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臨床以頭痛、頭暈、心悸、失眠、乏力為主癥。晚期病人常因心、腦、腎等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其患病機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通常我們把收縮壓高于140mmHg,舒張壓高于90mmHg列為高血壓病。本病屬于中醫“眩暈”、“頭痛”等范疇。臨床可辨證分為肝陽亢盛、瘀血阻絡、痰濁上擾、腎陰陽兩虛四個證型,而以肝陽亢盛型比較多見。對于肝陽亢盛型高血壓,我們以清肝瀉火,平肝潛陽為主,佐以活血通絡為治療原則。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生石決明20-30g、黃芩15-20g、夏枯草20-30g、丹參 20-30g、益母草 20-30g、牛膝 20-30g、菊花 15_20g、鉤藤 20_30g。優選用量生石決明30g、黃芩20g、夏枯草30g、丹參30g、益母草30g、牛膝30g、菊花20g、鉤藤30g。藥理分析本發明方藥中,石決明咸,寒。歸肝經。功效平肝潛陽、清肝明目。黃芩苦,寒。歸心、肺、胃、膽、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夏枯草苦,辛,寒。 歸肝經。清肝火、散郁結。菊花辛、甘、苦,微寒。歸肝、肺經。功效疏風清熱、明目、平肝陽、解熱毒。鉤藤苦,微寒。歸肝經。功效息風、平肝、清熱。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 肝經。功效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益母草辛,苦,微寒。歸肝、心、膀胱經。功效活血化瘀、利尿。牛膝辛、苦,平。歸肝、腎、膀胱經。功效活血化瘀、補肝腎、利關節、引血引熱下行。以上藥物合用,共奏清肝瀉火、平肝潛陽、活血化瘀之功效。劑型及用法本發明中藥劑型為湯藥,水煎服。一日一劑,煎煮兩遍。具體方法是先用600ml涼水將諸藥浸泡一小時。第一遍煮沸后,改文火煎煮30分鐘,取汁150ml ;第二遍加熱水500ml煮沸后改文火煎煮40分鐘,取汁150ml,兩遍煎出的藥液混合后,早、晚飯后 2小時各服150ml,溫開水送服。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生石決明20-30g、黃芩15-20g、夏枯草20-30g、丹參20_30g、益母草20_30g、牛膝20_30g、菊花 15-20g、鉤藤 20-30g。實施例2 —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其中各種原料藥物的優選重量份配比為生石決明30g、黃芩20g、夏枯草30g、丹參30g、益母草30g、牛膝30g、菊花20g、鉤藤30g。臨床療效總結1、一般資料兩年共治療病人6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齡44_55歲32 例、55-65歲25例、65-75歲5例。病程最長者30年、最短者3年。2、診斷標準凡血壓超過正常范圍,并除外癥狀性高血壓,即可診斷為高血壓病。 對過去有高血壓史,長期(三個月以上)未經治療,此次檢查血壓正常者,即不列為高血壓; 如一向治療此次檢查正常者,仍列為高血壓。3、療效評定標準治愈收縮壓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90毫米汞柱。好轉收縮壓及舒張壓均較治療前低于10毫米汞柱以上。無效服藥前后血壓高低無變化。4、治療效果服藥半個月為一療程,輕者服藥一療程好轉,服藥兩療程痊愈,重者服藥兩療程好轉,四個療程痊愈。總有效率80. 2 %,治愈60. 2 %,好轉20 %,無效19.8%。5、典型病例①張XX,女,48歲,教師。2007年3月就診,自述患高血壓病已5年,時輕時重, 每因情志不舒、勞累、睡眠不佳時,血壓升高,出現頭暈、煩躁、易怒。要求服中藥治療。查 血壓150/100毫米汞柱,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一療程血壓恢復正常,繼續服用一療程,諸癥消失痊愈。隨訪至今再未復發。②李XX,女,50歲,干部。2008年2月就診,自述患高血壓己3年,每因情志不舒、工作緊張時即加重,伴頭暈、心悸、心煩、失眠。查體血壓155/95毫米汞柱。給予本發明中藥服用一療程癥狀減輕,繼服一療程,諸癥消失痊愈。隨訪至今,再未復發。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生石決明20-30g、黃芩15-20g、夏枯草20-30g、丹參20_30g、益母草20_30g、牛膝20_30g、菊花 15-20g、鉤藤 20-3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物配比組成生石決明20-30g、黃芩15-20g、夏枯草20-30g、丹參20-30g、益母草20-30g、牛膝20-30g、菊花15-20g、鉤藤20-30g。總有效率80.2%,治愈60.2%,好轉20%,無效19.8%。
文檔編號A61P9/12GK102423354SQ20111035871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明者劉佳, 劉運波 申請人:文登市口腔醫院米山路口腔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