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兜肚式小兒臍疝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屬于腹外科用品,是一種兜肚式小兒 背景技術臍疝是由臍環突出的廟,是一種較常見的小兒先天性發育缺陷,患兒臍部可見一球形或半球形能還納腹腔的腫物。臨床上,對2歲之前的小兒臍疝,可 采用的保守療法是在廟回納后,用大于臍環的硬幣外包紗布作為沾帶壓住臍 環,然后用膠布固定。釆用這種方法由于膠布長時間粘在皮膚上,刺激皮膚, 甚至發生過敏,給患兒造成不適,有時可能出現患兒抓落該疝帶的現象,影響治療效果。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兜肚式小兒臍疝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兜肚式小兒臍疝帶,包括吊帶、兜 肚體,其特征在于兜肚體的臍部裝有托疝盤,面向身體表面的托疝盤內面設 有凹腔,凹腔內裝有藥袋,且托疝盤上開有多個托疝盤孔,并通過托疝盤孔將 托疝盤及藥袋縫在兜肚體的臍部,兜肚體的臍部兩側設有加強帶套,并裝有加 強帶,加強帶上裝有尼龍搭扣。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藥袋起到益氣生肌、行氣活血的作用,使小兒臍部 溫暖舒適,血脈暢通,促進臍部肌肉的生長,有利于患兒臍疝的痊愈,且結構 合理,固定可靠,使用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臍部剖面示意圖圖中l吊帶2兜肚體 3加強帶套4加強帶 5托沾盤 6托 沾盤孔 7藥袋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對現有小兒兜肚加以改進而成,包括吊帶(l)、兜 肚體(2),其特征在于兜肚體(2)的臍部裝有托疝盤(5),面向身體表面的托疝盤(5)內面設有凹腔,凹腔內裝有藥袋(7),且托疝盤(5)上開有6個 托沾盤孔(6 ),并通過托廟盤孔(6 )將托疝盤(5 )及藥袋(7 )縫在兜肚體(2 ) 的臍部,兜肚體(2)的臍部兩側設有加強帶套(3),并裝有加強帶(4),加強 帶(4)上裝有尼龍搭扣。使用時,先將本實用新型的吊帶(1)套于患兒的頸部,使托疝盤(5)及 藥袋(7)對準臍部,然后用加強帶(4)加固。
權利要求1、兜肚式小兒臍疝帶,包括吊帶(1)、兜肚體(2),其特征在于兜肚體(2)的臍部裝有托疝盤(5),面向身體表面的托疝盤(5)內面設有凹腔,凹腔內裝有藥袋(7),且托疝盤(5)上開有多個托疝盤孔(6),并通過托疝盤孔(6)將托疝盤(5)及藥袋(7)縫在兜肚體(2)的臍部,兜肚體(2)的臍部兩側設有加強帶套(3),并裝有加強帶(4),加強帶(4)上裝有尼龍搭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兜肚式小兒臍疝帶,包括吊帶、兜肚體,其特征在于兜肚體的臍部裝有托疝盤,面向身體表面的托疝盤內面設有凹腔,凹腔內裝有藥袋,且托疝盤上開有多個托疝盤孔,并通過托疝盤孔將托疝盤及藥袋縫在兜肚體的臍部,兜肚體的臍部兩側設有加強帶套,并裝有加強帶,加強帶上裝有尼龍搭扣。本實用新型的藥袋起到益氣生肌、行氣活血的作用,使小兒臍部溫暖舒適,血脈暢通,促進臍部肌肉的生長,有利于患兒臍疝的痊愈,且結構合理,固定可靠,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F5/00GK201094687SQ20072019567
公開日2008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8日
發明者劉愛玲, 張楠科, 柴秀萍, 牛巧云, 王明霞, 閆玉真 申請人:劉愛玲;王明霞;閆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