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乙酰化黃芩素在制備解熱劑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合物醫藥用途,具體地說是二乙酰化黃芩素在制藥領域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二乙酰化黃芩素為黃芩苷的衍生物。黃芩苷(Baicalin)是從黃芩根中提取分離出來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變態及解痙作用。臨床上也有采用黃芩素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但臨床醫師反映其解熱鎮痛效果不夠理想。由于黃芩類藥物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因此,人們一直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黃芩類治療藥物。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比黃芩素效果更好的同類藥物,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更多的選擇。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研究發現,二乙酰化黃芩素具有更好的解熱效果。故首次提出將二乙酰化黃芩素在制備解熱劑中進行應用。本發明使二乙酰化黃芩素可以制備成解熱劑,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比黃芩素解熱效果更好的藥物,同時為臨床治療發燒、發熱,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發熱提供了一種新的用藥選擇。本發明所述的二乙酰化黃芩素,其化學結構如下OHO其制備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以黃芩苷為原料,加葡萄糖醛酸水解酶,在10-8(TC條件下,保溫l-4天;過濾,沉淀物用水洗滌、干燥,得黃芩素;其中葡萄醛酸水解酶的用量最好為原料量的0.1-10倍。b、以黃芩素為原料,加醋酐乙酰化,沉淀物用水洗滌、干燥,得二乙酰化黃芩素。本發明所述二乙酰化黃芩素可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種類型的發燒、發熱。本發明所述二乙酰化黃芩素在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種類型的發燒、發熱時,可經口服或不經口服給藥。給藥量也因劑型不同而各有不同。對成年人來說,口服用藥3每天200-900mg比較適宜。肌注或靜脈注射用藥每天50-100mg比較適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以下實驗得到了驗證。實驗材料及受試動物二乙酰基黃芩素的制備(1)將100克黃芩素加入1000毫升醋酐中,在攝氏50度下攪拌3小時,過濾,收集沉淀,水洗,得白色粉末產品112克。(2)將1.5千克黃芩素溶解在5升吡啶中,再加入5升醋酐,室溫下攪拌10小時,反應液濃縮后加入10升冰水中,過濾,收集沉淀,水洗,得白色粉末產品1.8千克。白色粉末產品的化學結構鑒定數據質譜EI-MS:m/z354[M]+,312,270。核磁共振氫譜1H-NMR(CDC13):12.90(1H,s,5-0H),7.88(2H,d,J=6.OHz,H_2,,6,),7.52(3H,m,H_3,,4,,5,),6.95(1H,s,H_3),6.72(1H,s,H_8),2.35(3H,s,-CH3),2.33(3H,s,-CH3)。核磁共振碳譜13C-NMR(CDC13):182.9(C_4),167.7(_C=0),167.5(_C=0),165.1(C_7),153.4(C_2),153.3(C_5),148.3(C_9),132.3(C_6),130.8(C-l'),129.2(C_3,,4,,5,),126.4(C_2,,6,,),109.5(C_10),105.7(C_3),101.6(C_8),20.7(-CH3),20.2(-CH3)。經上述波譜學方法鑒定,白色粉末產品為二乙酰基黃芩素,純度高于98%。且該數據與文獻報道的二乙酰基黃芩素一致。藥理實驗材料及受試動物動物1、大耳白家兔,一級,雌雄各半,2.0±0.lkg購自中國獸藥監察所,京動許字(1999)第004號,監動質字(2000)第292號。