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內褲型失禁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5956閱讀:38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內褲型失禁用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吸收身體排泄物的內褲型失禁用品,其具有前面的腹部部 分和后面的背部部分,所述腹部部分和所述背部部分在制造期間相互連接在兩側的側面接 縫區域上,用于形成具有沿臀圍方向閉合的臀部開口的在橫向或臀圍方向上連續的腹部帶 和背部帶;具有吸收體的襠部部分,所述襠部部分沿縱向方向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間 延伸,并且不可拆卸地連接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上,其中襠部部分以及腹部部分和背部 部分形成失禁用品的腿部開口的邊界,其中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中設有第一彈性化機 構,所述第一彈性化機構相互具有一定距離地且相互平行地沿橫向或臀圍方向延伸,并且 因此使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平面彈性化。例如,從WO 2004/052260A1中已知一種三個組成 部分的失禁用品。在這個特別的產品概念中,在沿縱向方向延伸的襠部部分連接在基本上 沿橫向或臀圍方向延伸的腹部部分和相應地延伸的背部部分上之后,在這三個組成部分的 平面地展開的狀態下,實現失禁用品的H型基本結構。那么,失禁用品模塊化地由組成部 分——襠部部分、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形成。有利的是,這些組成部分首先通過襠部部分相 互連接,并且最好然后在腹部部分的兩側的側面接縫區域內與背部部分連接。在這種情況 下,涉及在制造期間的連接,通過所述連接獲得內褲形狀。典型的是,該連接是不可拆卸的。 但是,內褲形狀也尤其能夠沿著尤其能夠分布在側面接縫區域內的預定斷裂線拆開,例如 用于脫下需要護理的人員的用過的失禁用品。
背景技術
原則上,內褲型失禁用品與具有常用的尿布形式的可打開且可閉合的失禁用品 的區別在于,通常預先確定臀圍,并且基于一定數量的基本尺寸,通過用品的彈性的可拉 伸性達到與各種體型大小的匹配。為此,彈性化機構,尤其是具有帶形式或經常稱為萊卡 (Lycra)線的線形式的彈性化機構,通常在預拉伸的狀態下(伸展_結合法)與失禁用 品的底座材料連接,也就是說,它們在預拉伸的狀態下例如借助于粘合劑固定在底座材料 上。由于其預應力,這些彈性化機構提起底座材料,并且在此形成折疊。當如同內褲的失 禁用品穿在使用者身上時,那么失禁用品或失禁用品的彈性化的底座材料再次被彈性拉 伸。具有這樣的彈性化的底座材料的內褲型失禁用品是眾所周知的,并且例如也在前述的 W02004/052260A1 中論及。在形成H型基本結構時,即在將襠部部分與腹部部分且與背部部分連接時,在這 些組成部分之間形成對于按規定使用的所有要求而言足夠的接縫連接,因此能夠排除,在 出現大的拉力負荷時,在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或背部部分之間的連接松開。在內褲型失禁 用品的穿戴情況下,有時大的力起作用,而且一方面由于帶有相當多的液體量的吸收體的 重力。另一方面,高的拉力被傳遞到底座材料內,而且一方面通過通常以伸展_結合法連接 在底座材料上的彈性化機構,并且另一方面通過由于使用者的運動導致的拉力。在這里顯 示出,令人吃驚的是,這樣高的拉力和應力不但在使用大致如同內衣的失禁用品的移動的 使用者中出現,而且還在移動性極其受到限制的需要護理的臥床的人員中出現。基于在后一種情況下的不受控制的且尤其是也緩慢的運動,對于失禁用品的底座材料而言同樣不存 在避開出現的拉應力的可能性。剛好在這些情況下,而且特別是在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之 間以及在襠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失禁用品的接縫連接。當為了在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之間以及在襠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間形成穩定的 且持久的可受拉的連接時,使用大量的尤其是平面涂抹的粘合劑材料,因此不利地導致在 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或背部部分的搭接區域內的加固。這一方面感到是不舒適的,并且另 一方面能夠妨礙在該區域內的底座材料的所期望的可拉伸性,其中也要提到的是,在這個 區域內,平面的可拉伸性經常是不希望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出現的問題是,粘合劑材料妨礙 了所期望的產品性質的出現。

發明內容
由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存在的所述問題,即尤其是在所述類型的內褲型失 禁用品中構成在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之間以及在襠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間的穩定的連接, 而不兼有影響穿戴舒適或影響失禁用品的功能性的其它后果。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失禁用品得以實現。由于一方面在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之間,并且另一方面在襠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 間,設有大的搭接區域,因此提供在組成部分之間的大面積的連接區域,使得總體上能夠實 現在組成部分之間的穩定的連接。因為在從襠部部分到腹部部分和從襠部部分到背部部分 的過渡部內,能夠獲得底座材料的形成腿部開口的邊界的邊緣的具有不穩定的,即具有角、 角度、折彎或凸起的分布,所以也產生底座材料的撕裂的增加的危險。在這種不穩定性處同 樣通常出現隨后能夠導致撕裂的力峰值。由于在從襠部部分到腹部部分和從襠部部分到背 部部分的這個過渡部內,根據本發明設有背層材料的加厚層,因此使這個通常容易撕裂的 區域穩定化。