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拔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理療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拔罐。
技術背景拔火罐是中醫傳統的治療肌肉勞損和四肢酸痛的醫療方法,此方法簡單易行, 功效顯著,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家庭醫療皿中。現有的拔罐已經告別了用點火的方 式,成罐內負壓的階段,通過抽吸裝置使罐內獲得負壓來實現治療的目的。但現 有的拔罐存在不能與藥物同時作用于患處以及負壓大小不能精確計量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與藥物同時作用于患處,并M負壓大小能精確計量的拔罐。為了解決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該拔罐具有罐體和位于其內腔的活塞,其結構特點是罐體的側壁上設有管狀腔體,其上端封閉,下 端與罐體的內腔M;管狀腔體內部設有可上下滑動的滑標;活塞的內部設有空腔, 其下端設有端蓋,端蓋上設有孔。采用上述結構的拔罐,由于活塞內設有可放置藥物的空腔,藥物放在空腔中, 在負壓的作用下從端蓋的孑L被吸出并到達患處,因而使拔罐具有與藥物同時作用于 患處的功能。罐體外側設有管狀腔體,腔體內裝有可上下滑動的滑標,可以方便控 制負壓的大小。為了更精確的計量負壓的大小,管狀腔體用透明材料制成,其外部設有刻度線。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的拔罐,由罐體1和位于其內腔的活塞2構成,罐體1的側 壁上設有管狀腔體3,其上端封閉,下端與罐體l的內腔連通;管狀腔體3內部設 有可上下滑動的滑標7,管狀腔體3用透明材料制成,其外部設有刻度線10;活塞 2的內部設有空腔4,其下端設有端蓋5,端蓋5上設有孔6;孔6的直徑為0. 3-0. 6 咖。旋柄8活動連接于罐體1的上部,活塞2的上部固接有螺桿9,螺桿9旋接在 旋柄8上。轉動旋柄8可使螺桿9上下移動,從而帶動活塞2上下移動。使用時,把活塞2移動到罐體1的下端,打開端蓋5,把藥物袋放入空腔4并 扣合端蓋5,把拔罐放置在患處,轉動旋柄8使活塞2上移,罐體1的內腔便產生 負壓,從而把患處吸起,在負壓的作用下,細小的藥物顆粒通過孔6也到達患處, 這樣可以獲得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在負壓的作用下,滑標7向下移動, 通過滑標7的移動可以精確控制負壓的大小,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拔罐,包括罐體(1)和位于其內腔的活塞(2),其特征是罐體(1)的側壁上設有管狀腔體(3),其上端封閉,下端與罐體(1)的內腔連通;管狀腔體(3)內部設有可上下滑動的滑標(7);活塞(2)的內部設有空腔(4),其下端設有端蓋(5),端蓋(5)上設有孔(6)。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拔罐,其特征是管裝腔體(3)用透明材料制成, 其上設有刻度線(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拔罐,其具有罐體和位于其內腔的活塞,罐體的側壁上設有管狀腔體,其上端封閉,下端與罐體的內腔連通;管狀腔體內部設有可上下滑動的滑標;活塞的內部設有空腔,其下端設有端蓋,端蓋上設有孔。使用時,把藥物放在活塞內部的空腔里,可以獲得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此種結構的拔罐還能精確控制負壓的大小。
文檔編號A61H7/00GK201044811SQ200720022579
公開日2008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6日
發明者丁振剛, 王龍云, 許加芬 申請人:丁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