2、SD大鼠,二級,購自北京市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合格證號SCXK11-00-0008。主要試劑1、二乙酰基黃吝素用時以0.5%羧甲基纖維素鈉(0.5%CMC-Na)配成混懸液。2、黃吝素(外購)用時以0.5%羧甲基纖維素鈉(0.5%CMC-Na)配成混懸液。3、阿司匹林原料藥,白色粉末,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9907653,用時以0.5%羧甲基纖維素鈉(CMC_Na)配成混懸液。4、大腸桿菌內毒素:0111B4,lml/支,批號960301.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用注射用生理鹽水溶解稀釋,本實驗用250ng/kg.,lml/kg新鮮配制。5、干酵母外購,酵母懸液制備稱取干酵母10克,置于乳缽中,逐漸加入蒸餾水磨為均勻的懸漿,最后定容為50ml(20%),此液體需于臨用前配制。儀器1、精密電子分析天平EB-280M-22型日本KYOTO公司。2、0MR0N電子數字式體溫計MC_3,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制造。方法與結果二乙酰基黃芩素的解熱作用—、二乙酰基黃芩素對內毒素所致家兔發熱的解熱作用(1)、家兔的選擇選擇健康大耳白家兔數十只,每日早晚用電子體溫計測體溫1次,連續2日,使家兔適應測體溫操作,選擇體溫范圍38.6-39.5°C,且體溫波動在0.3°C以內者,備用。(2)、正式實驗取體溫合格家兔48只,按基礎體溫隨機分為6組,藥前測兩次基礎體溫(每30分鐘一次)。第1組空白對照組口服給予等容量0.5%CMC-Na;第2組陽性藥組阿司匹林100mg/kg;第3組黃吝素100mg/kg組;第4組二乙酰基黃吝素160mg/kg組;第5組二乙酰基黃芩素lOOmg/kg組;第6組二乙酰基黃芩素40mg/kg組;以上各組均于注射內毒素后立即灌胃給藥。每只家兔均耳緣靜脈注射大腸桿菌內毒素250ng/kg(lml/kg),隨即灌胃給藥,并于內毒素攻擊后1、2、3、4、5、6小時各測體溫1次,結果見表1。并將各組之間在相應時間點進行t檢驗。結果如表l:家兔口服給予二乙酰基黃吝素40mg/kg、100mg/kg、160mg/kg,對內毒素引起的發熱模型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0.001);二乙酰基黃芩素160mg/kg組與陽性藥比較解熱作用無顯著性差異。二乙酰基黃芩素與黃芩素同劑量組相比,解熱作用明顯且持久。表1二乙酰基黃芩素對內毒素致熱家兔體溫的影響G±s,n=8)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與模型組相比*p<0.05**p<0.01***p<0.001二、二乙酰基黃吝素對干酵母所致大鼠發熱的解熱作用1.大鼠準備取200-250克雄性大鼠數十只,于實驗室環境適應3_4日,用電子體溫計從肛內測體溫2次,連續2天,實驗當日每小時測體溫1次,連續2次,選取體溫變化不超過o.3t:的動物供實驗用。2.正式實驗取200-250克雄性合格大鼠60只,隨機均分6組,第1組空白對照組,給等容量.0.5%CMC-Na;第2組陽性藥阿司匹林150mg/kg;第3組黃芩素組100mg/kg;第4組二乙酰基黃芩素高劑量組200mg/kg;第5組二乙酰基黃芩素中劑量組lOOmg/kg;第6組二乙酰基黃芩素低劑量組50mg/kg。各鼠于背部皮下注入10%酵母懸液10ml/kg,于給酵母后第5小時開始給藥.并于給藥后的1、2、3、4、5小時各測大鼠體溫一次。結果如表2:大鼠口服給藥二乙酰基黃吝素200mg/kg、100mg/kg、50mg/kg,對干酵母誘發的大鼠發熱模型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0.001);二乙酰基黃芩素組與黃芩素組相比,解熱作用明顯且持久。表2.二乙酰黃芩素對酵母菌致熱大鼠體溫的影響(n二10,;±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注與同時間點模型組比較:*p<0.05,**p<0.01,微p<0.001綜上所述,實驗結果顯示二乙酰基黃芩素口服給藥對內毒素誘發家兔的發熱模型和對干酵母誘發大鼠的發熱模型,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其無論是大劑量組還是小劑量組其解熱效果均優于黃芩素組,且解熱作用持續時間也均優于黃芩素組。以上各項試驗顯示出明顯的量效關系。由此可見,二乙酰化黃吝素具有良好的解熱作用,可在制備解熱劑藥物中得到應用。本發明所述二乙酰化黃芩素與常規的藥用輔劑如賦形劑、崩解劑、黏合劑、潤滑劑、抗氧化劑、包衣劑、著色劑、芳香劑、表面活性劑等混合,可將其制成顆粒劑、膠囊劑、片劑的等口服制劑。