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下頜骨重建腓骨塑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口腔頌面修復重建外科手術中使用的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
背景技術:
血管化腓骨組織瓣正逐步成為下頌骨重建的主力皮瓣,而對移植腓骨的準確塑形,一直以來都是修復重建外科醫師面臨的一項棘手任務。傳統移植骨的塑形是參照預成形的下頌骨重建板或根據下頌骨切除標本、術前影像學資料憑臨床醫生經驗徒手進行的, 因此塑形往往不夠準確且需要多次磨改調整。近年來隨著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的發展,應用商業化的手術規劃軟件(Surgicase等)可實現個體化手術模擬、以及移植骨切割模板定制等,極大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和效果,但制作成本昂貴且關鍵技術為國外公司所壟斷,不易推廣。下頌骨為一不規則的馬蹄形管狀骨體,分為垂直部和水平部兩個部分。水平部由體部及頦部組成,有研究顯示其外形線類似拋物線結構,是下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難點所在。通常對下頌骨水平段重建移植骨的塑形有“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法,主要的參考依據是手術標本或是下頌骨預成形的模板,如下頌骨重建板等,顯然分段越多重建下頌骨的形態越接近原形,但卻增加了操作難度和移植骨段失血管化的風險。因此傳統塑形法操作的臨床隨意性大、穩定性差,且移植骨段與重建板間通常存在較大間隙,不利固定。 近年來應用商業化的計算機輔助外科軟件(Surgicase)生產定制個體化的移植骨塑形模板已見報道,但其制作周期長,價格昂貴,相關技術更是為國外公司所壟斷,不易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依據下頌骨的塑形參數設計的通用型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公開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調節螺絲,所述弓形槽包括前側面、底面和后側面,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弓形槽前側面,并在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弓形槽前側面的一端設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設置三個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由設置在底面的直線槽以及設置在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截骨角組成,所述截骨角為 ν形槽,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與所述直線槽相連通,所述三個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間為頦角截骨槽,頦角截骨角大小為陽度一65度,兩端為下頌體角截骨槽,下頌體角截骨角大小為35度一45度,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間的距離為2. 5厘米一3. 5厘米。作為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頦角截骨角為60度,所述下頌體角截骨角為40度。作為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間的距離為3. 0厘米。作為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托槽呈U型,作為又一個優選實施例,在U型托槽張口處設置突出狀鋸齒。作為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弓形槽后側面朝向槽內一面設置阻力槽。
作為又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弓形槽后側面設置可視窗;所述弓形槽底面設置可視窗。作為又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調節螺絲為四個。本發明的理論基礎
一、下頌骨由垂直部和水平部所構成,下頌骨水平部由下頌體部和頦部組成,研究報道其外形線類似拋物線結構,是下頌骨重建移植骨塑形的難點。臨床實踐發現下頌骨水平部在頦孔(Men)以后幾乎呈現直線結構,而位于頦孔之間的下頌頦部曲度較大,并以頦前點 (Pg)為最,因此頦孔點和頦前點成為下頌骨水平部的外形拐點,可進一步將下頌骨水平部簡化為四條對稱的線性結構Go-Mem,Men-Pg, Pg-Men', Men’-Go’,這也是下頌骨水平部 “四段式”塑形的基礎。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下頌骨形態的顯著差異主要在于其結構的長度 (ρ<0· 05),而非結構的曲度(ρ>0. 05)。二、標準差和變異系數是統計學反映個體離散程度的常用指標,變異系數主要應用于計量單位不同資料間的比較。研究對55例正常成年下頌骨的三維測量發現,盡管下頌骨線性變量的性別差異顯著,但是不同性別下頌頦長(Men-Pg)的均值和標準差都為最小, 說明了下頌頦長的個體差異相對其他線性變量最不明顯。而在下頌骨的角度變量(體角、頦角)的分析中發現其變異系數普遍小于線性變量,這同樣也說明了下頌骨的角度變量個體差異小,見表1,2。因此確立了下頌骨塑形參數下頌體角、頦角、下頌頦長。表1 下頌骨外形變量(線性/角度)的定義和表示 〒頌骨外形變量I定義
權利要求
1.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調節螺絲,所述弓形槽包括前側面、底面和后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弓形槽前側面,并在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弓形槽前側面的一端設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設置三個截骨槽,所述截骨槽由設置在底面的直線槽以及設置在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截骨角組成,所述截骨角為ν形槽,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截骨角大小相同且與所述直線槽相連通,所述三個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間為頦角截骨槽,頦角截骨角大小為55度一65度,兩端為下頌體角截骨槽,下頌體角截骨角大小為35度一45度,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間的距離為2. 5厘米一3. 5厘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頦角截骨角為60度,所述下頌體角截骨角為4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間的距離為3.0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呈U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托槽張口處設置突出狀鋸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后側面朝向槽內一面設置阻力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后側面設置可視窗。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槽底面設置可視窗。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下頌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螺絲為四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下頜骨重建腓骨塑形板,包括弓形槽和調節螺絲,調節螺絲穿過弓形槽前側面,并在所述調節螺絲穿過弓形槽前側面的一端設置托槽,所述弓形槽設置三個截骨槽,三個截骨槽大小和位置按如下排列,中間為頦角截骨槽,頦角截骨角大小為55度—65度,兩端為下頜體角截骨槽,下頜體角截骨角大小為35度—45度,所述前側面和后側面間的距離為2.5厘米—3.5厘米。本發明根據對正常成年下頜骨的形態學分析,發現其內在的普遍性規律,確定了下頜骨水平部塑形參數,依此設計生產通用腓骨塑形板,從而實現下頜骨水平部重建移植腓骨的快速“四段式”塑形。
文檔編號A61B17/56GK102462530SQ20101053799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明者張陳平, 徐立群, 馬繼壯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