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皮膚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 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醫藥技術 領域。
背景技術:
用于治療皮膚病的藥物藥物種類繁多,有西藥類和中藥類等,這 些治療皮膚病的藥物對治療皮膚病雖有一定療效,但是都是療效單一, 且效果不佳,需要長期堅持治療,目前還沒有一種治療皮膚病的廣普 型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公開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病的廣普型藥物,這種治 療治療皮膚病的廣普型藥物是由純天然植物、礦物、化工產品、西藥
為原料制備而成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的藥物原料中,源于植物的原 料是冰片;源于礦物的是鉛丹、枯礬;源于化工產品的是甘油、十八 醇、液體石蠟、白凡士林、十二烷基硫酸鈉;源于西藥的是醋酸地塞 米松、復方黃胺甲噁唑、馬米酸氯苯那敏。各種原料按重量計分別為
冰片15 20份、鉛丹20 30份、枯礬80 100份、甘油50 60份、 十八醇130 140份、液體石蠟40 50份、白凡士林60 80份、十二 烷基硫酸鈉10 ~ 20份、醋酸地塞米松0.5 - 1.5份、復方黃胺甲噁唑20 ~ 30份、馬米酸氯苯那敏6-8份。
本發明同時還公開了這種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經大量臨床應用證明,具有收濕去癢、清熱解毒、抗過敏、 抗感染、消腫止痛、散結消癍、活血化瘀等多種功效,對治療皮膚局 部濕、爛、癢、紅熱痛、一二度燒傷、濕毒、凍瘡、各種皮炎、局部瘙癢、青春痘、昆蟲咬傷、帶狀皰瘆、褥瘡、中耳炎等療效顯著,且 無毒副作用。 案例1
周小強,男、15歲,住許昌巿東城區,2006年3月來治療,訴說 三天前不小心其胳臂被開水燙傷,脫了一層皮,在其它專科醫院治療 未能控制浸水,疼痛難忍。經檢查在右前臂內側從肘窩到手掌魚脊 部位用一層白粉狀藥物覆蓋,幾乎成泥狀,清洗后出現二度燙傷。敷 上本發明藥物,第二天患處不流水,以后每天換藥兩次,連敷7天治 愈,沒留疤痕。
案例2
魏霞,女,20歲,住許昌巿帝豪路237號,卷煙廠職工。2006年 元月19日來求職,自述從8歲起每到冬天雙手就被凍爛,多年來曾敷 用多種藥物,久治不愈,只有到來年春天才能自愈。經檢查雙手背 側、食指環指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潰爛且腫,右手重左手輕,屬凍瘡。 清洗后敷上本發明藥物包扎,7天治愈,第二年沒有復發。
案例3
王三強,男,65歲,退休廚師,住襄城縣城關鎮。2003年7月5 日來求治,自述5年前腳脖患濕瘡,浸水不斷,瘙癢不止,屢治無效, 經常用衛生紙包扎借以吸水。經檢查右腳內腳踝上部有5x5cm膚色 暗紫且潰爛,屬濕毒癥。用本發明藥物敷于患處,7天痊愈。
案例4
姚桂芳,女、25歲,許昌巿某量販工作人員。2006年5月13日 來求治。自述3年前用某種護面乳膏敷面,幾小時后感到刺扎,緊接 著出現一層小疙瘩,瘙癢難忍,無論涂抹什么藥物都無濟于事。經檢 查面頰、耳后下顎處有彌漫性小丘疹。或鮮紅、或干紅,覆有細小鱗屑狀,屬化妝品過敏。用本發明藥物敷于患處, 一天換藥一次,7天 治愈。
案例5
趙正鋒,男,62歲,住許昌巿建設路23號,退休教師,2004年 12月15曰來應診。自述兩前臂瘙癢三年有余,涂抹過多種藥均無效果。 經檢查兩前臂抓痕累累,伴有血痂屬搔癢癥,屬搔癢癥,當時敷用 本發明藥物,約5分鐘瘙癢停止,連敷7天,徹底治愈。后又帶其小 孫孫來治療爛鼻孔、爛口角等病,都一一徹底治愈,不留任何疤痕。
案例6
秦春生,女,21歲,在校大專學生,住許昌巿丁莊鄉堰口村6組。 2006年7月15日來求治,自述從16歲起臉上青春痘層出不窮,前后 花去一千多元治療青春痘,沒有效果,整曰發愁。經檢查面頰到下 顎有彌漫性小丘疹,或膿包、或暗紅,甚至在痘疤上又生小痘,可擠 出粉刺,是青春痘。敷用本發明藥物, 一天換藥一次,7天來復經檢查 時,滿臉痘痘明顯縮小,又繼續治療15天,徹底治愈
案例7。
王湘蓮,女、58歲,退休教師,住河南省新鄭巿鄭韓路3號院1 號樓201室。2006年9月1日來求診。自述5天前右腋下出現蛇竄竄 雍,刺扎難忍,抹藥打針無效。經檢查右腋下可見三組高梁米大小 丘疹,屬帶狀皰疹,清洗后敷用本發明藥物,每天換一次藥,三天后 患處不痛,7天治愈,至今沒有復發。
案例8
馮軍霞,女,18歲,許昌學院在校大專學生。2006年7月16曰 來求治,,自述中午在在田間鋤地時間較長,當時雙臂和后頸感到刺痛, 不久雙臂腫了起來,在其它診所輸水效果不佳。經檢查從雙臂到肘部及頸后出現水腫,上面彌漫小皰參,屬日曬瘆。用本發明藥物3天治愈。
