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1379閱讀:26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定椎管位置的裝置,特別是一種根據聲音判斷椎管的位置的聽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的穿刺過程中,硬膜外間隙的判定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判斷不準確,常常會導致麻醉失敗,病人痛苦,手術不順利,甚至產生麻醉意外的可能。歷史上,有很多人做了改造硬膜外阻滯穿刺針的嘗試和硬膜外間隙判定的研究。包括硬膜外間隙壓力監測,光導纖維的可視操作,硬膜外阻滯的多普勒應用。但最終或者因為判斷方法不十分準確,或者因為儀器造價昂貴、操作復雜、臨床中沒有廣泛使用,只能用于科學研究。
傳統的硬膜外間隙的判定最常見的方法是根據阻力驟減和負壓現象。阻力驟減對于一些肌肉不發達的人,例如肥胖的人或孕婦,往往不明顯,甚至根本感覺不到;負壓現象一直是硬膜外間隙判定的第一證據,但也是不精確的。正常人的腰段硬膜外間隙壓力呈現負壓的比例是88.3%,骶管不出現負壓。也就是說,在最常見的腰段硬膜外穿刺中,有大于1/10的人是正壓。還有正常人的其他組織也可以呈負壓,而且硬膜外間隙的負壓還可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如咳嗽、屏氣、妊娠等,使硬膜外間隙負壓變小、消失、甚至出現正壓。
因此傳統的硬膜外間隙判定方法是不理想的,即使經驗豐富的麻醉醫師也常遇到判斷不確定,是似而非的情況,而又必須做出判斷,這對于人命關天的手術顯然是不合適的。找到一種斷定準確、操作簡單、成本低,可以廣泛應用的判定儀器是麻醉界醫生幾十年的夙愿。

發明內容
1、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目的在于解決傳統的硬膜外間隙判定方法準確性不高,或者所使用的儀器造價昂貴、操作復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2、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以下是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實施方式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傳感器、電路部分和揚聲器組成,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電路部分的輸入端電連接,電路部分的輸出端與揚聲器的輸入端電連接。
傳感器為將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的壓電晶體傳感器或駐極體電容聲音傳感器。
電路部分由激勵共振電路、功率放大電路和電壓放大電路依次串聯而成。
電路部分的激勵共振電路以運算放大器BG1為核心;放大器BG1的正、反向輸入端分別與傳感器的兩個輸出端相接,反向輸入端通過電阻R4與放大器BG1的輸出端連接;功率放大電路以運算放大器BG2為核心,激勵共振電路的運算放大器BG1的輸出端通過電容C2與運算放大器BG2的正向輸入端連接,運算放大器BG2的反向輸入端通過電阻R8與它的輸出端連接;電壓放大電路由三極管BG3組成,運算放大器BG2的輸出端通過電容C4與三極管BG3的基極連接,三極管BG3的集電極通過電容C6與揚聲器一輸入端連接;電源為電池組,它通過導線與電路部分的各單元連接。
BG1、BG2選用集成運算放大器FC52;BG3選用晶體三極管3DG6。
3、優點及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施,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的硬膜外間隙判定方法準確性不高,或者所使用的儀器造價昂貴、操作復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本發明具有工作方式安全可靠、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體積小、制造成本低等優點,能滿足臨床的廣泛應用。可以對椎管的推進情況進行準確快速定位,將傳感器收集到的聲音經過電路處理有效放大后,可以根據揚聲器發出的聲音,從而提供一個準確的判斷依據,達到對椎管的位置更加準確判斷的目的。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各組成部分連接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硬膜外阻滯穿刺過程中,采用椎管聽診定位法來判斷椎管是否到位,把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固定到人體后正中線,即棘突連線上,與穿刺間隙的適宜距離的3~5cm,原則上與穿刺點越近效果越好,但太近會影響操作。如果要判斷穿刺針是否到達硬膜外間隙,可拔出硬膜外針芯,把注射器連接到針尾上,快速地向硬膜外間隙推注1~2cm空氣。如果針尖在椎管內包括硬膜外間隙和硬膜下間隙,本實用新型聽診裝置則會發出“撲”的一聲,類似于短暫而快速的吹氣的聲音,如果硬膜外間隙已注入一些液體,或者針尖在硬膜下間隙則聽到的是氣過水聲,即冒水泡的聲音。如果針尖不在椎管內則聽不到任何聲音。本實用新型就是利用上述椎管聽診定位法,將聲音傳導出來,放大后以便更準確判斷椎管的位置,發明人也用普通的聽診器和胎心多普勒作過試驗,在驗證椎管聽診定位法的200例實驗中判定的準確率是100%,前100例使用SONTRAX型胎心多普勒儀,但胎心多普勒儀過于復雜、昂貴、體積龐大,不利于臨床廣泛使用;后100例使用聽診器,聽診器雖然簡單實用,但聽診器構件比較長,且必須接觸耳朵,在常規麻醉中不方便使用,因為手和聽診器應該是無菌的,而頭部則不能消毒,所以實用性也不強。現在國內外均未見有使用這種推管聽診定位法的報道。因此,適合于椎管聽診定位法的聽診裝置必須簡單、低成本、體積小且方便使用,本實用新型很好解決了上述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該裝置由聲電轉換的傳感器、電路部分和揚聲器組成;聲電轉換的傳感器采用聲音傳感器,聲音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電路部分的輸入端電連接,電路部分的輸出與揚聲器的輸入端電連接。電路部分由激勵共振電路、電壓放大電路及功率放大電路依次連接而成,圖1中1、聲電轉換的傳感器;2、激勵共振電路;3、功率放大電路;4、電壓放大電路;5、電池組;6、揚聲器。