因此,通過平面的、加厚的層,拉力且尤其是力峰值以分配的方式導入底座材 料內,從而提高過渡區域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那么尤其特別有利的是,由于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構成有用于形成腿部開口的邊 界的朝橫向中間軸線的方向逐漸形成的邊緣輪廓,一方面能夠達到在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 或在襠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間的大面積的搭接,這對于構成在失禁用品的三個組成部分之 間的穩定的連接是重要的。因此另一方面,提供相應于腿部開口的輪廓線。此外,提供腹部 部分和背部部分的朝橫向中間軸線的方向延伸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在所述 區域內,特別是根據在那里所期望的應力情況,能夠引入第二彈性化機構。在本發明的改進方案中證明足夠的且有利的是,加厚層沿縱向方向至少10mm,尤 其是10至30mm,尤其是10至20mm與腹部部分并且與背部部分搭接。此外,證明是特別有利的是,加厚層沿縱向方向中止于襠部部分的腹部側的縱向 端部前面的至少30mm,尤其至少40mm,尤其至少50mm處。此外,證明有利的是,加厚層沿縱 向方向中止于襠部部分的背部側的縱向端部前面的至少90mm,尤其至少100mm,尤其至少 110mm并且更尤其至少120mm處。以這種方式,在為了加厚的目的也實際需要的地方,既在 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之間的過渡部以及在襠部部分和背部部分之間的過渡部內,能夠特別 地設有該層。有利的是,在寧愿不需要加厚層的區域內,應該省去加厚層,因為其在那里可 能導致底座材料的通常不期望的加固。此外,能夠減少用于原材料的成本。
按照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實施形式,襠部部分的不透液的背層材料包括尤其 是透氣的薄膜材料。通過加厚層,尤其是基于無紡材料的且尤其是在前述過渡區域內的加 厚層,有利地改善薄膜材料的支承能力。如已經在開頭所述,完全的粘合劑涂抹能夠證明有時是有問題的,因為借此不舒 服地并且因此不利地加固底座材料。就這方面而言,證明是特別有利的是,在根據本發明的 失禁用品中,由于三個組成部分的相對大的搭接區域,襠部部分能夠借助于非完全的粘合 劑涂抹與腹部部分并且與背部部分連接。非完全的粘合劑涂抹能夠例如為條形的樣式、腹 板形的連續或非連續的柵格結構或島狀的區域,或者也可以為條形的粘合劑結構。在本發明的其它的構成中證明有利的是,襠部部分的在橫向方向上的最大延伸 (也就是說,最大的寬度)至少為200mm,尤其有利的是200至350mm,尤其是250至320mm。此外,證明有利的是,襠部部分的面積在失禁用品的總面積上的比例為25 %至 55%,尤其是30%至47%,尤其是35%至47%,并且更尤其是35%至45%。根據另一個發明思想,證明有利的是,背層材料和/或面層材料的在橫向方向上 超出吸收體的伸出部在吸收體的兩側的總和,即在左側和右側的總和,相當于襠部部分的 最大寬度的至少25%,尤其是30%至50%,尤其是30%至45%,并且更尤其是35%至 45%。因此,背層材料和/或面層材料的在吸收體兩側的相對大的伸出部相當于具有相 對窄的吸收體的寬的襠部部分。因此,可能的是,在襠部部分內設有沿著腿部開口延伸的 腿部彈性化機構,所述腿部彈性化機構與材料多且因此不易彎曲的吸收體具有相對大的距 離。這再次導致襠部部分的兩側的腿部開口邊緣的良好的可密封性和可匹配性。在這樣的 情況下,材料多且相對于薄的底座材料抗扭曲的吸收體同樣只是略微阻礙不透液的腿部閉 合的構成;因此,為了構成不透液的腿部閉合,不必借助極高的應力來進行,這再次對失禁 用品的穿戴舒適性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三個底座組成部分的大的搭接區域的形成方面,證明 有利的是,襠部部分搭接腹部部分的面積的15%至40%,尤其是15%至35%,并且更尤其 是15%至25%。有利的是,襠部部分以25000至45000mm2的面積搭接腹部部分。相應地,證明有利的是,襠部部分搭接背部部分的面積的20%至40%,尤其是 20 %至35 %,并且更尤其是22 %至32 %。尤其證明有利的是,襠部部分以35000至65000mm2 的面積,尤其是40000至55000mm2的面積搭接背部部分。因為在背部區域或臀部區域內的底座組成部分之間的拉力較高,所以證明有利的 是,襠部部分與背部部分的搭接部分大于與腹部部分的搭接部分。此外,可設想并且基于一定的原因有利的是,吸收體也搭接腹部部分的面積的5% 至20 %,尤其是5 %至15 %,并且/或者搭接背部部分的面積的10 %至20 %,尤其是10 % 至 15%。如開頭所述,通過沿橫向方向或臀圍方向延伸的第一彈性化機構實現腹部部分和 背部部分的平面彈性化。在本發明的改進方案中,證明有利的是,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襠部側的且面 向腿部開口的區域內設有第二彈性化機構,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大致從兩個側面接縫區域 開始,朝失禁用品的縱向中間軸線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在相互距離增加的情況下扇狀展開成弧形。在該實施形式的改進方案中,證明有利的是,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這個襠部 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具有第二彈性化機構的扇形展開的分布的區域內,在該區域平面拉 伸時出現的復位力朝襠部區域的方向減少。同樣可看出,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所述區域內的 應力特性,在穿戴舒適性方面是重要的,并且因此能夠構成為,使得改善穿戴舒適性。為此, 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在所述區域內第二彈性化機構朝縱向中間軸線的方 向扇形展開——構成為,使得在該區域平面拉伸時在此出現的復位力朝襠部部分的方向減 少。因此,如果考慮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而且在 從相應的側面接縫區域開始的方向上朝襠部部分的方向,即朝失禁用品的縱向中間軸線的 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在第二彈性化機構的弧形的扇形展開的方向上,那么在平面拉伸 時出現的復位力沿該方向減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阻礙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平面拉伸 的那個力。隨后必然傳遞到使用者身上的這個復位力的減少與失禁用品的穿戴舒適性的顯 著的改善有聯系。在本發明的改進方案中,證明有利的是,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在 所述區域內第二彈性化機構朝縱向中間軸線的方向扇形展開——構成為,使得在該區域平 面拉伸時出現的復位力低于在臀部側的區域內平面拉伸時出現的復位力,在所述臀部側的 區域內只設有第一彈性化機構。