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腸胃病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腸胃病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腸胃病是消化系統常見多發病,如胃、腸潰瘍,胃、腸炎,胃酸、噯氣、胸悶腹脹、便多不成型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對此人們非常關心對這些腸胃病的治療,并研制了多種藥物,如西藥西咪替丁、奧美拉唑、氟哌酸、氫氧化鋁凝膠等,中藥有霍香正氣丸等,或采用手術治療,但由于種種原因,有的效果不盡人意,有的費用太高,特別是手術治療,費用高,患者痛苦,因此,人們非常關心此類病的藥物研制。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新的治療腸胃病的中藥湯劑,可有效解決腸胃病的治療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根據中藥學原理,腸胃病是由于氣血不活,腸胃功能受阻或損傷所致,應采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提高胃腸功能,修補和保護受損腸胃面之特點來治療胃腸病,因此,本發明采用中藥藿香、佩蘭、蘇梗、元胡、瓦楞子、烏賊骨、蒼術、木香、白術、砂仁、甘草、黃蓮、蒲公英、茯苓、香櫞、厚樸、半夏和陳皮組成中藥物,加水煎2次,合并水煎藥液混勻制成,本發明組方科學,服用方便,費用低,效果好,易推廣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造福于人類。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由技術方案給出,本發明是由中藥藿香8-12g、佩蘭8-12g、蘇梗10-14g、元胡8-1g、瓦楞子13-17、烏賊骨21-25g、蒼術8-12g、木香8-12g、白術18-22g、砂仁8-12g、甘草5-7g、黃蓮10-14g、蒲公英8-12g、茯苓13-17g、香櫞7-9g、厚樸7-9g、半夏8-12g和陳皮13-17g組成中藥物,加入4-7倍的水煎沸2次,每次30-40分鐘,合并兩次水煎液,混勻制成。
本發明還可采用中藥藿香10g、佩蘭10g、蘇梗12g、元胡10g、瓦楞子15g、烏賊骨23g、蒼術10g、木香10g、白術20g、砂仁10g、甘草6g、黃蓮12g、蒲公英10g、茯苓15g、香櫞8g、厚樸8g、半夏10g和陳皮15g組成中藥物,第一次加水1500ml,煎沸40分鐘,得藥液,藥渣中再加入水1000ml,煎沸30分鐘,合并兩次藥液混勻即成。
在上述藥物中,其中藿香具有和中止嘔,解暑化濕;佩蘭醒脾化濕,解暑辟濁;蘇梗理氣寬中,降氣化痰,發汗解表,促進消化液分泌及增加腸胃之蠕動;元胡活血,利氣,止痛;瓦楞子散結消痰,制止胃酸;烏賊骨又稱海螵蛸,具有收斂止血,止滯固精之功效;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木香行氣止痛,導滯健胃;白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發汗;砂仁調中行氣,溫脾止瀉;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清熱解毒;黃蓮清熱燥濕,清心除煩,瀉火解毒;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腫;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香櫞理氣止痛,健脾消痰;厚樸化濕導滯,行氣平喘;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又稱橘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由上述藥物可知,其有效組合配伍,具有理氣、健脾胃、化瘀、消癰止痛、清熱解毒、止胃酸、增強腸胃功能,正好達到治療腸胃病,臨床實踐也得到了充分證明,其有關臨床資料如下一、選擇病例的標準在臨床上凡住院及門診患者有腸胃病癥狀者,均作為病例選擇的治療對象及選擇病例的標準。
二、診斷標準按國家規定的腸胃病診斷標準執行,如具有胃、腸潰瘍,胃、腸炎,胃酸,噯氣,胸悶腹脹,便多不成型等癥狀,并經化驗及透視確診者,診斷為腸胃病患者,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三、治療方案每日口服一劑量,即按上述實施例組方量為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0-500ml,初患者10天為一療程,長期患者20天為一療程,本發明還可制成濃縮型,每日早晚服一次,每次30-50ml,每天按一劑量煎服也可,按煎中藥常規要求,早上第一次煎服,晚上藥渣加水第二次煎服。
四、療效評定標準按國家規定進行療效評定,其中治愈腸胃病癥狀消失,經化驗與透視一切正常,并在1年內未有復發;有效癥狀明顯減輕,體力有一定的恢復,食欲有增加或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而有加重之趨勢。
五、統計學處理經對十二指腸潰瘍、應急性胃潰瘍、胃炎、胃焌熱(燒心)、胃酸過多、不規則胃痛、胃噯氣、胸悶、脘酸脹滿、每日大便次數多而不成型、肚內不舒服患者468人進行統計,其中男245人,女223人,年齡7-80歲,總有效率96%,具體治療情況如下表
六、結論由上述情況表明,本發明對于常見的腸胃病均有突出的療效,總有效率高達96%,解決了常用藥治療腸胃病效果不好的問題,有突出的臨床意義,是對治療腸胃病用藥創新性的貢獻。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腸胃病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中藥藿香8-12g、佩蘭8-12g、蘇梗10-14g、元胡8-12g、瓦楞子13-17g、烏賊骨21-25g、蒼術8-12g、木香8-12g、白術18-22g、砂仁8-12g、甘草5-7g、黃蓮10-14g、蒲公英8-12g、茯苓13-17g、香櫞7-9g、厚樸7-9g、半夏8-12g和陳皮13-17g組成中藥物,加入4-7倍的水煎沸2次,每次30-40分鐘,合并兩次水煎液,混勻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腸胃病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中藥藿香10g、佩蘭10g、蘇梗12g、元胡10g、瓦楞子15g、烏賊骨23g、蒼術10g、木香10g、白術20g、砂仁10g、甘草6g、黃蓮12g、蒲公英10g、茯苓15g、香櫞8g、厚樸8g、半夏10g和陳皮15g組成中藥物,第一次加水1500ml,煎沸40分鐘,得藥液,藥渣中再加入水1000ml,煎沸30分鐘,合并兩次藥液混勻組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腸胃病的中藥湯劑,可有效解決腸胃病的治療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根據中藥學原理,腸胃病是由于氣血不活,腸胃功能受阻或損傷所致,應采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提高胃腸功能,修補和保護受損腸胃面之特點來治療胃腸病,因此,本發明采用中藥藿香、佩蘭、蘇梗、元胡、瓦楞子、烏賊骨、蒼術、木香、白術、砂仁、甘草、黃蓮、蒲公英、茯苓、香櫞、厚樸、半夏和陳皮組成中藥物,加水煎2次,合并水煎藥液混勻制成,本發明組方科學,服用方便,費用低,效果好,易推廣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造福于人類。
文檔編號A61K35/56GK1966040SQ200610128230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17日
發明者鄭新年 申請人:鄭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