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熱清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熱清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屬于中藥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醫外感發熱證(風熱型)與西醫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由于感受風熱邪毒,其病邪為陽邪,故發熱重,惡寒輕;風熱上受故頭痛、咽痛、鼻塞;風熱犯肺,肺失清肅,則咳嗽咯痰;舌紅苔薄黃或薄白,脈浮數為風熱之象。如病情蔓延可繼發或并發急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甚至肺炎,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根據外感發熱證(風熱型)的病因病機和發病特點,治法為清熱解毒,宣肺達表,利咽化痰。目前,市售治療該類疾病的中西藥雖然繁多,但具有確切療效的甚少。為了更有效地防治該類疾病,本申請人研制出一種安全、有效的新藥。
此外,為了全面有效地控制藥品質量,以確保其臨床療效,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熱清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所提供的制劑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咳嗽、流涕、口渴、咽痛,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癥狀者,其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而且制備方法合理,產品質量易控。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是由金銀花425-1700份、熊膽粉2.5-10份、青黛25-100份、桔梗250-1000份、瓜蔞皮200-800份和甘草100-400份制成的。
具體的說,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是由金銀花850份、熊膽粉5份、青黛50份、桔梗500份、瓜蔞皮400份和甘草200份制成的。
所述的制劑為口服液、片劑或膠囊劑。
本發明風熱清制劑的制備方法為青黛用50%-90%乙醇浸漬12-48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100-6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2-2小時,煎煮0.5-2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1-3次,每次20-9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05-1.35,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0-9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然后按常規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劑。
優選的制備方法為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然后按常規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劑。
所述的口服液這樣制備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6.0-6.5,靜置,濾過;濾液加適量甜菊甙、尼泊金乙酯和香蕉香精,加水至1000mL,滅菌,灌封,即得。
所述的片劑這樣制備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加入熊膽粉,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芳香水及適當輔料,制粒,干燥,壓片,包衣,即得。
所述的膠囊劑這樣制備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加入熊膽粉,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芳香水及適當輔料,制粒,裝入膠囊,即得。
本發明風熱清制劑(口服液)的質量控制方法為所述質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性狀、鑒別、檢查以及含量測定項目中的部分或全部;其中鑒別包括對制劑中青黛、熊膽粉和甘草的薄層色譜鑒別,含量測定是對制劑中金銀花和熊膽粉的含量測定。
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包括
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
鑒別(1)取本制劑20ml,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2)取本制劑20ml,水浴蒸干,加甲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置硬質試管中,水浴蒸至近干,加5%氫氧化鈉溶液5ml,水浴加熱6-8小時,隨時補充失去的水分,放冷,加鹽酸調節PH至1-2,用醋酸乙酯提取二次,每次5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醚∶冰乙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取出,10分鐘后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制劑20ml,加鹽酸1ml與氯仿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30-60℃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相對密度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檢測,應不低于1.04;pH值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檢測,應為4.0~6.0;其他 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含量測定(1)金銀花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2%三乙胺∶甲醇∶磷酸=800∶20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金銀花以綠原酸(C16H18O9)計,不得少于2.5mg。
(2)熊膽粉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鍵合硅膠為填料;甲醇∶0.03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用磷酸調節pH值至4.4)=65∶3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牛磺熊去氧膽酸峰計算應不低于25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五氧化二磷容器中減壓干燥至恒重的牛磺熊去氧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釋至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以0.45μm微孔濾膜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熊膽粉以牛磺熊去氧膽酸(C26H45NO8S)計,不得少于1.2mg。
本發明的方解本方由金銀花、青黛、瓜蔞皮、桔梗及熊膽粉六味藥物組成。方中金銀花“既有辛涼透邪清熱之效,又具芳香辟穢解毒之功”,于清熱解毒中寓輕宣疏散,清宣并用,透邪出表,無冰伏邪氣之弊,針對風熱毒邪引起的主癥及病機,為君藥。再輔以熊膽粉與青黛二藥為臣藥。熊膽粉苦寒無毒,清熱解毒。青黛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甘草長于清熱解毒,配桔梗有宣肺祛痰之效。瓜蔞皮善清熱寬胸,滌痰散結,均為祛痰要藥,共為方中佐使,如此配伍,君臣佐使配合精當,清熱解毒,宣肺達表,利咽化痰功效皆具,藥味少而療效好。
