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溫灸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主要進行人體部位的加溫和遠紅外線照射的伊狀的溫 灸器。
背景技術:
作為進行人體部位的加溫和遠紅外線照射的伊狀的溫灸器,存在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WO20(M/0"9S6Al)。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 以下伊狀的溫灸器該溫灸器對僅含有氡發生稀有元素礦物的遠紅外 線放射材料、或者含有電氣石礦石、碳或氡發生稀有元素礦物兩種以 上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進行加熱,產生遠紅外線,并使遠紅外線到達 人體深處,并公開了以下構成如圖1和圖2所示,在由加熱器加熱 的拱狀的金屬罩或玻璃罩的凸曲面即外表面上層疊例如由電氣石礦石 層、碳層和氡發生稀有元素礦物層構成的遠紅外線放射層,進而在玻 璃罩等的凹曲面上涂敷或燒結遠紅外線放射層的構成;如圖8所示, 在玻璃罩等的凹曲面內埋入遠紅外線放射材料并由加熱器加熱的構 成;使遠紅外線放射層例如為501C、 60TC、 70TC、 80TC的溫度的構成。再者,作為其他與對人體部位的加溫和遠紅外線照射關聯的技術 存在專利文獻2~5。在專利文獻2 (日本實開平2-141445號全文說明)中記載了以下遠紅外線放射按摩器在筒體內內置有振動發生部并且 在上方周壁的外表面上涂覆有氧化鋁、氧化鎂、鋯等的陶瓷粒子,從 而設置遠紅外線放射層,具備在其下表面一體固定有發熱體的上罩。 在專利文獻3 (日本實公昭63-18156號)中記栽了以下電熱件 將鈮釔礦石、褐釔鈮礦石、磷釔礦、硅鉛釷鈾礦石、變種鋯石等天然 放射性稀有元素礦物的微細粉末與導電碳混合,形成片狀或板狀的基 體,在該基體的兩側配設鎳鉻合金線,并在鎳鉻合金線上設置電源連 接件。在專利文獻4(日本實公平3-25800號)中記載了從人體吸收熱能, 將吸收來的能量轉換為遠紅外線并對人體放射的蓄熱刺激件,并公開 了以下構成由玻璃質平滑薄膜涂覆有色陶瓷與人體的接觸面,在燒
制工序中將上述薄膜的表面軟化熔融并形成為平滑狀,對上述薄膜進 行還原燒制并由碳著色。在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0-308668號)中記載了以下構成在 隔熱性的外筒的內側設置嵌插棒灸料的金屬制的內筒,在內筒的前端放熱體,并且設置在前端安裝有附著了陶瓷粉末等的;料的螺旋彈 簧。再者,作為與本申請關聯的其他公知技術,在專利文獻6(日本特 開2004-307313號)中記載了如下所述的陶資的制造方法對秋田縣玉 川溫泉的含有天然鐳的熱水的花的粉末進行加熱,除去硫磺成分,與 對粘土加熱而形成粉末狀的物質混合,然后加入水份成型為球狀或板 狀,進^f亍干燥,在高溫下加熱從而陶瓷化,在專利文獻6中還記載了 上述陶瓷持續放射鐳放射能和負離子的情況。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鏟狀的溫灸器中,在拱狀玻璃罩的表面形 成有層狀的遠紅外線放射層的情況下,在層狀的遠紅外線放射層會產 生氣泡,進而通過涂敷和燒結形成的遠紅外線放射層和玻璃罩表面的 固接力不夠,因此會出現以下不良情況在遠紅外線放射層出現間隙, 遠紅外線的放射產生不均,再者,會從透明的玻璃罩看到遠紅外線放 射層的間隙而損害美觀。再者,在玻璃罩內填充有遠紅外線放射材料 的情況下,由于遠紅外線放射材料在玻璃罩內移動而偏移,因此遠紅 外線的放射同樣產生不均,再者也會從透明的玻璃罩看到遠紅外線放 射層的間隙而損害美觀。因此希望得到 一種能夠使遠紅外線的放射大 致正常化并且具有良好外觀的鏟狀的溫灸器。發明內容本發明是鑒于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進行 大致正常化的遠紅外線的放射并且具有良好外觀的鏟狀的溫灸器。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該溫灸器具備鏟狀的主體;配設 在主體前部的加熱器;拱狀且透明的遠紅外線透過罩,設置在加熱器 的外側,凸曲面的外表面抵接于人體部位且在凹曲面的內表面上形成 有微細凹凸;遠紅外線放射層,涂設在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形成有微細 凹凸的內表面上;和粘土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在遠紅外線透過罩