概念“臀部側的區域”是指,該區域在縱向方向上位于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 具有扇形展開的第二彈性化機構的區域外。根據本發明,可看出主要的是,襠部側的且面向 腿部開口的區域在沿著第二彈性化機構平面拉伸時構成為,與沿縱向方向與其鄰接的區域 相比具有較低的復位力,所述區域較遠地遠離襠部和腿部開口,尤其是設置有第一彈性化 機構的區域。為了確定復位力,底座的待測量的區域能夠猶如在兩個夾片之間無干擾地直接由 限定的相同的夾片寬度牢固地夾緊,并且能夠以尤其為初始長度的(待測量的區域在未夾 緊的狀態下固定時的夾片距離的)30%或50%或80%來測定待測量的區域的在限定的且 模擬使用狀態的拉伸時的復位力。夾片應該固定待測量的區域的盡可能多的,但是至少兩 個并排設置的彈性化機構,并且基本上垂直于彈性化機構的分布定向,使得在夾子之間的 拉伸基本上沿彈性化機構的分布的方向進行。進一步證明特別有利的是,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所述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 口的區域內的復位力的下降設計成,使得朝襠部部分的方向形成失禁用品的每厘米橫向方 向的數量減少的折痕。在這樣的情況下,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能夠根據使用者的體型拉伸,而因此形成 的彈性力不試圖將具有大量折痕的底座材料折裥。在此處再一次說明,復位力朝襠部部分 的方向的減小意味著,由于平面拉伸出現的那個力隨著逐漸靠近襠部部分而變小。因此,由 于平面拉伸導致的在更接近側面接縫的區域內的復位力大于在更接近襠部部分的區域內。所述應力特性能夠以不同的方式達到,例如通過使用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 區域內的在橫向方向上不同彈性的材料,在所述區域內也設有第二彈性化機構。也可設想, 第二彈性化機構的預應力隨著逐漸靠近襠部部分而降低,即從外向內朝縱向中間軸線的方向降低。此外可設想,復位力在平面拉伸時的下降通過第二彈性化機構的距離的彼此增加 來達到,其中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其無法借助由于彈性化機構的扇形分布導致的預應力的 極度增加來補償,或者甚至于沿增加的復位力的方向超出。尤其證明有利的是,第二彈性化機構的相互最小距離(直接并排地放置的彈性化 機構的距離),尤其是在側面接縫區域內,為3至8mm,尤其為3至7mm,并且更尤其為3至 6mm 0此外,證明有利的是,第二彈性化機構的相互最大距離(直接并排地放置的彈性 化機構的距離),尤其是在吸收體邊緣或襠部部分的縱向邊緣上,為7至35mm,尤其為10至 32mm,并且更尤其為12至30mm。基于在使用者的背部區域或腹部區域內的自然條件的體型,在這里的討論的問題 典型地在背部區域或臀部區域內證明是重大的。就這方面而言,證明是有利的是,第二彈性 化機構的相互最大距離,尤其是在吸收體邊緣或在襠部部分的縱向邊緣上,在背部部分內 大于在腹部部分內。此外,證明有利的是,第二彈性化機構的扇形展開度FF = (A_B)/B * 100%。為50%至900%,尤其為100%至700%,并且更尤其為150%至550%。在此,扇形展開度F定義為距離增加(A-B)與最小距離⑶的百分比。在此,A和 B的大小定義為在縱向方向上最外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與在縱向方向上最里面的第二彈性 化機構之間的距離(即不是直接并排地放置的第二彈性化機構的距離),并且A定義為最大 距離,尤其是在襠部部分的縱向邊緣或吸收體邊緣上,并且B定義為最小的距離,尤其是在 側面接縫區域內。也可看出,證明有利的是,第二彈性化機構的在背部部分內的扇形展開度F大于 在腹部部分內。由此可設想,第二彈性化機構從一個側面接縫區域連續延伸至另一個側面接縫區 域,與“切割及放置”(cut-and-place)過程相比,這尤其簡化了在連續的制造方法中的引 入。由于具有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襠部部分的覆蓋,根據結構,也能夠獲得具有腹部部分 和/或背部部分的,并且因此也具有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那 個區域的材料多的吸收體的搭接或覆蓋,在所述區域內分布有第二彈性化機構。在此,材料 多的吸收體通常妨礙底座材料的彈性的拉伸性。此外,并非必定有利的是,材料多的吸收體 加載有附加的應力。因此能夠證明有利的是,在襠部部分與吸收體的搭接區域內的第二彈 性化機構在其彈性性質方面是失效的。該失效能夠通過大量的通過在具有吸收體的覆蓋區 域內的第二彈性化機構的分離剪裁來實現,其中也可設想其它的分離方法,例如借助于超 聲波焊接或激光。需提及的是,在具有吸收體的覆蓋區域內的第一彈性化機構在其彈性性質方面也 能夠是失效的。已指出的是,盡管根據本發明導致的應力特性,第二彈性化機構根據在制造失禁 用品時其扇形展開的分布的路徑,能夠受到比在非扇形展開的區域內更強的拉伸,并且因 此受到更高的預應力,在所述非扇形展開的區域內,第二彈性化機構基本上彼此等距地且 沿機器方向延伸。由于在通常的并且因此沒有詳細說明的伸展-結合法中引入第二彈性化機構,能夠典型地獲得這個較強的預應力。作為第一和/或第二彈性化機構,最好使用線形或帶形的彈性化機構,如橡皮筋、 聚醚聚氨酯線或聚酯聚氨酯線,最好是如Lycra 線或Spandex 線的彈性線。第一和/ 或第二彈性化機構的強度最好為300至1500dtex,尤其是500至900dtex,更尤其是500至 600dtex。第一和/或第二彈性化機構最好在1. 5至6. 0,尤其是2. 5至5. 0的預應力的情況 下,固定在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形成底座的包裹材料上。在此,預應力定義為拉伸度的相 對于彈性化機構的非拉伸/松弛狀態的系數。有利的是,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在側面接縫區域內沿縱向方向的延伸至少為 100mm,尤其至少為150mm,并且尤其為150mm至220mm。有利的是,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在縱向方向上的相互最小距離為250mm至 400mm。相應地,腹部部分的面向襠部的最里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與背部部分的相應的面 向襠部的最里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之間的距離為250至420mm。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彈性 化機構延伸至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面向襠部的橫向邊緣附近。