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脊柱桿的復位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矯形外科。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復位工具(reduction tool)和相關聯的方法,所述復位工具和相關聯的方法用于幫助將縱向的脊柱桿插入到形 成在骨固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中。
背景技術:
用于校正脊柱變形和治療脊髓變性的脊柱固定系統通常包括多個骨固定元件,所 述多個骨固定元件錨固在例如相鄰的椎骨的椎弓根中。骨固定元件通過例如一個或多個長 形的脊柱桿彼此相互連接。為了接近脊柱區域以用于植入這些脊柱固定系統及其各個部 件,已經傳統地采用開腹手術技術。這些開腹外科手術通常包括較大的皮膚切口以及廣泛 的組織回縮和切除,所述較大的皮膚切口以及廣泛的組織回縮和切除全部會導致相當大的 術后痛苦和延長的恢復時間。更近一段時間,外科醫生已經使用最小侵害的技術來減少脊柱固定外科手術的術 后影響。椎旁手術是最小侵害的技術的一種形式,并且包括肌肉切開或肌肉非損傷性手術, 以便接近脊柱的后部元件。這種技術使對與脊柱相鄰的組織的創傷最小化。與其中切割、 切開、剝離和解剖肌肉和其它軟組織的開腹外科手術不同,椎旁手術包括沿著肌肉纖維分 離或切開肌肉。植入脊柱桿固定系統通常包括至少兩個步驟(i)將骨固定元件放置到脊柱中; 和(ii)將桿插入骨固定元件之間。骨固定元件通常包括螺釘部分和本體部分。螺釘部分插 入到脊柱中并且本體部分通常包括桿接收通道,所述桿接收通道用于接收和固定脊柱桿。 脊柱桿可以通過皮膚中的切口插入,所述切口可以與放置骨固定元件(多個骨固定元件) 的切口分離和不同。或者,脊柱桿可以通過與插入骨固定元件(多個骨固定元件)的切口 相同的切口插入。期望的是具有一種最小侵害的骨固定元件和桿導引系統,所述骨固定元件和桿導 引系統使對身體的創傷最小化,提供用于桿復位的簡化的和節約時間的器械,使桿能夠容 易地連接到錨固在身體中各不相同深度處的多個骨固定元件,所述骨固定元件和桿導引系 統通常使用簡單,當桿插入到骨固定元件中時增強桿的可見性,并且便于使桿固定到骨固 定元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位工具和相關聯的方法,所述復位工具和相關聯的方法用于后 部脊柱固定以幫助將縱向的脊柱桿插入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復位工具優選地包括外管、內管和可轉動的套管。外管優選地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橫向地從外管 接收脊柱桿,并且操作地聯接到骨固定元件。內管優選地操作地聯接到鎖定帽并且可滑動 地布置在外管內。可轉動的套管優選地操作地與內管和外管相關聯,使得套管的轉動導致 內管相對于外管運動,由此使脊柱桿前進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并且由 此將鎖定帽聯接到骨固定元件以將桿固定到骨固定元件。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復位工具包括外管、內管和可轉動的套管。外管優選地包 括限定內表面的內腔、近端和遠端,內腔從近端延伸到遠端。遠端包括用于接合骨固定元件 的本體部分的接合部件。內表面包括多個螺紋。內管優選地包括近端、遠端和內腔,內腔從 近端延伸到遠端,內管可滑動地布置在形成在外管中的內腔中。內管的遠端包括用于接合 鎖定帽的接合構件。可轉動的套管優選地包括近端、遠端和內腔,內腔從近端延伸到遠端, 可轉動的套管可轉動地聯接到內管的近端。可轉動的套管還包括多個外螺紋,所述多個外 螺紋用于螺紋地接合形成在外管的內表面上的螺紋,以便使套管的轉動導致內管相對于外 管前進,并且因此向下非轉動地迫使鎖定帽和長形的脊柱桿壓成與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 接合,以便臨時地將鎖定帽鎖定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并且從而將脊柱桿固定在形成在 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外管還優選地包括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所述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從外管的 遠端延伸,以便當外管接合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時,沿直徑相對的狹槽與形成在骨固 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對準。沿直徑相對的狹槽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使長形的脊柱桿能 夠橫向地延伸。外管優選地還包括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所述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 向狹槽從外管的近端延伸以用于接收從內管的外表面突出的一個或多個銷。導向狹槽基本 上與從外管的遠端延伸的沿直徑相對的狹槽對準。