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制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膽囊炎、膽結石、急慢性肝炎治療的藥物茴三硫(Anethol Trithione)與滴丸基質配制而成的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茴三硫,別名為膽維他,環戊硫酮。化學名為5-(對-甲氧苯基)-1.2-二硫環戊4-烯-3-硫酮。能增強肝臟谷胱甘肽(GSH)水平,明顯增強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GCS)、谷胱甘肽還原酶(GSSG-R)和谷胱甘肽硫轉移酶(GSH-S-Tx)活性,降低谷胱甘壓過氧化酶(GSH-Px)活性,從而增強細胞活力,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出及膽色素、膽酸和膽固醇的分泌,增強肝臟解毒功能。在體內主要代謝為對羥基苯基三硫酮與葡萄糖酸的結合物和無毒的硫酸鹽,通過腎排泄。臨床上用于膽囊炎、膽結石、急慢性肝炎治療。
目前市場上茴三硫口服制劑主要為片劑。由于常規片劑制備工藝技術所具有的特點,使得這類口服制劑存在崩解時間長,吸收較差,起效慢,生物利用度較低等缺點,從而影響藥效的充分發揮。在儲存期間易于裂片、變色、吸潮等,質量不穩定,同時也難以適應吞咽有困難的患者。本發明的茴三硫滴丸生物利用度高,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質量穩定,快速釋藥,快速顯效,可以舌下含服,也可吞服,攜帶和服用方便,為吞咽困難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用藥選擇。本發明制劑工藝簡單,生產車間無粉塵,使用輔料種類少,生產過程短,成本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為臨床治療提供一種生物利用度高,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質量穩定,快速釋藥,快速顯效,攜帶和服用方便的藥物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特征在于由茴三硫與滴丸基質配制而成。
各成分的重量比為茴三硫∶滴丸基質=1∶1~1∶9本發明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取茴三硫,粉碎,過篩。茴三硫與滴丸基質按重量比1∶1~1∶9混合均勻,置加熱器內邊攪拌邊加熱至熔融,攪拌均勻,滴制法制丸,滴頭溫度為75℃-95℃,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卻劑中,冷卻劑的溫度為40℃--5℃,分離滴丸,吸除冷卻劑,干燥,即得。
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滴丸,其有益的效果是1.藥物快速溶出,溶出度高,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茴三硫屬疏水性藥物,而藥物的吸收速率隨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茴三硫滴丸系采用固體物理分散原理制備的制劑,將在水中難溶的藥物與滴丸基質混勻后熔融,通過滴制和驟冷凝固,使藥物呈分子、膠體或微晶狀態分散于基質中。由于藥物的總面積增大,藥物以微晶或無定型的微粒釋出,因此藥物溶解和吸收加快,有利于人體吸收,迅速發揮療效,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2.增加了給藥方式,可以吞服,也可舌下含服。舌下含服為吞咽困難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用藥選擇,方便了吞咽困難的患者。如采用舌下含化給藥,由口腔黏膜吸收,不經胃腸道和肝臟直接進入循環系統,不僅避免了肝腸首過作用,而且達到了起效迅速,提高生物利用度,減少副作用的目的。
3.藥物穩定性好。滴丸制劑由藥物與基質加熱熔融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卻液中制成,與空氣接觸面積減少,不易氧化,基質為非水物,不易引起藥物水解,使藥物的穩定性增加,從而保證了藥品質量。
4.滴丸劑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簡單,生產周期短,生產效率高,成本低。
5.滴丸劑的主要生產過程中,所用物料均是在液態下進行,減少了粉塵污染,有利于勞動保護和環保,有利于GMP管理。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原輔料藥茴三硫滴丸原料藥為茴三硫。
化學名為5-(對-甲氧苯基)-1.2-二硫環戊4-烯-3-硫酮。
分子式C10H8OS3分子量240.35輔料為滴丸基質聚乙二醇類、羧甲基淀粉鈉、泊洛沙姆、倍他環糊精、硬脂酸、硬脂酸鈉、聚氧乙烯單硬脂酸脂。
二.制備方法取茴三硫,粉碎,過篩。茴三硫與滴丸基質按重量比1∶1~1∶9混合均勻,置加熱器內邊攪拌邊加熱至熔融,攪拌均勻,滴制法制丸,滴頭溫度為75℃-95℃,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卻劑中,冷卻劑的溫度為40℃--5℃,分離滴丸,吸除冷卻劑,干燥,即得。
三.具體實施例以下通過實施例進一步可說明本發明,但不受實施例限制。