本發明制劑的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宣肺透表,利咽化痰。用于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咳嗽、流涕、口渴、咽痛,以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癥狀者。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制劑清宣并用,組方嚴謹,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透表、利咽、化痰之效,對感冒風熱證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且其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方法科學合理,可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從而確保其臨床療效。
為了驗證本發明制劑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申請人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研究,具體如下一、制劑處方篩選金銀花,青黛,瓜蔞皮,甘草四味藥材組成“青黛飲”,來源于清代劉奎《松峰說疫》;桔梗、甘草二味組成“桔梗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故本方為“青黛飲”與“桔梗湯”二方相合加熊膽粉及輔料組成。
(一)材料1、受試藥物風熱清口服液(簡稱風熱清,金銀花850g、熊膽粉5g、青黛50g、桔梗500g、瓜蔞皮400g、甘草200g制備而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制備,批號911228。相當于生藥2g/ml。
青黛飲(青黛50g、甘草200g、金銀花850g、瓜蔞皮400g),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制備,相當于生藥1.5g/ml。
桔梗湯(桔梗500g、甘草200g),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制備,相當于生藥0.7g/ml。
青黛飲+桔梗湯(青黛50g、甘草200g、金銀花850g、瓜蔞皮400g、桔梗500g),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制備,相當于生藥2g/ml。
2、實驗動物昆明種小鼠,NIH小鼠(體重18~22g),SD大鼠,由華西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四川省醫科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均符合健康一級標準。日本大耳白兔由農業部成都生物藥品廠提供。
(二)方法與結果1、解熱作用1.1對菌苗致家兔發熱的影響 家兔,雌雄均有,體重2.5±0.2kg,實驗前禁水15h。用溫度指示儀間隔1h測量正常體溫(肛溫)2次,選取2次溫差不超過0.3℃,平均體溫在38.4~39.6℃的家兔,自耳緣靜脈注入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0.5ml/kg,1h后再測量體溫,取升溫0.8℃以上的發熱家兔,按升溫高低均勻分為6組,風熱清組灌服風熱清20ml/kg(相當于40g/kg);青黛飲組灌服青黛飲20ml/kg(相當于生藥30g/kg);桔梗湯組灌服桔梗湯20ml/kg(相當于生藥14g/kg);青黛飲+桔梗湯組灌服青黛飲+桔梗湯20ml/kg(相當于生藥40g/kg);陽性對照組灌服0.75%阿司匹林20ml/kg(0.15g/kg),空白對照灌服等容積生理鹽水,給藥后每隔1h同法測量體溫1次,共測5次,計算其體溫變化,結果見表1。
表1對家兔菌苗發熱的影響(X±S)
表1結果表明,家兔注射菌苗后1h體溫已明顯升高,3h(給藥后1h)達高峰。風熱清40g/kg組在致熱后各時間體溫升高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青黛飲組、桔梗湯組和青黛飲+桔梗湯。
1.2對角叉菜膠致大鼠發熱的影響 雄性大鼠,體重164±20g,實驗前禁水15h,用溫度指示間隔1h測量正常體溫(肛溫)3次,選擇平均體溫38~39℃,溫差不超過0.2℃的大鼠32只,按正常體溫隨機分為6組。于每鼠兩后肢足跖部皮下分別注入1%角叉菜膠0.1ml致熱,隨后按表2所示劑量灌胃給藥,于致熱后4~8h,每隔1h同法測量各鼠體溫1次,共測5次。
表2對大鼠角叉菜膠發熱的影響(X±S)
結論由上述試驗結果可知,風熱清處方較其他組方更具明顯的退熱效果。
二、穩定性考察本發明質量控制中增加了牛磺熊去氧膽酸含量測定,為了考察風熱清口服液中的牛磺熊去氧膽酸的含量變化情況,依據本發明的風熱清口服液質量控制方法,我們做了如下的穩定性試驗(一)室溫穩定性試驗將2003年本申請人生產包裝(藥用PVC/PE瓶,10ml×6支/盒)的三批(批號為031001、031002、031003)產品室溫穩定性試驗數據收錄如下(試驗條件室溫留樣觀察;考察項目性狀、鑒別、相對密度、PH值、裝量差異、微生物限度、含量;試驗原則于0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分別取樣一次進行考察,然后每年取樣一次進行考察)。結果見表3~表7。
表3長期穩定性試驗(0個月)試驗日期2003年10月20日
表4長期穩定性試驗(3個月)試驗日期2004年1月22日
表5長期穩定性試驗(6個月)試驗日期2004年04月20日
表6長期穩定性試驗(12個月)試驗日期2004年10月22日
表7長期穩定性試驗(18個月)試驗日期2005年04月21日
(二)加速穩定性試驗將2003年本申請人生產包裝(藥用PVC/PE瓶,10ml×6支/盒)的三批(批號為031001、031002、031003)產品加速穩定性試驗數據收錄如下(試驗條件溫度37℃~40℃、相對濕度75%;考察項目性狀、鑒別、相對密度、PH值、裝量差異、微生物限度、含量;試驗原則于0個月、1個月、2個月、3個月分別取樣一次進行考察)。結果見表8~表11。
表8加速穩定性試驗(0個月)試驗日期2003年10月20日
表9加速穩定性試驗(1個月)試驗日期2003年11月21日
表10加速穩定性試驗(2個月)試驗日期2003年12月20日
表11加速穩定性試驗(3個月)試驗日期2004年01月22日
結論本品2003年三批(批號為031001、031002、031003)產品的室溫長期穩定性試驗18月與加速穩定性試驗3月結果表明三批樣品各項檢測指標未見大幅度改變,各項考核項目均符合規定。證明本發明制劑的生產工藝能有效保證藥品的質量,故將本品的有效期定為一年半是合理、可行的。
三、主要藥效學研究根據該方功能主治,申請人研究了風熱清口服液的藥理活性,現總結如下(一)材料1、受試藥物風熱清口服液(簡稱風熱清),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制備,批號911228,相當于生藥2g/ml(文中所列劑量均為生藥量)。
2、實驗動物昆明種小鼠,NIH小鼠(體重18~22g),SD大鼠,由華西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四川省醫科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均符合健康一級標準。日本大耳白兔由農業部成都生物藥品廠提供(二)方法與結果1、解熱作用1.1對菌苗致家兔發熱的影響 家兔,雌雄均有,體重2.5±0.2kg,實驗前禁水15h。用溫度指示儀間隔1h測量正常體溫(肛溫)2次,選取2次溫差不超過0.3℃,平均體溫在38.4~39.6℃的家兔,自耳緣靜脈注入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0.5ml/kg,1h后再測量體溫,取升溫0.8℃以上的發熱家兔,按升溫高低均勻分為4組,兩給藥組分別灌服200%與50%的風熱清20ml/kg(相當于生藥40g/kg與10g/kg),陽性對照組灌服0.75%阿司匹林20ml/kg(0.15g/kg),空白對照灌服等容積生理鹽水,給藥后每隔1h同法測量體溫1次,共測5次,計算其體溫變化,結果見表12。
表12對家兔菌苗發熱的影響(X±S)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aP<0.05;bP<0.01;cP<0.001(下表同)。
表12結果表明,家兔注射菌苗后1h體溫已明顯升高,3h(給藥后1h)達高峰。風熱清40g/kg組在致熱后各時間體溫升高均顯著低于對照組,10g/kg組的體溫增高僅在給藥后2h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1.2對角叉菜膠致大鼠發熱的影響 雄性大鼠,體重164±20g,實驗前禁水15h,用溫度指示間隔1h測量正常體溫(肛溫)3次,選擇平均體溫38~39℃,溫差不超過0.2℃的大鼠32只,按正常體溫隨機分為4組。于每鼠兩后肢足跖部皮下分別注入1%角叉菜膠0.1ml致熱,隨后按表13所示劑量灌胃給藥,于致熱后4~8h,每隔1h同法測量各鼠體溫1次,共測5次。
