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摩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長期臥床病人且缺乏運動而使血液得不到充分循環的病人腿部按摩器。
背景技術:
公知的,長期臥床的病人因為活動不方便而導致腿部的血液不循環,從而影響身體的恢復;目前的做法是,對腿部進行熱敷或按摩,以便促使血液得到正常的循環,從而實現康復的目的;由于長期臥床病人在同一姿勢下身體得不到活動,致使身體出現肌肉萎縮、 座瘡等癥狀,加大了家屬的護理難度,更不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復。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使病人的腿部下側與“U”形板上的柔性按摩柱產生摩擦,由摩擦力產生熱能,由熱能促使病人肌肉得到按摩,并促進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環。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包括“U”形板、柔性按摩柱、支撐桿和底座,在“U”形板的內側弧面上勻部柔性按摩柱,所述“U”形板的兩側中部通過軸分別活動連接支撐桿,在兩個支撐桿的下端分別通過軸連接底座兩側上部的桿座,所述底座呈長方形或長圓形。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所述柔性按摩柱呈圓柱形、圓弧形或圓錐形。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所述柔性按摩柱后部設置有插柱,插柱與固定孔插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將按摩器放置在病人的小腿下側,通過牽拉病人的小腿,使病人腿部的肘關節得到活動;或將病人的腿部放在“U”形板上,并固定 “U”形板,來回推拉病人腿部,使病人的腿部下側與“U”形板上的柔性按摩柱產生摩擦,由摩擦力產生熱能,由熱能促使病人肌肉得到按摩,并促進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軸;2、柔性按摩柱;3、“U”形板;4、固定孔;5、支撐桿;6、底座;7、桿座。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護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的一切變化和改進;結合附圖1中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包括“U”形板3、柔性按摩柱2、支撐桿
35和底座6,在“U”形板3的內側弧面上勻部柔性按摩柱2,所述“U”形板3的兩側中部通過軸1分別活動連接支撐桿5,在兩個支撐桿5的下端分別通過軸1連接底座6兩側上部的桿座7,所述底座6呈長方形或長圓形;所述柔性按摩柱2呈圓柱形、圓弧形或圓錐形;所述柔性按摩柱2后部設置有插柱,插柱與固定孔4插接。 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將按摩器放置在病人的小腿下側, 通過牽拉病人的小腿,使病人腿部的肘關節得到活動;或將病人的腿部放在“U”形板3上, 并固定“U”形板3,來回推拉病人腿部,使病人的腿部下側與“U”形板3上的柔性按摩柱 2產生摩擦,由摩擦力產生熱能,由熱能促使病人肌肉得到按摩,并促進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權利要求1.一種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包括“U”形板(3)、柔性按摩柱O)、支撐桿(5)和底座 (6),其特征是在“U”形板(3)的內側弧面上勻部柔性按摩柱0),所述“U”形板(3)的兩側中部通過軸(1)分別活動連接支撐桿(5),在兩個支撐桿( 的下端分別通過軸(1)連接底座(6)兩側上部的桿座(7),所述底座(6)呈長方形或長圓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其特征是所述柔性按摩柱( 呈圓柱形、圓弧形或圓錐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其特征是所述柔性按摩柱(2)后部設置有插柱,插柱與固定孔(4)插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臥床病人腿部按摩器,在“U”形板(3)的內側弧面上勻部柔性按摩柱(2),所述“U”形板(3)的兩側中部通過軸(1)分別活動連接支撐桿(5),在兩個支撐桿(5)的下端分別通過軸(1)連接底座(6)兩側上部的桿座(7),所述底座(6)呈長方形或長圓形;本實用新型使病人的腿部下側與“U”形板上的柔性按摩柱產生摩擦,由摩擦力產生熱能,由熱能促使病人肌肉得到按摩,并促進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環。
文檔編號A61H7/00GK201968973SQ20102066993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0日
發明者王華君 申請人:王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