在本發明的更進一步的構成中,證明特別有利的是,在襠部部分內設有腿部彈性 化機構,所述腿部彈性化機構沿縱向方向中止于第二彈性化機構前面的至少10mm處,尤其 至少20mm處。尤其有利的是,腿部彈性化機構沿縱向方向中止于腹部部分和/或背部部分 前。因此,由腿部彈性化機構施加的應力和復位力不影響在襠部部分內的根據本發明設計 的應力特性以及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在所述區域內設有扇形展開 的第二彈性化機構。此外,有利的是,腿部彈性化機構以相對于吸收體可變化的距離分布,并且在它們 的縱向端部上具有比在中心更大的相對于吸收體的距離。作為腿部彈性化機構,最好使用線形或帶形的彈性化機構,如橡皮筋、聚醚聚氨酯 線或聚酯聚氨酯線,最好是如:Lycra 線或Spaudex 線的彈性線。腿部彈性化機構的強 度最好為300至1500dtex,尤其是500至1200dtex,更尤其是500至900dtex。腿部彈性化機構最好在1. 5至6. 0,尤其是2. 5至4. 5的預應力的情況下,固定在 襠部部分的形成底座的包裹材料上。為了使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平面彈性化,設有分別相互具有一定距離且彼此平行 地沿橫向或臀圍方向延伸的第一彈性化機構。這些彈性化機構最好具有相同的預應力,并 且基本上有助于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的在明顯位于腿部開口上方的區域內的在平面上連 續的平均的彈性化。其中可能的是,在上臀圍邊緣區域內的第一彈性化機構具有較強的預 應力,或者這些彈性化機構中的多個設計成相互具有較小的距離,以便實現在臀圍邊緣上 的略微較強的彈性化。如已經所述,為此第二彈性化機構能夠達到襠部側和面向腿部開口 的區域內。總體上證明有利的是,腹部部分和背部部分至少在吸收體外在縱向方向上基本 上連續地平面橫向彈性化。有利的是,襠部部分包括不透液的背層材料和無紡_面層材料,在所述背層材料 和無紡_面層材料之間設置有吸收體。在這種情況下,背層材料和無紡_面層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襠部部分的底座。腹部部分和/或背部部分的形成底座的材料最好包括無紡織物材料,如紡粘無紡 材料、梳毛無紡材料或通過空氣粘合的梳毛無紡材料。腹部部分和/或背部部分的形成底 座的材料特別優選包括紡粘無紡材料。有利的是,用于腹部部分和/或背部部分的無紡織 物材料的單位面積重量為10至30g/m2,更最好為15至25g/m2。特別優選的是,腹部部分和 背部部分包括由聚丙烯組成的紡粘無紡材料,其尤其是具有15至25g/m2的單位面積重量。有利的是,襠部部分包括不透液的背層材料和無紡_面層材料。背層尤其包括薄 膜,尤其是單位面積重量為18至40g/m2的薄膜。背層尤其包括在使用中液密的,但是仍然 透氣的,即透水蒸氣的,尤其是微孔性的薄膜。背層的根據DIN 53 122-1 (版本2001-08) 測量到的透水蒸氣性尤其至少為300g/m2/24h,更尤其至少為1000g/m2/24h,更尤其至少 為2000g/m2/24h,更尤其至少為3000g/m2/24h,更尤其至少為4000g/m2/24h,更尤其最高為 6000g/m2/24h。吸收體包括吸收體液的材料,如天然的或合成的纖維,尤其是最好具有紙漿絨毛 形式的纖維素纖維。此外,吸收體最好包括超強吸收的材料(SAP),尤其是基于表面網狀連 接的、部分中和的聚丙烯酸。有利的是,襠部部分或襠部部分的形成腿部開口的邊界的縱向邊緣構成為形成弧 形的輪廓。


從所附權利要求以及從繪畫的附圖和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優選的實施形式 的下面的說明中獲得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細節和優點。在圖中示出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俯視圖,其中失禁用品的腹部部分、背部部分 和連接這兩個部分的襠部部分沒有連接成用于形成內褲形狀,而是以平鋪和展開的狀態示 出;圖2示出根據圖1的失禁用品的部分圖;圖3再次以平鋪和展開的狀態示出根據圖1的失禁用品的襠部部分的俯視圖;圖4示出沿著具有圖3中的截面平面IV-IV的襠部部分的橫向中間軸線的剖視圖 (示意的);圖5示出具有圖3中的截面平面V-V的襠部部分的相應于圖4的剖視圖(示意 的),其具有展開且豎起的阻擋機構;圖6示出根據圖1的穿在使用者身上的失禁用品的立體圖(示意的);圖7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用于說明襠部部分和腹部部分或背部部分的 連接的相應于圖1的俯視圖;以及圖8、9示例地說明在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腹部部分或背部部分中的復位力 的確定。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示出用于吸收固體和液體的身體排泄物的總體上用附圖標記2表示的內褲型失禁用品。失禁用品2由三個在最大程度上可相互無關地制成的組成部分形成,即前面 的腹部部分4、后面的背部部分6和設置在它們之間的且具有吸收體7的襠部部分8,其中 襠部部分8 —方面與腹部部分4的主要的面積比例并且另一方面與背部部分6的主要的面 積比例搭接,并且在搭接區域內,在制造期間不可拆卸地連接。如從圖1中可看出,這導致 失禁用品的具有縱向方向9的H型基本結構。那么,在圖1中示出的彼此接合的組成部分 為了形成在圖6中示意地示出的內褲形狀,在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相應的側面的縱 向邊緣部分10、12上同樣在制造期間彼此連接,從而,在兩側構成側面接縫區域14(圖6)。 在失禁用品的這個在制造期間制成的內褲型的狀態下,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沿橫向或 臀圍方向16連續地延伸至側面接縫區域14,并且因此限定沿臀圍方向閉合的臀部開口 18 和腿部開口 19,通過所述臀部開口和腿部開口,使用者可穿上如同內褲的失禁用品。腹部部分4分為臀部側的區域20和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22。在背部 部分6內也設有相應的劃分,而且同樣分為臀部側的區域24和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 區域26。在腹部部分4的臀部側的區域20和背部部分6的臀部側的區域24內設有第一彈 性化機構28,所述彈性化機構尤其能夠為如:Lycra 線的線形的彈性化機構,其在預拉伸 的狀態下,以所謂的伸展-結合法與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平面材料(底座材料)連 接。