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一般采用1、硝酸異山梨脂有惡心、嘔吐、不安、蒼白、出汗甚至虛脫,偶有皮疹,甚至剝脫性皮炎。2、硝酸甘油①用藥后由于顱內血管緊張度減低,可致搏動性頭痛,尚可致頭昏、眩暈;②血管擴張而有舌燒灼感、臉部充血、心動過速、 體位性低血壓。擴張眼內血管而增加眼壓,故青光眼患者忌用;③長期應用可發生耐藥性; ④靜脈注射時必需嚴密監測血壓、心率。3、哌克昔林服用初期有頭暈、頭痛、目艮花、惡心、嘔吐、震顫、乏力等。大劑量可使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可使糖尿病人發生低血糖,故肝、腎病及糖尿病患者禁用。4、亞硝酸異戊酯過量產生較多的變性血紅蛋白,可致缺氧性貧血,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需要亞甲藍1 ang/kg作5min以上的靜脈注射,或吸氧及輸血。5、卡波羅孟有頭暈、惡心、關節痛;靜脈注射時可見面部潮紅、胸部發熱、心悸等。6、雙嘧達莫 有上腹不適或惡心,頭痛、頭暈較常發生,偶有過敏性皮疹、低血壓。急性心肌梗死時慎用。 7、尼可地爾可見頭痛、頭暈、惡心。面紅、乏力、食欲減退。青光眼、孕婦、嚴重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胸痹是指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氣不得臥為主癥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胸痹的臨床表現最早見于《內經》。《靈樞 五邪》篇曾經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素問 藏氣法時論篇》亦說“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靈樞 厥論》篇還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這種真心痛講的就是胸痹的重證。病因病機痰濁盤距,胸陽失展。脾主四肢,痰濁困脾,脾氣不運;阻滯脈絡,氣機痹阻不暢而致痰濁壅塞型胸痹的發生。臨床表現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苔濁膩,脈滑。它的技術方案為取栝樓3重量份、薤白3重量份、橘核9重量份、橘皮9重量份、 橙子3重量份、娑羅子9重量份、煙草3重量份、香櫞6重量份、香附3重量份、厚樸9重量份、荔枝核6重量份、荔枝6重量份、川貝母9重量份、小葉枇杷9重量份、馬兜鈴9重量份、 木蝴蝶6重量份、瓦楞子3重量份、鳳凰衣6重量份、文蛤3重量份、白果6重量份、白藥子9 重量份、白鮮皮6重量份、白毛夏枯草6重量份、瓜子金6重量份、竹浙6重量份、竹茹9重量份、竹黃6重量份、杏仁9重量份、枇杷葉3重量份、昆布3重量份、羅漢果6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32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
該發明的優點是本方32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制作簡單,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栝樓、薤白、橘核、橘皮、橙子、娑羅子、煙草、香櫞、香附、厚樸、 荔枝核、荔枝,以上12味藥具有利氣寬胸散結、清熱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理氣寬胸之功效。 在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川貝母、小葉枇杷、馬兜鈴、 木蝴蝶、瓦楞子、鳳凰衣、文蛤、白果、白藥子、白鮮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浙、竹茹、竹黃、杏仁、枇杷葉、昆布,以上18味藥具有清燥潤肺、散結消腫、宣肺止咳、祛痰平喘、清肺降氣、舒肝和胃、消痰軟堅、清肺化痰、斂肺平喘、止咳平喘之功效。在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羅漢果甘,涼。入肺、脾二經。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生津潤腸。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栝樓、薤白、橘核、橘皮、橙子、娑羅子、煙草、香櫞、香附、厚樸、蕩枝核、蕩枝、川貝母、小葉枇杷、馬兜鈴、木蝴蝶、瓦楞子、鳳凰衣、文蛤、白果、白藥子、白鮮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 竹浙、竹茹、竹黃、杏仁、枇杷葉、昆布、羅漢果、甘草。這32味藥配伍應用,共同起到清燥潤肺、散結消腫、宣肺止咳、祛痰平喘、清肺降氣、舒肝和胃、消痰軟堅、清肺化痰、斂肺平喘、利氣寬胸散結、清熱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理氣寬胸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最佳配方。栝樓甘、苦,寒。入肺、胃、大腸三經。利氣寬胸散結、清熱化痰止咳、潤燥滑腸通便、清熱解毒消癰。薤白辛、苦,溫,無毒。入心、肝、肺、胃四經。理氣寬胸、 溫中散寒、行經止痛、清熱解毒。橘核苦,平,無毒。入肝、腎二經。理氣散寒、治療乳癰初起。橘皮辛、苦,溫,無毒。入脾、肺二經。