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負壓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68707閱讀:5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負壓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利用負壓引流的裝置。
背景技術
負壓引流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針對手術后患者,負壓引流的目的有兩點,其一是為了將傷口創面滲出的液體引出體外;其二就是為了通過負壓將傷口創面腔隙縮小,有利于創口組織愈合。這就要求負壓要有一定的壓力且是持續的,才能使創面腔隙縮小,另外,引流要有管道,且要負壓維持。現在臨床上應用的負壓引流器很多,但基本上是負壓和引流在同一容器內,如人工負壓引流球、人工負壓引流瓶,中心負壓引流瓶等。人工負壓引流器會在制造負壓過程中出現少量引流物倒流以及壓力不夠大,引流物倒出或清洗不方便等缺點。中心負壓引流瓶則存在一旦中心負壓停止就不存在負壓,無法應用,以及不便倒出及不便清洗等缺點。現有技術中,人工負壓引流器只能靠人工產生負壓,而不能靠負壓吸引器等外部動力產生負壓,人工操作產生負壓較為費力;中心負壓引流瓶只能靠負壓吸引器等外部動力產生負壓,而不能通過人工產生負壓,當真空泵等出現故障時負壓吸引器便不能工作。并且現有技術中的負壓引流器,引流液進入負壓腔后便不能在進行負壓引流,一次引流后需拆下引流器排出引流液后再進行引流,引流工作只能斷續進行,不能連續引流,工作效率低。因此現有技術中的負壓器在使用上都存在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負壓引流器,其具有清洗方便、不存在引流液倒流等優點,既可通過人工產生負壓,也可通過負壓吸引器等產生負壓,且可連續多次引流,工作效率高,從而克服現有負壓引流器的缺點。本發明負壓引流器,包括缸筒、引流管、與缸筒內壁密封配合的活塞板、設置于活塞板上的活塞桿和用于支撐缸筒的支架,活塞板將缸筒內腔分為下腔和上腔,下腔為負壓產生腔、上腔與大氣相通,下腔底部連接有可拆卸的儲液裝置,儲液裝置與缸筒底部密封配合;引流管的排液口與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設置有閥門;所述活塞板上設置有連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氣孔,活塞板上表面上鉸接有用于密封通氣孔的蓋板,蓋板的轉動角度大于0°小于 90°。進一步,所述上腔的端部設置有筒蓋,活塞桿穿出筒蓋并與其滑動配合,筒蓋和活塞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外套于活塞桿;
進一步,還包括用于在引流過程中鎖定活塞板位置的限位裝置;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活塞桿上的銷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于銷孔中的插銷,所述銷孔位于活塞桿與活塞板相接的一端;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為位于筒蓋上表面并與活塞桿螺紋配合的螺母; 進一步,所述下腔底部為漏斗形,所述儲液裝置為與下腔底部的漏斗排液管螺紋配合的引流袋;
進一步,活塞板上還設置有一端與下腔相通、另一端與大氣相通的排氣管,排氣管上設置有閥門或管塞。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負壓引流器活塞板下行時,在引流過程中進入下腔的空氣可頂開活塞板上蓋板從通氣孔進入大氣,在上移過程中蓋板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將通氣孔封閉,下腔又形成負壓,從而使負壓引流器實現連續引流,引流工作效率高;在活塞下行將下腔中液體轉移至儲液裝置過程中,只要關閉引流液管上閥門,即可防止引流液倒流; 拆下儲液裝置,大氣可進入下腔,從而可保證下腔中的液體能全部排除,并能通過引流管導入清潔液體進行清洗,因而清洗方便;本負壓引流器可通過手推動活塞產生負壓,也可將排氣管與負壓吸引器連接,通過負壓吸引器產生負壓,實用性強,應用方便。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發明負壓引流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P部的放大視圖3為本發明負壓引流器的第一種負壓引流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負壓引流器的第二種負壓引流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明負壓引流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P部的放大視圖;圖3為本發明負壓引流器的第一種負壓引流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負壓引流器的第二種負壓引流狀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負壓引流器,包括缸筒1、引流管2、與缸筒內壁密封配合的活塞板3、設置于活塞板上的活塞桿4和用于支撐缸筒的支架5,活塞板將缸筒內腔分為下腔 Ia和上腔lb,下腔為負壓產生腔、上腔與大氣相通,下腔底部連接有可拆卸的儲液裝置6, 儲液裝置與缸筒底部密封配合;引流管的排液口與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設置有閥門7 ;活塞板上設置有連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氣孔3a,活塞板上表面上鉸接有用于密封通氣孔3a的蓋板8,蓋板8的轉動角度大于0°小于90°。