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一般采用1、卡波羅孟有頭暈、惡心、關節痛;靜脈注射時可見面部潮紅、胸部發熱、心悸等。2、硝酸甘油①用藥后由于顱內血管緊張度減低,可致搏動性頭痛,尚可致頭昏、眩暈;②血管擴張而有舌燒灼感、臉部充血、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擴張眼內血管而增加眼壓,故青光眼患者忌用;③長期應用可發生耐藥性;④靜脈注射時必需嚴密監測血壓、心率。3、雙嘧達莫有上腹不適或惡心,頭痛、頭暈較常發生,偶有過敏性皮疹、低血壓。急性心肌梗死時慎用。4、亞硝酸異戊酯過量產生較多的變性血紅蛋白,可致缺氧性貧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需要亞甲藍廣ang/kg作5min以上的靜脈注射, 或吸氧及輸血。5、尼可地爾可見頭痛、頭暈、惡心。面紅、乏力、食欲減退。青光眼、孕婦、 嚴重肝功能不良者慎用。6、哌克昔林服用初期有頭暈、頭痛、眼花、惡心、嘔吐、震顫、乏力等。大劑量可使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可使糖尿病人發生低血糖,故肝、腎病及糖尿病患者禁用。7、硝酸異山梨脂有惡心、嘔吐、不安、蒼白、出汗甚至虛脫,偶有皮疹,甚至剝脫性皮炎。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胸痹是指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氣不得臥為主癥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胸痹的臨床表現最早見于《內經》。《靈樞 五邪》篇曾經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素問 藏氣法時論篇》亦說“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靈樞 厥論》篇還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這種真心痛講的就是胸痹的重證。病因病機胸痹日久,氣陰兩虛,氣虛則無以行血,陰虛則脈絡不利,均可使血行不暢,氣血瘀滯而發本病。臨床表現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偏紅或有齒印,脈細弱無力,或結代。它的技術方案為取人參9重量份、干地黃6重量份、小麥9重量份、玉竹6重量份、 甘草9重量份、龍眼肉6重量份、北沙參6重量份、白術3重量份、白芍藥6重量份、白扁豆3 重量份、西洋參6重量份、麥門冬3重量份、楊梅6重量份、雞子黃3重量份、枸杞子9重量份、黨參6重量份、桑椹子6重量份、黃芪3重量份、黃精3重量份、川芎6重量份、月季花3 重量份、丹參6重量份、鳳仙花6重量份、水蛭3重量份、水紅花子3重量份、地錦草3重量份、延胡索6重量份、自然銅6重量份、劉寄奴3重量份、紅花6重量份、杜鵑花3重量份、蘇木6重量份、皂角刺3重量份、沒藥6重量份、雞血藤3重量份、飴糖6重量份和大棗9重量
3份,將以上37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 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 該發明的優點是本方37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制作簡單,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人參、干地黃、小麥、玉竹、甘草、龍眼肉、北沙參、白術、白芍藥、白扁豆、西洋參、麥門冬、楊梅、雞子黃、枸杞子、黨參、桑椹子、黃芪、黃精以上19味藥具有安神定悸、納氣平喘、生津止渴、補中益氣、益腎補元、養心益脾、緩急止痛、調和藥性、補氣健脾之功效,在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川芎、月季花、丹參、鳳仙花、水蛭、水紅花子、地錦草、延胡索、自然銅、劉寄奴、紅花、杜鵑花、蘇木、皂角刺、沒藥、雞血藤,以上16味藥具有行氣開郁、活血止痛、去瘀止痛、散血破癥、潤燥滑腸之功效,在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飴糖甘, 溫。入脾、胃、肺經。緩中止痛、益氣補虛、生津潤燥、主補虛乏、消骨化刺。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大棗甘、溫。入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人參、干地黃、小麥、玉竹、甘草、龍眼肉、北沙參、白術、 白芍藥、白扁豆、西洋參、麥門冬、楊梅、雞子黃、枸杞子、黨參、桑椹子、黃芪、黃精、川彎、月季花、丹參、鳳仙花、水蛭、水紅花子、地錦草、延胡索、自然銅、劉寄奴、紅花、杜鵑花、蘇木、 皂角刺、沒藥、雞血藤,飴糖、大棗這37味藥配伍應用,共同起到納氣平喘、生津止渴、補中益氣、益腎補元、養心益脾、緩急止痛、補氣健脾、活血止痛、去瘀止痛、散血破癥、潤燥滑腸、 利氣寬胸散結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最佳配方。人參甘、 微苦,溫。入脾、肺經。益氣救脫、安神定悸、培補氣血、納氣平喘、生津止渴、補中益氣、益腎補元、扶正去邪。干地黃甘、苦,涼。入心、肝、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逐血痹,治療胎動不安。小麥甘,涼。入心、脾、腎經。養心益脾、清熱潤燥、止血散血。玉竹甘,平。入肺、胃經。養陰潤燥、補腎防衰、扶正截瘧。甘草甘、平;無毒。入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龍眼肉甘,溫。