外管優選地還包括樞轉點,所述樞轉點 縱向地定位在從外管的遠端延伸的每個沿直徑相對的狹槽和從外管的近端延伸的每個沿 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之間,以便使外管的遠端可以展開以幫助與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接 合。外管還可以包括形成在外管的內表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導向凹槽,所述導向凹槽從外管 的近端延伸。導向凹槽可滑動地接收形成在內管上的接合部件。 在一個使用的示例性方法中,外科醫生優選地在患者體內的期望的位置處形成切 口以接近患者的骨頭,例如接近相鄰的椎骨體。接下來,外科醫生通過切口將兩個或更多個 骨固定元件植入到患者的骨中,例如,外科醫生可以在每個相鄰的椎骨體中插入一個骨固 定元件。繼而將每個預植入的骨固定元件聯接一個復位工具的外管。脊柱桿繼而橫向地通 過每個外管插入。外科醫生然后在鎖定帽聯接到內管的情況下在形成在外管中的每個內腔 中插入一個內管,直到形成在可轉動的套管上的螺紋接合形成在外管上的對應螺紋。外科 醫生然后轉動可轉動的套管以使內管相對于外管進一步前進,直到脊柱桿落座在形成在骨 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中的桿接收通道內并且鎖定帽接合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為止。
當參照附圖閱讀時將更好地理解上述內容以及以下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的詳細 說明。為了說明復位工具和相關聯的使用方法,在附圖中示出優選的實施例。然而,應當理 解,本申請不限于所示的確切布置和器械。其中圖1是示例性的現有技術的骨固定元件的透視圖2是圖1中所示的骨固定元件的剖視圖;圖3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復位工具的優選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復位工具包括外 管、內管和可轉動的套管,外管操作地聯接到圖1中所示的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并且示 出通過外管橫向地延伸的未復位的脊柱桿;圖4示出圖3中所示的外管的透視圖,外管從圖1中所示的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 分脫離,并且包括穿過外管延伸的未復位的脊柱桿;圖5示出圖3中所示的外管的可替代的透視圖,外管操作地聯接到圖1中所示的 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并且包括穿過外管延伸的未復位的脊柱桿;圖6示出圖3中所示的外管的側視圖,外管從圖1中所示的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 分脫離,并且包括穿過外管延伸的未復位的脊柱桿;圖7示出圖3中所示的外管的可替代的側視圖,外管從圖1中所示的骨固定元件 的本體部分脫離,并且包括穿過外管延伸的未復位的脊柱桿,外管的近端受到用于擴張外 管的遠端的力;圖8示出從內管的遠端脫離的外管的近端的詳細的透視圖;圖8A示出形成在內管的遠端上的鎖定帽接合部件的示例性部分實施例的詳細視 圖,該鎖定帽接合部件用于使鎖定帽聯接到內管;圖9示出內管的遠端的詳細的透視圖,所述內管的遠端可滑動地接收在形成在外 管的近端中的內腔中;圖10示出聯接到內管的近端的可轉動的套管的側視圖;圖11示出在脊柱桿的復位期間的圖3中所示的復位工具的透視圖,復位工具聯接 到圖1中所示的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并且包括橫向地穿過復位工具延伸的脊柱桿;圖12示出在脊柱桿復位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并且臨時地將鎖 定帽鎖定到本體部分之后的圖3中所示的復位工具的透視圖;圖13示出與驅動工具的示例性實施例結合的圖12中所示的復位工具的透視圖;圖14示出在使用圖13中所示的驅動工具將鎖定帽最終固定到骨固定元件期間的 圖12中所示的復位工具的透視圖;和圖15示出在鎖定帽最終固定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之后并且在去除外管、內 管、可轉動的套管和驅動工具期間的圖14中所示的復位工具和驅動工具的分解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某些術語僅為了方便起見而用在以下說明中,并且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詞語 “左”、“右”、“下”和“上”指示附圖中參照的方向。詞語“向內”或“遠端”和“向外”或“近端” 分別指的是朝向和遠離復位工具和相關部件的幾何中心的方向。詞語“前部” “后部” “上 部” “下部”以及相關的詞語和/或短語指示人體中的優選的位置和方位只作參考,不為限 制。術語包括以上列舉的詞語、其派生詞以及類似含義的詞語。現在將參照
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通常,這種實施例以非限制性示例 的方式涉及復位工具100,復位工具100用在后部脊柱固定中以幫助將縱向的脊柱桿45插 入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10中的桿接收通道沈中。本發明可以具有其它應用和用法,并且 應當不限于所述和所示的結構或用法。