本負壓引流器,向上拉活塞桿4,活塞板3上升使下腔Ia形成負壓,從而將傷口中液體吸入下腔,在引流過程中,傷口中的空氣也可能被吸入下腔;當一次負壓吸引完成時, 推動活塞板4下行,將引流液轉入儲液裝置6,活塞板4下行過程中,進入下腔的空氣推開活塞板4上的蓋板8進入大氣;一次引流液轉移完成后,拉動活塞板上行,蓋板8在大氣壓力作用下封閉通氣孔3a,下腔形成負壓,繼續進行二次負壓引流。引流作業可連續進行,效率尚ο在活塞下行將下腔中液體轉移至儲液裝置過程中,只要關閉引流液管上閥門7,即可防止引流液倒流;拆下儲液裝置6,大氣可進入下腔,從而可保證下腔中的液體能全部排除,并能通過引流管導入清潔液體進行清洗,因而清洗方便。作為對本實施方案的改進,所述上腔Ib的端部設置有筒蓋9,筒蓋9上設置有排氣孔9a,從而使上腔與大氣相通;活塞桿4穿出筒蓋9并與其滑動配合,筒蓋9和活塞板3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0,所述壓縮彈簧10外套于活塞桿4 ;壓縮彈簧4可代替人工推動活塞板3下行,將引流液轉入儲液裝置,從而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作為對本實施方案的改進,還包括用于在引流過程中鎖定活塞板3位置的限位裝置。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活塞桿上的銷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于銷孔中的插銷11,所述銷孔位于活塞桿4與活塞板3相接的一端。向上拉動活塞桿 4使銷孔位于筒蓋9上方,再將插銷11插入銷孔,通過插銷固定活塞板3的位置;本限位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實施。當然在具體實施中,限位裝置還可為其他結構,如圖4所示,限位裝置為位于筒蓋9上表面并與活塞桿4螺紋配合的螺母12,將螺母12旋入活塞桿4上的螺紋段,即可將活塞板3位置固定住,將螺母4旋出活塞桿4上的螺紋段,活塞板3即可在壓縮彈簧10的推動下下移。作為對本實施方案的改進,所述下腔Ia底部為漏斗形,所述儲液裝置6為與下腔底部的漏斗排液管螺紋配合的引流袋;底部為漏斗形可使下腔中的引流液全部被轉入引流袋。當然儲液裝置6還可以為瓶裝容器。作為對本實施方案的改進,所述活塞板3上還設置有一端與下腔Ia相通、另一端與大氣相通的排氣管13,排氣管13與大氣相通的一端設置有管塞14。當采用負壓吸引器、 真空泵等抽出下腔中空氣時,取下管塞14,將排氣管和負壓吸附器連接;當采用人工推動活塞板排氣使,將管塞14塞入排氣管13,防止空氣進入下腔;當然在具體實施中管塞14還可采用閥門替代。活塞板4位置被限位裝置固定后,通過負壓吸引器將進入下腔Ia中的空氣抽出,從而使下腔持續保持負壓,實現連續引流。本結構使本負壓吸引器既能通過人工推動活塞板產生負壓,還可利用外部設備產生負壓,實用性強,使用方便。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引流管、與缸筒內壁密封配合的活塞板、 設置于活塞板上的活塞桿和用于支撐缸筒的支架,活塞板將缸筒內腔分為下腔和上腔,下腔為負壓產生腔、上腔與大氣相通,下腔底部連接有可拆卸的儲液裝置,儲液裝置與缸筒底部密封配合;引流管的排液口與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設置有閥門;活塞板上設置有連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氣孔,活塞板上表面上鉸接有用于密封通氣孔的蓋板,蓋板的轉動角度大于 0°小于9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的端部設置有筒蓋,活塞桿穿出筒蓋并與其滑動配合,筒蓋和活塞板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外套于活塞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引流過程中鎖定活塞板位置的限位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活塞桿上的銷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設置于銷孔中的插銷,所述銷孔位于活塞桿與活塞板相接的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為位于筒蓋上表面并與活塞桿螺紋配合的螺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底部為漏斗形,所述儲液裝置為與下腔底部的漏斗排液管螺紋配合的引流袋。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負壓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活塞板上還設置有一端與下腔相通、另一端與大氣相通的排氣管,排氣管上設置有閥門或管塞。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負壓引流器,包括缸筒、引流管、活塞板、活塞桿和支架,活塞板將缸筒內腔分為下腔和上腔,上腔與大氣相通,下腔底部連接有可拆卸的儲液裝置;引流管的排液口與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設置有閥門;所述活塞板上設置有連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氣孔,活塞板上表面上鉸接有用于密封通氣孔的蓋板。本發明負壓引流器活塞板下行時,下腔的空氣可頂開蓋板從通氣孔進入大氣,活塞板上移后下腔形成負壓,負壓引流器可實現連續引流,工作效率高;關閉引流液管上閥門,可防止引流液倒流;拆下儲液裝置,下腔中的液體能全部排除,清洗方便;本負壓引流器可通過人工或負壓吸引器產生負壓,實用性強,應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M27/00GK102309812SQ20111032167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1日
發明者葉自林, 文亞淵, 陳宇, 黃澤民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