內緊貼遠紅外線放射層地填充。再者,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該溫灸器能夠將加熱器的輸出調節為與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外表面的溫度成為371C 43TC的范圍內 的低溫的加熱器溫度對應的輸出、以及與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外表面的 溫度成為65"C -751C的范圍內的高溫的加熱器溫度對應的輸出。再者,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該溫灸器能夠調節加熱器輸 出,控制部對應于加熱器輸出的從高溫到低溫的變更輸入,降低加熱 器輸出并且使冷卻風扇動作,對應于熱敏電阻等溫度檢測部的與該低 溫對應的加熱器溫度的檢測,使冷卻風扇停止。再者,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在加熱器后方的與加熱器發 熱面的第1側端大致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冷卻風扇,在主體的與該加熱 器發熱面的第1側端的大致相反側的第2側端大致對應的位置形成有 進氣口。上述第1側端例如為加熱器發熱面的前端或后端,上述第2 側端例如為加熱器發熱面的后端或前端。再者,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遠紅外線透過罩由熱傳導性 低的材料形成。例如遠紅外線透過罩為使遠紅外線透過的透明的玻璃 罩或樹脂罩等。再者,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在加熱器與遠紅外線放射材 料之間形成有空間。再者,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特征在于,使加熱器的發熱面與遠紅外 線放射材料緊密接觸設置。此外,本發明的溫灸器還包含對各發明追加特定事項,或者將各 發明的特定事項的一部分變更為其他特定事項,或者在發揮部分作用 效果的限度下從各發明的特定事項中刪除特定事項而得到的溫灸器。本發明的溫灸器由于在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形成有微細凹凸的內表 面上涂設有遠紅外線放射層,所以遠紅外線放射層通過與微細凹凸的 卡合而以高強度固接在內表面上,從而能夠防止遠紅外線放射層的剝 離。進而,由于粘土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緊貼于遠紅外線放射層地 填充在罩內,所以例如在遠紅外線放射層的產生了氣泡的部位和出現 了局部剝離的部位,也能夠配置遠紅外線放射材料,再者,由于粘土 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與遠紅外線放射層的緊貼強度高,所以遠紅外 線放射材料的配置變得穩定。因此,能夠在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大致整
個面上可靠地配置遠紅外線放射層或放射材料,能夠使遠紅外線的放 射大致正常化,并且不會從透明的遠紅外線透過罩看到間隙,能夠提 高溫灸器的美觀。進而,能夠確保表面積大的遠紅外線放射層或放射 材料,對人體部位有效地照射遠紅外線。再者,通過能夠將遠紅外線透過罩外表面的溫度調節為37TC-43 r的范圍內的低溫和651C 751C的范圍內的高溫,使用者在溫灸器定 置使用于所希望的人體部位的情況下成為略微高于體溫的溫度即上述 371C 431C的低溫,不會受到過強的熱刺激,能夠持續長時間使用, 再者,在溫灸器沿著肌膚移動使用的情況下,能夠以上述651C-751C 的高溫使用,從而能夠適應使用者的上述定置和移動的情況下的使 用。進而,在溫灸器沿著肌膚移動使用的情況下,由于體感溫度下降 201C 301C左右,所以能夠使體感溫度在上述定置的使用狀態和上述 移動的使用狀態下大致相同。再者,在加熱器溫度從高溫向低溫變化時,使冷卻風扇動作直到 達到既定的加熱器溫度,由此能夠迅速降低加熱器溫度和遠紅外線透 過罩外表面的溫度。再者,通過在加熱器后方的與加熱器發熱面的第1側端大致對應 的位置設置冷卻風扇,在主體的與第1側端的大致相反側的笫2側端 大致對應的位置形成進氣口,能夠形成沿著加熱器的背面的氣流,由 上述氣流能夠高效地奪去加熱器的熱量從而冷卻。再者,通過遠紅外線透過罩由熱傳導率低的材料形成,減弱了加 熱器的發熱的熱傳導,因此能夠抑制對人體部位的過大的熱刺激或劇 烈的熱刺激。再者,通過在加熱器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之間形成空間,能夠減 弱熱傳導,從而能夠抑制對人體部位的過大的熱刺激或劇烈的熱刺 激。再者,通過使加熱器的發熱面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緊密接觸設 置,能夠使發出的熱量有效地傳遞至遠紅外線放射材料/遠紅外線放射 層/遠紅外線透過罩,能夠減少消耗電力。
