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組方,具體說來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 治療濕熱痹中成藥。
背景技術: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特征性反復發作的 急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 炎和尿酸性腎結石形成。中醫學認為痛風病的病機主要是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虧虛,經脈失 養;或濕濁排泄緩少,流滯經脈;或脾運失司,痰濁凝滯關節;或感受外邪,邪痹經脈,氣血 運行不暢。結果均致關節、筋骨、肌肉疼痛、腫脹、紅熱、麻木、重者屈伸不利形成本病。隨著 人們對酒精、肉類等食品的消費比重增加,痛風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到目前為止, 仍無理想的治療痛風的藥物。西藥治療痛風在短時間內的確有一定療效,但有嚴重的毒副 作用;目前屬于中醫風濕病的中成藥雖多,但專門治療濕熱型痛風的卻很少。根據痛風的不 同類型,針對濕熱痹,采用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濕熱痹的中藥組方。本發明的一種治療濕熱痹的中藥,它包含有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防己、滑 石、薏苡仁、杏仁、蠶砂、半夏、赤小豆、連翹、山桅配制成,其配料比是防己10_14g、滑 石13-17g、薏苡仁13-17g、杏仁10-14g、蠶砂13-17、半夏10_14g、赤小豆13_17g、連翹 13-17g、山桅 10-14g。其最佳配比為防己12g、滑石15g、薏苡仁15g、杏仁12g、蠶砂15g、半夏12g、赤小 豆15g、連翹15g、山桅12g。上述組方的劑量均為一次使用量。上述藥物中,防己性苦、辛,寒,具有祛風濕,止痹痛功效;滑石甘、淡,寒,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杏仁味甘、苦,下氣開痹;蠶砂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有燥濕、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效;半夏性辛、溫,能行水濕,降逆氣;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利水消種,解毒排膿功效;連翹味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功效;山桅性苦,微溫,具有活血通絡,接骨消腫,解毒止痛。通過上述藥物組合,相互作用,互補互利,對治療濕熱痹效果顯著,而且不會復發。直接取上述組方的重量原料用水煎服飲用即可。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本發明藥物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易復發;2、本發明的藥物組方完全是天然植物藥,無任何副作用;3、本發明的藥材全部為普通易得的中草藥,價格便宜。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最佳配比為防己12g、滑石15g、薏苡仁15g、杏仁12g、蠶砂15g、半夏 12g、赤小豆15g、連翹15g、山梔12g。直接取上述組方的重量原料用水煎服飲用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其特征是由防己、滑石、薏苡仁、杏仁、蠶砂、半夏、赤小豆、連 翹、山桅配制成,其配料比是防己10-14g、滑石13-17g、薏苡仁13-17g、杏仁10_14g、蠶砂 13-17、半夏 10_14g、赤小豆 13-17g、連翹 13_17g、山桅 10-14goo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其特征是防己12g、滑石15g、薏苡仁 15g、杏仁12g、蠶砂15g、半夏12g、赤小豆15g、連翹15g、山桅12g。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痛風的中藥組方,由防己、薏苡仁、杏仁、山梔等藥物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其藥材易得,價廉,且無任何副作用,療程短,療效佳,具有清熱利濕,通絡止痛之功效,對治療濕熱痹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038885SQ20091001957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俊安 申請人:張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