這些第一彈性化機構28沿橫向或臀圍方向16從一個側面接縫區域14延伸到另一個 側面接縫區域。腹部部分4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 19的部分22或背部部分6的襠部側的且 面向腿部開口 19的部分26具有偏離橫向或臀圍方向16朝襠部部分8的橫向中間軸線30 的方向逐漸形成的邊緣輪廓32或34。該輪廓32、34在根據圖1的視圖中也為弧形,并且因 此適合于形成腿部開口 19的邊界。通過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22或26的這個 分布,也實現在襠部部分8和腹部部分4或背部部分6之間的相對大的搭接區域36、38,所 述搭接區域在襠部部分8和腹部部分4或背部部分6的抗撕裂的連接方面是重要的。搭接 區域36、38越大,能夠使用越少的每單位面積的粘結劑量,這在底座材料的強度方面起到 有利的作用。尤其能夠使用非完全的粘合劑涂抹來連接組成部分。腹部部分4或背部部分6的相應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 19的區域22、26同 樣彈性化地構成。在那里,設有第二彈性化機構40或42。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分別從 側面接縫區域14開始,朝失禁用品的縱向中間軸線44的方向延伸。如從圖1和2中可看 出,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朝縱向中間軸線44的方向扇形展開。這意味著,它們之間的距 離朝縱向中間軸線44的方向增加。第二彈性化機構40或42的這個扇形展開也可借助于 圖2在數量上詳細地表示。例如,背部部分6的在圖2中示出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2在側面 接縫區域14內具有3至8mm的相互最小距離(直接并排地放置的彈性化機構的距離),并 且在吸收體邊緣46或襠部部分8的縱向邊緣48上具有7至35mm的相互最大距離(直接 并排地放置的彈性化機構的距離)。扇形展開度F也能夠借助于圖2如下定義F = (A_B)/B * 100%。有利的是,該扇形展開度能夠在50 %和900 %之間,尤其是在100 %和700 %之間, 并且更尤其是在150%和550%之間。有利的是,在背部部分6內的扇形展開度大于在腹部 部分4內。在此,A和B的大小定義為在縱向方向9上最外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與在縱向方向9上最里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之間的距離(即并非直接并排地放置的第 二彈性化機構的距離),而且A定義為最大距離,尤其是在襠部部分8的縱向邊緣48上,并 且B定義為最小的距離,尤其是在側面接縫區域14內。只要在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中足夠大地選擇扇形展開度,使得以這種方式實現 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 19的區域22或26內的朝襠部部分8的方向56減小的復位力, 只要關心,由于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的遠離臀部方向或橫向方向16的弧形的分布,沒有 獲得預應力的由于該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的較大的路徑導致的非常強烈的提高。那么, 如果考慮相關的襠部側的區域22或26的更接近側面接縫區域14的區域50,所述區域22 或26具有更接近襠部部分8的區域52,那么,在平面拉伸區域52時(沿彈性化機構42的 方向的拉伸)出現的復位力小于在平面拉伸區域50時出現的那個復位力。為此,這進一 步有利地導致,由于在示例地示出的情況下通過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施加的較小的彈性 力,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底座材料較少地大量折裥,使得也獲得較少數量的折痕/褶 皺54,而且是從相應的側面接縫區域14開始,朝襠部部分8的方向。由于在平面拉伸腹部 部分時,在腹部部分4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22或者背部部分6的襠部側的且 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26內產生的復位力沿箭頭56的方向減少,即通常從側面接縫區域14 開始,朝襠部部分8的方向減小,那么實現穿戴舒適性的顯著的改善,因為剛好在這些區域 內,如根據本發明所確定,可彈性拉伸的材料證明是特別成問題的,因為根據人類的體型的 外形的這些材料在這些區域內尤其受到拉力和變形。通過該復位力的根據本發明有意地設 計的降低,即沿箭頭56的方向減小的復位力,也就是說,沿逐漸靠近襠部部分8的方向,在 這里提供先前未實現的自由度,借助所述自由度克服開頭所述的問題。如開頭所述,能夠直接在失禁用品的底座上確定復位力。為此,腹部部分4或背 部部分6的在兩個夾片102、104(參見圖8)之間的相關的區域由限定的相同的夾片寬度 (b)夾緊,并且然后以尤其為初始長度的(在未夾緊的狀態下的夾片距離的)30%或50%或 80%來測定待測量的區域的在限定的且模擬使用狀態的拉伸時的復位力。在此,夾片102、 104分別可相互移開。夾片102、104應該固定待測量的區域的盡可能多的,但是至少兩個并 排設置的彈性化機構40、42或28,并且它們應該基本上垂直于彈性化機構的分布來定向, 使得在夾片102、104之間的拉伸,即夾片102、104的分開運動,基本上沿彈性化機構的分布 的方向進行。這在圖8和9中加以說明。圖8原理性地示出夾片102、104的設置,以便比 較在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22、26內的復位力與在臀部側的區域20、24內的復位 力。圖9原理性地示出夾片102、104的設置,以便比較在更靠近襠部部分8的區域內的復 位力與更靠近側面接縫區域14的區域內的復位力。在失禁用品2的所示的優選的實施形式中,根據失禁用品的成形尺寸,在腹部部 分4的面向襠部的最里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與背部部分6的相應的面向襠部的最里面 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2之間的距離C在250至420mm之間。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基本上 延伸至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面向襠部的橫向邊緣58、60。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 的在縱向方向(9)上的相互距離為250至400mm。最里面的面向襠部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與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襠部側 的且面向腿部開口的區域22、26的形成腿部開口的邊界的邊緣輪廓32、34的距離最好為2 至40mm,更最好為3至30mm,尤其最好為4至15mm。