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復位工具100優選地包括外管110,所述外管110尺 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橫向地接收穿過外管的脊柱桿45,并且所述外管110操作地聯接到骨 固定元件10 ;內管150,所述內管150操作地聯接到鎖定帽40并且可滑動地布置在外管110 內;和可轉動的套管180,所述可轉動的套管180用于使內管150相對于外管110前進,以便 使脊柱桿45前進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10中的桿接收通道沈中,并且以便將鎖定帽40聯 接到骨固定元件10,以將桿45固定到骨固定元件10。雖然復位工具100將說明為用在脊柱中并且通常會用在脊柱中(例如,用在腰部、 胸部或頸部區域中),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應當理解,復位工具100可以用于固定身體的 其它部位,例如,手部、面部、腳部、四肢、頭顱等中的關節、長骨或骨。如先前所述并且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復位工具100可以用于幫助將縱向的 脊柱桿45插入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10中的桿接收通道沈中。應當理解,脊柱桿45可以 包括但不限于實心桿、非實心的桿、柔性的或動態的桿等。應當理解,復位工具100不限于 用于任何特定類型的脊柱桿45。另外,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通常理解,應當理解,骨固定元件10通常使用并且 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軸的或單軸的椎弓根螺釘、鉤(單軸的和多軸的)、夾具或植入物,所 述鉤包括椎弓根鉤、橫向處理鉤、椎板鉤(sublaminar hook)或其它緊固件。參照圖1和2,示出骨固定元件10的示例性實施例。骨固定元件10可以包括骨 錨(示出為骨螺釘)12,所述骨錨12具有擴大的球形頭部部分14 ;本體部分(示出為頂部 裝載的本體部分)20,所述本體部分20具有上端部22、下端部M和桿接收通道(示出為頂 部裝載的U狀桿接收通道)26,所述桿接收通道沈限定一對間隔開的臂觀、30、套管35和 頸部36,所述頸部36可滑動地布置在本體部分20中,頸部36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動地布置 在套管35中;和鎖定帽40,例如緊定螺釘,或部分轉彎的封帽,例如直角轉彎的封帽或凸輪 鎖。在使用中,骨錨12的擴大的頭部部分14可以與本體部分20的下端部M分離并且布 置在本體部分20的下端部M中,以便使骨錨12可以相對于本體部分20沿多軸轉動。或 者,骨錨12可以與本體部分20形成一體而形成整體結構,所述整體結構有時稱為單軸的椎 弓根螺釘或鉤。一旦脊柱桿45插入桿接收通道沈中,外科醫生就可以通過例如轉動鎖定帽40而 固定桿45相對于本體部分20的位置和骨錨12相對于本體部分20的位置。鎖定帽40的 轉動優選地導致鎖定帽40將向下的力施加到脊柱桿45上,所述脊柱桿45接收在桿接收通 道沈中,所述桿接收通道沈繼而導致桿45將向下的力施加到套管35上,導致套管35相 對于套爪36運動,所述套爪36繼而導致套爪36圍繞骨錨12的擴大的頭部部分14壓緊, 由此相對于本體部分20固定骨錨12的位置。另外,鎖定帽40的轉動可以導致脊柱桿45 被夾在鎖定帽40和套管35之間,由此相對于本體部分20固定桿45的位置。然而,應當理 解,復位工具100不限于用于任何特定類型的骨固定元件10。骨固定元件10的示例性實施例包括在以下申請中說明的那些骨固定元件,所 述申請包括2008年7月21日提交的、名為“多軸骨固定元件”的國際專利申請No. PCT/ US2008/070670,2006年4月25日提交的、名為“具有鎖定蓋的骨錨固件和脊骨固定方法”的 國際專利申請No. PCT/US2006/015692和1997年6月16日提交的、名為“用于將縱向支承 件與椎弓根螺釘相連接的裝置”的國際專利申請NO.PCT/CH1997/00236,所述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參考包含于此。然而,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于用于任何特定類型的骨固定元件10。參照圖3,復位工具100包括外管110、內管150和可轉動的套管180。外管110可 操作地聯接到內管150,所述內管150操作地聯接到可轉動的套管180。更優選地,內管150 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動地接收在外管110內,并且內管150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可轉動的套 管180內,以便在內管150已經前進到外管110中足夠的距離之后可轉動的套管180可以 操作地接合外管110,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參照圖3至7,外管110優選地包括縱向軸線112、近端114、遠端116和內腔118, 所述內腔118從近端114延伸到遠端116。