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負壓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可產生負壓的醫療器具。
背景技術:
在外科手術后,創腔內滲出液的引流很關鍵,負壓吸引可很好的解決問題。但 以往負壓產生方法有負壓氣囊、負壓引流瓶、直接與負壓吸痰裝置連接等方法。但上述 方法均有弊端,負壓氣囊產生負壓不穩定,引流效果不好。負壓引流瓶負壓產生效果尚 好,但引流瓶較大,病人變換體位時使用不方便,無法攜帶。直接與負壓吸痰裝置連 接,病人無法變換體位,無法翻身和走動,給生活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產生負壓、使用簡單的便攜式負壓引流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包括活塞桿、活塞腔;活塞桿上設置有與其中心 軸線相垂直的、用于插入固定棒的通孔;活塞腔尾翼處設置有一端與尾翼連接、另一端 與固定棒連接的塑料條。當本實用新型與引流管連接后,抽拉活塞桿產生負壓,固定棒穿入活塞桿上的 通孔,卡住注射器外殼固定內芯,維持負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負壓產生穩定、便于攜帶和更換,不受體位變化 影響,操作攜帶方便,使用簡單,科學實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活塞腔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活塞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活塞腔為注射器針筒;活塞桿為注射器推桿,材質均為硬塑料。針筒 前端1為乳頭,直徑為0.4厘米,內徑0.2厘米,使用時與引流管相連;針筒管腔2直徑 2厘米、內徑1.9厘米;針筒尾翼3厚0.2厘米,左右突出管腔0.7厘米。與針筒尾翼3 相連的質韌塑料條4,長2厘米、寬0.25厘米,厚0.1厘米,起連接針筒尾翼3與圓棒5 的作用。硬塑料實心圓棒5直徑0.2厘米,長3.2厘米,抽吸負壓產生后插入圓孔8內固 定維持負壓。圓孔8位于推桿正中、距推桿活塞頂端4厘米處,直徑0.25厘米。7為推 桿翅片,9為推桿尾翼。圖2中,1為針筒前端,2為針筒管腔,3為針筒尾翼,4為塑料條,5為圓棒。圖3中,推桿活塞6為橡皮包裹硬塑料,厚1厘米,與注射器針筒管腔內壁緊密接觸。推桿翅片7為相互垂直的硬塑料片,厚0.1厘米,與針筒管腔內壁接觸,維持推桿 穩定。推桿尾翼9為直徑2.1厘米,厚0.2厘米的圓形硬塑料片,與推桿翅片7相連。8 為圓孔。
權利要求1. 一種便攜式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桿、活塞腔;活塞桿上設置有與 其中心軸線相垂直的、用于插入固定棒的通孔;活塞腔尾翼處設置有一端與尾翼連接、 另一端與固定棒連接的塑料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攜式負壓引流器。包括活塞桿、活塞腔;活塞桿上設置有與其中心軸線相垂直的、用于插入固定棒的通孔;活塞腔末端扶手處設置有一端與扶手連接、另一端與固定棒連接的質韌塑料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負壓產生穩定、便于攜帶和更換,不受體位變化影響,操作方便,使用簡單。
文檔編號A61M27/00GK201791234SQ20102015959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日
發明者李曉萍, 王萬林, 王小波, 范月月, 郭停 申請人: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