有利的是,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在側面接縫區域14內沿縱向方向9的延伸 為100和220mm之間。有利的是,襠部部分8的沿橫向方向16的最大延伸為200至350mm。襠部部分8包括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所述背層材料尤其能夠由透氣的,但是液 密的薄膜材料形成;最好是以無紡材料為基礎的面層材料64。如從圖4、5中可看出,在背層 材料和面層材料之間設置有吸收體7。在示例地示出的情況下,背層材料62沿橫向方向16 形成超出吸收體7的伸出部66。面層材料64在橫向方向上只是相對略微突出于吸收體7 ; 但是分別設有在吸收體7的兩側沿縱向方向9分布的豎起的阻擋機構68,所述阻擋機構典 型地稱為翻邊元件或滾邊元件,并且最好由疏水的,尤其是不透液的無紡織物材料形成,所 述無紡織物材料最好沿橫向方向16延伸至襠部部分8的側面的縱向邊緣48。阻擋機構68 的遠端70配備有其它彈性化機構72,所述彈性化機構在使用失禁用品時,使阻擋機構68背 朝使用者的皮膚表面抬起,如同在圖5中示意地示出的一樣。在阻擋機構的相應的縱向端 部區域74上,側面的阻擋機構68通過示意地表示出的固定裝置76、78固定在面層64上, 或者以C型的折疊結構固定在自身上。在這里,有利的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圖4中分別位于 內部的固定裝置78使阻擋機構68固定在自身上,而且沿橫向方向16固定在外部的固定裝 置76內,所述外部的固定裝置形成沿縱向方向9連續延伸的翻邊腳線80。相反,只是在阻 擋機構68的縱向端部區域74內設有內部的固定裝置78。在這里證明特別有利的是,背層材料62和/或面層材料64的超出吸收體7的所 述伸出部66,在吸收體的兩側的總和,即在左側和右側的總和,相當于襠部部分8的最大寬 度的至少25%。以這種方式,用于沿著腿部開口 19延伸的腿部彈性化機構82的設置的空 間同樣在橫向方向16上。同樣證明有利的是,腿部彈性化機構82分布成,與材料多的并且 因此更確切的說是不易彎曲的吸收體7具有一定的距離,以便一方面沒有能夠不利地影響 吸收體的吸收性能的附加的拉伸力或扭轉力施加在吸收上,并且以便另一方面實現盡可能 不受吸收體影響的液密的腿部閉合。在所示情況下證明特別有利的是,這些腿部彈性化機 構82沿縱向方向9以尤其至少10mm,最好至少20mm的明顯的距離中止于腹部部分4或背 部部分6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和42前。這些腿部彈性化機構82沿縱向方向9最好中止 于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前面。因為腿部彈性化機構82在這樣的情況下略微影響或 完全不影響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應力特性,所以這是有利的且重要的。同樣可看出, 在根據本發明待達到的改善剛好在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的襠部側的且面向腿部開口 19 的區域22和26內的穿戴舒適性的目的方面,證明不利的是,在那里附加地分布有通常以大 的預應力和相應地大的復位力構成的腿部彈性化機構82。如從圖1中清楚地看出,在襠部部分8中實現超出吸收體7的在橫向方向上相對 大的伸出部66,而且尤其也在襠部部分8的面向腹部部分4或背部部分6的區域上。因此, 已經指出,實現襠部部分8的與腹部部分4且與背部部分6的相對大的搭接區域36、38。根 據優選的實施方式變形方案,襠部部分8與腹部部分4的搭接區域36包括腹部部分4的面 積的至少12%,并且襠部部分8與背部部分6的搭接區域38包括背部部分6的面積的至少 20%。這證明是有利的,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達到襠部部分8的在腹部部分4或在背部部 分6上的安全的固定,而且也當沒有使用完全的粘合劑涂抹時。在這樣的情況下足夠有利 的是,只是使用部分的或成網格的粘合劑涂抹用于連接。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相互接合的 材料不會變得太硬,因此這是有利的。
借助于相當于圖1的圖7闡述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另一個有利的細節。通過 遵循用于制造根據本發明的失禁用品的三個組成部分的概念,獲得在襠部部分8和腹部部 分4之間的過渡部90以及在襠部部分8和背部部分6之間的過渡部92,在所述過渡部中 通常獲得底座材料的形成腿部開口 19的邊界的邊緣的不連續的分布,即具有角或角度或 折彎的分布。這帶來的危險是,在過渡部90、92的區域內形成能夠導致底座材料的撕裂的 力峰值,這能夠影響襠部部分8的在腹部部分4或背部部分6上的連接。為了克服撕裂,在 相應的過渡部90和92內設有襠部部分8的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的加厚層94、96。證明 足夠的是,只是在圖7的通過虛線分別表示的區域內設有該加厚層94、96。在示例并且最 好是所示的情況下,加厚層94、96沿縱向方向9只是以大約10至20mm,尤其是以大約15mm 搭接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加厚層沿縱向方向9分別中止于襠部部分的縱向端部98、 100前,而且中止于腹部側的縱向端部98的前面的至少30mm處,并且中止于背部側的縱向 端部100的前面的至少90mm處。這證明是有利的,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厚層94、96并 非不必要地有助于在如下區域內的底座材料的加固,在所述區域并非是有益的,而是不期 望的且不利的。此外,以這種方式能夠節省材料成本。但是不受影響地保留有并非只是在 過渡部90或92內設有加厚層94、96的可能性。加厚層94、96最好由紡粘無紡材料組成,所述紡粘無紡材料由聚丙烯組成,其具 有10至2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尤其是12至17g/m2的單位面積重量。