圖1 (a)是第1實施方式的溫灸器的主視圖,圖1 (b)是第1實6
施方式的溫灸器的俯視圖,圖2是第1實施方式的溫灸器的縱剖視圖,圖3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溫灸器的玻璃罩、遠紅外線放射層和遠紅外線放射材料的層疊結構的縱剖說明圖,圖4是表示笫1實施方式的溫灸器的控制構成的塊圖,圖5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溫灸器的玻璃罩、遠紅外線放射層和遠紅外線放射材料的配置結構的縱剖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溫灸器的第1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 ~圖3所示,第1實施方式的伊狀的溫灸器1具有俯視為大 致勺文字形的伊狀的主體2,在主體2的前部形成有橢圓形的開口 3。 在開口 3的內部固定設置有隔熱板4,該隔熱板4具有與開口 3俯視大 致相同的形狀和大致相同的尺寸,且在中央具有凹部4a,并且具有與 開口 3俯視形狀大致相同但尺寸略小的平板狀的發熱面5a的加熱器5 容納設置在隔熱板凹部4a中,發熱面5a配置在隔熱板4的前表面。5b 是設置在加熱器5中的熱敏電阻。在加熱器5的發熱面5a的前方,作為凸曲面的外表面與人體局部 接觸的透明的遠紅外線透過罩,離開地設置有俯視為橢圓形的拱狀的 玻璃罩6,玻璃罩6的以凸曲面為前方形成在周緣上的卡合片6a與沿 著主體2的開口 3的周緣配設的截面觀察為-字形的周狀的被卡合部 2a卡合地設置。通過上述彎曲為L字形的卡合片6a與被卡合部2a的 卡合進行的玻璃罩6到開口 3的安裝的穩定性高,并且不需要密封, 是優選的,但是例如也可以是這樣的構成等使不具有卡合片^的大 致橢圓形的拱狀的玻璃罩的周緣以其凸曲面為前方地嵌入主體的開口 中,并由墊片密封其嵌入部位。此外,本發明的遠紅外線透過罩優選 由熱傳導性低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使用熱傳導性低的樹脂罩等代替 上述玻璃罩6。如圖3所示,在玻璃罩6的凹曲面的內表面設置有通過噴砂等形 成的微細凹凸6b。在玻璃罩6的形成有微細凹凸6b的內表面上涂敷燒 結或焊接著遠紅外線放射層7,遠紅外線放射層7與形成在玻璃罩6的 內表面的微細凹凸6b卡合并以高強度固接。在玻璃罩6的凹曲面內,
在遠紅外線放射層7上填充埋入有粘土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遠紅 外線放射材料8以上表面與加熱器發熱面5a面接觸,并且與摩擦系數 高的遠紅外線放射層7接觸的方式填充,防止了在玻璃罩6的凹曲面 內的移動和偏移,從而以高的穩定性設置。此外,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 和發熱面5a除了簡單地緊密接觸來配設的構成以外,還可以是使用熱 傳導性良好的粘結劑等而緊貼的構成。上述遠紅外線放射層7和粘土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可以使用 適當的材料,例如可以單獨使用氧化鋁 氧化鎂 鋯等的陶瓷、電氣 石、釷、氡等天然放射性稀有元素礦物、碳等,或者使用兩種以上的 組合等。進而,也可以混合專利文獻6中的陶瓷通過對含有天然鐳 的熱水的花的粉末進行加熱,除去硫磺成分,與對粘土加熱而形成粉 末狀的物質混合,然后加入水份成型為球狀或板狀,進行干燥,在高 溫下加熱從而陶資化。此外,在玻璃罩6的內表面涂敷并形成遠紅外線放射層7的情況 下,例如將具有遠紅外線放射作用的礦石與傳熱膠合劑以1.5重量%和 98.5重量%等的混合比例攪拌并混合,將該混合物涂敷在玻璃罩6的內 表面上,放入真空干燥器內,通過真空抽吸除去氣泡,然后按壓涂敷 物,實現脫法填充,放置3-5小時左右,然后利用錐在半固形化了的 膠合劑的表面開孔,保持這樣自然干燥l-2天左右。