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骨科微創手術用組織分離導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37961閱讀:5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骨科微創手術用組織分離導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用組織分離 導向器。
背景技術
現在,臨床醫學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深入,使骨科在創傷領域不斷面臨一 系列新的挑戰,在治療上要求更加具備高精度、低創傷、低消耗,在不斷創新 技術手段的同時又力圖使治療更加安全化、高效化。
從1920年第一臺膝關節鏡設計制成,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和應用,1921 年瑞士 Brichtr首例應用于膝關節一直到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國內的關節 鏡技術在逐步普及的基礎上,開拓了更為廣泛的使用范圍,在有了這門技術的 同時,針對臨床工作,就目前而言,四肢骨折多采用鋼板和螺釘作為骨折固定 的內置物,骨折愈合后,須將鋼板和螺釘內置物從體內取出,傳統的鋼板取出 手術方法是按照原手術切口,逐層切開進入鋼板部位,原則上切口不能短于鋼 板長度,這種手術不僅切口長,組織損傷大,出血多,住院時間長,且切口感 染機會多,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且這種手術方法與現代的微創理念相悖。
所謂的微創手術,作者杜靖遠在2007年《中國矯形外科雜志》上發表一篇 "骨科微創手術的現狀和展望"一文,曾將微創手術定義為以最小的侵襲和最 小的干預,達到外科療效,力求最大限度地維持最佳內環境的穩定,最輕的全 身反應,最短的愈合時間,最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最好的心理效應,降低手術創傷和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早期康復和恢復功能。利用關節鏡做微創手術,
手術時,取鋼板兩端切口各2.0cm,沿鋼板鈍性剝離軟組織,將關節鏡插入到鋼
板和軟組織之間,辨認螺釘所在的位置,通過關節鏡定位后在皮膚上切小口,
放入改錐取出螺釘,其不足是 一是由于操作沒有數字化定位,加之鋼板和螺
釘被骨痂及纖維組織包裹,手術難度大,需關節鏡反復調整定位,査找螺釘困
難,時間較長,二是由于人工建立的"腔隙",難免有軟組織纖維、瘢痕等遮擋
關節鏡的視野,工作通道狹小,很難使關節鏡的進水壓力使通道擴大,因此,
螺釘的暴露受到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為關節鏡創 造工作腔隙的具有分離、導向、定位作用的骨科微創手術用組織分離導向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用組織分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設有階梯形鋼板,鋼板 是由導向板、推板和手把構成,導向板一端經推板與手把相連接,導向板上設 有能通過改錐的長條形中空槽。
本實用新型中的導向板上設有刻度,以利于更加精確地找到螺釘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中的導向板前端呈弧形,前端面與底面呈一定斜度,以使本實 用新型在向前推動時,受到的阻力小,使前端較銳利地分離軟組織。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結合關節鏡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四肢骨折 內置物的取出,擴大了關節鏡適應癥,人工造成腔隙工作室,給我們手術創造 了微創空間和數字化定位,為一種微創手術,使病人手術創傷小,切口小,出 血量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及住院費用低,也減輕了病人痛苦, 減輕了病人恐懼心理,使手術更加快捷、方便、精確,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減少并發癥,臨床效果好。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導向板l、推板2、手把3、中空槽4、刻度5、鋼板6、關節鏡 7、改錐8、螺釘9。
具體實施方式
-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的組織分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設有階梯形鋼板,鋼板 是由導向板l、推板2和手把3構成,導向板1一端經推板2與手把3相連接, 導向板1上設有能通過改錐的長條形中空槽4,導向板1上設有刻度5,以利于 更加精確地找到螺釘9的位置,導向板1前端呈弧形,前端面與底面呈一定斜 度,以使本實用新型在向前推動時,受到的阻力小,使前端較銳利地分離軟組 織。本實用新型設有不同的長度和寬度,其最佳長度為8厘米、IO厘米、12厘 米、15厘米、20厘米,其最佳寬度為1.4厘米和2厘米,本實用新型使用時, 手術采用股骨干部位,用一個組織分離導向器沿鋼板6表面反復向前推動分離 組織,將導向板1放在鋼板6上后,用另一個組織分離導向器向上提拉,人工 造成關節鏡7工作腔隙,在關節鏡7下讀取螺釘9所對應導向板1上的刻度5 數字,在皮膚表面借助鋼尺定位,在定位處切開l-2厘米的小口,直達螺釘9, 用改錐8將螺釘9取出,依次取出各螺釘9,通過兩端任意一處切口取出鋼板6,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結合關節鏡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四肢骨折內置 物的取出「擴大了關節鏡適應癥,人工造成腔隙工作室,給我們手術創造了微 創空間和數字化定位,為一種微創手術,使病人手術創傷小,切口小,出血量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及住院費用低,也減輕了病人痛苦,減 輕了病人恐懼心理,使手術更加快捷、方便、精確,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減少 并發癥,臨床效果好。本實用新型適宜脛腓骨、尺橈骨、股骨近端、膝關節周 圍內置物的取出。
權利要求1、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的組織分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設有階梯形鋼板,鋼板是由導向板、推板和手把構成,導向板一端經推板與手把相連接,導向板上設有能通過改錐的長條形中空槽。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的組織分離導向器,其特征在 于導向板上設有刻度。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的組織分離導向器,其特征在 于導向板前端呈弧形,前端面與底面呈一定斜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的組織分離導向器,其特征在于設有階梯形鋼板,鋼板是由導向板、推板和手把構成,導向板一端經推板與手把相連接,導向板上設有能通過改錐的長條形中空槽,導向板上設有刻度,導向板前端呈弧形,前端面與底面呈一定斜度,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結合關節鏡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四肢骨折內置物的取出,擴大了關節鏡適應癥,人工造成腔隙工作室,使病人手術創傷小,切口小,出血量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及住院費用低,也減輕了病人痛苦,減輕了病人恐懼心理,使手術更加快捷、方便、精確,提高了手術安全性,減少并發癥,臨床效果好。
文檔編號A61B1/32GK201283001SQ20082017243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8日
發明者宋軍訓, 張英杰, 張黎明, 慰建杰, 戰民慶, 楚曉豐, 畢前航, 牟宇科, 永 王, 王利平, 紀偉彬, 鄧永岱 申請人:戰民慶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