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護理器具,尤其是一種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臨床上氣管切開的患者,在病情穩定后,拔管前需先試行半堵管24 h,如病 人無發熱及呼吸困難,再行全堵管24 48 h,然后醫生根據病人有無呼吸困難及缺氧情況決 定拔管或延長堵管的時間。目前臨床上沒有專門的封堵器,堵管方法五花八門。 一般多采用 一次性注射器及膠布、橡膠塞或者自制軟木塞進行堵管。雖然取材方便,但每次需依據套管 型號反復調整,且需分別準備半堵和全堵兩種規格堵管材料,操作繁瑣且不方便。當病人咳 痰時,上述堵管方法于半堵管情況下,易出現痰液噴射而污染病房環境,同時也易使插入氣 管切開導管內的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脫出,導致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污染,故須一次次重新 更換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增加了工作量,極大地影響醫務人員的使用熱情。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氣管切開導管連接有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時不便于護理的不足,本實用新 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護理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包括具有空腔 的本體,本體上設置有與空腔連通的調氣孔,本體一端為導管接頭,空腔與導管接頭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調氣孔關閉時,空腔為盲腔,調氣孔打開時,空腔為通腔, 因此當本實用新型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連接到氣管切開導管的進氣端時,患者通氣及咳痰 均通過堵管器壁上的調氣孔進行,可根據情況調節調氣孔的開度,避免了痰液噴射及插入氣 管切開導管內的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脫出,減少了病房環境及吸氧管及濕化管的污染機會, 并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調節調氣孔的開度可靈活調節堵管程度,實現全堵管、半堵管, 1/3堵管等操作;本體由套接的內套管和外管做成,外形緊湊、結構簡單;內套管用硅塑材 料制作的后蓋能穩妥固定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解決了以往堵管方法操作繁瑣的問題,操作 簡便。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外管的主視圖。
圖4是內套管的主視圖。
圖5是后蓋的主視圖。
圖中標記為,l-導管接頭,2-外管,3-內套管,4-空腔,5-調氣孔,6-后蓋,5a-調氣 外孔,5b-調氣內孔,20-環形內凸臺,30-環槽,31-操作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l、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包括具有空腔4的本 體,本體上設置有與空腔4連通的調氣孔5,本體一端為導管接頭l,空腔4與導管接頭1連通
調氣孔5打開時,空腔4為通腔,可根據情況調節調氣孔5的開度,避免了痰液噴射及插 入氣管切開導管內的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脫出,減少了病房環境及吸氧管及濕化管污染機會 ,并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調節調氣孔5的開度可靈活調節堵管程度,實現全堵管、半堵 管,1/3堵管等操作;調氣孔5關閉時,空腔4成為盲腔,氣管切開導管與外界隔開,可行吸 氧護理。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連接到氣管切開導管的進氣端時,患者通 氣及咳痰均可通過本體上的調氣孔5進行。
為了簡化結構同時實現調氣孔5的開度能夠調整方便,所述本體包括活動連接的外管2和 一端封閉的內套管3,所述調氣孔5由設置在內套管3上的調氣內孔5b和對應設置在外管2上的 調氣外孔5a組成。內套管3和外管2相對運動時,調氣外孔5a和調氣內孔5b的位置從完全重合 逐漸變化到完全錯開,實現了調氣孔5的開度調節。
要實現上述的調氣孔5的開度調節,內套管3和外套管2可以是滑動連接或者轉動連接, 為使結構緊湊,如圖1所示,內套管3和外管2轉動連接。
為了保證全堵管時的密封,內套管3上設置有環槽30,外管2上設置的環形內凸臺20與環 槽30相適配。
為操作方便,內套管3的一端設計為操作端31,操作端31伸出于外管2外。只需要捏住操 作端31旋轉內套管3,就能方便地實現調氣孔5的調節。事實上,如果是外管2作為運動部件 ,那么就可在外管2上設置其它便于操作的操作結構。
