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安全式預充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安全式預充注射器。
技術背景在醫護人員及醫療廢棄物處理人員進行醫療或護理工作時,常因注射器的使用不 當或大意疏忽,導致被注射器針頭刺傷,進而可能感染各種血液性傳染性疾病。據統計,全 世界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病例數高達130萬例,直接醫療費用更是高達幾億美 元。目前,雖已經有各種不同的安全自毀式注射器出現,然而,目前并未有應用于預充注射 器(已預先裝填好預定劑量之藥劑)方面。由于預充注射器具有注射劑量準確、保存性較 佳及使用方便的優點,在某些講究劑量準確,或是成本較高的藥劑或疫苗注射時,使用注射 完畢后會強制自毀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在未來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式預充注射器,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生產工 藝簡單,為現有預充注射器,提供了無法重復使用的強制自毀功能及不會刺傷醫務人員的 安全功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包括一注射 器本體、一針頭及一芯桿。注射器本體具有相對于兩端的一注射針結合部及一芯桿結合部, 注射器本體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可填充一預定劑量的注射劑液。針頭包括一注射針及 一膠塞,注射針具有一針孔且穿置結合在膠塞,且膠塞緊密結合在該注射器本體的容置空 間中鄰近注射針結合部處,使注射針一端由注射器本體的注射針結合部穿出。芯桿具有一 頭部及一尾部,是經由其頭部裝設的保護膜膠塞緊迫結合在注射器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并 可由芯桿的尾部施力使芯桿的頭部向前推進。頭部裝設有一保護膜膠塞且其內部裝設有一 回拉部,回拉部是受到保護膜膠塞隔絕以避免注射前與注射劑液接觸。當芯桿的頭部推進 到底,使針頭的注射針穿破頭部的保護膜膠塞并進入其內部,同時使針頭的膠塞塞入芯桿 頭部內,使回拉部咬合住針頭的膠塞,再將芯桿往回拉,使針頭的注射針及膠塞縮入注射器 本體內部,達到無法再次使用的強制自毀功能,同時也避免使用完的針頭的注射針暴露在 外,誤刺傷醫務人員。經由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可提供一種注射劑量準確且具備高度安全性 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同時,藉由膠塞與保護膜膠塞的丁基橡膠材質,以及注射器本體的玻 璃材質的使用,可使其中的注射劑液不會產生變質現象,具有和藥液或是疫苗同時保存的 優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合剖視圖;[0008]圖3A ;3B為本實用新型芯桿與針頭未結合及結合后的局部剖視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回拉嵌片的立體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多層咬合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針頭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剖視圖;圖中100安全式預充注射器 1注射器本體芯桿 11注射針結合部 12芯桿結合部 13容置空間2、加針頭21注射針211針孔212槽部22膠塞221卡合部3芯桿 31頭部311保護膜膠塞312凸部32尾部33a回拉嵌片 331嵌腳332嵌腳凸部 3 多重咬合結構34折點4護套L注射劑液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 2所示,本實用新型安全式預充注射器的分解立體圖及結合剖視圖。本 實用新型安全式預充注射器100,包括有注射器本體1,一針頭2、一芯桿3及一護套4。注射器本體1的材質是玻璃,具有相對于兩端的一注射針結合部11及一芯桿結合 部12,注射器本體1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3,在容置空間13中可填充一預定劑量的注射 劑液L (例如可以是疫苗或其他藥劑)。針頭2包括一注射針21及一膠塞22,注射針21具有一針孔211且穿置結合在膠 塞22。膠塞22的材質為丁基橡膠,緊密結合在注射器本體1的容置空間13中鄰近注射針 結合部11處,使注射針21 —端由注射器本體1的注射針結合部11穿出。芯桿3具有一頭部31及一尾部32,芯桿3是經由其頭部31緊迫結合在注射器本 體1的容置空間13內。在注射時,可由芯桿3的尾部32施力使芯桿3的頭部31向前推 進,將注射劑液L由注射針21的針孔211輸出。芯桿3的頭部31裝有一材質為丁基橡膠 的保護膜膠塞311,且其內部裝設有一回拉部(本實施例中是一具有復數個嵌腳331的回拉 嵌片33a)。回拉嵌片33a是受到保護膜膠塞311隔絕以避免在注射前與注射劑液L接觸。 另外,芯桿3的預定位置更形成有一折點34,在芯桿3回拉后可對其施力并由折點34位置 折斷(圖未示)。護套4是套合在注射器本體1的注射針結合部11前端,可避免針頭2的注射針21 暴露,同時可維持其氣密狀態。圖3A ;3B所示,當注射完成后,使用者即可順勢將芯桿3的頭部31推進到底,使 針頭2的注射針21穿破頭部31的保護膜膠塞311并進入其內部,同時使針頭2的膠塞22 塞入頭部31內,使回拉嵌片33a的嵌腳331咬合住針頭2的膠塞22,再將芯桿3往回拉,使 針頭2的注射針21及膠塞22縮入注射器本體1內部,達到無法再次使用的強制自毀功能, 同時也避免使用完的針頭的注射針暴露在外,誤刺傷醫務人員。