表13對大鼠角叉菜膠發熱的影響(X±S)
表13結果表明,大鼠注射角叉菜膠后4h體溫已升高,6h達高峰,風熱清給藥組在發熱各時期體溫升高均低于對照組,具有退熱趨勢。
2、抗炎作用2.1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的影響 雄性大鼠60只,體重(178±20)g,按體重隨機分為5組,于每鼠右后足踝關節上方劃一線作為標志,用毛細管放大法測量該足爪體積(排水毫升數),然后每鼠右后肢足跖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膠0.1ml致炎,致炎后0.5h與4h按表14所示劑量各灌胃給藥1次,同法測量給藥后1、2、3、4、6、7、24h該足爪體積,以其體積的改變(給藥前后排水量之差)表示炎癥腫脹程度,結果見表14。
表14對角叉菜膠大鼠足腫脹的影響(X±S)
注()內為腫脹抑制百分率。
表14結果表明,風熱清40、20與10g/kg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炎性水腫均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尤其是大劑量,在致炎后24h抑制作用仍然顯著。
2.2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的影響 雄性小鼠75只,隨機分為5組,連續灌胃給藥3d,以二甲苯為致炎劑測定各組耳腫脹度。結果對照組,風熱清高(40g/kg)、中(20g/kg)、低(10g/kg)劑量組,潑尼松20mg/kg給藥(陽性對照)耳腫脹度分別為(11.2±1.7),(9.3±2.6),(8.6±2.5),(10.7±1.9),(7.6±2.4)mg。風熱清高、中劑量與20mg/kg潑尼松具有顯著抗炎作用,與對照組比較分別為P<0.05,P<0.01,P<0.001。
2.3對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響 雄性小鼠75只,隨機分為5組,連續灌胃給藥3d,末次給藥后1h,每鼠尾靜脈注射1%伊文思蘭0.1ml/10g,立即于下腹部皮內注入0.1%磷酸組胺0.1ml,上腹部脫毛區滴二甲苯20μl,20min后處死小鼠,剪下二甲苯致炎部位蘭斑皮膚,剪碎后浸入2.5ml丙酮生理鹽水中,室溫放置24h,離心,取上清液置721分光光度計610nm比色,直接以OD值進行比較;剝離并翻轉下腹部皮膚,分級法比較各鼠組胺皮丘周圍蘭染程度(蘭染程度分為4級)。結果見表15。
表15對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響(X±S)
由表15可知,對于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風熱清大、中、小劑量均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對于組胺所致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僅大劑量有明顯抑制效果。
3、抗菌作用3.1體外抗菌試驗 采用“試管二倍稀釋法”測定風熱清對8種常見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結果表明,風熱清對金葡菌、甲型與乙型鏈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均具有一定抑菌作用,MIC分別為0.062,0.062,0.031,0.062,0.500,0.5000,0.125,0.25g/ml。
3.2對小鼠金葡菌感染的保護作用 小鼠100只,雌雄各半,按性別、體重隨機分為5組,連續灌胃給藥3d。金葡菌接種于肉湯培養基中,置37℃培養箱中培養15h,用無菌肉湯作1∶4稀釋(預試對小鼠的死亡率為90%)。于末次給藥后1h,每鼠腹腔注射上述金葡菌懸液0.5ml,染菌后2h再給藥1次(劑量減半),觀察24h內各組小鼠死亡情況。結果對照組,風熱清40,20,10g/kg組,乙酰螺旋霉素1g/kg組(陽性對照)動物死亡數分別為19/20,14/20,18/20,18/20,4/20,提示風熱清可以降低小鼠感染金葡菌的死亡率,但保護作用不顯著(與對照組比較P>0.05)。
3.3小鼠肺炎球菌感染的保護作用動物、分組及給藥同“3.2”。肺炎球菌接種于含10%小牛血清的肉湯培養基中,置培養箱37℃培養18h,用無菌肉湯作1∶7稀釋(預試時對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為100%),于末次給藥后1h,每鼠腹腔注射上述菌液0.5ml,觀察24h內小鼠死亡情況。結果對照組,風熱清40,20,10g/kg組,乙酰螺旋霉素組動物死亡數分別為20/20,14/20,16/20,19/20,6/20,表明風熱清能夠提高小鼠對肺炎球菌的抵抗能力,以高劑量組為顯著,感染小鼠死亡數與對照組比較P<0.05。
4、抗病毒作用 流感病毒甲1型、甲3型,腺病毒3型、7型均作10-1與10-2稀釋,分別與不同濃度的藥液等量混合,接種于人胚腎細胞中(各兩管)吸附40min,加入2%小牛血清乳白蛋白細胞維持液,置37℃培養1周,逐日觀察細胞病變,流感病毒7d后作豚鼠血球吸附試驗,以吸附試驗陰性(一)為滅活指標。腺病毒以細胞不出現腺病毒變(一)為滅活指標。結果見表16、17。
表16對腺病毒的滅活作用
“-”表示細胞無病變,“+++”表示典型腺病毒病變。
表17對流感病毒的滅活作用
“-”表示血球吸附陰性,“+++”表示血球吸附陽性。
以上結果表明,風熱清1∶10濃度對上述各型腺病毒及流感病毒均具有滅活作用,1∶20濃度對腺病毒3型、7型與流感病毒甲1型可滅活;1∶40濃度僅對較低濃度(10-2)腺病毒7型具有滅活作用。以相同藥物稀釋濃度比較,風熱清對腺病毒與流感病毒甲1型的滅活作用強于抗病毒口服液,對流感病毒3型的滅活作用不如抗病毒口服液。
5、對免疫功能的影響5.1對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吞噬功能的影響 雄性小鼠40只,隨機分為4組,連續灌胃給藥7d。末次給藥后24h,尾靜脈注射墨汁(西德產,chroma)0.1ml/10g,于注射后30s與5min分別自眼眶血管叢取血25μl,加入0.1%Na2CO32ml中,置721分光光度計675nm比色測定OD值,計算吞噬指數K。結果對照組,風熱清40,20g/kg組,左旋咪唑15mg/kg組的吞噬指數分別為0.033±0.008,0.042±0.009,0.036±0.007,0.046±0.011,其中高劑量組吞噬指數較對照組明顯增大(P<0.05),表明該藥物具有促進小鼠單核巨噬細胞非特異性吞噬功能的作用,與15mg/kg左旋咪唑無顯著性差異。
5.2對小鼠遲發型皮膚超敏反應(DCH)的影響 雄性NIH小鼠50只,隨機分為5組,連續灌胃給藥10d,用二硝基氯苯(DNCB)對小鼠進行致敏與攻擊,測定各組小鼠的DCH反應程度,以腹部蘭染皮伊文思蘭浸出液的OD值表示。結果對照組為0.073±0.017;風熱清40g/kg組與20g/kg組分別為0.099±0.014(P<0.01)與0.100±0.015(P<0.01);環磷酰胺20mg/kg(ip)組為0.044±0.019(P<0.01),環磷酰胺+風熱清40g/kg組0.086±0.016(與環磷酰胺組比較P<0.001)。表明風熱清可以提高DNCB誘導的正常小鼠的DCH反應與免疫低下(被環磷酰胺所抑制)的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
6、止咳作用 雄性小鼠60只,隨機分為4組,采用氨水引咳法小鼠灌胃給藥后1h進行實驗,接受氨水刺激1min后取出,觀察記錄2min內的咳嗽次數。結果對照組,風熱清40,20g/kg組和可待因30mg/kg組小鼠的平均咳嗽次數分別為45.1±21.5,32.5±21.0,40.5±24.4和20.6±21.0(P<0.01),表明風熱清對氨水刺激引起的小鼠咳嗽無明顯止咳作用。
7、祛痰作用 小鼠60只,雌雄均有,隨機分為4組,灌胃給藥后40min,用酚紅法測定各組小鼠呼吸道灌洗液的酚紅濃度(以OD值表示)。結果對照組為0.037±0.019;風熱清40g/kg組與20g/kg組分別為0.064±0.019(P<0.01)與0.051±0.014(P<0.05);氯化銨1g/kg組為0.060±0.021(P<0.01),表明風熱清能使小鼠呼吸道粘膜的分泌量明顯增加,具有祛痰作用,40g/kg風熱清的作用與1g/kg氯化銨接近(P<0.05)。