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吸收身體排泄物的內褲型失禁用品(2),其具有前面的腹部部分(4)和后面的背部部分(6),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在制造期間相互連接在兩側的側面接縫區域(14)上,用于形成具有沿臀圍方向閉合的臀部開口(18)的在橫向或臀圍方向(16)上連續的腹部帶和背部帶;具有吸收體(7)和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的襠部部分(8),所述襠部部分(8)沿縱向方向(9)在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之間延伸,并且在制造期間連接在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上,其中所述襠部部分(8)以及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形成所述失禁用品的腿部開口(19)的邊界,其中在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中設有第一彈性化機構(28),所述第一彈性化機構(28)相互具有一定距離地且相互平行地沿橫向或臀圍方向(16)延伸,并且因此使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平面彈性化;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搭接所述腹部部分(4)的面積的至少12%,并且搭接所述背部部分(6)的面積的至少20%;至少在從所述襠部部分(8)到所述腹部部分(4)以及從所述襠部部分(8)到所述背部部分(6)的過渡部(66)內設有所述襠部部分(8)的所述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的加厚層(94、96),所述加厚層(94、96)在橫向方向(16)上完全覆蓋所述襠部部分(8),但是沿縱向方向(9)分別中止于所述襠部部分(8)的縱向端部(98、100)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 構成有用于形成所述腿部開口(19)的邊界的朝橫向中間軸線(30)的方向逐漸形成的邊緣 輪廓(32,34)。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層(94、96)沿縱向方向 (9)至少10mm,尤其是10至30mm,尤其是10至20mm與所述腹部部分(4)并且與所述背部 部分(6)搭接。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層(94、96)沿縱向方向 (9)中止于所述襠部部分(8)的腹部側的縱向端部(98)前面的至少30mm,尤其至少40mm, 尤其至少50mm處。
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層(94、 96)沿縱向方向(9)中止于所述襠部部分(8)的背部側的縱向端部(100)前面的至少90mm, 尤其至少100mm,尤其至少IlOmm并且更尤其至少120mm處。
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的所述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包括尤其是透氣的薄膜材料。
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借助于非完全的粘合劑涂抹與所述腹部部分(4)并且與所述背部部分(6)連接。
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的在橫向方向(16)上的最大寬度(最大延伸)至少為200mm,尤其是200至350mm,更尤其 是 250 至 320mm。
9.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的面積在失禁用品的總面積上的比例為25 %至55 %,尤其是30 %至47 %,尤其是35 %至 47 %,并且更尤其是35 %至45 %。
1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層材料 (62)和/或面層材料(64)的在橫向方向(16)上超出所述吸收體(7)的伸出部在所述吸收體(7)的兩側的總和,即在左側和右側的總和,相當于所述襠部部分(8)的最大寬度的至少 25 %,尤其是30 %至50 %,尤其是30 %至45 %,并且更尤其是35 %至45 %。
1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搭接所述腹部部分(4)的面積的15%至40%,尤其是15%至35%,并且更尤其是15%至 25%。
12.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以25000至45000mm2的面積搭接所述腹部部分(4)。
1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搭接所述背部部分(6)的面積的20%至40%,尤其是20%至35%,并且更尤其是22%至32 % 。
1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以35000至65000mm2的面積,尤其是40000至55000mm2的面積搭接所述背部部分(6)。
1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與所述背部部分(6)的搭接部分大于與所述腹部部分(4)的搭接部分。
1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體(7)也 搭接所述腹部部分(4)的面積的5%至20%,尤其是5%至15%,并且/或者搭接所述背部 部分(6)的面積的10%至20%,尤其是10%至15%。
1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4) 和所述背部部分(6)的所述襠部側的且面向所述腿部開口(19)的區域(22、26)內設有第 二彈性化機構(40、42),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大致從所述兩個側面接縫區域(14) 開始,朝所述失禁用品的縱向中間軸線(44)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在相互距離增加的情況 下扇狀展開成弧形。
1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4) 和所述背部部分(6)的襠部側的且面向所述腿部開口(19)的所述區域(22、26)并且在所 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的扇形展開的分布的區域內,在該區域(22、26)平面拉伸時出 現的復位力低于在臀部側的區域(20、24)內平面拉伸時出現的復位力,在所述臀部側的區 域(20、24)內只設有所述第一彈性化機構(28)。