如圖4A所示,回拉嵌片33a向外延伸有復數個嵌腳凸部332,以使回拉嵌片33a可 穩固結合在芯桿3的頭部31內。而藉由其復數個對稱形成、且具有一預定上揚角度的嵌腳 331,是可如圖;3B中所示,緊密地咬合針頭2的膠塞22。如圖4B所示,回拉部也可以是一種具有復數個嵌腳331的多重咬合結構33b,其作用與前述回拉嵌片33a相同。然而,其多層次的咬合結構可將膠塞更為緊密地咬住。本發 明雖在此僅揭露兩種不同態樣的回拉部,然而,并非僅限于此,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形式回 拉部亦為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如圖5所示,針頭加的注射針21側面預定位置開設有至少一槽部212 (或可為一 開孔),且槽部212連通在該注射針21的針孔211。此種設計最大用意在于可避免在注射 完畢后有過多殘液殘留的情形。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主要特點是膠塞22前端可形成一卡合部221 (例如為倒 勾狀結構),且芯桿3的頭部31更可形成有一凸部312.卡合部221的倒勾結構主要在防止 膠塞22在與回拉嵌片33a咬合后發生脫落,而芯桿3的頭部31的凸部312主要可防止回 拉嵌片33a在咬合回拉時脫落。藉由此種結構的設計,更可有效的減少安全預充式注射器 配件在咬合后產生脫落的情形。由以上實施例可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確具產業上的利用價 值,解決了目前預充注射器在使用上,具備強制自毀和安全的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包括一注射器本體,具有相對于兩端的一注射針結合部及一芯桿結合部,該注射器本體內 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可填充一定預定劑量的注射劑液;一針頭,包括一注射針及一膠塞,該注射針具有一針孔且穿置結合在該膠塞,且該膠塞 緊密結合在該注射器本體的容置空間中鄰近該注射針結合部處,使該注射針一端由該注射 器本體的注射針結合部穿出;一芯桿,具有一頭部及一尾部,該芯桿是經由其頭部緊迫結合在該注射器本體的容置 空間內,并可由該芯桿的尾部施力使該芯桿的頭部向前推進,該頭部裝有一保護膜膠塞,且 其內部裝設有一回拉部,該回拉部是受到該保護膜膠塞隔絕以避免在使用前與注射劑液接 觸;其中當該芯桿的頭部推進到底,使針頭的注射針穿破該頭部的保護膜膠塞并進入其內 部,同時使該針頭的膠塞塞入該頭部內,使該回拉部咬合住該針頭的膠塞,再將該芯桿連同 咬合的針頭往回拉使該針頭的注射針縮入注射器本體內部,避免使用完的該針頭的注射針 暴露在外肇生危險性。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回拉部為一具有復數個嵌腳的回 拉嵌片。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回拉嵌片向外延伸有復數個凸部, 使該回拉嵌片穩固結合于該芯桿的頭部內。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回拉部為一具有復數個嵌腳的多 重咬合結構。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更包括一護套,系套合在該注射器本體的 注射針結合部,避免該針頭的注射針暴露并維持其氣密狀態。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芯桿的預定位置更形成有一折點, 在該芯桿回拉后可對該芯桿施力由該折點位置折斷。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注射針側面預定位置開設有至少 一槽部,且該槽部連通于該注射針的針孔。
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注射器本體的材質為玻璃。
9.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膠塞的材質系為丁基橡膠。
10.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針頭的膠塞前端更形成有卡合部。
11.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式預充注射器,其中,該芯桿的頭部更形成有一凸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安全式預充注射器,主要包括一注射器本體、一針頭及一芯桿。注射器本體具有相對于兩端的一注射針結合部及一芯桿結合部,注射器本體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并可填充一預定劑量的注射劑液。針頭包括一注射針及一膠塞,注射針具有一針孔且穿置結合在膠塞,且膠塞緊密結合在該注射器本體的容置空間中鄰近注射針結合部處,使注射針一端由注射器本體的注射針結合部穿出。芯桿具有一頭部及一尾部,經由其頭部緊迫結合在注射器本體的容置空間內,并可由芯桿的尾部施力使芯桿的頭部向前推進。頭部裝設有一保護膜膠塞且內部裝設有一回拉部,回拉部是受到保護膜膠塞隔絕以避免在使用前與注射劑液接觸。當芯桿的頭部推進到底使針頭的注射針穿破頭部的保護膜膠塞并進入其內部,同時使針頭的膠塞塞入頭部內,使回拉部咬合于針頭的膠塞,再將芯桿往回拉,使針頭的注射針及膠塞縮入注射器本體內部,達到無法再次使用的強制自毀功能,同時也避免使用完的針頭的注射針暴露在外,誤刺傷醫務人員。
文檔編號A61M5/32GK201823132SQ20102057949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6日
發明者李敦基 申請人:李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