然后,使用專用 夾具將加壓狀態的玻璃罩6和涂敷物放入干燥器內,以大約2個小時升 溫至1201C左右,保持該狀態5個小時以上,進而在自然放置之后,放 入放有干燥劑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保管,玻璃罩6經過以上這些等工序 形成。上述具有遠紅外線放射作用的礦石與傳熱膠合劑的混合比例優 選在礦石0.1~10重量%、傳熱膠合劑99.9~90重量%的范圍。在主體2內的隔熱板4和加熱器5的后方,在對應于開口 3和加熱 器發熱面5a的大致后端的位置設置有冷卻風扇9,在主體2的位于冷 卻風扇9的背后的位置形成有多個狹縫狀的排氣口 2b,另外在主體2 的前端側面形成有狹縫狀的進氣口 2c。通過使冷卻風扇9動作,主體2 內的由加熱器5的加熱而上升了的空氣從排氣口 2b排出,同時將外部 氣體從進氣口 2c取入主體2內。從位于加熱器發熱面5a的大致前端的 進氣口 2c,朝向位于大致后端的冷卻風扇9和排氣口 2b,形成沿著加 熱器發熱面5a的氣流,可以通過該氣流有效率地奪去熱量從而冷卻加 熱器發熱面5a等。在主體2的把手部分的內部配設有電路容納部10。在電路容納部 10中容納有控制電路101、開關電路102和AC/DC適配器103,該控 制電路101由CPU和存儲器構成,并且CPU按照存儲在存儲器中的 控制程序執行既定處理(參照圖4)。如圖4所示,開關電路102對應 于控制電路IOI的控制,進行以下部件的ON/OFF或動作狀態的切換: 經由將加熱器的溫度保持為既定溫度的恒溫器5c而連接的加熱器5、 冷卻風扇9、后述的LED燈lld、以及在從使用開始經過了既定時間 時和按下后述的按鈕lla ~ llc時以既定方式發出聲音的蜂鳴器l3 (在 圖1~圖3中未圖示)。在主體2的把手部分的前表面設置有操作輸入部11,在操作輸入 部ll上設置有電源按鈕lla、將加熱器發熱面5a的溫度設定為玻璃罩 6的外表面的溫度成為37X:、 40"C、 431C的低溫模式的低溫模式按鈕 llb、將加熱器發熱面5a的溫度設定為玻璃罩6的外表面的溫度成為 651C、 70匸、751C的高溫模式的高溫模式按鈕llc、以及選擇紅色和綠 色而可以亮燈/滅燈的LED燈lld。各按鈕lla ~ llc進行的輸入被控制 電路101識別,控制電路101對開關電路102輸出既定的控制指令。12 是電源線,將家庭用插座等交流電源14所產生的電源提供給AC/DC 適配器103。在使用上述實施方式的溫灸器1的情況下,當按壓電源按鈕lla 一秒左右時,電源接通,控制電路101對應于電源按鈕lla的輸入,控 制開關電路102,以使加熱器5以加熱器5的對應于玻璃罩6的外表面 溫度37TC的既定溫度例如471C輸出,開關電路102在上述既定溫度的 狀態下使加熱器5為ON狀態。進而,控制電路101將從熱敏電阻5b輸入的計測值與上述既定溫度進行比較,檢測上述既定溫度,對應于 上述檢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位于下級的一個LED燈lld點亮為綠 色(低溫模式中的低溫狀態)。通過加熱器5的輸出,對與加熱器發 熱面5a面接觸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遠紅外線放射層7和玻璃罩6 加熱,對與玻璃罩6的外表面接觸的人體部位加溫,并且對人體部位 放射遠紅外線。然后,控制電路101對應于高溫模式按鈕llc的一秒左右的按壓進 行的溫度變更輸入,控制開關電路102,以使加熱器5以加熱器5的對 應于玻璃罩6的外表面溫度651C的既定溫度例如75TC輸出,開關電路 102使加熱器5的輸出變更為上述既定溫度的狀態。進而,控制電路101 將從熱敏電阻5b輸入的計測值與上述既定溫度進行比較,檢測上述既 定溫度,對應于上述檢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位于下級的一個LED 燈lld點亮為紅色(高溫模式中的低溫狀態)。然后,控制電路101對應于高溫模式按鈕llc的長按進行的溫度變 更輸入,控制開關電路102,以使加熱器5以加熱器5的對應于玻璃罩 6的外表面溫度70TC的既定溫度例如801C輸出,開關電路102使加熱 器5的輸出變更為上述既定溫度的狀態。進而,控制電路IOI將從熱敏 電阻5b輸入的計測值與上述既定溫度進行比較,檢測上述既定溫度, 對應于上述檢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位于下級和中級的兩個LED燈 lld點亮為紅色(高溫模式中的中溫狀態)。然后,控制電路101對應于高溫模式按鈕llc的長按進行的溫度變 更輸入,控制開關電路102,以使加熱器5以加熱器5的對應于玻璃罩 6的外表面溫度75TC的既定溫度例如851C輸出,開關電路102使加熱 器5的輸出變更為上述既定溫度的狀態。