19.如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 部部分(6)的襠部側的且面向所述腿部開口(19)的具有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的 扇形展開的分布的這個區域(22、26)內,在該區域(22、26)平面拉伸時出現的復位力朝所 述襠部部分(8)的方向(56)減少。
20.如權利要求17、18或19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 42)的相互最小距離,尤其是在所述側面接縫區域(14)內,為3至8mm,尤其為3至7mm,并 且更尤其為3至6mm。
21.如權利要求17至20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 化機構(40、42)的相互最大距離,尤其是在吸收體邊緣(46)或在所述襠部部分(8)的縱向 邊緣上,為7至35mm,尤其為10至32mm,并且更尤其為12至30mm。
22.如權利要求17至21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 化機構(40、42)的相互最大距離,尤其是在吸收體邊緣(46)或在所述襠部部分(8)的縱向邊緣上,在所述背部部分(6)內大于在所述腹部部分(4)內。
23.如權利要求17至22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 化機構(40、42)的扇形展開度F (F = (A-B)/B * 100% )為50%至900%,尤其為100%至 700%,并且更尤其為150%至550%。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的在所 述背部部分(6)內的所述扇形展開度F(F= (A-B)/B * 100%)大于在所述腹部部分(4) 內的。
25.如權利要求17至24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襠部部 分(8)與所述吸收體(7)的搭接區域內的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在其彈性性質方面 是失效的。
26.如權利要求17至25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 化機構(40、42)根據其扇形展開的分布的路徑,比在非扇形展開的區域內更強地預張緊。
2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4) 和所述背部部分(6)的在所述側面接縫區域(14)內沿縱向方向(9)的延伸至少為100mm, 尤其至少為150mm,并且尤其為150mm至220mm。
2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4) 和所述背部部分(6)的在縱向方向(9)上的相互最小距離為250至420mm。
29.如權利要求17至28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 (4)的所述面向襠部的最里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與所述背部部分(6)的所述相應 的面向襠部的最里面的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之間的距離為250至420mm。
3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 具有在所述吸收體(7)外部沿著所述腿部開口(19)延伸的腿部彈性化機構(82),所述腿 部彈性化機構(82)沿縱向方向(9)中止于所述第二彈性化機構(40、42)前面的至少IOmm 處,尤其至少20mm處。
3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彈性化機 構(82)沿縱向方向(9)中止于所述腹部部分(4)和/或所述背部部分(6)前。
32.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彈性化機 構(82)以相對于所述吸收體(7)可變化的距離分布,并且在它們的縱向端部上具有比在中 心更大的相對于所述吸收體(7)的距離。
3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一項或多項所述的失禁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部分(4) 和所述背部部分(6)至少在所述吸收體(7)外在縱向方向(9)上基本上連續地平面橫向彈 性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吸收身體排泄物的內褲型失禁用品(2),其具有前面的腹部部分(4)和后面的背部部分(6),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在制造期間相互連接在兩側的側面接縫區域(14)上,用于形成具有沿臀圍方向閉合的臀部開口(18)的在橫向或臀圍方向(16)上連續的腹部帶和背部帶;具有吸收體(7)和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的襠部部分(8),所述襠部部分(8)沿縱向方向(9)在腹部部分(4)和背部部分(6)之間延伸,并且在制造期間連接在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上,其中所述襠部部分(8)以及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形成所述失禁用品的腿部開口(19)的邊界,其中在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中設有第一彈性化機構(28),所述第一彈性化機構(28)相互具有一定距離地且相互平行地沿橫向或臀圍方向(16)延伸,并且因此使所述腹部部分(4)和所述背部部分(6)平面彈性化;其特征在于,所述襠部部分(8)搭接所述腹部部分(4)的面積的至少12%,并且搭接所述背部部分(6)的面積的至少20%;至少在從所述襠部部分(8)到所述腹部部分(4)以及從所述襠部部分(8)到所述背部部分(6)的過渡部(66)內設有所述襠部部分(8)的所述不透液的背層材料(62)的加厚層(94、96),所述加厚層(94、96)在橫向方向(16)上完全覆蓋所述襠部部分(8),但是沿縱向方向(9)分別中止于所述襠部部分(8)的縱向端部(98、100)前。
文檔編號A61F13/496GK101932295SQ200880117309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1日
發明者弗里德曼·霍爾農, 本杰明·溫策爾, 沃爾夫岡·奧斯特塔格 申請人:保羅·哈特曼股份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