為了方便穩妥地固定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內套管3的一端設置有后蓋6,后蓋6與內套 管3連接而形成空腔4,后蓋6采用醫用硅塑材料制作。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可以直接穿插在 后蓋6上而通入空腔4并最終通過氣管切開導管向患者供氧。為了保證全堵管時的密封,后蓋6最好是榫接在內套管3的內壁上。 考慮到應用場合,外管2和內套管3—般采用醫用塑料制作。
此外,導管接頭1可設置在內套管3的一端,或外管2的一端,如果內套管3作為運動部件 時,最好是將導管接頭1設置在外管2的一端,反之,如果外管2作為運動部件時,最好是將 導管接頭1設置在內套管3的一端,以免影響氣管切開導管造成咄咄怪事。
實施例
如圖1 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包括由內套管3和外管2構成的本 體,內套管3的一端榫接有后蓋6而形成空腔4,內套管3的壁上開設有與空腔4連通的調氣內 孔5b,外管2的壁上開設有調氣外孔5a,內套管3的一端伸出外管2而形成操作端31,旋轉31 ,調氣內孔5b與調氣外孔5a重疊或錯開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封堵,外管2—端的導管接頭1與空 腔4連通。
本實用新型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的用法。 氣管切開患者停用呼吸機后需進行氣管切開導管堵管時
a、 管道連接將氣管切開導管堵管器的導管接頭l插入氣管切開導管。
b、 吸氧將吸氧管連接于輸液器頭皮針,然后將頭皮針插入后蓋6。 C、濕化將生理鹽水連接輸液器,然后將輸液器頭皮針插入后蓋6。
d、 痰液排出未堵管或部分堵管時,患者咳出的痰液可通過調氣?L5自行排出。
e、 堵管根據臨床需要決定堵管程度,進行半堵管時,捏住內套管3的操作端31旋轉, 使調氣內孔5b、調氣外孔5a重合一半,保持調氣孔5—半開放;全堵管時使調氣內孔5b、調 氣外孔5a完全錯開,外套管2的管壁封閉調氣內孔5b,實現全堵管。
權利要求1.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包括具有空腔(4)的本體,本體上設置有與空腔(4)連通的調氣孔(5),本體一端為導管接頭(1),空腔(4)與導管接頭(1)連通。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本體包括活 動連接的外管(2)和一端封閉的內套管(3),所述調氣孔(5)由設置在內套管(3)上的 調氣內孔(5b)和對應設置在外管(2)上的調氣外孔(5a)組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內套管(3 )和外管(2)轉動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內套管(3 )上設置有環槽(30),外管(2)上設置的環形內凸臺(20)與環槽(30)相適配。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內套管(3 )的一端為操作端(31),操作端(31)伸出于外管(2)夕卜。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內套管(3 )的一端設置有醫用硅塑材料制作的后蓋(6),后蓋(6)與內套管(3)連接而形成空腔 (4)。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其特征是后蓋(6) 榫接在內套管(3)的內壁上。
8.如權利要求2 7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 ,其特征是外管(2)和內套管(3)采用醫用塑料制作。
9.如權利要求2 7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 ,其特征是導管接頭(1)設置在外管(2)的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便于排痰的氣管切開導管封堵器。該封堵器包括具有空腔的本體,本體上設置有與空腔連通的調氣孔,本體一端為導管接頭,空腔與導管接頭連通。封堵器連接到氣管切開導管的進氣端,調氣孔關閉時,空腔為盲腔,調氣孔打開時,空腔為通腔,調節調氣孔的開度可靈活調節氣管切開導管的堵管程度;本體由套接的內套管和外管做成,外形緊湊、結構簡單;內套管用硅塑材料制作的后蓋能穩妥固定吸氧管,操作簡便,部分堵管后,患者通氣及咳痰均通過堵管器壁上的調氣孔進行,避免了痰液噴射及插入氣管切開導管內的吸氧管及氣道濕化管脫出,減少污染機會,并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尤適合于氣管切開術后使用。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1320339SQ200820303419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6日
發明者杜先紅, 亮 王, 王本慧 申請人:王本慧;王 亮;杜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