案例9
常有來,男,51歲,收廢品為業,住許昌巿建安大道250號。2006 '年3月23曰來求治,自述不知觸及到什么東西,雙手腫疼如針扎狀難 忍。經檢查手掌及手指潮紅,伴有水腫,上面有彌漫性小水皰,屬 接觸性皮炎,敷用本發明藥物3天治愈。
案例10
宗欣嵗,女,26歲,農民,住許昌巿魏都區高橋營鄉曹莊村。2006 年4月6曰來求治。自述耳內流膿發癢一年多,用其它藥物治療無效。 經檢查耳內有稠膿,蜀中耳炎。清洗后用本發明藥物蘸紗布條塞入 耳內,日換2次,敷用5天痊愈。
案例11
陳廣田之母,女,76歲,農民,住許昌巿魏都區半截河鄉三橋村。 2006年3月3曰有陳廣田來求診,代訴其母親患褥瘡一年多,身有褥 瘡兩塊,其中右腿部一塊3x3cm,尾骨上方一塊約1.5xl.5cm,均暗紫 色,是褥瘡,曾用多種藥物均無效。由陳本人拿回藥膏自行涂敷,后 回訪,7天治愈。
多年來,治療類似上述實例數不勝數,在此不一一例舉。
本發明藥物同時還對藥疹、黃水瘡、紅眼病、面游風、甲勾炎、 皮膚擦傷感染等癥皆有良好治療效果。
本發明藥物的顯著優點是治療效果好,療程短、治療費用低,無 副作用,適應面廣,可治多種皮膚病。 具體實施方案
1、冰片15~20份、鉛丹20 30份、枯礬80 100份、醋酸地塞米松0、5~1、 5份、復方黃胺甲噁哇20~30份、馬來醋氯笨那敏6 8份混合、粉碎成細粉備用;
2、 取十八醇130~140份、液體石蠟40~50份、白凡士林60~80 份,置于容器內溶化,溶化溫度為75~80。 C,溶化液備用;
3、 取十二烷基硫酸鈉10~20份、甘油50 60份入容器內,加入 蒸餾水400 450份溶化,溶化溫度為75~80° C,溶化液備用;
4、 將步驟2制備的溶液加入到步驟3的溶液中,邊加入邊攪拌, 使之攪拌均勻后放置冷卻,冷卻后再加入由步驟1制得的細粉,充分 攪拌均勻即得。
實施例1
a、 冰片15g、鉛丹25g、枯礬90g、醋酸地塞米松0、 5g、復方黃 胺甲噁唑30g、馬來醋氯笨那敏6g混合、粉碎成細粉備用;
b、 取混合醇130g、液體石蠟50g、白凡士林70g,置于容器內溶 化,溶化溫度為78。 C,溶化液備用;
c、 取十二烷基硫酸鈉10g、甘油50g、蒸餾水430g入容器內溶化, 溶化溫度為80。 C,溶化液備用;
d、 將步驟b制備的溶液加入到步驟c的溶液中,邊加入邊攪拌, 使之攪拌均勻后放置冷卻,冷卻后再加入由步驟a制得的細粉,充分攪 拌均勻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物,其特征是由下列原料制備而成的冰片15~20份、鉛丹20~30份、枯礬80~100份、甘油50~60份、十八醇130~140份、液體石蠟40~50份、白凡士林60~8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0~20份、醋酸地塞米松0.5-1.5份、復方黃胺甲噁唑20~30份、馬米酸氯苯那敏6-8份。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皮膚病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1 )、取冰片15 ~ 20份、鉛丹20 ~ 30份、枯礬80 ~ 100份、醋酸地塞米松O、 5~1、 5份、復方黃胺甲噁唑20~30份、馬來醋氯笨 那敏6 8份混合、粉碎成細粉備用;(2) 、取十八醇130 ~ 140份、液體石蠟40 50份、白凡士林60~ 80份,置于容器內溶化,溶化溫度為75~80° C,溶化液備用;(3) 、取十二烷基硫酸鈉10~20份、甘油50~60份入容器內, 加入蒸餾水400 450份溶化,溶化溫度為75~80。 C,溶化液備用;(4) 、將步驟2制備的溶液加入到步驟3的溶液中,邊加入邊攪 拌,使之攪拌均勻后放置冷卻,冷卻后再加入由步驟1制得的細粉, 充分攪拌均勻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物,這種治療皮膚病的廣普型藥物是由純天然植物、礦物、化工產品、西藥為原料按一定工藝制備而成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藥物所用的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制備工藝簡單;本發明藥物治療皮膚病的范圍廣泛,治愈率高、治療費用低廉。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1288672SQ20071005424
公開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8日
發明者陳成彬 申請人:陳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