本實用新型裝置由傳感器、激勵共振電路、電壓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及揚聲器五個部分組成。它們順次以串聯形式完成電路連接。利用集成技術可以使本實用新型裝置的體積縮小和價格下降。
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形狀要求體積是手表的1~2倍大小,形狀與手表相似,它的反面貼近皮膚為傳感器,正面對外開放為揚聲器,兩個側面連接兩條類似表帶的膠帶,可以把本實用新型裝置粘貼在皮膚上。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圖2中的各標號或符號分別表示BG1-集成運算放大器,采用國產FC52;BG2-集成運算放大器,采用國產FC52;A1-壓電晶體傳感器或駐極體電容聲音傳感器;A2-揚聲器;BG3-晶體三極管,采用國產3DG6;R1-電阻470KΩ;R2-電阻470KΩ;R3-電阻2MΩ;R4-電阻1MΩ;R5-電阻100Ω;R6-電阻39KΩ;R7-電阻100Ω;R8-電阻470KΩ;R9-電阻160KΩ;R10-電阻1KΩ;R11-電阻100KΩ;C1-電容0.01~0.047f;C2-電容10μf;C3-電容1000P;C4-電容20μf;C5-電容30μf;C6-電容20μf;C7-電容100μf;電路連接方式如下本實用新型電路部分的激勵共振電路采用的主要元件BG1是國產集成運算放大器FC52,該放大器BG1的反向輸入端6直接與石英或陶瓷晶體傳感器A1的一端相接,同時又通過電阻R4與BG1的信號輸出端11相接,放大器BG1的正向輸入端15直接與石英或陶瓷晶體傳感器A1的另一端相接,電阻R3的一端與放大器BG1正向輸入端15相接,R3的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2與作為電源的電池組5的電壓負極及BG1的負極輸入端14連接,同時R3通過電阻R1與放大器BG1的電壓正極輸入端7及電池組5的正極相連;放大器BG1的各調零端8、9、10彼此相互連接;放大器BG1的消振電容連接端12通過容量為0.01~0.047μf的電容器C1及阻值為100Ω的電阻R5與其消振電阻連接端13相接;放大器BG1的信號輸出端11通過電容器C2與電壓放大極的放大器BG2的正向輸入端25相接,BG2也采用集成運算放大器FC52,放大器BG2的正向輸入端25同時通過電阻R6與電阻R1、R2與該放大器BG2的電壓正極輸入端17及電壓負極輸入端24連接,放大器BG2的反向輸入端16通過電阻R8與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21相接,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21通過電容C4與作為功率放大電路的三極管BG3的基極26連接,BG3的集電極27通過電容C5與揚聲器A2的一端相接,揚聲器A2的另一端與電源的負極連接,晶體三極管BG3的發射極分別通過電容C5和電阻R11與電源負極連接,BG3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10與電源正極連接,BG3的基極通過電阻R9與電源正極連接,電源的正負兩極間連接有容量為100μf的電容C7。
本實用新型也可以把壓電晶體傳感器或駐極體電容聲音傳感器換成普通聽診器的頭件,而把一個小型話筒放入頭件內;也可在電路中增加低通濾波電路,以保證聲音的真實。
權利要求1.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傳感器(1)、電路部分和揚聲器(6)組成,傳感器(1)的輸出端與電路部分的輸入端電連接,電路部分的輸出端與揚聲器(6)的輸入端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特征在于傳感器(1)為將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的壓電晶體傳感器或駐極體電容聲音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路部分由激勵共振電路(2)、功率放大電路(3)和電壓放大電路(4)依次串聯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3述的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特征在于電路部分的激勵共振電路以運算放大器BG1為核心;放大器BG1的正、反向輸入端分別與傳感器(1)的兩個輸出端相接,反向輸入端通過電阻R1與放大器BG1的輸出端連接;功率放大電路以運算放大器BG2為核心,激勵共振電路的運算放大器BG1的輸出端通過電容C2與運算放大器BG2的正向輸入端連接,運算放大器BG2的反向輸入端通過電阻R8與它的輸出端連接;電壓放大電路由三極管BG3組成,運算放大器BG2的輸出端通過電容C4與三極管BG3的基極連接,三極管BG3的集電極通過電容C6與揚聲器(6)一輸入端連接;電源為電池組,它通過導線與電路部分的各單元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述的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其特征在于BG1、BG2選用集成運算放大器FC52;BG3選用晶體三極管3DG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麻醉過程中定位椎管的聽診裝置,該裝置由傳感器、電路部分和揚聲器組成,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電路部分的輸入端電連接,電路部分的輸出端與揚聲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很好解決了傳統的硬膜外間隙判定方法準確性不高,或者所使用儀器造價昂貴、操作復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聽診裝置具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體積小、制造成本低等優點,從而能滿足臨床的廣泛應用。
文檔編號A61B7/00GK2887253SQ200620090408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4日
發明者王寶櫻 申請人:張維清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