外管110還優選地包括從外管110的遠端116延 伸的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以便當外管110聯接到骨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時, 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與形成在骨固定元件10中的桿接收通道沈對準,使得脊柱桿45可 以從復位工具100延伸到桿接收通道沈中。如圖所示,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優選地延伸 遠端116和近端114之間的大約一半。外管110的遠端116優選地包括接合部件130,所述接合部件130用于接合形成在 骨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的外表面上的對應部件31。接合部件130可以是現在或以后 在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任何部件或元件,所述部件或元件例如包括螺紋等。然而,優選地,外 管110包括一個或多個突起,所述一個或多個突起與形成在本體部分20的外表面上的一個 或多個肩部或凹槽匹配,或反之亦然。外管110還優選地包括樞轉點135。更優選地,外管110包括樞轉點135,所述樞轉 點135布置在外管110的近端114和遠端116之間大約一半的位置處。樞轉點135優選地 定位在從外管110的遠端116延伸的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和從外管110的近端114延伸 的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140之間,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樞轉點135用作支點,橫跨 導向狹槽140向內施加到外管110的近端114的力繞該支點被傳遞為橫跨沿直徑相對的狹 槽120施加到外管110的遠端116的向外擴展的力,以便使形成在外管110的遠端116上 的接合部件130可以包圍和接合布置在骨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的外表面上的對應部 件31。即,在使用中,外科醫生優選地向外管110的近端114施加朝向內的力,由此至少部 分地關閉從外管110的近端114延伸的導向狹槽140。該朝向內的力通過樞轉點135或支 點傳遞,在外管110的遠端116上產生向外擴展的力,以便使外管110的遠端116可以包圍 和接合骨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更具體地,是為了允許外管110的遠端116展開,以 便使形成在外管110的遠端116上的接合部件130(例如,突起等)可以接合形成在骨固定 元件10上的本體部分20的外表面上的部件31 (例如,凹槽等)。去除外管110的近端114 處的朝向內的力,優選地導致自動關閉外管110的遠端116并且將形成在外管110上的接 合部件130接合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10上的部件31。應當注意到,不必將朝向內的力施加到外管110的近端114以使外管110接合本 體部分20 ;代替地,由于由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所允許的柔性,外管110的遠端116尺寸 可設定成并且可構造成能咬合在本體部分20上,并且接合部件130可以因此聯接到部件 31。參照圖8和9,外管110還優選地包括形成在外管110的內表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導 向凹槽145。更優選地,外管110包括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凹槽145。導向凹槽145優選 地從外管110的近端114與縱向軸線112平行地延伸。導向凹槽145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與形成在內管150的外表面151上的一個或多個突起162匹配并且與一個或多個懸臂接 合構件170匹配,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另外,參照圖3至9,并且如上所述,外管110還優選地包括一個或多個導向狹槽 140,并且更加優選地,包括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140,所述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 槽140布置在外管110的外表面中,并且從近端114沿著縱向軸線112延伸,以用于接收和 導引從內管150的外表面151突出的一個或多個銷177,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沿直徑 相對的導向狹槽140優選地與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對準,但是經由外管110的任一 側上的樞轉點135或支點與所述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分離。即,每個導向狹槽140 的縱向軸線優選地與每個狹槽120的縱向軸線平行和共線。此外,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 狹槽140優選地與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凹槽145對準和交迭。