實施例1本實施例通過茴三硫與單一基質配方,按照〔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制備方法操作,冷卻劑為二甲基硅油,滴制滴丸,選擇圓整度、丸重差異、硬度、溶散時間等為指標,觀察藥物與單一基質的重量比對本發明所涉及產品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藥物與單一基質配方試驗(藥物均為1份) 注1.冷卻劑為二甲基硅油,冷卻溫度為8~5℃;藥料保溫及滴頭溫度為85~90℃;滴速為30~50粒/分鐘。
2.以上結果表明,2、3、4、6、7、8號試驗各項指標較好,即藥物與基質比例為1∶3~1∶9時可順利滴制。但考慮到服用劑量等因素,優選配比為2、3、6、7號試驗,即藥物與基質比例為1∶3~4。
實施例2本實施例通過茴三硫與混合基質配方,按照〔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制備方法操作,冷卻劑為二甲基硅油,滴制滴丸,選擇圓整度、丸重差異、硬度、溶散時間等為考察指標,觀察藥物與混合基質的重量比對本發明所涉及產品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藥物與混合基質配方試驗(藥物均為1份)
注1.冷卻劑為二甲基硅油,冷卻溫度為8~5℃;藥料保溫及滴頭溫度為85~90℃;滴速為30~50粒/分鐘。
2.以上結果表明,2、3、5、6、8、9、11、12號試驗各項指標都較好,即藥物與基質比例為1∶1~1∶9時可順利滴制。但考慮到服用劑量等因素,優選配比為2、3、5、6、8、11、號試驗,即藥物與基質比例為1∶2~4。
實施例3本實施例通過選用不同的冷卻劑,冷卻劑為二甲基硅油、液體石蠟、植物油,單一基質選用聚乙二醇6000,混合基質選用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0.2的配方,按照〔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制備方法操作,滴制滴丸,選擇圓整度、丸重差異、硬度、溶散時間等為考察指標,觀察不同冷卻劑對本發明所涉及產品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選用不同冷卻劑的試驗(藥物∶基質=1∶2) 注1.冷卻溫度為8~5℃;藥料保溫及滴頭溫度為85~90℃;滴速為30~50粒/分鐘。
2.以上結果表明,1、2號試驗各項指標較好,即選用上述不同的冷卻劑時,較為優選的冷卻劑是二甲基硅油。
實施例4本實施例通過選用不同的冷卻劑溫度,冷卻劑的溫度分別為35℃,25℃,15℃,5℃,0℃,-5℃,溫度誤差±2℃,基質選用聚乙二醇6000,按照〔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制備方法操作,以二甲基硅油為冷卻劑,滴制滴丸,選擇圓整度、丸重差異、硬度、溶散時間等為考察指標,觀察不同冷卻劑溫度對本發明所涉及產品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選用不同冷卻劑溫度的試驗(藥物∶基質=1∶2) 注1.藥料保溫及滴頭溫度為85~90℃;滴速為30~50粒/分鐘。
2.以上結果表明,3、4、5號試驗各項指標較好,即選用上述不同的冷卻劑溫度時,較為優選的冷卻劑溫度為15℃~0℃實施例5本實施例通過選用不同的滴頭溫度,滴頭的溫度分別保持在75℃,85℃,95℃,溫度誤差<3%,單一基質選用聚乙二醇6000,混合基質選用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0.2的配方,按照〔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制備方法操作,冷卻劑為二甲基硅油,冷卻溫度為8~5℃,滴速為30~50粒/分鐘,滴制滴丸,選擇圓整度、丸重差異、硬度、溶散時間等為考察指標,觀察不同的滴頭溫度對本發明所涉及產品的影響,試驗結果見表5。
表5 選用不同滴頭溫度的試驗(藥物∶基質=1∶2) 注1.以上結果表明,3、4號試驗各項指標較好,即選用上述不同的滴頭溫度時,較為優選的滴頭溫度為85℃。
權利要求
1.一種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由茴三硫(Anethol Trithione)與滴丸基質配制而成。各成分的重量比為茴三硫∶滴丸基質=1∶1~1∶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茴三硫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丸基質為聚乙二醇類、羧甲基淀粉鈉、泊洛沙姆、倍他環糊精、硬脂酸、硬脂酸鈉、聚氧乙烯單硬脂酸脂中的一種或數種配伍,各配伍成分的含量均不等于零。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茴三硫滴丸,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如下取茴三硫,粉碎,過篩。茴三硫與滴丸基質按重量比1∶1~1∶9混合均勻,置加熱器內邊攪拌邊加熱至熔融,攪拌均勻,滴制法制丸,滴頭溫度為75℃-95℃,滴入二甲基硅油或其它滴丸冷卻劑中,冷卻劑的溫度為40℃--5℃,分離滴丸,吸除冷卻劑,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膽囊炎、膽結石、急慢性肝炎治療的藥物茴三硫滴丸及其制備工藝。茴三硫滴丸由茴三硫(Anethol Trithione)與滴丸基質配制而成。本發明生物利用度高,藥品穩定性好,便于分劑量,服用攜帶方便。具有崩解溶散快,溶出度高,快速釋藥,快速顯效等特點,且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
文檔編號A61K9/20GK101049302SQ20061005015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3日
發明者陳茜, 滕慧麗 申請人: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