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活檢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檢驗時從活體取樣的活檢針。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疾病的確診需要做病理切片檢査,為獲得病理組織,尤其是 隱藏在身體內部的病理組織,需要進行穿刺取樣。現有的取樣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方法是切開活檢,但該方法創傷大、 對機體和組織損傷較大、且容易導致腫瘤轉移,現在用的很少;另一種方法 是利用活檢針取樣,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340373Y公開了一種旋切活檢 針,由套管和針體組成,套管的頭部關口為兩側弧形斜邊刃,針體對應頭部 有一個圓弧形凹槽。使用時,先將凹槽口部貼于套管的長管壁處,刺入組織 后旋轉針體使凹槽向上,使組織正好落入凹槽內,然后旋轉針體使組織體經 凹槽的邊沿及斜邊刃相切削而與組織分離,最后退出套管和針體,取出病理 組織即可進行切片檢査。上述活檢針在實際應用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仍存在如下問 題(1)在切割時由于套管和針體相對運動,對軸向槽內的病理組織的沖壓 較大,易出現細胞因受擠壓而破損的現象,影響后續的病理檢測結果; (2)組織是落入凹槽內后切割取出的,由于凹槽的大小有限,使得取出的組 織塊也較小,不能滿足病理檢驗要求。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活檢針,以獲得體積較大且破損較小的病理 組織塊。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檢針,包括一 端部為斜切口的套管,在靠近所述斜切口一端的套管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凸 刃,所述凸刃的刃尖到套管管壁的距離為2~3mm。3上文中,所述套管端部為斜切口,這是為了方便套管插入組織中。所述 凸刃的刃尖到套管管壁的距離是根據實際情況中需要獲取的病理組織的量 來確定的;即當需要獲取大量的病理組織時,該距離較大,反之較小。所述 凸刃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徑向均勻布置的2個或多個。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凸刃為三角形或圓弧形。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活檢針的套管內插入工作套管,再一起插 入活體組織內,經B超等顯影手段確認定位后,將套管旋轉360度以旋切病 理組織,最后將旋切下來的病理組織和套管一起拔出,取出病理組織即可迸 行切片檢査。上述工作套管是現有技術,起輔助作用,是加入藥劑或其他物 品的通道,也可以不同時使用。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1、 本實用新型直接在套管內壁設置凸刃,利用凸刃旋切病理組織,因 而可以獲得體積較大的病理組織;此外,由于未設置針體,避免了套管和針 體的相對運動而擠壓破損細胞,可以為切片檢査提供完整的病理組織塊。2、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較低,有利于推廣應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工作狀態的剖視圖;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其中1、套管;2、凸刃;3、工作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 4所示, 一種活檢針,包括一端部為斜切口的套管1,在靠近 所述斜切口一端的套管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凸刃2,所述凸刃的刃尖到套管 管壁的距離為2 3mm。所述凸刃2為三角形。上文中,所述套管端部為斜切口,這是為了方便套管插入組織中。所述凸刃的刃尖到套管管壁的距離是根據實際情況中需要獲取的病理組織的量 來確定的;即當需要獲取大量的病理組織時,該距離較大,反之較小。所述 凸刃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徑向均勻布置的2個或多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參見圖3~4所示,在活檢針的套管1內插入 工作套管3,再一起插入活體組織內,經B超等顯影手段確認定位后,將套 管旋轉360度以旋切病理組織,最后將旋切下來的病理組織和套管一起拔 出,取出病理組織即可進行切片檢査。上述工作套管是現有技術,起輔助作 用,是加入藥劑或其他的通道,也可以不同時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活檢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部為斜切口的套管(1),在靠近所述斜切口一端的套管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凸刃(2),所述凸刃的刃尖到套管管壁的距離為2~3mm。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刃(2)為三角形 或圓弧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檢針,包括一端部為斜切口的套管,在靠近所述斜切口一端的套管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凸刃,所述凸刃的刃尖到套管管壁的距離為2~3mm。本實用新型可以獲得體積較大的病理組織,為切片檢查提供完整的病理組織塊。
文檔編號A61B10/02GK201426735SQ20092004702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7日
發明者凌 劉, 楊惠林 申請人:楊惠林;劉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