外管110還優選地在導向狹槽140的遠端處包括銷止動部148,所述銷止動部148 優選地位于靠近或鄰近近端114和遠端116之間一半的位置。銷止動部148橫向地延伸穿 過外管110,并且銷止動部148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接觸從內管150的外表面151突出的 一個或多個銷177,以防止內管150相對于外管110過度前進,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 如圖所示,銷止動部148可以只是樞轉銷135,以便通過銷止動部148接觸樞轉銷135而防 止內管150相對于外管110過度前進。或者,銷止動部148可以是與樞轉銷135分離和不 同的表面。參照圖3、8、8a和9,內管150優選地包括縱向軸線152、近端154、遠端156和內腔 158,所述內腔158從近端154延伸到遠端156。內管150還在內管150的遠端156處或附近 優選地包括一個或多個接合部件160,用于接合骨固定元件10的鎖定帽40。接合部件160 可以是現在或以后已知的用于將鎖定帽40聯接到內管150的遠端156的任何部件。例如, 內管150的遠端156可以包括形成在內管150的外表面151上的一對突起162。突起162 包括通道164和/或被通道164分開以用于接合懸臂接合構件170。懸臂接合構件170優 選地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延伸越過內管150的遠端156并且通過將懸臂接合構件170對 準在鎖定帽40上并且施加向下的力而咬合鎖定在鎖定帽40上。即,懸臂接合構件170的 內表面可以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咬合鎖定在鎖定帽40的外表面上,用于將鎖定帽40牢 固地聯接到內管150的遠端156。在使用中并且如上所述,突起162和懸臂接合構件170可 滑動地接收在形成在外管110的內表面中的導向凹槽145內。參照圖3和10,內管150的近端IM操作地聯接到可轉動的套管180。可轉動的套 管180優選地圍繞內管150布置。S卩,內管150優選地布置在形成在可轉動的套管180中 的內腔188中,如以下將更加詳細地說明。更加優選地,內管150聯接到可轉動的套管180, 以便使可轉動的套管180圍繞內管150的縱向軸線152的轉動不會使內管150轉動。在外 科醫生轉動可轉動的套管180的同時內管150并沒有轉動。由于以下說明的原因,內管150 的外表面151優選地包括形成在該表面上的肩部或唇部175。參照圖3和10,可轉動的套管180包括縱向軸線182、近端184、遠端186和內腔 188,所述內腔188從近端184延伸到遠端186。可轉動的套管180優選地還包括布置在可 轉動的套管的近端184處或附近的接合部件189,以便使外科醫生能夠將轉動力施加到可 轉動的套管180。接合部件189可以是在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任何部件,所述部件包括但不限 于外六角、內六角、螺紋等。當可轉動的套管180布置在內管150的外表面151上時,可轉動的套管180的遠端186優選地終止于形成在內管150的外表面151上的肩部或唇部175 附近并且優選地接觸所述肩部或唇部175。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可轉動的套管180的外表面 181上布置有螺紋190。螺紋190優選地從可轉動的套管180的遠端186延伸。螺紋190 的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當內管150和可轉動的套管180布置在形成在外管110中的內腔 118中時接合形成在外管110的內表面(優選地與近端114相鄰的內表面)上的對應螺紋 (未示出)。參照圖11至15,現在將說明使用復位工具100的示例性方法。根據需要在患者身 上切出切口。優選地,兩個或更多個骨固定元件10根據需要通過切口植入患者椎骨中。外 管110的遠端116聯接到骨固定元件10的每個預植入的本體部分20,如上所述。或者,在 骨固定元件10植入到患者的椎骨中之前,外管110可以聯接到骨固定元件10。如上所述, 內管150的遠端156聯接到鎖定帽40。脊柱桿45通過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插入,所述 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從外管110的遠端116橫向地延伸到外管110的縱向軸線112。或 者,在鎖定帽40聯接到內管150之前,脊柱桿45可以通過沿直徑相對的狹槽120插入。內 管150以及與其聯接的鎖定帽40繼而插入形成在外管110中的內腔118中。內管150可 滑動地在外管110中的內腔118中前進,直到形成在可轉動的套管180的外表面181上的 外螺紋190接合形成在外管110的內表面上的對應螺紋為止,在該處經由轉動力產生內管 150相對于外管110的進一步前進,所述轉動力經由例如形成在可轉動的套管180的近端 184處的接合部件189施加到可轉動的套管180。由于可轉動的套管180的轉動所導致的內管150相對于外管110的前進導致可轉 動的套管180的遠端186將力施加到形成在內管150的外表面151上的肩部或唇部175, 所述肩部或唇部175繼而導致內管150相對于外管110的非轉動的前進。