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中華電子診脈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8418閱讀:62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中華電子診脈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學的診斷設備,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于中醫臨床診斷的中華電子診脈儀。
背景技術
在祖國醫學中“脈學”是一個重要部分,《十八難》中的“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用三部配合臟腑的診脈法,我國醫學中之診脈技術是遠在春秋時代,盧醫秦越人、號扁鵲所獨創,實驗于漢之張仲景氏已有兩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流傳于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也有一千五六百年之久。
脈診,一直是通過醫者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患者的寸、關、尺,浮、中、沉取而獲得。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會診病人時,會出現甲人說是弦脈,乙人說是數脈,某臟是虛,某臟是實,為己見而爭論,對診斷疾病一時做不出結論來;另一方面在臨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理解、掌握一種脈象不直觀、需結合患者反復體會,既不利教學又影響醫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華電子診脈儀,將各種脈象轉變成電信號表達的圖像。同時為了方便醫者的診斷,提供體溫、呼吸、血壓、脈搏的圖像和參數。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中華電子診脈儀由主機、測呼吸傳感器、腕帶氣囊組成,測呼吸傳感器直接與主機連接;腕帶氣囊通過導管與主機內的測血壓、脈搏傳感器,氣泵連接;在腕帶氣囊上固定有一個溫度傳感器和三個壓力傳感器與皮膚接觸,通過導線與主機連接;腕帶氣囊的輕、中、重加壓與手指的浮、中、沉取相當;三個壓力傳感器對應腕部寸、關、尺部位。
所述的中華電子診脈儀,腕帶氣囊、測呼吸傳感器、主機三者之間可做成無線連接。
本發明所述的中華電子診脈儀將各種脈象轉變成電信號表達的圖像,同時提供體溫、呼吸、血壓、脈搏的圖像和參數,用于臨床和教學時可顯示出很大的優越性。原由醫者個人所得的脈象,現可由電子設備獲得并變為顯示屏上的圖形展示在人們面前。從而能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和西醫學中醫的步調一致;供醫學院校教授培育人才;加強祖國醫學的現代化發展和對外交流;作為遠程中醫醫療會診系統,解決他鄉患者就診切脈的難題。因一臺主機能同時監控多個測呼吸傳感器和腕帶氣囊,所以可在同一時間為多位患者診脈。
在本發明中,將腕帶氣囊、測呼吸傳感器、主機三者做成無線連接的形式,能擺脫有線的束縛使診病的方式由一種定式向靈活發展。
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所述中華電子診脈儀的結構圖;圖2表示中華電子診脈儀無線連接時主機單元的結構框圖;圖3表示中華電子診脈儀無線連接時測呼吸傳感器單元的結構框圖;圖4表示中華電子診脈儀無線連接時腕帶氣囊單元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給出了按本發明所述中華電子診脈儀的常規連接結構。在圖1中,示出了桌面的主機1、導管2、導線3、腕帶氣囊4、壓力傳感器5、溫度傳感器6、測呼吸傳感器7的鏈接關系。
在此設備結構中,主機1都是響應使用者自顯示設備前面板按鈕1b輸入的選擇命令,由顯示屏1a、氣泵(未示出)、打印機(未示出)、微處理器(未示出)、揚聲器(未示出)、測血壓、脈搏傳感器(未示出)等組成。將腕帶氣囊4縛在患者的腕部切診部位,其上固定有一個溫度傳感器6和三個壓力傳感器5與皮膚接觸,三個壓力傳感器5分別對準寸、關、尺部,腕帶氣囊4的輕加壓、中加壓、重加壓來實現切診的浮、中、沉取。脈象輕重緩急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特性的脈體、脈勢、脈氣、脈形、脈息。各種形態必然由傳感器產生相應的電信號、生成各自的圖形,與儲存的對照脈象相比對,經過微處理器系統的處理就可得出是何種脈象,再由圖形扣合脈象,這樣原由醫者個人所得的脈象,變為顯示屏上的圖形展示在人們面前。從而提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臟腑、營衛、經絡病變,提示出人體的生理健康情況,提示疾病的轉歸。溫度傳感器6能測取患者的體溫。測呼吸傳感器7用彈性支架掛在耳上固定于口鼻旁,也可以固定在胸部,通過胸部的動度、變形來測取呼吸的頻率參數。另外,腕帶氣囊4通過導管2與主機1內的測血壓、脈搏傳感器(未示出)相連,同時測量血壓與脈搏。氣泵對腕帶氣囊4的加壓,一是測量血壓、脈搏,二是測量脈象。
上述采集到的患者脈象、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的信息傳送給主機1系統,通過顯示幕、語音、打印輸出。
在本發明中,所述中華電子診脈儀是有線連接的。然而本發明絕不僅僅局限于此。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是無線連接。在無線連接時,主機1、腕帶氣囊4、測呼吸傳感器7成為三個獨立單元。
圖2給出了本發明所述中華電子診脈儀無線連接方式時主機單元的結構框圖,由顯示屏、打印機、微處理器、揚聲器、無線接收器組成。
圖3表示中華電子診脈儀無線連接時測呼吸傳感器單元的結構框圖,由測呼吸傳感器、無線發射器組成。
圖4表示中華電子診脈儀無線連接時腕帶氣囊單元的結構框圖,由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測血壓脈搏傳感器、氣泵組成。
權利要求
1.中華電子診脈儀,由主機(1)、測呼吸傳感器(7)、腕帶氣囊(4)組成,所述測呼吸傳感器(7)直接與主機連接;所述腕帶氣囊(4)通過導管(2)與主機內的測血壓、脈搏傳感器,氣泵連接;在所述腕帶氣囊(4)上固定有一個溫度傳感器(6)和三個壓力傳感器(5)與皮膚接觸,通過導線(3)與主機連接;所述腕帶氣囊(4)的輕、中、重加壓與手指的浮、中、沉取相當;所述三個壓力傳感器(5)對應腕部寸、關、尺部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電子診脈儀,腕帶氣囊(4)、測呼吸傳感器(7)、主機(1)之間可被做成無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電子診脈儀,通過揚聲器、顯示屏、打印輸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學的診斷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中國傳統醫學的中華電子診脈儀。包括主機及通過導管、導線連接的腕帶氣囊、測呼吸傳感器組成。腕帶氣囊縛在患者的切診部位,氣囊上的三粒壓力傳感器分別對應寸、關、尺;氣囊的輕加壓、中加壓、重加壓來實現切診的浮、中、沉取,這樣獲取的“三部九候”,被轉換成電信號,通過語音、顯示屏、打印輸出。同時提供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的資訊,供臨床使用。作為遠程中醫醫療會診系統。
文檔編號A61B5/0205GK101015450SQ20071001363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27日
發明者劉培實, 劉宇, 劉廣 申請人:劉宇, 劉廣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