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表明,風熱清口服液對傷寒副傷寒菌苗所引起的家兔發熱有顯著退熱作用,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發熱具有一定退熱作用,可以明顯抑制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腫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降低組胺或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即通過多種途徑抑制以滲出水腫為主的急性炎癥。另外,酚紅試驗顯示本制劑可以增加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發揮祛痰作用。這些作用是臨床治療外感發熱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藥理學基礎之一。它可顯著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對血中惰性碳粒的廓清能力,刺激正常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本制劑對肺炎雙球菌及金葡菌感染小鼠引起的死亡具有一定保護作用,體外較高濃度能滅活流感病毒與腺病毒,抑制金葡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G+球菌及部分G-桿菌的生長,提示本制劑臨床療效與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及直接殺抑病原微生物有關。
四、毒理學研究3.1急性毒性試驗3.1.1材料風熱清口服液成都中醫學院附院藥劑科制備,批號911228,濃度200%(每毫升相當于原生藥2g),PH4.5。濃縮至最大濃度供最大劑量組用(濃縮方法減壓蒸餾,收集約10%芳香水,重蒸餾的約2%芳香水,余藥液繼續濃縮為較稠的藥液,合并芳香水與濃縮藥液,計算其濃縮藥液濃度。
實驗動物昆明種小白鼠,雌雄各半,體重20±2g,華西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符合健康一級標準,生產合格證川醫動管第007號。
3.1.2實驗條件實驗過程種,動物自由飲水,進食,觀察室室溫保持18~21℃,相對濕度70~80℃,自然光照明,換氣風扇通風,飼料為小鼠顆粒料,四川省醫科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3.1.3方法與結果取小鼠60只,按性別、體重隨機分成六組,每組10只,最高劑量組灌服上述濃縮藥液,其余各組用藥采用低比稀釋法稀釋,劑量比值為1∶0.85,灌胃體積為0.4ml/10g,給藥一次,觀察一周內動物的毒性反應與死亡情況。給藥后小鼠活動減少或匐伏不動,上瞼下垂,部分小鼠豎毛,呼吸困難,隨劑量增加毒性反應加重,嚴重者痙厥死亡,死亡時間在給藥后4~20小時內,死亡小鼠立即尸檢,肉眼觀察主要臟器,未見異常,存活小鼠7日后處死觀察主要臟器,亦未見異常。
簡化機率單位法 計算風熱清口服液對小鼠口服給藥的LD50及95%可信限,結果見表18表18急性毒性研究結果
結論風熱清口服液對小鼠口服給藥的LD50為422.16±28.69g生藥/kg(為臨床一日用量的211倍)。
3.2長期毒性試驗3.2.1材料風熱清口服液,濃度200%(每毫升相當原生藥2g),PH4.5,濃縮為800%與400%分別供大,中劑量組用(濃縮方法先蒸餾搜集約5%的芳香水,余藥液繼續水浴濃縮至一定體積,使濃縮藥液與芳香水合并后達到所需濃度),用蒸餾水稀釋為80%的濃度供小劑量組用。
實驗動物健康SD大白鼠,雌雄各半,體重150±20g,符合健康一級標準。
飼料大鼠顆粒料。
3.2.2方法取大鼠104只,按體重、性別分為四組,各給藥組分別灌服不同劑量的風熱清口服液,對照組灌服容積飲用水(見表19),每日給藥一次,連續給藥60天(根據體重變換每周調整給藥劑量一次),停藥后繼續觀察20天,整個實驗過程中,各組大鼠均自由進食、飲水,飼養室室溫保持17~23℃,相對溫度70~80%,自然光照明,換氣風扇通風。
觀察指標及檢測時間見表20,于實驗結束時全部大鼠自眼瞼血管叢取血作血常規與肝腎功能檢測,各組抽殺15只大鼠作病理檢查;停藥20天,對照組與大劑量組各余下的15只大鼠,同樣取血,處死作血常規、肝腎功能及病理檢查。
血液學和血液生化學檢測指標及方法紅細胞計數器(R.B.C.)、白細胞計數器(W.B.C.)及血紅蛋白(Hb)日本東亞公司CC-180型電子血球儀測定。
白細胞分類計數常規方法。
血小板計數尿素法。
血清谷丙轉氨酶(GPT)賴氏法。
血清鹼性磷酸酶(AKP)對硝基苯磷酸二鈉法。
血清肌酐(Cr)鹼性苦味酸法。
血清尿素氨(uN)二乙酰一月虧法。
病理觀察內容解剖肉眼觀察主要臟器,取腦、心、肝、脾、肺、腎、腎上腺、胸腺、胃、十二指腸、睪丸或卵巢、子宮等臟器,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
表19實驗動物分組與處理
表20觀察指標及檢測時間(√)
3.2.3結果見表21~表24。
(1)體重增長及行為活動表21風熱清口服液對大鼠體重增長的影響(gx±SD)
注()內為動物數。
由上表可見,風熱清口服液大、中、小劑量組給藥期間及停藥后20天,體重增長正常,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小劑量組于給藥20天后,體重增長略大于對照組,各組動物進食,排便及行為活動正常。
(2)血液學指標表22風熱清口服液對大鼠血液學指標的影響(x±SD)
注()內為動物數由上表可見,風熱清口服液大、中、小劑量組在給藥60天后,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及血紅蛋白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停藥20天,大劑量組的以上指標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表23風熱清口服液對大鼠白細胞分類計數的影響(x±SD)
注()內為動物數由上表可見,風熱清口服液中、小劑量組在給藥60天,大劑量組在給藥60天與停藥后20天,白細胞分類計數與對照組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肝、腎功能表24風熱清口服液對大鼠肝、腎功能的影響(x±SD)
注()內為動物數上表結果表明風熱清口服液中、小劑量組在給藥60天,大劑量組在給藥60天與停藥后20天血中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濃度與對照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4)肉眼尸檢可見各組均有少數動物的肺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片狀),病理切片檢查,各給藥組與對照組比較,未見明顯病理改變;胃腸粘膜完整,無充血水腫及損傷;肝小葉結構清楚,肝細胞無濁腫變性;腎皮質內腎小球與腎小管也無濁腫變性;腦膜完整,無充血水腫,各類細胞的排列及細胞形態正常;腎上腺、脾臟、睪丸與卵巢均未發現異常;各組均有個別動物的肺有沉積瘀血及炎細胞團快,但無統計學意義,可能是灌胃時藥物嗆入肺所致3.2.4結論風熱清口服液以每日100g生藥/Kg,50g生藥/Kg及10g生藥/Kg(相當臨床成人日用量的50倍、25倍及5倍)給大鼠連續灌服60天,對體重增長,行為活動,血常規及肝腎功能均無明顯影響,主要臟器亦無明顯組織病理損傷,停藥后20天無遲緩性毒性反應,說明該藥物臨床試驗用劑量安全。
五、臨床資料本發明制劑經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組織4家醫院進行了臨床研究,與感冒口服液作對照觀察,結果如下(一)一般資料1.病例來源根據風熱清口服液II期臨床試驗計劃的要求,分別選擇了住院和門診患者,在452例患者中,住院病人316例,占病人總數的69.9%;門診病人135例,占30.1%。
2.性別452例病人中男性222人,女性230人,男∶女=0.97∶1。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較如表25所示表25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較
兩組患者性別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3.年齡年齡分布如表26所示表26兩組患者年齡分布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組間年齡相似,具有可比性。
4.病情病情分級(輕、中、重)如表27所示表27兩組患者病情比較
兩組患者病情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組間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
