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背景腫瘤疾病現已上升為世界第2號〃殺手〃,其死亡人數僅次于心血管病。幾年來, 國外醫學界對于腫瘤疾病的發病機理在細胞基礎上又有了新的認識。基于對腫瘤發 病機制的進一步理解,人們利用各種途徑來研制和開發能夠特異,有效地殺傷腫瘤細 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毒性的藥物。目前,對于癌癥的治療仍以化療及放療為首選,兩 者雖對腫瘤的治療取得了相當的療效,但由于缺乏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因而具有較大 的毒副作用以及某些腫瘤細胞對化療和放療處理的不敏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它們在臨床中的應用。近年來,為了開發出能特異性地殺傷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 毒負作用的藥物,人們對癌癥的發病機制從細胞,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視和 巨額投資。藥物耐受(drug resistance)是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難題。腫瘤細胞對藥物 的耐受性不僅使得抗癌藥物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同時還會產生副作用,讓正常細胞更 容易受到藥物的損傷,直接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因此,尋找能夠降低抗藥性的化合物 一種是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組合物,它包含序列為5 '-CCUGGAAGCCUCCACUGGC-, 3或者5 '- CCTGGAAGCCTCCACTGGC-, 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 霉素。其中的核苷酸分子在本發明中被稱為CRYL1SI12。其中,A、 T、 U、 G和C分別是腺嘌呤核苷酸、胸腺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鳥嘌呤核苷酸和胞嘧啶核苷酸。在本發明中,術語"核苷酸分子CRYL1SI12 "該術語還包括 5' -CCUGGAAGCCUCCACUGGC-3,或者5' - CCTGGAAGCCTCCACTGGC -3'的核苷酸序列 變異形式。這些變異形式包括若干個(通常為l-15個,較佳地1-10個,更佳地l-5 個)核苷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5'和/或3'端添加數個(通常為IO個以 內,較佳地為5個以內)核苷酸。例如,在5' -CCUGGAAGCCUCCACUGGC-3'后(3 '端) 加入若干dT (脫氧胸苷)后形成的序列。本發明中的藥物組合物,它包含序列為5 CCUGGAAGCCUCCACUGGC-' 3的核 酸分子和柔紅霉素。本發明中的藥物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是序列為5 ^ -CCUGGAAGCCUCCACUGGCdTdT-' 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本發明中的藥物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是序列為5 CCTGGAAGCCTCCACTGGC-' 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在本發明中,可選用本領域已知的各種載體,如市售的載體,與CRYL1SI12連 接成為重組載體。例如,可以采用慢病毒、腺病毒或者森林腦炎病毒表達系統(Semliki Forest Virus)。慢病毒(Lentivirus)屬于逆轉錄病毒亞屬,以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 efficiency virus, HIV)為代表.慢病毒不僅具有感染分裂耙 細胞并整合其基因組中,尤其是具有感染包括神經元細胞、巨噬細胞、肝細胞、心肌 細胞和干細胞等在內的多種非分裂細胞能力,因而,慢病毒載體已作為基因轉移的有 效工具,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功能尤其是基因治療的研究。本發明的核苷酸分子CRYL1SI12可以采用各種常規的制備方法制備。本發明的 核苷酸分子CRYL1SI12序列通常可以用酶解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獲得。柔紅霉素(daunorubicin),和它的衍生物去甲基柔紅霉素,又稱阿霉素 (doxorubicin),是最早發現的兩類蒽環類抗生素。兩者自被開發以來一直被臨床 上廣泛和有效的用于對白血病,乳腺癌,惡性淋巴瘤,軟組織瘤等腫瘤疾病的治療當 中。但是耐藥性比較高。本發明給腫瘤細胞加藥時,柔紅霉素終濃度為0.4虛。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腫瘤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的CRYL1SI12顯著促進了H印3B細胞在柔紅霉素作用條件下凋亡的發生, 將CRYL1SI12與柔紅霉素聯用,可以大大降低腫瘤細胞對柔紅霉素的抗藥性。本發明的核苷酸分子CRYL1SI12及其類似物,當在治療上進行施用(給藥)時, 可提供不同的效果。通常,可將這些物質配制于無毒的、惰性的和藥學上可接受的水 性載體介質中,其中pH通常約為5-8,較佳地pH約為6-8,盡管pH值可隨被配制 物質的性質以及待治療的病癥而有所變化。