這繼而使聯接到 內管150的遠端156的鎖定帽40前進成與脊柱桿45接觸,繼而使脊柱桿45進入形成在骨 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中的桿接收通道沈中。另外,內管150相對于外管110的前進 臨時地將鎖定帽40聯接到骨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由此將脊柱桿45保持在桿接收 通道沈內。通過從內管150的外表面151延伸的銷177與形成在外管110中的銷止動部 148接合而防止鎖定帽40和脊柱桿45相對于本體部分20的過度前進。可以通過諸如螺絲刀、星形螺絲刀、六角螺絲刀等驅動工具200插入通過分別形 成在可轉動的套管180、內管150和外管110中的內腔188、158和118中而實現鎖定帽40 到本體部分20的最終固定和脊柱桿45在骨固定元件10的桿接收通道沈內的固定。驅動 工具200的轉動優選地將鎖定帽40固定到骨固定元件10的本體部分20,以及使內管150 從鎖定帽40脫離。繼而去除驅動工具200和內管150,并且通過例如將力施加到外管110 的近端114而從本體部分20脫離外管110,如上所述。留下脊柱桿45固定在形成在骨固定 元件10中的桿接收通道沈中,所述骨固定元件10固定到患者的骨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應當理解,可以在沒有脫離廣泛的本發明的概念的情況下對 上述的實施例進行改變。因此,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于所公開的特殊實施例,而是意欲覆 蓋在如由本說明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桿復位和鎖定帽前進工具,用于將長形的脊柱桿復位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的本 體部分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并且用于將鎖定帽接合到所述本體部分,所述工具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包括限定內表面的內腔、近端和遠端,所述內腔從所述近端延伸到所述 遠端,所述遠端包括用于接合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的接合部件,所述內表面包括多 個螺紋;內管,所述內管包括近端、遠端和內腔,該內腔從所述近端延伸到所述遠端,所述內管 可滑動地布置在形成在所述外管中的內腔中,所述內管的遠端包括用于接合所述鎖定帽的 接合構件;和能轉動的套管,所述能轉動的套管包括近端、遠端和內腔,該內腔從所述近端延伸到所 述遠端,所述能轉動的套管可轉動地聯接到所述內管的近端,所述套管包括多個外螺紋,所 述多個外螺紋用于螺紋地接合形成在所述外管的內表面上的螺紋,以便使所述套管的轉動 導致所述內管相對于所述外管前進,并且因此向下地且非轉動地迫使所述鎖定帽和所述長 形的脊柱桿與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接合,以便將所述鎖定帽臨時地鎖定到所述骨固 定元件的本體部分并且從而將所述脊柱桿固定在形成在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中的 桿接收通道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外管還包括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所述一對沿直徑相對的狹槽從所述外管的遠端延伸,以便當 所述外管接合到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時,所述沿直徑相對的狹槽與形成在所述骨固 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對準,所述沿直徑相對的狹槽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使所述長形的 脊柱桿能夠穿過所述狹槽橫向地延伸;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所述一對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從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 以用于接收從所述內管的外表面突出的一個或多個銷,所述導向狹槽基本上與所述狹槽對 準;以及樞轉點,所述樞轉點縱向地定位在從所述外管的遠端延伸的每個所述沿直徑相對的狹 槽和從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的每個所述沿直徑相對的導向狹槽之間,以便使所述外管的遠 端能夠展開以便于與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接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樞轉點位于所述外管的近端和遠端之間的 大約一半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還包括銷止動部,所述銷止動部形成在所述外管中,用 于接觸從所述內管的外表面突出的一個或多個銷,以防止所述內管相對于所述外管過度前進。