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白血病藥物,尤其是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技術背景白血病是骨髓或其它造血組織中產生和集聚大量幼稚和異常白細胞為特征在惡性疾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年人群,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多萬患者,我國約有30萬患者急待換骨髓。目前白血病的治療主要依靠化療,治療白血病的藥物也較多,常見的西藥有甲氨蝶呤、長春新堿、環磷酰胺、正定霉素、阿糖胞苷、三尖極酯堿、干擾素等,上述藥物毒副作用大,如殺傷、抑制正常造血細胞,導致貧血、出血;抑制正常免疫功能,使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合并感染,刺激胃腸粘膜,導致厭食、惡心、嘔吐,還會影響肝腎功能,并增加第二腫瘤發生率,此外這些藥物劑量再大,也不能完全殺滅體內白血病細胞。換骨髓治療價格昂貴,一般要30-40萬元,病者難以承受,中藥因在白血病治療上表現出積極效果,毒性作用低,副作用少而越來越受人們關注,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0410023562公開的由CH3C00H、黃芪、刺莧萊、人參、野生靈芝、莪術、三棱、夏枯草、NaOH、Hcl、鴨蛋膜組成的治療白血病藥物組合物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對該病的發病機理認識上有偏差,效果有待提高,此外,目前中醫治療多為對癥治療,如貧血多采用益氣養血方法,用人參營養湯加減治療,出血多采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療,如用犀角地黃湯加味,瘀血痰阻多采用活血祛瘀治療,如用膈下逐瘀湯加味,這些治療都不能從根本上清除病因。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毒副作用甚微,療效高,價格低廉的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本發明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補骨脂2-4鹿葺2—4龜板2-4熟地60-100淮山藥30-50山萸肉30-50牡丹皮13-17肉桂8-12茯茶13-17澤瀉13-17砂仁末0.1-0.4。本發明也可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補骨脂2.5-3.5鹿茸2.5-3.5龜板2.5-3.5熟地70-90淮山藥35-45牡丹皮14-16肉桂8-10茯苓14-16砂仁末G.2-0.3。山萸肉35-45澤灣14-16本發明也可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補骨脂3鹿茸3龜板3熟地80淮山藥40山萸肉40牡丹皮15茯苓15澤灣15肉桂IO砂仁末O.2。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如下1、將熟地九蒸九曬,第一次與砂仁末混合,并噴少量白酒(灑濕即可)后蒸,蒸上氣后再蒸20分鐘,取出在陽光下曬1-4小時,反復8次后,在40-8(TC烘干備用;2、將龜板用食用油酥制后備用,油溫控制在180°C以內為佳,待其變成黃色易碎時即可備用;3、去雜,鹿葺去皮毛,牡丹皮除去木質部份,茯苓去皮,山萸去籽備用,補骨脂用白酒浸濕后炒干備用;4、將上述各組份共研為末,細度為60-100目,并分裝即可,或將上述各組份共研末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膠囊、片劑或丸劑,也可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口服液。本發明適用于治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用法口服每日3-4次,每次10-20g原料藥,如果為粉劑則泡開水服,若為片劑、膠囊、丸劑直接口服,若為口服液則以每次10-20g原料藥制成的口服液量為準。本發明經臨床使用,發病在一個月內的效果為100%,詳見表1。表1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療效一覽表_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本發明方解本方用六味地黃丸加肉桂或金匱腎氣丸減附子,再加鹿葺、龜板、補骨脂組成,治療腎陽虛衰,虛火外越導致的白血病,方藥改變后,不具備原方的適應癥,該方以引火歸原為主,兼以溫補腎陽,腎陽旺盛,就能增加骨髓的造血功能,因腎主骨。