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 壓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膝關節鏡手術因具有創傷小,康復快,并發癥和后遺癥少的特點, 已成為膝關節疾病診治的重要手段。膝關節術后往往要進行加壓包扎和冷 敷,目的是減少關節囊內出血、積液,減輕肢體疼痛和腫脹等目的。現有的
控壓充氣式膝關節加壓繃帶(專利號ZL200720090887.3),雖然解決了臨 床彈性繃帶的壓力不易控制的問題,但是不能進行控溫。目前臨床還使用冷 敷的方法把袋裝冰水混合物置于關節周圍,其溫度不易控制,需要不斷更換 冰袋,且冰袋表面極易凝結水汽濕透包扎紗布導致傷口感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解決了溫度 不可控制的問題,既可以調整繃帶內壓力,又可以控制冷敷或者熱敷溫度。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包括和 電源連接的加熱元件、控溫裝置、控壓裝置、半導體制冷裝置、氣泵,所述 的控溫裝置和加熱元件連接,所述的控壓裝置上連接有壓力調節閥,同時控 溫裝置、控壓裝置和半導體制冷裝置組成閉合回路,膝關節繃帶內設置有環 形的氣囊,氣囊一端設置有進氣管,氣囊另一端設置有出氣管,氣泵的一端 通過壓氣口和進氣管相連接,氣泵的另一端與出氣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加熱元件、控溫裝置、半導體制冷裝置 調節溫度,并通過控壓裝置和壓力調節閥調節壓力,最后通過壓氣口把空氣 輸出到膝關節繃帶中,既能調節繃帶中的壓力,又可調節繃帶的溫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l.電源,2.加熱元件,3.控溫裝置,4.壓力調節閥,5.控壓裝置, 6.半導體制冷裝置,7.氣泵,8.壓氣口, 9.進氣管,IO.出氣管,11.膝關節繃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控制 部分和膝關節繃帶ll,控制部分包括電源l,電源1分別和加熱元件2、控 溫裝置3、控壓裝置5、半導體制冷裝置6、氣泵7連接,控溫裝置3上連接 有加熱元件2,控壓裝置5上連接有壓力調節閥4,同時控溫裝置3、控壓裝 置5和半導體制冷裝置6組成閉合回路,膝關節繃帶11內設置有環形的氣 囊,氣囊一端設置有進氣管9,氣囊另一端設置有出氣管10,氣泵7的一端 通過壓氣口 8和進氣管9相連接,氣泵7的另一端與出氣管IO連接。
本實用新型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的工作過程
膝關節術后進行加壓包扎和冷敷時,將膝關節繃帶11置于膝關節部位, 通過電源1為加熱元件2、控溫裝置3、控壓裝置5、半導體制冷裝置6、氣 泵7供電,半導體制冷裝置6提供制冷,加熱元件2提供制熱,通過控溫裝 置3調節能量的輸出工作。膝部需要熱敷時加熱元件2工作,氣泵7通過壓 氣口8輸出熱空氣,膝部需要冷敷時半導體制冷裝置6工作,氣泵7通過壓氣口8輸出冷空氣。控壓裝置5通過壓力調節閥4調節空氣的壓力,由壓氣 口 8向膝關節繃帶11內充氣,氣壓達到所需壓力時即可。同時膝關節繃帶 11與控制部分之間進行空氣循環流動。
本實用新型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通過加熱元件、控溫裝置、半 導體制冷裝置調節溫度,并通過控壓裝置和壓力調節閥調節壓力,最后通過 壓氣口把空氣輸出到膝關節繃帶中,既能調節繃帶中的壓力,又可調節繃帶 的溫度。
權利要求1.一種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和電源(1)連接的加熱元件(2)、控溫裝置(3)、控壓裝置(5)、半導體制冷裝置(6)、氣泵(7),所述的控溫裝置(3)和加熱元件(2)連接,所述的控壓裝置(5)上連接有壓力調節閥(4),同時控溫裝置(3)、控壓裝置(5)和半導體制冷裝置(6)組成閉合回路,膝關節繃帶(11)內設置有環形的氣囊,氣囊一端設置有進氣管(9),氣囊另一端設置有出氣管(10),氣泵(7)的一端通過壓氣口(8)和進氣管(9)相連接,氣泵(7)的另一端與出氣管(10)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包括和電源連接的加熱元件、控溫裝置、控壓裝置、半導體制冷裝置、氣泵,所述的控溫裝置和加熱元件連接,所述的控壓裝置上連接有壓力調節閥,同時控溫裝置、控壓裝置和半導體制冷裝置組成閉合回路,膝關節繃帶內設置有環形的氣囊,氣囊一端設置有進氣管,氣囊另一端設置有出氣管,氣泵的一端通過壓氣口和進氣管相連接,氣泵的另一端與出氣管連接。本實用新型控溫控壓式膝關節加壓裝置通過加熱元件、控溫裝置、半導體制冷裝置調節溫度,并通過控壓裝置和壓力調節閥調節壓力,最后通過壓氣口把空氣輸出到膝關節繃帶中,既能調節繃帶中的壓力,又可調節繃帶的溫度。
文檔編號A61B1/313GK201275054SQ20082022202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4日
發明者喬勝鐸, 艷 程, 瑩 許, 謝延軍, 鄭茜玲 申請人:許 瑩;喬勝鐸;程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