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特別是涉及一種以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的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
背景技術: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全世界每年死于腹瀉的兒童高達500 萬 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見病、多發病,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小兒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1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 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目前治療本病西藥甚多,主要通過抗生素止瀉,但是兒童使用抗生素副作用很大, 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該藥物由中藥組成,具有益氣健脾、和中止瀉、利水滲濕的功效,對小兒腹瀉的治療可以起到見效快、副作用小的目的。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獲得的 炒山藥 12 18 炒薏苡仁 12 18
炒扁豆 12 18 滑石 4 6。可以將上述藥物制成藥劑學上的任何一種劑型,如片劑、丸劑、散劑、膠囊劑等,本發明優選的劑型是散劑。本發明散劑的具體制備方法
將上述藥物按所述重量份數混合均勻,粉碎成100 120目的藥粉,滅菌消毒制得散劑產品。中醫認為,小兒腹瀉多因脾胃虛弱則運化不足所致,升降失調,清濁不分,故見腹瀉、脘腹痞悶。治療原則因為益氣健脾、和中止瀉、利水滲濕。炒山藥補脾益氣;炒扁豆補脾和中、化濕;炒薏苡仁除濕健脾;滑石滲濕止瀉。諸藥合用,可以起到益氣健脾、和中止瀉、 利水滲濕的功效。用于治療小兒腹瀉的治療可以起到見效快、副作用小的目的。為進一步考察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選擇42例小兒腹瀉患者對本發明藥物的療效進行了臨床觀察。將42例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2例,對照組20例。全部病例均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小兒腹瀉。診斷標準1.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 5次,多達10次以上,呈淡黃色,如蛋花湯樣,或色褐而臭, 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熱,口渴等癥;
2.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的病史;
3.重者腹瀉及嘔吐較嚴重者,可見小便短少,體溫升高,煩渴神萎,皮膚干癟,因門凹陷,目珠下陷,啼哭無淚,口唇櫻紅,呼吸深長,腹脹等癥;
4.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球,少量紅白細胞;
5.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等生長,或分離輪狀病毒等;
6.重癥腹瀉有脫水、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思密達,口服,一次1袋,分3次服用。治療組采用本發明散劑藥物進行治療,每日2次,每次10克。15天為一個療程,共使用2個療程。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小兒腹瀉的療效標準,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大便鏡檢無異常,病原學檢查陰性;有效大便次數及水份減少,全身癥狀改善。大便鏡檢脂肪球或紅、白細胞偶見;無效大便次數及水份未改善,或癥狀加重。兩組病例治療后療效比較結果見表1。表1兩組病例治療后療效比較
組別例數痊愈η (%)有效η (%)無效η (%)總有效率η (%)對照組2010 (50)5 (25)5 (25)15 (75)治療組2216 (72. 7)5 (22. 7)1 (4.6)21 (95.4)
統計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顯著,/X0. 05。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取精選、清水洗凈的炒山藥120g、炒薏苡仁120g、炒扁豆120g、滑石40g混合均勻,粉碎成100 120的藥粉,菌消毒制得散劑產品。實施例2
取精選、清水洗凈的炒山藥180g、炒薏苡仁180g、炒扁豆180g、滑石60g混合均勻,粉碎成100 120的藥粉,菌消毒制得散劑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獲得 炒山藥 12 18 炒薏苡仁 12 18炒扁豆 12 18 滑石 4 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其特征是將所述藥物制成散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取精選、清水洗凈的炒山藥、炒薏苡仁、炒扁豆、滑石混合均勻,粉碎成100~120的藥粉,菌消毒制得散劑產品。本發明藥物具有益氣健脾、和中止瀉、利水滲濕的功效,對小兒腹瀉的治療可以起到見效快、副作用小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P1/12GK102302702SQ20111023770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王晉 申請人:王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