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制劑及其配制方法
專利說明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制劑及其配制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專治食道癌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食道腫瘤,俗稱為噎食病,也就是當今說的食道癌,據本發明人數代治療食道癌的實踐經驗,所患食道中的腫瘤直接把食道管腔堵住,喝水咽不下水,吃飯咽不下食物,總之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及生命危險,現代醫學上治療食道癌瘤基本上都是采用化療及手術,雖然化療能殺死癌細胞,同時也能把人體正常的細胞殺死。百分之90%以上的患者因化療次數多會使頭發脫落、貧血、身體極度消瘦,因惡病質而死亡。另一個治療食道癌的方法是手術,手術要支付昂貴的手術費,而且中、晚期病人復發率高,給患者家庭帶來不少的經濟負擔和多方面的損失。專利號92109258.X《一種癌克口服液及其制造方法》是由25味中藥原料配制而成;專利號93103912.6《奇效食道口服液及其制造方法》是由11味中藥制成,其中均有一中藥硇砂,都是內服藥,效果不盡人意。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純天然的中藥,由大然礦石及動物器管作原料,按科學配伍制成的成本低,療效高的口含丸劑及其配制方法本發明藥物選擇礞石、硼砂、硇砂、羚羊角、冰片、膽礬、沉香、蟾酥、穿山甲、牛黃、麝香、麻油進行組合的,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食道癌;其中,選用礞石,是因其具有行氣消痰,平肝鎮驚作用;治慢性支氣管病患者之痰多濃稠、咳出困難、氣急胸滿、煩躁不安等癥,也治小兒急性高熱之驚癇抽搐;選擇硼砂,它具有解毒消炎、清熱化痰作用;治療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口腔炎所致咽喉腫痛、眼內分泌物增多;選擇硇砂,它具有解毒清腫、祛風散結作用,治癰疽、瘡瘍、熱療腫毒、咽喉腫痛及食道癌瘤、胃癌、鼻炎癌等惡性腫瘤,治各種疥癬;選用羚羊角,主治因傷寒所致之面部烘熱、頭腦脹痛、頭暈目眩、心煩易怒及各種急性傳染病,壯熱、神志不清,言語躁狂;驚痛抽搐及腫瘤疼痛;選用冰片,它具有開竊、醒神解毒止痛作用,主治急性高燒、中風暈倒,癲病發作,肢體抽搐、口舌生瘡、潰爛疼痛,急性咽炎、咽喉腫痛,對治療癰疽、熱毒紅腫痔瘡漏血有特殊療效;選用膽礬,其外用解毒去腐、因服催吐排毒。外用治口瘡、牙痛,咽喉腫痛、鳳眼赤爛,痔瘡熱腫、癰毒不破,內服治中風初起,敘痛發作之痰涎極盛,諸癥及誤食毒物、食物中毒等;選用沉香,它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降逆平喘作用,治婦女月經不調、氣滯血瘀、小腹疼痛及慢性胃炎等疾患的致痙攣胃痛,口吐清水,腹冷怕寒,四肢不溫;選用贍酥,其通竅解毒消腫,治霍亂吐瀉、喉痹、心腹絞痛、毒蛇咬傷,疥癬、皮膚癌癢癥;選用穿山甲,它具有活血散瘀,通經下乳、消腫止痛作用,治婦女血滯經閉、經出不暢。腹中包塊、肢體拘攣、肌筋強痛,治癰疽腫毒初起尚未化膿或膿成不潰;選用牛黃,它清熱解毒、開痰、定驚、開竊,治熱病神昏、言語不清,癲病驚風抽搐,咽喉口舌生瘡、解毒消腫;選用麝香,它能辟穢、開竅、通絡,治中風痰厥、驚癇、跌打損傷,心腹暴痛,外治痛疽、瘡腫;選用麻油,它熊益氣力,長肌肉,健骨清腦,堅筋骨,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補五臟肺氣、止心驚,利大小腸,陳芝麻油煎膏服,可生肌長肉、止痛,又能將諸味藥粘合成丸。
