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二次儲能假腳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8960閱讀:4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二次儲能假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假肢,尤其是一種可使穿戴者行走更加輕松自 如,接近正常人行走步態的儲能假腳。
背景技術
由于假肢的重量對下肢截肢患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有直接的影 響,從而會影響到患者穿戴假肢的效果,因此,在設計制作假肢零部 件過程中,應在充分考慮滿足患者要求功能的同時,盡可能選擇重量 輕、可減少體力消耗的下肢配件。假腳作為下肢假肢的重要組成部件, 其主要功能是支撐體重,并在運動中代償小腿三頭肌和屈肌的作用以 保持身體正常行走的姿勢。對下肢截肢者來說,假腳的重量和功能, 將直接影響截肢者的行走狀況,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假肢的質 量。尤其是對于年紀大、體力差,或因血液循環障礙而截肢的患者, 如果假肢的重量過大,會引起殘肢的受力過大,同時增加了健肢側的 負擔,甚至因此而導致雙腿截肢,帶來不良的后果。所以,如何在保 證假腳功能的基礎上實現假腳的輕量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目前,國內生產的假肢腳板的內骨架一般采用木材、橡膠等制作, 也有少數采用了強度高、質量輕的碳纖維,但結構設計較為復雜,且 穿戴者行走感覺仍不舒適。國外雖然也推出了一些先進的碳纖維制品,但價格昂貴,不適宜廣大截肢患者消費,且結構仍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提供一種強度高、質量輕、彈性好、行走舒適的碳纖 維二次儲能假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二次儲能假腳,包括上板,連接結構,其特點是還包括C 形減震儲能后龍骨,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上板后端與J形擬腳掌儲 能下板后端之間通過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自然過渡連接,上板中間下 面與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的彎曲部分連接,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前端 彎曲部分及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開口均向后,上板和J形擬腳掌儲能 下板的后端均為模仿正常腳板的弧形結構。
上板及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的前后部分與地面之間均為平面形 相切接觸,且其著地點位于同一水平面內。
本發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 當腳跟從著地期向承重期過渡時,開口向后的C形后龍骨被 壓縮,可以吸收足跟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的沖擊力,從而減輕對殘肢、
膝關節、髖關節和脊柱的影響,同時被壓縮的c形后龍骨可以儲存能
量。在腳跟從承重期向離地期過渡時,C形后龍骨反彈將能量釋放出 來,幫助腳跟完成離地動作。
2、 為最大程度地減少每個步態周期中的能量損耗,提高假腳的 儲能比,下腳板采用了J形結構,其前端的彎曲部分開口向后。當腳 跟離地后,前腳掌從著地期向承重期過渡,此時J形下板的前端彎曲部分被壓縮并儲存能量,當前腳掌從承重期向離地期過渡時,彎曲部 分反彈釋放能量,幫助前腳掌完成離地動作,從而可以將每個步態周 期的能量損耗降到最低,使穿戴者即使進行較長時間的戶外活動時也 不會感到疲勞。
3、 由于假腳的上板及J型下板的前后部分與地面之間均為平面 形相切接觸,且其著地點位于同一水平面內,從而保證了穿戴者在站 立相期間的平穩安全性。
4、 上板及下板的后端均為模仿正常腳板的弧形結構,從而可使 假腳的穿戴者在行走過程中,無論是從著地期向承重期過渡,還是從 承重期向離地期過渡,都屬于動態性過渡,歩態會更加的平穩、優美、 自然。
5、 假腳的整體結構簡單,只包含四個組件,且其主體結構采用 了重量輕、強度高、壽命長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符合保證假腳功 能并實現假腳輕量化的設計理念。


圖l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4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的二次儲能假腳,由C型減震儲能后龍骨1、 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上板3以及連接結構4組成。除連 接結構4采用金屬材料制作外,其余結構均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 作。
上板3及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后端均為模仿正常腳板的弧形結 構,上板3后端與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后端之間通過C型減震儲能 后龍骨1自然過渡連接,上板3中間下面與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的 彎曲部分連接,且C型減震儲能后龍骨1和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前 端彎曲部分均開口向后。連接結構4的上端連接踝關節,上板3與C 型減震儲能后龍骨1之間通過連接結構4的下端進行固定連接,其他 結構的連接都采用粘結劑粘合在一起。通過開口向后的C型減震儲能 后龍骨1及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前端彎曲部分的共同作用,可使假 腳輕松地完成整個蹬離動作。
假腳的上板3及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的前后部分與地面之間均 為平面形相切接觸,且其著地點位于同一水平面內,從而保證了穿戴 者在站立相期間的平穩安全性。
假腳上板3的前端及J型擬腳掌儲能下板2的后端均為模仿正常 腳板的弧形結構,從而可使假腳的穿戴者在行走過程中,無論是從著 地期向承重期過渡,還是從承重期向離地期過渡,都屬于動態性過渡, 步態會更加的平穩、優美、自然。
權利要求
1、一種二次儲能假腳,包括上板(3),連接結構(4),其特征在于還包括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1),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所述上板(3)后端與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后端之間通過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1)自然過渡連接,上板(3)中間下面與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的彎曲部分連接,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前端彎曲部分及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1)開口均向后,上板(3)和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的后端均為模仿正常腳板的弧形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儲能假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3) 和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2)的前后部分與地面之間均為平面形相切 接觸,且其著地點位于同一水平面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二次儲能假腳,包括上板,連接結構,其特點是還包括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上板后端與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后端之間通過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自然過渡連接,上板中間下面與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的彎曲部分連接,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前端彎曲部分及C形減震儲能后龍骨開口均向后,上板和J形擬腳掌儲能下板的后端均為模仿正常腳板的弧形結構。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F2/60GK101543436SQ20091005079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8日
發明者周海風, 崔海坡, 程恩清 申請人:上海理工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