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制劑,具體說是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可發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齡。該病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而且有低齡化的趨勢,乳腺增生本質上既不是炎癥,也不是腫瘤,而是乳腺正常組織結構的紊亂。
乳腺增生以乳房腫塊和乳房疼痛為主要表現。乳房腫塊是診斷乳腺增生的重要依據,一般為多發腫塊,大小不等,質地堅硬,腫塊表面常不光滑,觸之有顆粒感,與皮膚不相連。多數患者有疼痛的癥狀,常為單側或雙側乳房脹痛或觸痛,疼痛在月經前期發生或加重,行經后減輕或消失,具有周期性。乳腺增生癥病程長,發展緩慢,有時可有乳頭溢液等表現。本病患者還可出現月經時間不準確,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經。也有的人什么癥狀都沒有。
乳腺增生西醫治療主要集中在激素制劑,副作用較大、療效不鞏固、復發率高、缺乏滿意的療效。外科手術易造成形體損傷,且極易復發。內服藥劑大多效果不夠理想。目前還沒有治療乳腺增生的特效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治療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能夠更為有效的治療乳腺增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該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益母草10~30、黃芪10~30、土茯苓10~20、丹參10~20、功勞木10~20、白芍5~10、青皮5~15、當歸10~20、貓爪草2~10、延胡索5~15、木香5~15、瓜蔞10~20、柴胡5~10、枳殼8~12、雞血藤10~15、郁金10~20。
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該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益母草20、黃芪20、土茯苓15、丹參15、功勞木15、白芍8、青皮10、當歸15、貓爪草6、延胡索20、木香10、瓜蔞15、柴胡8、枳殼10、雞血藤12、郁金15。
配制及服用方法按上述重量份配制藥物,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三次服用。治療15天為一療程。
本發明選取這些中藥,充分利用了各種藥物的特性,藥效具有協同性。具有疏肝理氣,養血柔肝,消腫止痛的功效。本發明方案中各組成藥物的藥理作用如下益母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急性腎炎水腫。
黃芪補氣升陽,補氣攝血,補氣行滯,去瘀散結,益氣固表,補氣益陰,利水消腫,溫里散寒,托膿生肌,強體質,延年益壽。
土茯苓解毒,除濕,利關節。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疔療瘡,癰腫,瘰疬。
丹參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肝脾腫大、心絞痛。
功勞木苦、寒,清熱補虛,止咳化痰。治肺癆咳血、骨蒸潮熱、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心煩、目赤。
白芍養血斂陰,平抑肝陽。多用于頭痛,眩暈,耳鳴,煩躁易怒,以及自汗,盜汗等證。
青皮苦、溫、辛。歸肝、膽、胃經。主治肝郁氣滯,胸脅脹痛或氣滯血淤,積聚,肝脾腫大。臨床用于肝氣郁滯。胸脅脹痛,肝脾腫大,甲狀腺炎等。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貓爪草辛、苦,平。有小毒。解毒,散結。用于肺結核,淋巴結結核,淋巴結炎、咽喉炎。
延胡索辛、苦,溫。歸肝、脾經。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
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瓜萎清化熱痰、利氣寬胸。治痰熱咳嗽、胸悶肋痛。
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疏散退熱,舒肝,升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
枳殼苦、辛、酸,溫。歸脾、胃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雞血藤苦、甘,溫。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
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用于經閉痛經,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黃疸尿赤。
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本發明藥物治療乳腺增生療效明顯優于普通中藥制劑,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為進一步說明,特列舉典型病例如下病例一龔女士,30歲。2004年初,患者的乳房有些腫脹,自摸發覺有一些大小不等的硬結,去醫院檢查。結果為乳腺增生,病情較重,醫生建議手術治療。由于患者害怕手術,也擔心西藥的副作用,于是采用中藥治療,藥吃了不少但效果不佳,疼痛不減,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后來服用本發明藥物,一個療程就不疼了,見到有效果就繼續服用了兩個療程后,現已痊愈。
病例二邢女士,25歲。患者于1年前開始經期乳房脹痛,右側乳房內可觸及兩個硬結,以后硬結漸增,經期乳房痛甚,曾赴醫院做病理檢查,診斷為“慢性纖維增生性乳房痛”,于2005年來本院就診。檢查發現右乳外觀無異常,外下側可分別觸及2×2cm、2×3cm大小腫塊,質地較硬,表面尚光滑,邊界清楚,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舌質黯,苔白膩,脈弦滑。給與本發明藥物治療,6天后乳房脹痛消失,繼續服用30天后,諸癥悉除。1年內隨訪未復發。
病例三王女士,20歲,患者雙側乳房出現腫塊1年余,近1月來腫塊增大如乒乓球大,經前乳房脹痛腫塊疼痛加重,兩上肢活動時腫塊牽引疼痛。查形體消瘦,左側乳房上方可觸及約1.5×1.5cm,局部無紅腫及熱感,腫塊質軟,表面光滑,移動性好。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脈弦滑,舌質紅,少苔。予本發明藥物治療,服藥35天后,諸癥悉除。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一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益母草10、黃芪10、土茯苓10、丹參10、功勞木10、白芍5、青皮5、當歸10、貓爪草2、延胡索5、木香5、瓜蔞10、柴胡5、枳殼8、雞血藤10、郁金10。
配制及服用方法按上述重量份配制藥物,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三次服用。治療15天為一療程。
例二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益母草30、黃芪30、土茯苓20、丹參20、功勞木20、白芍10、青皮15、當歸20、貓爪草10、延胡索15、木香15、瓜蔞20、柴胡10、枳殼12、雞血藤15、郁金20。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三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益母草18、黃芪24、土茯苓14、丹參19、功勞木17、白芍6、青皮5、當歸20、貓爪草3、延胡索8、木香11、瓜蔞16、柴胡7、枳殼10、雞血藤10、郁金18。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例四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單位克)益母草20、黃芪20、土茯苓15、丹參15、功勞木15、白芍8、青皮10、當歸15、貓爪草6、延胡索20、木香10、瓜蔞15、柴胡8、枳殼10、雞血藤12、郁金15。
配制及服用方法同例一。
權利要求
1.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益母草10~30、黃芪10~30、土茯苓10~20、丹參10~20、功勞木10~20、白芍5~10、青皮5~15、當歸10~20、貓爪草2~10、延胡索5~15、木香5~15、瓜蔞10~20、柴胡5~10、枳殼8~12、雞血藤10~15、郁金10~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份為益母草20、黃芪20、土茯苓15、丹參15、功勞木15、白芍8、青皮10、當歸15、貓爪草6、延胡索20、木香10、瓜蔞15、柴胡8、枳殼10、雞血藤12、郁金1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主要克服現有治療方法療效不理想的問題。該種內服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由益母草、黃芪、土茯苓、丹參、功勞木、白芍、青皮、當歸、貓爪草、延胡索、木香、瓜蔞、柴胡、枳殼、雞血藤和郁金按一定重量份配制而成。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三次服用。治療15天為一療程。本發明選取這些中藥,充分利用了各種藥物的特性,藥效具有協同性。具有疏肝理氣,養血柔肝,消腫止痛的功效。
文檔編號A61P15/14GK101085303SQ20071001509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9日
發明者牟培銳 申請人:牟培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