進而,控制電路IOI將從熱敏 電阻5b輸入的計測值與上述既定溫度進4亍比較,檢測上述既定溫度, 對應于上述檢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位于下級、中級和上級的三個 LED燈lld點亮為紅色(高溫模式中的高溫狀態)。進而,當通過高 溫模式按鈕llc的長按進行溫度變更輸入時,控制電路101執行上述高 溫模式中的低溫的處理,通過進一步的高溫模式按鈕llc的長按進行的 溫度變更輸入,在高溫模式中的低溫/中溫/高溫的狀態中環狀地轉移。 即,可以在高溫模式中階段性地進行溫度設定。再者,控制電路101對應于從上述低溫模式中的低溫狀態按壓低 溫模式按鈕lib的一秒左右長按所進行的溫度變更輸入,控制開關電 路102,以使加熱器5以加熱器5的對應于玻璃罩6的外表面溫度40 匸的既定溫度,例如501C輸出,開關電路102使加熱器5的輸出變更 為上述既定溫度的狀態。進而,控制電路101將從熱敏電阻5b輸入的 計測值與上述既定溫度進4于比較,檢測上述既定溫度,對應于上述檢 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位于下級和中級的兩個LED燈lld點亮為綠 色(低溫模式中的中溫狀態)。然后,控制電路101對應于低溫模式按鈕lib的長按所進行的溫度 變更輸入,控制開關電路102,以使加熱器5以加熱器5的對應于玻璃 罩6的外表面溫度431C的既定溫度,例如531C輸出,開關電路102使 加熱器5的輸出變更為上述既定溫度的狀態。進而,控制電路IOI將從 熱敏電阻5b輸入的計測值與上述既定溫度進行比較,檢測上述既定溫 度,對應于上述檢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位于下級、中級和上級的三 個LED燈lld點亮為綠色(低溫模式中的高溫狀態)。進而,當通過 低溫模式按鈕lib的長按進行溫度變更輸入時,控制電路101執行上述 低溫模式中的低溫的處理,通過進一步的低溫模式按鈕lib的長按進 行的溫度變更輸入,在低溫模式中的低溫/中溫/高溫的狀態中環狀地轉 移。即,可以在低溫模式中階段性地進行溫度設定。另外,在上述溫度變更中從高溫的狀態移向低溫的狀態時,控制 電路101對應于溫度變更輸入控制開關電路102,使冷卻風扇9動作, 控制電路101將從熱敏電阻5b輸入的計測值與上述低溫的既定溫度進 行比較,檢測上述既定溫度,對應于上述檢測控制開關電路102,使冷 卻風扇9的動作停止。根據上述構成,能夠快速地從高溫狀態移至低 溫狀態。此外,也可以采用在溫度轉移時,通過控制電路101對開關 電路102的控制,使LED燈lld例如以綠色或紅色閃爍的構成,或者 使蜂鳴器13以既定方式發聲的構成等。此外,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為使加熱器5的發熱面Sa與遠紅外 線放射材料8的上表面緊密接觸地設置的構成,從而從加熱器發熱面 5a經由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遠紅外線放射層7和玻璃罩6對人體部位 高效地傳遞熱量,實現了消耗電力的降低,但是也可以如圖5的第2 實施方式所示,采用在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的上表面與加熱器發熱面 5a之間設置空間15的構成。在設置有上述空間"的構成中,加熱器 發熱面5a產生的熱量經由熱傳導率低的空氣傳遞至遠紅外線放射材料 8,進而經由薄膜狀的遠紅外線放射層7和熱傳導率低的玻璃罩6,傳 遞至與玻璃罩6的外表面接觸的人體部位,因此能夠防止對人體部位 的劇烈的熱刺激。加熱器發熱面5a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之間的空間15的高度,即 空氣層的層厚例如像第1實施方式那樣,設置沿著大致橢圓形換狀的 玻璃罩6的內表面彎曲的膜狀的遠紅外線放射層7,在該遠紅外線放射 層7的上方設置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并使其埋入遠紅外線放射層7和