配制好的藥物組合物可以通過常規途徑進 行給藥,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肌內、腹膜內、皮下、皮內、或局部給藥。以本發明的核苷酸分子CRYL1SI12為例,可以將其與合適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載 體聯用。這類藥物組合物含有治療有效量的化合物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 這類載體包括(但并不限于)鹽水、緩沖液、葡萄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組合。 藥物制劑應與給藥方式相匹配。本發明的核苷酸分子CRYL1SI12可以被制成針劑形 式,例如用生理鹽水或含有葡萄糖和其他輔劑的水溶液通過常規方法進行制備。諸如 片劑和膠囊之類的藥物組合物,可通過常規方法進行制備。藥物組合物如針劑、溶液、 片劑和膠囊宜在無菌條件下制造。活性成分的給藥量是治療有效量,例如每天約1微 克/千克體重-約10毫克/千克體重。此外,本發明的CRYL1SI12還可與其他治療劑一起使用。當本發明的核苷酸分子CRYL1SI12被用作藥物時,可將治療有效劑量的該多肽施 用于哺乳動物,其中該治療有效劑量通常至少約10微克/千克體重,而且在大多數情 況下不超過約8毫克/千克體重,較佳地該劑量是約10微克/千克體重-約l毫克/千克體 重。當然,具體劑量還應考慮給藥途徑、病人健康狀況等因素,這些都是熟練醫師技 能范圍之內的。本發明中,所述的治療腫瘤藥物是由含有效治療量的核苷酸分子CRYL1SI12和 藥學上的載體或者賦形劑組成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可以是針劑或者片劑。 其有效治療量可以為每天1微克/千克至10毫克/千克體重。所述藥物可以是針劑、 粉劑或者片劑。本發明的CRYL1SI12顯著促進了H印3B細胞在柔紅霉素作用條件下凋亡的發生, 將CRYL1SI12與柔紅霉素聯用,可以大大降低腫瘤細胞對柔紅霉素的抗藥性,因此,本發明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和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CRYL1SI12對細胞周期的影響采用上海吉凱基因技術有限公司的GeneChem Easy-siRNA合成的CRYL1SI12。 用Lipofectamine 2000轉染siRNA的實驗操作步驟(1) 細胞于轉染前一天接種于24孔板,所加培養基體積為500ul。轉染時細胞 融合率應為40%-50%.(2) 配制工作母液2. 5nmo1 (1. OOD)的雙鏈siRNA中加入125ul 1 XUniversal Buffer,得到濃度為20uM的siRNA母液。(3) 以下稀釋步驟(4和5)中可以用不含血清的Opti-MEM(Invitrogen),也可以用其他不含血清的培養基。(4) 對于24孔板的每個孔,用0.84ug siRNA雙鏈。把3ul20uM的siRNA雙鏈 與50ul0pti-MEM混合。(5) 將Lipofectamine 2000試劑盒輕柔搖勻,取lul Lipofectamine 2000試 劑在另一管中與50ul Opti-MEM混合,室溫下孵育5分鐘。(6) 把稀釋后的siRNA與稀釋后的Lipofectamine 2000進行混合,輕輕混勻。 室溫下溫育20分鐘。(7) 把siRNA與Lipofectamine 2000的混合液加入培養細胞,輕輕混勻然后將 細胞放入培養箱。(8) 轉染24小時后的細胞或不進行轉染的細胞用柔紅霉素刺激細胞規定時間 后用胰酶消化細胞,收獲細胞于流式細胞儀樣品管中。(9) PBS清洗l-2次,室溫離心(1000rpm, 5min),棄上清。(10) 加入PI (終濃度為50ug/ml),室溫暗處反應3min后,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表明,CRYL1SI12顯著促進了H印3B細胞在柔紅霉素作用條件下凋亡的發生。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序列為5‘-CCUGGAAGCCUCCACUGGC-’3或者5‘-CCTGGAAGCCTCCACTGGC-’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序列為5 (-CCUGGAAGCCUCCACUGGC-' 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序列為5 '-CCUGGAAGCCUCCACUGGCdTdT-' 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序列為5 '-CCTGGAAGCCTCCACTGGC-' 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
5. 如權利要求1-4中任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組合物。腫瘤疾病現已上升為世界第2號“殺手”,藥物耐受(drug resistance)是腫瘤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因此,尋找能夠降低抗藥性的化合物一種是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抗腫瘤的藥物組合物,它包含序列為5‘-CCUGGAAGCCUCCACUGGC-3’或者5‘-CCTGGAAGCCTCCACTGGC-3’的核酸分子和柔紅霉素。本發明的核苷酸分子與柔紅霉素聯用,可以大大降低腫瘤細胞的抗藥性。
文檔編號A61K31/7042GK101224219SQ20081003358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5日
發明者龍 余, 琳 張 申請人: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