方中熟地滋腎填精為主,輔以山萸肉養肝腎而澀精,山藥補脾陰而固精,三藥合用,以達到三陰并補之功,又配茯苓淡滲脾濕,以助山藥之益脾,澤瀉清泄腎火,并防熟地之滋膩,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溫,共為佐使藥,各藥合用,能滋陰補腎,加入詢桂能引火歸原,使外越的虛火回到腎臟命門,就不會發熱、出血。鹿是山獸,屬陽,鹿茸是鹿頭部的角,頭為諸陽之會,角比頭還高,所以善能補陽;《本經縫原》一書中說"鹿角乃督脈所發,督為腎臟外垣,外垣既固,腎氣內充,命門相火,不致妄動"。所以用鹿茸以免虛火繼續外越。烏龜是生活在陰冷潮濕的巖窟中的水生動物,屬陰,龜板直接接觸地面,吸收大地的陰冷之氣最重,它味咸能益腎陰,質重能潛浮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所以龜板善能滋陰潛陽。鹿茸得龜板,既是陰陽雙補,又是補陽的妙法,它們等量配合,才不會產生陰陽偏盛偏衰的現象,且使鹿葺的功效發揮得更好,因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補骨脂,辛、苦、大溫,入腎經,能補腎壯陽。《開寶本草》記載"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現代醫學研究補骨脂能增強骨髓的造血功能,說明古人多么聰明,在九百年前就知道它能治"骨髓傷敗"。補骨脂還治小便頻數,白血病患者就是夜間小便多,所以加入此藥,最為對癥,諸藥配伍,共成引火歸原,溫補腎陽,升紅降白之劑。本發明是發明人經多年臨床實踐和探索,認識到白血病乃是腎陽虛衰,虛火外越所致,因而溫補腎陽,引火歸原乃是治白血病的關鍵所在,實踐也證明了發明人的認識正確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的認識過程是無窮無盡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認識的"。我信奉辯證唯物主義。明代醫家張介賓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說明了人與天地相應和陽氣的重要性。在自然界,稻子、麥子抽穗揚花時,陽光充足,就會子粒飽滿,若遇陰雨連綿,缺少陽光,部份或大部份顆粒就不飽滿,有很多二禾谷,亦稱凹殼,人患白血病與這種現象相似,在人體,若陰太盛、水太勝,導致腎陽虛衰,腎主骨,骨髓有造血功能的作用,于是產生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就相應減少,而白血球卻異常增長,因此,白血病就應引火歸原溫補腎陽。《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曰,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指出人體內的陽氣,象天空中的太陽一樣重要,說明了陽氣的重要性,所以白血病患者,在陰盛,水勝的總合導致腎陽虛衰到它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時,相火就要外越,成為龍雷之火飛騰,亦即虛火,因張介賓說"腎臟水火為十二臟之化源"。所以,虛火可以跑到機體的任何部位,跑到下肢,下肢就發熱發燙,跑到頭部,頭部就發熱,跑到軀干,軀干部就發熱,跑到鼻腔,引起鼻出血,跑到牙齦,引起牙齦出血,跑到肌膚,引起皮下紫癜等。虛火外越后,命門相火不足,攝入的水分不能正常輸布,而放肆的從小便排出,于是小便多。張景岳說"命門水火,即十二臟之化源,故脾胃賴之,濟倉廩之富"。所以脾胃要得到命門之火的熏蒸,才能發揮消化吸收的正常功能,才能產生氣血,現虛火外越,脾胃功能受到影響,氣血無以生,這時,西醫檢查白血球增高到10萬-30萬,紅血球、血色素和血小板都大大減少,成為白血病。所以白血病的病機是腎陽虛衰,虛火外越。傳統醫學認為白血病的發熱、出血是熱毒熾盛和肝腎陰虛,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沒有一個是熱毒熾盛和肝腎陽虛的,更沒有血瘀痰阻的。唐代大醫學家王冰說"夫病之微小者,猶人火也,遇草而、疏,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故逆其性氣以折之攻之。病之大甚者,猶龍火也,得濕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濕折之,適足以光焰詣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則燔灼自消,焰火撲滅"。這種"引火歸原"的理論,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我治白血病的方藥,就和這種理論相吻合,所以能治好白血病。