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
背景技術:
1992年,德國醫學博士 WimFleischmann首創將創面封閉與傳統負壓引流結合促進創面愈合的方法,很快在歐美等地推廣,通過FDA認證,并被命名為VAC技術,它使創面治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截至目前,國內僅有幾家大型醫院開展,所需儀器材料均依賴進口,價格極為昂貴。目前的VAC技術操作是首先傷口清創,然后臨時將引流管插入海綿或用紗布敷料包繞弓I流管,置于傷口表面,貼膜封閉,持續負壓吸引治療。操作不便而且費時,封閉效果不穩定。負壓引流瓶簡易,無簡便、有效的防誤吸措施,引流液易吸入負壓治療儀,因而不適用于野外急救治療等條件下使用,制約了該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該負壓引流瓶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防倒流功能,有利于在野外急救治療及各類型醫院包括廣大基層和農村醫療單位普及VAC技術。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引流瓶內置有多微孔吸附材料,引流瓶密閉瓶塞上置入管和出管,入管和出管分別通入引流瓶內,入管和出管與多微孔吸附材料留有距離。出、入管均不與多微孔吸附材料接觸。
所述的多微孔吸附材料采用聚氨酯海綿、活性炭或多微孔硅膠。引流瓶是密閉的。
本實用新型質優價廉;內置固態、非顆粒狀多微孔吸附材料,可吸附、固定引流液,在傾倒、顛簸狀態下能有效防止引流液吸入治療儀損壞設備。并且易于收集引流液,以便進一步試驗分析使用。如引流液較多,多微孔材料吸附飽和,可更換多微孔材料,使用方便。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所示,引流瓶4密閉瓶塞上置入管1和出管2,入管1和出管2分別通入引流瓶4內,入管1和出管2與多微孔吸附材料3留有距離。入管1和出管2均不與多微孔吸附材料3接觸,以免在傾倒、顛簸狀態下造成引流液外流。
使用前,首先行創面清創,覆蓋密閉性負壓敷料,敷料的引流管通過連接管與入管l連接。當多微孔吸附材料3吸附飽和后,可更換多微孔吸附材料3,使用方便;同時多微孔吸附材料3內引流液可通過機械擠壓析出,從而方便試驗分析應用。引流瓶4出管2通過連接管與負壓治療儀設備相連。
權利要求1、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包括引流瓶(4),其特征在于,引流瓶(4)內置有多微孔吸附材料(3),入管(1)和出管(2)分別通入引流瓶(4)內,入管(1)和出管(2)與多微孔吸附材料(3)留有距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多微孔吸 附材料(3)采用聚氨酯海綿、活性炭或多微孔硅膠。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引流瓶(4) 是密閉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倒流的負壓引流瓶,引流瓶內置有多微孔吸附材料,引流瓶密閉瓶塞上置入管和出管,入管和出管分別通入引流瓶內,入管和出管與多微孔吸附材料留有距離。出、入管均不與多微孔吸附材料接觸。所述的多微孔吸附材料采用聚氨酯海綿、活性炭或多微孔硅膠。本實用新型質優價廉;內置固態、非顆粒狀多微孔吸附材料,可吸附、固定引流液,在傾倒、顛簸狀態下能有效防止引流液吸入治療儀損壞設備。并且易于收集引流液,以便進一步試驗分析使用。如引流液較多,多微孔材料吸附飽和,可更換多微孔材料,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M1/00GK201333251SQ20082022204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7日
發明者何佑成, 馮少清, 劉曉瑾, 許龍順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