5.病程本病程是指此次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天數,如表28所示表28兩組患者病程比較
兩組患者病程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6.兩組病人中醫癥狀比較,如表29所示表29兩組病人中醫癥狀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人中醫癥狀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7.兩組病人體征的比較,如表30所示表30兩組病人體征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人的體征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8.兩組病人理化檢查咽拭培養、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NAP)活性測定,白細胞總數(WBC)、中性粒細胞(N)的比較,如表31所示表31兩組病人理化檢查比較
9.病原學比較,如表32所示(病原學的判斷系根據各項檢測指標綜合判斷)表32兩組病人病原學比較
(二)治療結果1.兩組總療效,如表33所示表33兩組總療效比較
兩組顯效率比較X2=27.28,P<0.01。
兩組總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1%,顯效率為79.19%,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兩組癥狀療效比較,如表34所示表34兩組癥狀療效比較
從表34中看出風熱清口服液對發熱惡寒、流涕、鼻塞、咳嗽、咯痰、頭痛、全身不適、汗出、口干渴、精神差、舍脈象等癥狀療效較好,與對照組相比,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對食減癥狀的療效,與對照組相比,p>0.05,有顯著性差異。兩組病人治療后的證候積分和的均值相比,t=6.81,P<0.01,說明風熱清口服液對癥狀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兩組體征療效的比較,如表35所示表35兩組體征療效的比較
從表35中看出風熱清口服液對扁桃體腫大,咽、扁桃體滲出物,咽腔皰疹潰瘍等體征療效較好,與對照組相比,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或極顯著性(P<0.05或P<0.01)。
4.兩組平均退熱時間的比較,如表36所示表36兩組平均退熱時間的比較
兩組病例平均退熱時間的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風熱清口服液的退熱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的變化,如表37所示表37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變化比較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白細胞的變化比較,X2=22.97,P<0.01。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中性粒細胞的變化比較,X2=26.00,P<0.01,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風熱清口服液對白細胞總數升高及中性粒細胞升高的治療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
6.總療效比較,結果如表38所示表38兩組總療效比較
a兩組顯效率比較p<0.01。
7.病原學與療效關系,見表39。
表39病原學與療效的關系
a治療組內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的顯效率比較P>0.05;b對照組內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的顯效率比較P>0.05;c與對照組病毒感染的顯效率比較P<0.01;d與對照組細菌感染的顯效率比較P<0.01。
病原學與療效的關系表明風熱清口服液對病毒和細菌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有較好的療效。與對照組相比,經統計學處理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本發明制劑對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的效果均優于對照組。
為了保證本發明質量控制方法科學、合理、可行,申請人還進行了以下試驗研究一、性狀 風熱清口服液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三批風熱清口服液的性狀檢查結果和前述一致。
二、鑒別(1)取本品20ml,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2)取本品20ml,水浴蒸干,加甲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置硬質試管中,水浴蒸至近干,加氫氧化鈉溶液(1-5)5ml,水浴加熱6-8小時,隨時補充失去的水分,放冷,加鹽酸調節PH至1-2,用醋酸乙酯提取二次,每次5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醚-冰乙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取出,10分鐘后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20ml,加鹽酸1ml與氯仿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三批風熱清口服液樣品的鑒別結果見表40表40三批樣品鑒別結果
三、檢查 相對密度 應不低于1.04(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
pH 值應為4.0~6.0(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
其他 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
三批風熱清口服液檢查結果見表41。
表41三批樣品檢查結果
四、含量測定1.綠原酸含量測定金銀花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測定。
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2%三乙胺-甲醇-磷酸(800∶20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品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制劑每1ml含綠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2.5mg。
三批風熱清口服液綠原酸(C16H18O9)含量測定結果見表42。
表42三批樣品綠原酸含量測定結果
2.牛磺熊去氧膽酸含量測定熊膽粉為方中的臣藥,屬貴重藥材,具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與成品功能主治密切相關,熊膽粉含量高低直接影響到藥品的療效。在原標準基礎上,參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以牛磺熊去氧膽酸為指標,建立了熊膽粉的含量測定,并作了一系列詳細的方法學考察;結果表明該含量測定方法是科學、合理的,從而確定了適宜的含量限度,以達到更有效保證制劑質量的目的。
(1)儀器與試藥Waters-2695-2487高效液相色譜儀系統。流動相中的甲醇為色譜純,其他試劑試藥均為分析純。牛黃熊去氧膽酸對照品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為110816-200305)。
(2)色譜條件與系統適應性實驗色譜柱選用了鉆石(200*4.6)柱,島津(150*4.6)柱,二者峰形均較佳。
流動相選用了甲醇-0.03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65∶35)(用磷酸調節pH值至4.4);乙腈-0.03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65∶35)系統。結果前者峰形好,保留時間適中,確定為本方法的流動相。
牛磺熊去氧膽酸在紫外區為末端吸收,參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選用210nm為測定波長。