本發明藥物組分的用量也是經過發明人進行幾代人進行大量摸索、改進、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列表如下名稱 有效范圍較好范圍最佳范圍礞石 40-70份 45-65 50-60硼砂 60-85份 65-80 65-75硇砂 60-85份 65-80 70-80羚羊角 25-50份 30-45 35-45冰片 65-85份 70-85 70-80膽礬 50-75份 55-70 55-65沉香 70-90份 75-90 75-85
蟾酥 55-75份 60-75 60-70穿山甲65-85份 65-80 70-80牛黃 50-70份 50-65 55-65麝香 35-55份 40-55 45-50麻油 150-220份180-210180-200治療食道癌中藥制劑的配制方法如下(1)首先將選好的原料按重量比份稱出、制作,首先將硇砂研成粉面放入砂鍋內,(注意避金屬)加入水浸沒藥粉,煮沸20分鐘左右,過濾去掉渣,留用凈硇砂液;(2)再將凈硇砂液倒入砂鍋內,往砂鍋內加入0.5倍量的食醋,然后用火燒砂鍋,邊攪勻,火煎熬為炭黃色晶體為度;(3)將炭黃色晶體內加入稱出的麻油攪拌均勻成粘糊狀膏液,這時溫度大約為60-80度;再將稱出的礞石,硼砂,羚羊角,冰片,膽礬,沉香,瞻酥,穿山甲,牛黃,麝香粉面混合后倒入粘糊膏液中攪拌均勻后,這時停火待涼;(4)把待涼配伍成的祛噎丹原料即(中藥硬膏)用手團成丸即成為溶化祛除食道腫瘤、食道癌瘤的本發明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制劑(即祛噎丹藥丸)。
本發明的優點很明顯,由上述各原料的藥性、作用就可知是具有涼血、消腫、破堅散結、溶膜、破膜;有打通食道中的腫瘤、癌瘤之功效;多年試用中,重患者半小時含化一丸祛噎丹,輕者每天含化24丸祛噎丹,含化到2-4天后,有粘沫和粘稠性紅黃白的混合色物吐出;這時食道中的癌瘤已經溶化破裂開。在能進食后改為3小時含化一丸,連服三天即可見效,可進食,延緩生命;本發明人五代祖傳珍方為一方百姓治療食道癌瘤,有很高的聲譽;含化祛噎丹(即本發明中藥制劑),能使食道中的瘤體膜脫落破裂,使管腔增寬、通暢,因此不會使該患食道瘤患者渴死、餓死;延長患者的生命,更減少動手術的痛苦和昂貴的手術費用。以下通過具體原料配比及臨床試驗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
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制劑是由以下原料配伍按重量比制做的中藥丸劑實施例1礞石65份、硼砂75份、硇砂80份、羚羊角45份、冰片80份、膽礬65份、沉香80份、蟾酥70份、穿山甲75份、牛黃65份、麝香50份、麻油210份。
實施例2礞石60份、硼砂70份、硇砂75份、羚羊角40份、冰片75份、膽礬60份、沉香75份、蟾酥65份、穿山甲70份、牛黃60份、麝香45份、麻油200份。
實施例3礞石55份、硼砂65份、硇砂70份、羚羊角35份、冰片70份、膽礬55份、沉香70份、蟾酥60份、穿山甲65份、牛黃55份、麝香40份、麻油190份。
本發明是申請人房長河先生祖傳秘方,經數代相傳,效果很好,為了濟世傳名,造福于人,用于社會,近年請教專家醫生,共同研究,整理資料,作了比較規范的臨床試驗,統計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本發明食道癌病臨床試驗如下食道癌是我國常見癌瘤之一,尤其河南林縣、山東泰安地區為高發,一般采用手術切除,但晚期病人和年老體弱者及無錢手術者多采用保守治療,放療和化療副作用大、費用高,本組病例采用純中藥治療60例,療效顯著、經濟實用、無毒副作用,現報道如下病例選擇本組病例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齡42~73,平均年齡56歲;病史1月~1年。癥狀為進行性吞咽困難伴胸骨后疼痛、消瘦,部分病人經放療或化療治療效果不佳者。采用本方法治療。所有病例均經CT、纖維胃鏡及病理活組織檢查確診,瘤體0.5-4.2cm。
