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隱蔽式小鉤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隱蔽式小鉤刀。
背景技術:
狹窄性腱鞘炎,是反復摩擦致使鞘管肥厚狹窄引起的疾病。反復伸屈握捏作業易 患此病。男性多見。發生于指屈肌腱鞘者又名扳機指,掌指關節掌側壓痛,屈伸指時引起彈 響。發生于橈骨莖突者又稱凱爾萬氏病,為拇短伸肌腱及拇長展肌腱腱鞘炎。局部壓痛、四 指握住拇指并尺偏腕時引起疼痛。膠原疾病也伴此病。幼兒先生性鞘管狹窄者偶見于拇長 屈肌腱。休息或皮質激素局部封閉有效。無效時行腱鞘切開術。現有技術中進行腱鞘切開術時,采用的是平口小針刀,由于其刀身、刀刃鋒銳,進 入人體組織時,容易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對患者不利。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隱蔽式小鉤刀。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隱蔽式小鉤刀,包括刀柄、刀身和刀鞘,其中,刀柄連接在刀身后端,刀身前端 設有鉤型刀,刀鞘活動套在刀身上,刀鞘前端設有凹槽,刀身前端的鉤型刀位于凹槽內。所述刀鞘活動套在刀身上,刀身可在刀鞘內前后滑動;刀身可以為扁長形,也可以 為圓柱形或其它任意形狀,只要保證刀身可在刀鞘內前后滑動,且不能轉動即可。所述刀柄上可以設有或刻有表示鉤型刀刀刃方向的標志,以便使用時醫生能夠掌 握刀刃的方向,便于手術的進行,防止出錯。所述刀鞘前端為流線型設計,以便進刀時方便進入,防止周圍組織受到損傷。使用進行狹窄性腱鞘炎手術時,先常規消毒,蓋無菌洞巾,用普魯卡因或2% 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然后對本實用新型的隱蔽式小鉤刀消毒,消毒后,進入人體組織 內,刀口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進入結節處,深達腱鞘,然后將刀柄向前推,使鉤型刀從凹槽 中伸出,而后縱向切割腱鞘狹窄部位,松解狹窄,其松解程度以扳機征消失為準,此時患指 伸屈可恢復正常。切割完畢后,將鉤型刀回復到凹槽內,原路退出刀即可。如狹窄剝離不完 全,可從原路進刀,再行切開剝離,也可分次剝離,在第1次切割后1周重復治療1次。術畢, 局部無菌包扎,3天內保持清潔,以防感染。本實用新型的隱蔽式小鉤刀,采用了刀鞘的形式將鋒利的刀刃包住,在刀進入人 體組織內時,對周圍組織無損傷或損傷較小。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于皮下粘連組織的剝離。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果好等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刀柄;2、刀身;3、鉤型刀;4、刀鞘;5、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隱蔽式小鉤刀,包括刀柄1、刀身2和刀鞘4,如圖1所示,其中,刀柄1連接在 刀身2后端,刀身2前端設有鉤型刀3,刀鞘4活動套在刀身2上,刀鞘4前端設有凹槽5, 刀身2前端的鉤型刀3位于凹槽5內。所述刀鞘4活動套在刀身2上,刀身2可在刀鞘4內前后滑動。所述刀鞘4前端為流線型設計,以便進刀時方便進入,防止周圍組織受到損傷。使用進行狹窄性腱鞘炎手術時,先常規消毒,蓋無菌洞巾,用普魯卡因或2% 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然后對本實用新型的隱蔽式小鉤刀消毒,消毒后,進入人體組織 內,刀口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進入結節處,深達腱鞘,然后將刀柄1向前推,使鉤型刀3從 凹槽5中伸出,而后縱向切割腱鞘狹窄部位,松解狹窄,其松解程度以扳機征消失為準,此 時患指伸屈可恢復正常。切割完畢后,將鉤型刀3回復到凹槽5內,原路退出刀即可。如狹 窄剝離不完全,可從原路進刀,再行切開剝離,也可分次剝離,在第1次切割后1周重復治療 1次。術畢,局部無菌包扎,3天內保持清潔,以防感染。
權利要求一種隱蔽式小鉤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刀身和刀鞘,其中,刀柄連接在刀身后端,刀身前端設有鉤型刀,刀鞘活動套在刀身上,刀鞘前端設有凹槽,刀身前端的鉤型刀位于凹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隱蔽式小鉤刀,包括刀柄、刀身和刀鞘,其中,刀柄連接在刀身后端,刀身前端設有鉤型刀,刀鞘活動套在刀身上,刀鞘前端設有凹槽,刀身前端的鉤型刀位于凹槽內。本實用新型的隱蔽式小鉤刀,采用了刀鞘的形式將鋒利的刀刃包住,在刀進入人體組織內時,對周圍組織無損傷或損傷較小。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于皮下粘連組織的剝離。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果好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B17/3211GK201675988SQ20102012101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日
發明者曹相燕, 楊厚瑞, 沈元新, 蔣洪偉, 袁良忠 申請人:蘭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