理論板數與分離度牛磺熊去氧膽酸理論板數在3000以上,主峰周圍沒有其他雜質峰,能達到測定分離的要求。
(3)對照品溶液的制備通過對不同進樣量的考察(0.606μg~4.04μg),結果牛磺熊去氧膽酸一次進樣量2.0μg,峰高適中,柱效高,峰形好。以進樣10μl計,則對照品溶液濃度為0.2mg/ml。以甲醇作溶劑與樣品溶劑保持一致。
(4)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牛磺熊去氧膽酸能溶于水,本制法中將熊膽粉直接加入。根據牛磺熊去氧膽酸的性質,取樣品加甲醇稀釋溶解,既可溶出牛磺熊去氧膽酸,又可排除大部分水溶性雜質。經實驗摸索,取樣品1ml,加甲醇稀釋至10ml,濃度與對照品溶液濃度匹配。
(5)陰性樣品溶液的制備取缺熊膽粉的陰性樣品1ml,同法制成陰性樣品溶液,測定。結果在牛磺熊去氧膽酸色譜峰相應的位置上,陰性無干擾。
(6)線性關系考察精密吸取牛黃熊去氧膽酸對照品溶液(濃度為0.202mg/ml,)3μl、5μl、10μl、15μl、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結果見表43。
表43牛磺熊去氧膽酸標準曲線測定結果表
由方程可知,進樣量在0.606μg~4.04μg間,進樣量和積分面積間倍數關系和線性關系良好。
(7)供試品溶液穩定性實驗取樣品(030801),按照上述方法配制供試品溶液,每隔2小時進樣測定一次,考查6小時,結果見表44。
表44穩定性實驗結果表
實驗證明,供試品溶液穩定性較好,能滿足測定要求。
(8)重現性試驗取同一批樣品(030802)6份,按本發明中的測定方法平行實驗6次,結果見表45。實驗證明,測定結果重現性好。
表45重現性實驗結果表
(9)精密度試驗對同一份對照品溶液,重復進樣測定5次,結果見表46,相對標準偏差小于1%,精密度較好。
表46精密度實驗結果表
(10)加樣回收試驗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供試品(批號030803,含牛黃熊去氧膽酸2.06mg/ml)0.5ml,共9份,置10ml量瓶中,分別精密加入精密配制的牛黃熊去氧膽酸對照品溶液(濃度為1.026mg/ml)0.8ml、0.8ml、0.8ml、1.0ml、1.0ml、1.0ml、1.2ml、1.2ml、1.2ml,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按上述方法測定含量。以下式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47。由表可見,本方法具有較好的回收率,測定方法可靠。
表47牛黃熊去氧膽酸回收率測定結果表(n=2)
(11)樣品的含量測定取本品3批樣品,按本發明方法測定,結果見表48。
表48三批樣品含量測定結果表(n=2)
本品三批樣品牛黃熊去氧膽酸含量平均值為2.07mg/ml。工藝研究中熊膽粉以原生藥入藥,由于測定批數有限,暫將本制劑熊膽粉含量限度定為本制劑每1ml含熊膽粉以牛磺熊去氧膽酸(C26H45NO8S)計,不得少于1.2mg。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1金銀花850g、熊膽粉5g、青黛50g、桔梗500g、瓜蔞皮400g、甘草200g
以上六味,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6.0-6.5,靜置,濾過;濾液加0.3%甜菊甙、0.1%尼泊金乙酯、0.05%香蕉香精,加水至1000mL,滅菌,灌封,即得口服液。
本發明的實施例2金銀花425g、熊膽粉2.5g、青黛25g、桔梗250g、瓜蔞皮200g、甘草100g以上六味,青黛用50%乙醇浸漬48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1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2小時,煎煮0.5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1次,每次9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05,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加入熊膽粉,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芳香水及3%磷酸氫鈣、2%微晶纖維素,制粒,干燥,壓片,包衣,即得片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3金銀花1700g、熊膽粉10g、青黛100g、桔梗1000g、瓜蔞皮800g、甘草400g以上六味,青黛用90%乙醇浸漬12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6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2小時,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3次,每次2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35,加乙醇使含醇量達9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加入熊膽粉,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芳香水及淀粉適量,制粒,裝入膠囊,即得膠囊劑。
本發明的實施例4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包括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
鑒別(1)取本制劑20ml,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2)取本制劑20ml,水浴蒸干,加甲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置硬質試管中,水浴蒸至近干,加5%氫氧化鈉溶液5ml,水浴加熱6-8小時,隨時補充失去的水分,放冷,加鹽酸調節PH至1-2,用醋酸乙酯提取二次,每次5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醚∶冰乙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取出,10分鐘后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制劑20ml,加鹽酸1ml與氯仿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30-60℃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相對密度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檢測,應不低于1.04;pH值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檢測,應為4.0~6.0;其他 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含量測定(1)金銀花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2%三乙胺∶甲醇∶磷酸=800∶20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金銀花以綠原酸(C16H18O9)計,不得少于2.5mg。
(2)熊膽粉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鍵合硅膠為填料;甲醇∶0.03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用磷酸調節pH值至4.4)=65∶3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牛磺熊去氧膽酸峰計算應不低于25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五氧化二磷容器中減壓干燥至恒重的牛磺熊去氧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釋至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以0.45μm微孔濾膜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熊膽粉以牛磺熊去氧膽酸(C26H45NO8S)計,不得少于1.2mg。
本發明的實施例5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