治療方法1丸30分鐘含1粒,輕癥每日含24丸,含化后即吐出,忌咽下,能進流食后改3小時含1丸,2~4天后有粘沫和紅白黃色粘稠分泌物吐出,說明癌瘤被溶化,管腔被打通。一月后再行CT、內鏡或病理檢查。
療效標準痊愈吞咽困難癥狀消失能進食普通食物,CT或內鏡、病理檢查正常。好轉吞咽癥狀好轉,能進食流食或半流食,內鏡及CT檢查瘤體消退達50%。無效自覺癥狀好轉,進食仍困難,CT及內鏡檢查無明顯改善。
治療結果痊愈20例,占33%。好轉23例,占35%。總有效率為68%。無效為17例,占20.8%。
小結本藥丸系純中藥制劑,適用于進行性吞咽困難經CT、內鏡確診的腫塊型食道癌患者,中、下段患者效果尤為明顯。本藥療效顯著,60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轉23例,總有效率68%,高于文獻報道的放、化療及手術病例,且經濟實用,無毒副作用,適應證廣,適用于放、化療無效或年老體弱者。
本中藥丸系多種純中藥制劑,具有涼血消腫、溶膜及破堅散結作用,一般含化24丸后即吐出紅黃白粘稠分泌物,食道打通,可以進食流食或半流食,2~4日后恢復正常飲食,未發現毒副作用。本組病例隨訪3~5年末再復發,有的病人至今10余年仍健在。下一步再作毒性試驗。
典型病例如下1、高愛民,男,47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汶口鎮汶口一村,于2002年3月初因進行性吞咽困難在泰安市人民醫院經食管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中下段食道癌,因經濟困難不能手術治療,用本藥丸含化,30分鐘含1丸,當含到第6丸時,即吐出紅黃白粘稠液體,含化到14丸時食道打通,12天后進食稀鈑面條,15天后和正常人一樣進食,至今已3年仍健在。
2、劉光民,男,52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良莊鎮官莊西村,1995年11月因進行性吞咽困難在泰安市腫瘤醫院行CT檢查確診食管中下段有0.3-1.2cm腫瘤,服用本藥丸,當含化至6丸時即吐出血性粘稠分泌物,含至17丸時,食道瘤體被溶化,2天后進食稀飯、面條,10天后正常進食,1月后CT拍片瘤體消失,至今10年仍健康生活。
3、高士香,女,64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良莊鎮大延東村,于2000年1月因進行性吞咽困難在山東省新汶市煤礦醫院經CT檢查確診為食道癌,在該院做兩個療程化療,復查CT瘤體未見縮小,同年2月15日含化本藥丸,當含到第8丸時,吐出血性紅黃白粘稠分泌物,含到18丸時癌瘤被溶化,第2天能喝豆漿面條,7天后正常進食,至今5年仍健在,CT檢查末發現癌瘤。
4、李秀英,女,68歲,山東省新泰市泉溝鎮楊莊村人,1988年4月因進食困難在新泰市人民醫院做內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食管下段1/4癌瘤,經3個療程化療,瘤體末消失,因副作用太大改含本藥丸,含到6粒時即吐出紅黃白粘稠液體,18丸時進食面條,10天后正常進食,至今仍健在。
5、張召英,女,49歲山東省寧陽縣東莊鄉大張家村人,1998年9月因吞咽困難在寧陽縣醫院CT檢查確診為食管中下1/3處瘤體,經4個療程化療,無明顯變化,含化本藥丸,含到第6丸吐出血性粘稠分泌物,含至20丸時瘤體消失,10天后正常進食,至今7年余仍健康存活,CT檢查末發現瘤體。
6、王清華,男,68歲,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汶口鎮二村,2003年經泰安市人民醫院食管鏡及病理檢查確診食管中段1/4瘤體,經含化本藥丸6粒后吐出血性粘稠分泌物,含化到18粒瘤體消失,2天后進食牛奶面條,12天后正常進食,2年多仍健康存活。