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按下列組份及重量備料補骨脂300g鹿茸300g龜板300g熟地8000g淮山藥4000g山萸肉4000g牡丹皮1500g茯荅1500g澤瀉1500g肉桂1000g砂仁末20g。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如下1、將熟地九蒸九曬,第一次與砂仁末混合并噴少量白酒(灑濕即可)后蒸,蒸上氣后再蒸20分鐘,取出在陽光下曬1-4小時,反復8次后,在40-8(TC烘干備用;2、將龜板用食用油酥制后備用,油溫控制在18CTC以內為佳,待其變成黃色易碎時即可備用;3、去雜,鹿葺去皮毛,牡丹皮除去木質部份,茯苓去皮,山萸去籽備用,補骨脂用白酒浸濕后炒干備用;4、將上述各組份共研為末,細度為60-100目,并分裝即可,或將上述各組份共研末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膠囊、片劑、丸劑或口服液。本實施例選用分裝膠囊。實施例2,按下列組份及重量備料補骨脂200g鹿茸400g熟地6000g淮山藥5000g牡丹皮1700g茯薈1300g肉桂800g砂仁末10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l,制作成片劑。實施例3,按下列組份及重量備料補骨脂400g鹿茸200g熟地10000g淮山藥3000g牡丹皮1300g茯荅1700g肉桂1200g砂仁末40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l,制作成丸劑。龜板200g山萸肉3000g澤瀉1700g龜板400g山萸肉5000g澤瀉1300g實施例4,按下列組份及重量備料補骨脂250g鹿茸350g熟地7000g淮山藥4500g牡丹皮1600g茯苓1400g肉桂800g砂仁末20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5,按下列組份及重量備料補骨脂350g鹿茸250g熟地9000g淮山藥3500g牡丹皮1400g茯苓1600g肉桂1000g砂仁末30g。制作方法同實施例1。龜板250g山萸肉2500g澤灣1600g龜板35Og山萸肉4500g澤灣1400g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補骨脂2-4鹿茸2-4龜板2-4熟地60-100淮山藥30-50山萸肉30-50牡丹皮13-17茯苓13-17澤瀉13-17肉桂8-12砂仁末0.1-0.4。1、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鹿茸2-4龜板2-4淮山藥30-50山萸肉30—50茯荅13-17澤瀉13-17砂仁末0.1-0.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補骨脂2.5-3.5鹿茸2.5-3.5熟地70-90淮山藥35-45牡丹皮14-16茯苓14-16肉桂8-10砂仁末O.2-0.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組份及重量比配制而成補骨脂3鹿葺3龜板3熟地80淮山藥40山萸肉40牡丹皮15茯薈15澤瀉15肉桂10砂仁末O.2。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進行(l)將熟地九蒸九曬,第一次與砂仁末混合,并噴少量白酒后蒸,蒸上氣后再蒸20分鐘,取出在陽光下曬l-4小時,反復8次后,在40-80。C烘干備用;(2)將龜板用食用油酥制后備用,油溫控制在180。C以內為佳,待其變成黃色易碎時即可備用;(3)去雜,鹿葺去皮毛,牡丹皮除去木質部份,茯苓去皮,山萸去籽備用,補骨脂用白酒浸濕后炒干備用;(4)將上述各組份共研為末,細度為60-100目,并分裝即可,或將上述各組份共研末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膠囊、片劑或丸劑,也可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口服液。全文摘要一種治療白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下列組份及重量備料補骨脂2-4,鹿茸2-4,龜板2-4,熟地60-100,淮山藥30-50,山萸肉30-50,牡丹皮13-17,茯苓13-17,澤瀉13-17,肉桂8-12,砂仁末0.1-0.4,本發明毒副作用甚微,療效高,病程在一個月內,用本發明治療有效率達100%,且產品價格低廉。文檔編號A61P35/02GK101264278SQ20081004430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申請日期2008年4月24日優先權日2008年4月24日發明者廖玉春申請人:廖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