鑒別(1)取本制劑20ml,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2)取本制劑20ml,加鹽酸1ml與氯仿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30-60℃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熊膽粉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鍵合硅膠為填料;甲醇∶0.03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用磷酸調節pH值至4.4)=65∶3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牛磺熊去氧膽酸峰計算應不低于25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五氧化二磷容器中減壓干燥至恒重的牛磺熊去氧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釋至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以0.45μm微孔濾膜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熊膽粉以牛磺熊去氧膽酸(C26H45NO8S)計,不得少于1.2mg。
本發明的實施例6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
鑒別取本制劑20ml,水浴蒸干,加甲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置硬質試管中,水浴蒸至近干,加5%氫氧化鈉溶液5ml,水浴加熱6-8小時,隨時補充失去的水分,放冷,加鹽酸調節PH至1-2,用醋酸乙酯提取二次,每次5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醚∶冰乙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取出,10分鐘后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相對密度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檢測,應不低于1.04;pH值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檢測,應為4.0~6.0;其他 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含量測定金銀花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2%三乙胺∶甲醇∶磷酸=800∶20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制劑每1ml含金銀花以綠原酸(C16H18O9)計,不得少于2.5mg。
本發明的實施例7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
鑒別(1)取本制劑20ml,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2)取本制劑20ml,水浴蒸干,加甲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置硬質試管中,水浴蒸至近干,加5%氫氧化鈉溶液5ml,水浴加熱6-8小時,隨時補充失去的水分,放冷,加鹽酸調節PH至1-2,用醋酸乙酯提取二次,每次5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醚∶冰乙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取出,10分鐘后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制劑20ml,加鹽酸1ml與氯仿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30-60℃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相對密度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檢測,應不低于1.04;pH值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檢測,應為4.0~6.0;其他 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本發明的實施例8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
檢查相對密度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檢測,應不低于1.04;pH值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檢測,應為4.0~6.0;其他 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含量測定(1)金銀花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2%三乙胺∶甲醇∶磷酸=800∶20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金銀花以綠原酸(C16H18O9)計,不得少于2.5mg。
(2)熊膽粉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鍵合硅膠為填料;甲醇∶0.03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用磷酸調節pH值至4.4)=65∶3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牛磺熊去氧膽酸峰計算應不低于25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五氧化二磷容器中減壓干燥至恒重的牛磺熊去氧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釋至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以0.45μm微孔濾膜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熊膽粉以牛磺熊去氧膽酸(C26H45NO8S)計,不得少于1.2mg。
權利要求
1.一種風熱清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是由金銀花425-1700份、熊膽粉2.5-10份、青黛25-100份、桔梗250-1000份、瓜蔞皮200-800份和甘草100-400份制成的。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熱清制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是由金銀花850份、熊膽粉5份、青黛50份、桔梗500份、瓜蔞皮400份和甘草200份制成的。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熱清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為口服液、片劑或膠囊劑。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青黛用50%-90%乙醇浸漬12-48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100-6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2-2小時,煎煮0.5-2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1-3次,每次20-9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05-1.35,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0-9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然后按常規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劑。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然后按常規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劑。
