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頸部食管鉗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82850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頸部食管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外科手術用醫療器械,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在頸部食管與胃吻合時使用的手術器械。
背景技術
目前,頸部食管胃的吻合方式是,在頸部游離出食管后,將此前已游離的胃經胸腔上提至頸部。切斷食管并在胃頂部開孔,然后將它們吻合,重建消化道。其缺點是,切斷食管后,因食管斷端的血管同時被切斷,導致食管斷端在吻合過程中不間斷地出血,影響視野和手術操作。同時,由于食管開放后有消化液從斷端流出,從而污染術野,它是導致術后感染和吻合口瘺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吻合時預留食管斷端的長短,對滿意地完成吻合至關重要。而目前,術者對預留食管斷端的長短是靠目測估計及經驗來確定,很不精確,而過短或過長都會影響吻合的順利進行,并導致不良后果。第三,手術前后胃減壓用的胃管,在吻合時須退至吻合口處食管斷端的上方(近側),便于吻合操作,但因頸部食管距口腔很近,因此胃管不易固定,極易脫至口腔,導致吻合完成時重新置入胃管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減少術中出血和污染,方便手術操作的醫療器械。本實用新型的頸部食管鉗主要由鉗臂、鉗身和鉗柄構成,所述的一側鉗臂中部有一凹槽,為半圓形。所述的鉗臂與鉗身呈一夾角。所述與鉗臂相接的鉗身前部處顯示的刻度為長度單位。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2.適于頸部消化道重建手術,鉗臂部分具有良好的彈性,鉗夾食管后可有效止血和防止消化液的流出、減少污染,同時不會造成被夾閉的食管損傷。3. 一側鉗臂中部的凹槽為胃管固定處,其作用是在夾閉后防止消化液流出的同時,對胃管不致夾閉過緊,稍稍用力抽拉,可將胃管調整至既不影響吻合操作、又不會脫出的位置。4.鉗身前部處的刻度尺可使術者準確測量預留食管的長度,精確確定食管切斷的位置,防止因目測估計造成偏差和失誤,方便和簡化了手術操作。5.制造成本低廉,并可重復消毒使用,便于推廣。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其主視圖。圖3為其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鉗臂1、鉗臂上凹槽2、鉗身前部3、鉗身前部刻度標記 4、鉗身后部5和手柄6組成。圖1所示在實施例中,游離頸段食管后,以本鉗在已游離食管的近端最低位鉗夾食管,所述的兩鍘鉗臂1鉗夾食管后,起到了止血和防止消化液從食管流出的作用。一側鉗臂中部所述的凹槽2為胃管被鉗夾后所處的位置。參照鉗身前部處3的刻度標記4,測量和確定需要留下做吻合的近端食管的長度和切斷食管的位置,而后切除遠端食管,并將食管與胃做吻合。
權利要求1.一種頸部食管鉗,由鉗臂、鉗身和鉗柄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側鉗臂上有一凹槽;所述的鉗身前部處有刻度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食管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位于一側鉗臂的中部, 為半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部食管鉗,其特征在于,與鉗臂相接的鉗身前部處所顯示的刻度為長度單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頸部食管鉗,其特征在于它的鉗臂具有一定的彈性,其一側鉗臂的中部有一凹槽。手術時用本器械鉗夾食管,可避免食管斷端出血和防止食管內消化液的流出,中部的凹槽使食管內同時被鉗夾的胃管不易脫出,而且稍加用力即可克服鉗夾的阻力抽送以重新調整胃管的位置,便于手術操作。與鉗臂成一定角度的鉗身前部處有刻度尺,可幫助術者測量和精確確定食管的切斷部位,在減少了術中出血和術野污染的同時,使操作更為精確和簡便。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容易清洗和消毒,可重復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28GK202086528SQ20112014730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1日
發明者陳明耀 申請人:陳明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