具有顯效快、療效穩定、無藥物不良反應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K9/70GK1876163SQ20061001261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1日
發明者張士舜 申請人:張士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