6.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液這樣制備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芳香水及熊膽粉,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6.0-6.5,靜置,濾過;濾液加適量甜菊甙、尼泊金乙酯和香蕉香精,加水至1000mL,滅菌,灌封,即得。
7.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劑這樣制備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加入熊膽粉,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芳香水及適當輔料,制粒,干燥,壓片,包衣,即得。
8.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膠囊劑這樣制備青黛用80%乙醇浸漬24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藥渣備用;金銀花重蒸餾,收集濃芳香水300ml,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藥渣備用;桔梗、瓜蔞皮、甘草加水浸泡0.5小時,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藥渣與上述兩種藥渣合并,煎煮2次,每次40分鐘,濾過,合并各次濾液及蒸餾后的水溶液,濾過,濾液濃縮至90℃相對密度為1.10,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放置,濾過,濾液與滲漉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稠膏,加入熊膽粉,混勻,干燥,粉碎,過篩,加入芳香水及適當輔料,制粒,裝入膠囊,即得。
9.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所述制劑為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質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性狀、鑒別、檢查以及含量測定項目中的部分或全部;其中鑒別包括對制劑中青黛、熊膽粉和甘草的薄層色譜鑒別,含量測定是對制劑中金銀花和熊膽粉的含量測定。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風熱清制劑的質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質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項目的部分或全部性狀產品為深棕色液體,久貯有極少量振搖即分散的沉淀;氣微腥,味苦;鑒別(1)取本制劑20ml,用氯仿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l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2)取本制劑20ml,水浴蒸干,加甲醇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置硬質試管中,水浴蒸至近干,加5%氫氧化鈉溶液5ml,水浴加熱6-8小時,隨時補充失去的水分,放冷,加鹽酸調節PH至1-2,用醋酸乙酯提取二次,每次5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去氧膽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辛烷∶乙醚∶冰乙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取出,10分鐘后置365nm紫外光燈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3)取本制劑20ml,加鹽酸1ml與氯仿2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分取氯仿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30-60℃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烘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檢查相對密度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A檢測,應不低于1.04;pH值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IG檢測,應為4.0~6.0;其他 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IJ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含量測定(1)金銀花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0.2%三乙胺∶甲醇∶磷酸=800∶20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8nm,理論塔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3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金銀花以綠原酸C16H18O9計,不得少于2.5mg;(2)熊膽粉 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D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鍵合硅膠為填料;甲醇0.03mol/L、pH為4.4的磷酸二氫鈉溶液=65∶3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按牛磺熊去氧膽酸峰計算應不低于25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五氧化二磷容器中減壓干燥至恒重的牛磺熊去氧膽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釋至每1ml含1m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制劑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以0.45μm微孔濾膜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濾液1ml,加流動相稀釋成10ml,作為供試品溶液;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制劑每1ml含熊膽粉以牛磺熊去氧膽酸C26H45NO8S計,不得少于1.2m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熱清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按照重量組分計算它是由金銀花425-1700份、熊膽粉2.5-10份、青黛25-100份、桔梗250-1000份、瓜蔞皮200-800份和甘草100-400份制成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制劑清宣并用,組方嚴謹,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透表、利咽、化痰之效,對感冒風熱證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且其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方法科學合理,可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從而確保其臨床療效。
文檔編號A61K9/20GK1879688SQ200610200410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9日
發明者夏萬平 申請人:四川省新鹿藥業有限公司制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