入心、脾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肺止咳。北沙參甘、淡,微寒。入肺、脾、胃經。養陰益胃、養陰清肺。白術苦、 甘,溫。入脾、胃經。補氣健脾、燥濕化痰、利水退腫、祛風散寒、固表止汗、益氣安胎。白芍藥苦、酸,微寒。入肝、脾經。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平抑肝陽。白扁豆甘、微溫。 入脾、胃經。化濕解暑、健脾和中、除濕止帶、生津止渴、解毒、消積化癥。西洋參辛、甘、苦, 寒。入心、肺、胃、腎、大腸經。補氣益陰、清熱生津、清熱止血。麥門冬甘、微苦,寒。入肺、 胃、心經。養陰潤肺、清熱除煩、益胃生津、涼血止血。楊梅甘、酸,溫。入脾、胃、肝經。養陰生津、和胃消食。雞子黃甘,平。入心、腎經。滋陰潤燥、養血息風、清熱止痢、涼血止漏、 清熱消腫。枸杞子甘,平。入肝、腎經,兼入肺經。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黨參甘、平。入肺、脾經。益氣健脾、益氣生津、補氣除熱。桑椹子甘,寒。 入肝、腎、心經。補益肝腎、增液生津、滋陰養血、延年益壽。黃芪甘,微溫,無毒。入肺、脾經。補氣升陽、補氣攝血、補氣行滯、去瘀散結、益氣固表、補氣益陰、利水消腫、溫里散寒、托膿生肌、強體質、延年益壽。黃精甘,平,無毒。入脾、肺、腎經。治肺陰虛咳嗽、治肺癆咳血、益精壯筋骨、治內熱消渴、治脾胃虛弱。川芎辛、苦,溫。入肝、膽、膀胱、三焦經。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消腫排膿。月季花甘,溫。入肝經。活血調經、消腫解毒。丹參苦,微寒。入心、肝、腎、脾經。活血調血、祛瘀止痛、涼血消腫、養血安神、補血益氣。鳳仙花甘、微苦,溫。入肝經。活血通經、祛風止痛。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入肝經。破血逐瘀。水紅花子咸,寒。入肝、胃、脾經。散血破癥、利水消腫、消積止痛。地錦草苦、辛, 平,澀。入肺、肝、胃、大腸、膀胱經。活血止血、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通乳,治療疳積。延胡索辛、苦,溫。入心、肝、脾經。活血行氣、活血散瘀。自然銅辛、苦,平。入肝、腎經。散瘀止痛、接筋續骨。劉寄奴苦,溫。入心、肝、脾經。破血通經、散瘀止痛、醒脾消食。紅花 辛,溫。入心、肝經。活血祛瘀、通經止痛、調血和血。杜鵑花辛、甘、酸,溫。入肝、脾、腎經。活血止血、祛風除濕。蘇木甘、咸,平。入肝、胃、大腸經。行血破瘀、消腫止痛。皂角刺辛,溫。入肝、肺經。消腫排膿、搜風拔毒、行氣理氣。沒藥苦、辛,平。入心、肝、脾、腎經。散血祛瘀、活血止血、生肌治痿、墜胎、療目祛翳。雞血藤苦、甘,溫。入心、脾經。活血化瘀、舒筋通絡、補中暖胃。飴糖甘,溫。入脾、胃、肺經。緩中止痛、益氣補虛、生津潤燥、 主補虛乏、消骨化刺。大棗甘、溫。入脾、胃經。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取人參9g、干地黃6g、小麥9g、玉竹6g、甘草9g、龍眼肉6g、北沙參6g、白術3g、 白芍藥6g、白扁豆3g、西洋參6g、麥門冬3g、楊梅6g、雞子黃3g、枸杞子9g、黨參6g、桑椹子6g、黃芪3g、黃精3g、川芎6g、月季花3g、丹參6g、鳳仙花6g、水蛭3g、水紅花子3g、地錦草3g、延胡索6g、自然銅6g、劉寄奴3g、紅花6g、杜鵑花3g、蘇木6g、皂角刺3g、沒藥6g、雞血藤3g、飴糖6g和大棗9g,以上37味藥一起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共煎藥液390毫升, 當氣陰兩虛型胸痹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5°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 二日為一療程,若癥狀仍存,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愈。398例氣陰兩虛型胸痹患者中,男性166例,占41. 7% ;女性232例,占58. 3%。女性多于男性。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取人參9克、干地黃6克、小麥9克、玉竹6克、甘草9克、龍眼肉6克、北沙參6克、白術3克、白芍藥6克、白扁豆3克、 西洋參6克、麥門冬3克、楊梅6克、雞子黃3克、枸杞子9克、黨參6克、桑椹子6克、黃芪 3克、黃精3克、川芎6克、月季花3克、丹參6克、鳳仙花6克、水蛭3克、水紅花子3克、地錦草3克、延胡索6克、自然銅6克、劉寄奴3克、紅花6克、杜鵑花3克、蘇木6克、皂角刺3 克、沒藥6克、雞血藤3克、飴糖6克和大棗9克,將以上37味中藥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一般采用硝酸甘油,用藥后容易引起不良反應。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取人參、干地黃、小麥、玉竹、甘草、龍眼肉、北沙參、白術、白芍藥、白扁豆、西洋參、麥門冬、楊梅、雞子黃、枸杞子、黨參、桑椹子、黃芪、黃精、川芎、月季花、丹參、鳳仙花、水蛭、水紅花子、地錦草、延胡索、自然銅、劉寄奴、紅花、杜鵑花、蘇木、皂角刺、沒藥、雞血藤、飴糖和大棗,將以上中藥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氣陰兩虛型胸痹的中藥。它的優點是該中藥液副作用小、毒性小。口服后在消化道內吸收好,并且療效穩定,不易反彈。
文檔編號A61K31/7016GK102302696SQ20111026762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1日
發明者朱素娟 申請人:朱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