玻璃罩6的大致橢圓形拱狀的凹部而使上表面位于一個面上,當該高 度大致恒定時,適合對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和遠紅外線放射層7的整體 傳遞大致正常化的熱量,例如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也可以與遠紅外線 放射層7同樣,形成為沿著遠紅外線放射層7和玻璃罩6的大致橢圓形 拱狀的凹曲面的形狀彎曲的膜狀或凹曲面的層狀,形成高度在平板狀 的發熱面5a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的凹曲面之間可變的空間l5,從而 使空間15的高度及其空氣層厚可變。再者,在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由凹曲面形成的情況下,例如也可 以是發熱面5a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的形狀一致地為凹曲面,上述遠 紅外線放射材料8的凹曲面與發熱面5a的凹曲面緊密接觸地設置的構 成,或者設置高度和空氣層厚在上述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的凹曲面與 發熱面5a的凹曲面之間大致恒定或可變的空間15的構成。工業實用性本發明例如可以用作在壓靠在肩等上或沿著肌膚移動的同時對人 體部位加溫并照射遠紅外線的溫灸器。
權利要求
1.一種鏟狀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鏟狀的主體;配設在主體前部的加熱器;拱狀且透明的遠紅外線透過罩,設置在加熱器的外側,凸曲面的外表面抵接于人體部位且在凹曲面的內表面上形成有微細凹凸;遠紅外線放射層,涂設在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形成有微細凹凸的內表面上;和粘土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在遠紅外線透過罩內緊貼遠紅外線放射層地填充。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該溫灸器能夠將加熱 器的輸出調節為與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外表面溫度成為371C 431C的范 圍內的低溫的加熱器溫度對應的輸出、以及與遠紅外線透過罩的外表 面溫度成為65t: 75"C的范圍內的高溫的加熱器溫度對應的輸出。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 該溫灸器能夠調節加熱器輸出,控制部對應于加熱器輸出的從高溫到低溫的變更輸入,降低加熱器輸出并且使冷卻風扇動作,對應于 溫度檢測部的與該低溫對應的加熱器溫度的檢測,使冷卻風扇停止。
4. 如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 在加熱器后方的與加熱器發熱面的第1側端大致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冷卻風扇,在主體的與該加熱器發熱面的第1側端的大致相反側的 第2側端大致對應的位置形成有進氣口。
5. 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遠 紅外線透過罩由熱傳導性低的材料形成。
6. 如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在 加熱器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之間形成有空間。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間的高度大 致恒定。
8. 如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溫灸器,其特征在于,使 加熱器的發熱面與遠紅外線放射材料緊密接觸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溫灸器,該溫灸器是鏟狀的溫灸器并具備鏟狀的主體(2);加熱器(5);拱狀且透明的玻璃罩(6),設置在加熱器(5)的外側,凸曲面的外表面抵接于人體部位且在凹曲面的內表面上形成有微細凹凸(6b);遠紅外線放射層(7),涂設在玻璃罩(6)的形成有微細凹凸(6b)的內表面上;和粘土狀的遠紅外線放射材料(8),在玻璃罩(6)內緊貼于遠紅外線放射層(7)地填充,該溫灸器能夠進行大致正常化的遠紅外線的放射并且具有優良的外觀。
文檔編號A61N5/06GK101166558SQ20068001429
公開日2008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8日
發明者坂元康宏 申請人:株式會社21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