7、汪春雷,男,69歲,山東省新泰市泉溝鎮王家窯村廠人,2001年4月進行性吞咽困難于新泰市人民醫院行內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食道癌瘤,經本院2個療程化療無明顯改善,含化本藥丸7粒時吐出紅黃白粘稠分泌物,含到22粒時,瘤體溶化,可以進食牛奶、面條,14天后正常進食,至今仍健在。
使用該藥丸注意事項本發明制劑屬于口服含化藥丸,含化后吐出,忌咽下。
用法及用量食道癌瘤嚴重者半小時含化一丸,每日含化24丸,約含化2-4天后,有粘沫和粘液稠性紅白黃色的混合物質吐出,這時瘤已經溶化破裂開,在能進食后改為3小時含化一丸,連續含化3天即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中藥丸劑礞石40-70份、硼砂60-85份、硇砂60-85份、羚羊角25-50份、冰片65-85份、膽礬50-75份、沉香70-90份、蟾酥55-75份、穿山甲65-85份、牛黃50-70份、麝香35-55份、麻油150-2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治療食道癌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以下原料制成的中藥丸劑礞石45-65份、硼砂65-80份、硇砂65-80份、羚羊角30-45份、冰片70-85份、膽礬55-70份、沉香75-90份、蟾酥60-75份、穿山甲65-75份、牛黃50-65份、麝香40-55份、麻油180-2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祛噎丹是由以下原料配伍按重量比制做的中藥制丸劑礞石50-60份、硼砂65-75份、硇砂65-75份、羚羊角35-45份、冰片60-75份、膽礬55-70份、沉香60-75份、蟾酥55-65份、穿山甲55-75份、牛黃40-55份、麝香45-60份、麻油140-190份。
4.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祛噎丹是由以下原料制做的中藥丸劑礞石60份、硼砂70份、硇砂75份、羚羊角40份、冰片75份、膽礬60份、沉香75份、蟾酥65份、穿山甲70份、牛黃60份、麝香45份、麻油200份。
5.一種權利要求1的祛噎丹的配制方法(1)首先按原料配比稱出各味中藥將硇砂磨成粉面,放入砂鍋內,(注意避金屬)加入水煮沸20分鐘左右,過濾去掉藥渣,留用凈硇砂液;(2)將硇砂液倒入砂鍋內再往砂鍋內加入食醋,加食醋量為攪拌至用火燒砂鍋,邊攪勻,火煎熬為炭黃色晶體為度;(3)將炭黃色晶體內加入稱出的麻油攪拌均勻成粘糊狀膏液,溫度60-80℃;(4)在上述粘糊狀膏液中,加入,稱出的礞石,硼砂,羚羊角,冰片,膽礬,沉香,瞻酥,穿山甲,牛黃,麝香粉末混合攪勻后,這時停火待涼;(5)把待涼中藥硬膏入稱齔的香油混合均勻,用手團成丸即成本發明的藥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食道癌的中藥祛噎丹,其主要是由礞石、硼砂、硇砂、羚羊角、冰片、膽礬、沉香、蟾酥、穿山甲、牛黃、麝香、麻油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的。具有涼血消腫、破堅散結、溶膜、破膜、打通食道中的腫瘤之功效。用法當食道瘤及癌瘤患者滴水不進時,重者半小時含化一丸,含化到有粘沫、粘稠性紅白黃混合色粘物吐出,這時腫瘤被溶化破裂開、在能進流食后改為3小時含化一丸,再連續含化三天即停。此方是本發明人五代祖傳珍方,為一方百姓治療食道癌瘤作貢獻,患者含化祛噎丹能使食道中的瘤體膜破裂脫落,使管腔增寬,通暢,免除患者渴死餓死,更減少患者動手術的痛苦和昂貴的手術費用。
文檔編號A61K35/55GK101036732SQ20061004440
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日
發明者房長河 申請人:房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