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面神經麻痹可導取嘴臉歪曲,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現有治療 面神經麻痹的藥物且治療效果不夠好,治療時間長,治療費用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目前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藥物且治療效果 不夠好,治療時間長,治療費用高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治療面神經 麻痹的中藥。
本發明由兩種組方構成;
組方1由防風和蜈蚣組成;其重量份配比為 防風 25-35蜈蚣粉 1-2;
組方2由生地、白芍、石斛、玉竹組成;其重量份配比為
生地25-35 白芍25-35 石斛15-25 玉竹30-50;
組方1的加工工藝為防風加水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加入 蜈蚣粉混勻;
組方2的加工工藝為將生地、白芍、石斛、玉竹加水煎汁, 濾去藥渣,取液汁。
防風可由白附子代替,其重量份配比為 白附子25-35 蜈蚣粉 1-2。
組方2的加工工藝還可為將生地加入白酒中浸泡1-2個小
時后、棄去白酒,將白芍、石斛、玉竹以及浸泡后的生地加水煎汁, 濾去藥渣,取液汁。
本發明的優點是治療效果好,療效塊,治療費用低,且毒
副作用小。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將防風、30克加水400ml按傳統中藥煎煮法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加入蜈蚣粉1. 5克混勻;
將生地30克,加入白酒200克中浸泡1-2個小時后、棄去 白酒,將白芍30克、石斛20克、玉竹40克以及浸泡后的生地加 水700ml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
服用方法組方1的藥汁睡前口服300ml, 一日一次,組方2 的藥汁口服一日三次,每次300-400ml, 一般5-7天即治愈。為了 提高療效,可同時用蓖麻子粉外敷于對側的太陽穴, 一日一次。
臨床病例
1、 沈軍男ll歲建始縣人,2006年2月因受涼后右 側面部出現口角歪斜,口角漏水,服用本中藥三天后 病情明顯好轉,五天后治愈。
2、 齊志軍 男 40歲建始縣人,2006年5月突發右 側面癱,右眼不能閉合,口角歪斜,服用本中藥七天后 治愈。
3、 吳紅女30歲恩施州人,2007年1月突發口角歪 斜,伸舌偏向患側,服用本中藥5天后治愈。
4、 齊國富 男 14歲建始縣人,2007年8月右側口 角歪斜,不能鼓腮,服用本中藥4天后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由兩種組方構成;組方1由防風和蜈蚣組成;其重量份配比為防風25-35 蜈蚣粉1-2;組方2由生地、白芍、石斛、玉竹組成;其重量份配比為生地25-35 白芍25-35 石斛15-25 玉竹30-50;組方1的加工工藝為防風加水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加入蜈蚣粉混勻;組方2的加工工藝為將生地、白芍、石斛、玉竹加水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 于組方1中的防風可由白附子代替,其重量份配比為白附子 25-35 蜈蚣粉 1-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其特征在 于組方2的加工工藝為將生地加入白酒中浸泡1-2個小時后、 棄去白酒,將白芍、石斛、玉竹以及浸泡后的生地加水煎汁,濾去 藥渣,取液汁。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它由兩種組方構成;組方1由防風和蜈蚣組成;其重量份配比為防風25-35 蜈蚣粉1-2;組方2由生地、白芍、石斛、玉竹組成;其重量份配比為生地25-35、白芍25-35、石斛15-25、玉竹30-50。組方1的加工工藝為防風加水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加入蜈蚣粉混勻;組方2的加工工藝為將生地、白芍、石斛、玉竹加水煎汁,濾去藥渣,取液汁。本發明的優點是治療效果好,療效塊,治療費用低,且毒副作用小。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1317866SQ20081004702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8日
發明者靜 張 申請人:靜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