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外管還包括一個或多個導向凹槽,所述一個 或多個導向凹槽形成在所述外管的內表面中,所述導向凹槽從所述外管的近端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內管還包括一個或多個突起,所述一個或多 個突起形成在所述內管的外表面上,所述突起可滑動地接收在所述導向凹槽中。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其中,形成在所述內管的遠端上的所述接合部件包括 形成在所述內管的外表面上的一對突起,所述突起經由通道間隔開,所述通道操作地聯接 到接合構件,用于將所述鎖定帽聯接到所述內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一對突起和所述接合構件可滑動地接收在一個或多個導向凹槽中,所述一個或多個導向凹槽形成在所述外管的內表面中。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能轉動的套管包括內腔,該內腔用于接收所 述內管的至少一部分。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能轉動的套管操作地聯接到所述內管,以便使所述能轉動的套管的轉動不會使所述內管轉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內管還包括形成在所述內管的外表面上的肩部,用于當所述能轉動的套管布置在所述內管的外表面上時接觸所述能轉動的套管的 遠端。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還包括驅動工具,所述驅動工具能通過形成在所述外管、所述內管和所述能轉動的套管中的內腔前進,以便使所述驅動工具接合所述鎖定帽以 將所述鎖定帽固定到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工具,其中,所述套管還包括遠端器械接合部件,所述遠端 器械接合部件用于將轉動力施加到所述套管。
14.一種執行脊柱固定的方法,所述脊柱固定包括兩個或更多個復位工具和兩個或更 多個固定元件,用于使長形的脊柱桿前進到形成在每個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中的桿 接收通道中,并且用于將鎖定帽接合到每個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每個所述復位工具都 包括外管、內管和可轉動的套管,所述可轉動的套管操作地聯接到所述內管,所述方法包括 以下步驟(a)在患者體內的期望的位置處形成切口以接近患者的骨頭;(b)將兩個或更多個骨固定元件通過所述切口植入到所述患者的骨頭;(c)在步驟(b)中植入的每個所述骨固定元件上聯接所述復位工具中的一個的外管;(d)通過每個所述外管橫向地插入所述脊柱桿;(e)對于每個所述復位工具,將一個所述鎖定帽聯接到一個所述內管;(f)在所述鎖定帽聯接到所述內管的情況下將一個所述內管插入到形成在一個所述外 管中的內腔中,直到形成在所述能轉動的套管上的螺紋接合形成在所述外管上的對應螺紋 為止;以及(g)轉動所述能轉動的套管以使所述內管相對于所述外管進一步前進,直到所述脊柱 桿落座在形成在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中的桿接收通道內并且所述鎖定帽接合所述 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為止。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內管相對于所述外管前進,直到從所述 內管延伸的銷接觸形成在所述外管中的銷止動部為止。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h)將驅動工具插入到與所述鎖定帽接合,以便進一步相對于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 部分轉動所述鎖定帽,以將所述鎖定帽固定到所述本體部分,其中,所述驅動工具通過形成 在每個所述復位工具中的內腔插入。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驟(h)中的所述驅動工具的轉動還能使所 述內管從所述鎖定帽脫離。
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驟(c)要求將力施加到每個所述外管的近端 以展開所述外管的遠端,以便使所述外管能夠包圍和接合所述骨固定元件的本體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后部脊柱固定的復位工具,以幫助將縱向的脊柱桿插入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復位工具優選地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尺寸設定成并且構造成橫向地接收脊柱桿,外管操作地聯接到骨固定元件;內管,所述內管操作地聯接到鎖定帽并且可滑動地布置在外管內;和可轉動的套管,所述可轉動的套管用于使內管相對于外管可轉動地前進,以使脊柱桿前進到形成在骨固定元件中的桿接收通道中,并且將鎖定帽聯接到骨固定元件,由此將桿固定到骨固定元件中。
文檔編號A61B17/88GK102149344SQ200980135231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2日
發明者H·魯施曼, P·斯蒂爾 申請人:斯恩蒂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