健脾理氣,燥濕化痰,利尿通淋。橙子酸,涼,無毒。入肺、肝、胃三經。和胃降逆、寬胸開結、消癭、殺魚蟹之毒。娑羅子甘、辛、溫。入脾、 胃、肺三經。疏肝理氣、寬中和胃。煙草辛、苦,溫,有毒。入肺、脾、胃三經。行氣止痛、解毒殺蟲。香櫞辛、苦、酸,溫。入肝、肺、脾三經。疏肝理氣、和中化痰、利膈止嘔。香附辛、 微苦、微甘,平。入肝、三焦二經。舒肝解郁、調經止痛、溫化寒濕。厚樸苦、辛,溫。入脾、 肺、胃、大腸四經。燥濕散滿、消食散痞、降氣平喘、治療霍亂及腹痛。荔枝核辛、甘,溫。入肝、腎二經。理氣止痛、溫中散寒。荔枝辛、酸、甘,溫。入脾、肝二經。理氣止痛、消腫散結、益氣止血、生津止渴。川貝母甘、苦,涼。入肺、肝二經。清燥潤肺、散結消腫。小葉枇杷辛、微苦,平。入肺經。宣肺止咳,祛痰平喘。馬兜鈴苦,寒。入肺經。清肺降氣、涼血止血、利水消腫。木蝴蝶苦,寒。入肺、肝二經。潤肺生肌,舒肝和胃。瓦楞子咸、辛,平。 入肺、肝、脾、胃四經。消痰軟堅、化痰散結、制酸止痛。鳳凰衣甘,平。入肺、脾、胃三經。 益肺化痰、緩急止痛、護瘡生肌。文蛤苦、咸,寒。入肺、腎二經。清肺化痰、軟堅散結、清熱生津止渴、利水消腫。白果甘、苦、澀,平,有毒。入肺、胃二經。斂肺平喘、收澀止帶、消毒殺蟲、排膿生肌。白藥子辛,涼。入肺、肝、脾三經。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祛風止痛。白鮮皮甘、咸,寒。入肺、脾、小腸、膀胱四經。清肺止咳、清熱利濕、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清熱定驚。白毛夏枯草苦、甘,寒。止咳化痰、涼血止血、解毒消癰。瓜子金辛、苦,寒。入肺、胃、 心三經。化痰止咳、活血止血、安神、清熱解毒。竹浙甘、淡、苦,寒。入心、肺、胃、肝四經。 清熱除痰、鎮驚開竅。竹茹苦、甘、辛,微寒。清熱涼血、和胃降逆、化痰止咳、清熱除煩。竹黃甘、辛,寒。入心、肝、膽三經。清熱豁痰、定驚安神。杏仁苦、甘,平。入肺經。止咳平喘、腸燥便秘、下氣開痹、濕熱淋證、疥瘡。枇杷葉苦,微寒。入肺、胃二經。清化熱痰、止咳止喘、和胃降逆、清熱解毒。昆布咸,寒。入肝、胃、腎三經。消痰散結、利水消腫。羅漢果甘,涼。入肺、脾二經。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生津潤腸。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取栝樓3g、薤白3g、橘核9g、橘皮9g、橙子3g、娑羅子9g、煙草3g、香櫞6g、香附3g、 厚樸9g、荔枝核6g、荔枝6g、川貝母9g、小葉枇杷9g、馬兜鈴9g、木蝴蝶6g、瓦楞子3g、鳳凰衣6g、文蛤3g、白果6g、白藥子9g、白鮮皮6g、白毛夏枯草6g、瓜子金6g、竹浙6g、竹茹9g、 竹黃6g、杏仁9g、枇杷葉3g、昆布3g、羅漢果6g和甘草9g,以上32味藥一起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共煎藥液390毫升,當痰濁壅塞型胸痹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5°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為一療程,若癥狀仍存,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愈。371例痰濁壅塞型胸痹患者中,男性175例,占47. 2% ;女性196例,占52. 8%。女性多于男性。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取栝樓3克、薤白3克、橘核9 克、橘皮9克、橙子3克、娑羅子9克、煙草3克、香櫞6克、香附3克、厚樸9克、荔枝核6克、 荔枝6克、川貝母9克、小葉枇杷9克、馬兜鈴9克、木蝴蝶6克、瓦楞子3克、鳳凰衣6克、 文蛤3克、白果6克、白藥子9克、白鮮皮6克、白毛夏枯草6克、瓜子金6克、竹浙6克、竹茹9克、竹黃6克、杏仁9克、枇杷葉3克、昆布3克、羅漢果6克和甘草9克,將以上32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5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9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目前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一般采用硝酸異山梨脂,容易出現惡心、嘔吐、不安、蒼白、出汗甚至虛脫等不良反應。該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取栝樓、薤白、橘核、橘皮、橙子、娑羅子、煙草、香櫞、香附、厚樸、荔枝核、荔枝、川貝母、小葉枇杷、馬兜鈴、木蝴蝶、瓦楞子、鳳凰衣、文蛤、白果、白藥子、白鮮皮、白毛夏枯草、瓜子金、竹瀝、竹茹、竹黃、杏仁、枇杷葉、昆布、羅漢果和甘草,將以上中藥放入浸泡,然后文火煎制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痰濁壅塞型胸痹的中藥。它的優點是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避免了西藥引起的不良反應。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2302695SQ20111026762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1日
發明者朱素娟 申請人:朱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