也可按照采用常規制劑技術制備成注射液、輸液劑等制劑。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的制劑實施例可更詳細地說明二乙酰化黃芩素在制備解熱劑藥物中的應用,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實施例1:二乙酰化黃芩素的制備(a).黃芩素的制備黃芩苷一公斤,溶于升30升水中,加入葡萄糖醛酸水解酶0.3公斤,在5(TC保溫攪拌4天,過濾,沉淀用水洗滌后干燥,得黃芩素(0.6公斤)。黃吝素的鑒定質譜EI-MS:m/z270[M]+;紫外光譜max(MeOH)nm:277,315;mp.273-275.核磁共振氫譜1H-NMR(dmso-d6):12.64(1H,s,5-0H),10.55(1H,7-0Hs),8.80(1H,s,6-0H),8.04(2H,d,J=6.OHz,H—2,,6'),7.56(3H,m,H-3,,4,,5'),6.92(1H,s,H-3),6.61(lH,s,H-8).核磁共振碳譜13C-NMR(dmso-d6):182.1(C—4),162.8(C—2),153.6(C—7),149.8(C-9),147.0(C-5),131.7(C_4,),131.O(C-l'),129.3(C-6),129.0(C-2,,6'),126.2(C—3,,5,),104.4(C—3),104.2(C—10),94.0(C—8)。這些數據與文獻(滇黃芩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沈陽藥科大學學報,Vol.20,No.3,pp.181-183,2003)報道的黃吝素數據一致,證明在實施例1(a)中得到的化合物為黃芩素。(b).二乙酰化黃芩素的制備黃芩素10g,加入100ml乙酸酐中,攪拌,反應溫度50°C,3小時后終止反應。水洗,抽濾,沉淀干燥后得二乙酰化黃芩素產品12g。二乙酰化黃吝素的鑒定質譜EI-MS:EI-MSm/z(rel.int.%):270(100),312(23),241(8),168(16),139(10),69(28),43(45);紫外光i普max(MeOH)nm:269,丄HNMR(300MHz)and13CNMR(75MHz)data(CDC1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這些數據與文獻(J.Med.Chem.,2004,47:5555-5566)報道的二乙酰化黃吝素數據一致,證明在實施例1(b).中得到的化合物為二乙酰化黃芩素。實施例2:二乙酰化黃芩素口服液將5000mg二乙酰化黃吝素,溶于1000ml水中,制成0.5%濃度的水溶液,調節pH至66.5,加熱溶解,混合均勻,裝入20ml藥瓶中,封口、消毒。服用方法口服,每日服用二乙酰化黃芩素100-300mg。實施例3:二乙酰化黃芩素注射液取二乙酰化黃芩素2000mg,溶于1000ml水中,制成水溶液,調節pH至66.5,加熱溶解,混合均勻,分裝成20mg/10ml/支的注射液,蒸汽流通滅菌30分鐘。用法用量肌注或靜脈注射,每日50-100mg。實施例4:二乙酰化黃芩素片劑取二乙酰化黃芩素2000g,按公知片劑制備方法,加入淀粉,糊精、硬酯酸鎂等,混合制成濕粒,機器沖壓成片,每片含二乙酰化黃芩素lOOmg。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3次,每次100mg-300mg。本發明在制藥領域中的應用,完全不局限于此,例如二乙酰化黃芩素還可引入藥學上可以接受的鹽類,如二乙酰化黃芩素磷酸鹽,二乙酰化黃芩素鹽酸鹽,二乙酰化黃芩素硫酸鹽等等。本發明的藥物劑型也完全不限于此,它可以制備成更多的劑型,如滴丸、膠囊劑、軟膠囊劑、緩控釋制劑等等。權利要求二乙酰化黃芩素在制備解熱劑藥物中的應用。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比黃芩素效果更好的同類藥物,同時為臨床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以及各種發燒、發熱提供了更多的用藥選擇。本發明使二乙酰化黃芩素在制備解熱劑藥物中的應用得以實現。文檔編號A61P29/00GK101744804SQ20081008005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1日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1日發明者車慶明申請人:車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