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整形外科專用器械,確切地說是一種皮膚軟組織擴張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都是利用放置于皮膚內的擴張囊充氣或注液后膨脹擴張皮膚。具體操作是,先將擴張囊放入皮膚內,再向擴張囊充氣或充液,使皮膚擴張,從而獲得額外的皮膚組織,但是,擴張囊易破裂,存在破裂后其內氣體或液體外溢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它由操作體和擴張體磁性連接構成。由于皮膚擴張生長的速度較緩慢,因此,整個擴張過程是個漸進的過程。自放入擴張體的切口愈合后,通常至少需要I. 5至2個月才可達到擴張標準,否則會因擴張過快而出現局部皮膚顏色改變,甚至表皮和部分真皮壞死。而在漫長的擴張過程中,患者不可能將操作體始終帶在身上,因此,擴張體上設有彈簧卡。當操作體對擴張體施加磁性引力時,擴張體的動塊會相對定塊向外擴張,從而增加整個擴張體的高度,隨著動塊的升高,部分彈簧卡位于定塊外,且處于打開狀態,防止動塊重新回落至定塊內,從而,可使擴張體在無操作體的情況下,高度保持不變,始終對皮膚起擴張作用。一次擴張完成隔3至5天后,待皮膚組織生長適應了擴張體的高度,再利用操作體對擴張體實施再一次磁力擴張操作,使擴張體的高度進一步增加,以進一步擴張皮膚。如此,周而復始,可使皮膚組織遵循漸進的擴張。綜上所述,所述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由于無須注入液體或氣體進行擴張,且,又能夠達到比現有技術更好的技術效果,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因此,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包括支座,支座內開設空腔,支座上活動安裝外套管,外套管的下部外周設置圓形凸沿,支座內開設旋轉槽, 旋轉槽與圓形凸沿配合,外套管能相對支座旋轉,外套管內設有內腔,內腔內安裝內套管, 內套管內安裝固定桿,固定桿與內套管螺紋連接,固定桿的下端位于空腔內安裝吸盤,吸盤的中部安裝第一中心磁塊;內腔內安裝彈簧,彈簧位于固定桿外周,且彈簧位于內套管下方;內套管的外周水平開設弧形水平槽,豎向開設豎滑槽,弧形水平槽與豎滑槽的頂端相通,外套管內設有定位塊,定位塊與弧形水平槽配合,固定桿的一側豎向開設導向槽,支座上設有導向塊,導向塊與導向槽配合;還包括動塊,動塊內安裝第二中心磁塊,第二中心磁塊與第一中心磁塊異極相對磁性連接,動塊的底部豎向安裝定位柱,定位柱上端與動塊螺紋連接,定位柱的下端設有限位片,定位柱的上下兩端之間部位是四棱柱,定位柱的四棱柱外周安裝數個彈簧卡,彈簧卡上設有連接片,連接片位于彈簧卡內側,連接片上的方孔與四棱柱配合,左端和右端的厚度為彈簧卡厚度的一半,彈簧卡的外周安裝定塊,定塊內開設內腔;彈簧卡位于內腔內時,左端與右端重疊閉合,彈簧卡此時呈環形;彈簧卡位于內腔外時,左端和右端張開,此時彈簧卡呈C形,使彈簧卡的直徑大于內腔的直徑,防止動塊回落入內腔內;動塊的直徑大于彈簧卡張開后的直徑。所述定塊內由內而外開設第一環形藥腔和第二環形藥腔,第一環形藥腔位于內腔的外周,第二環形藥腔位于第一環形藥腔外周,第二環形藥腔與第一環形藥腔之間由環形隔板隔開;定塊的底板能打開,以便分別向第二環形藥腔和第一環形藥腔內注藥,第一環形藥腔內水平安裝密封栓,密封栓的外端位于第二環形藥腔內,密封栓的內端位于內腔內,密封栓的外周安裝環形彈性密封膜,彈性密封膜位于第一環形藥腔內,彈性密封膜與定塊連接,彈性密封膜既能將第一環形藥腔和內腔之間密封,又對密封栓提供預緊力;定塊的外壁上開設數個出液孔,出液孔與第二環形藥腔相通;密封栓的外端設有出藥口,密封栓的側壁設有入藥口,入藥口與出藥口相通;最下方的彈簧卡與密封栓配合,彈簧卡與密封栓配合時,入藥口位于第一環形藥腔外。所述吸盤上安裝第一環形磁塊,第一環形磁塊位于第一中心磁塊的外周;動塊上安裝第二環形磁塊,第二環形磁塊位于第二中心磁塊外周,第一環形磁塊與第二環形磁塊異極相對,磁性連接,第一環形磁塊與第一中心磁塊的極性相反。
圖I是本發明所述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C向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的D-D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所述擴張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擴張體的動塊向上移出一定距離,部分彈簧卡位于定塊上部;圖5是圖4的E-E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 是圖I的A-A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I的I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I的B 向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吸盤2第一環形磁塊3第一中心磁塊4第二中心磁塊5第二環形磁塊6動塊7定塊8出液孔9底板10第一環形藥腔11刻度值12指針13彈簧卡13a 左端13b右端14第二環形藥腔15固定桿16連接片17外套管18定位塊19豎滑槽20 導向槽21導向塊22內套管23圓形凸沿24彈簧25定位柱26空腔27弧形水平槽28 支座29內腔30定位桿31薄膜32旋轉槽33內腔34限位片35彈性密封膜36出藥口 37入藥口 38密封栓39環形隔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包括支座28,支座28內開設空腔26,支座28上活動安裝外套管17,外套管17的下部外周設置圓形凸沿23,支座28內開設旋轉槽32。旋轉槽32與圓形凸沿23配合,可防止外套管17由支座28內脫出。外套管17能相對支座28旋轉,外套管17內設有內腔29,內腔29內安裝內套管22,內套管22內安裝固定桿15,固定桿 15與內套管22螺紋連接,固定桿15的下端位于空腔26內安裝吸盤1,吸盤I的中部安裝第一中心磁塊3。內腔29內安裝彈簧24,彈簧24位于固定桿15外周,且彈簧24位于內套管22下方。在正常狀態下,彈簧24被內套管22擠壓處于壓縮儲能狀態。內套管22的外周水平開設弧形水平槽27,豎向開設豎滑槽19,弧形水平槽27與豎滑槽19的頂端相通,外套管17內設有定位塊18,定位塊18與弧形水平槽27配合。正常情況下,定位塊18在弧形水平槽27內,可阻止內套管22與外套管17間發生軸向的相對運動。由于操作體對擴張體進行磁力提拉的過程中,需要有穩定的支撐,以防止操作體相對擴張體偏移,影響擴張的效
4果,因此,操作體都需要安裝于固定支架上。當擴張過程中,患者有明顯的不適,需快速拉大吸盤I與動塊6之間距離,消除兩者間的磁力作用時,沒時間將操作體由固定支架上拆下。 此時,可轉動內套管22,使定位塊18移置弧形水平槽27與豎滑槽19的相交處,此時,定位塊18失去對阻擋作用,內套管22可在彈簧24的作用下,相對外套管17向上彈射出。上述過程,即定位塊18在豎滑槽19內相對移動的過程。當定位塊18移至豎滑槽19下端時,過程停止。固定桿15的一側豎向開設導向槽20,支座28上設有導向塊21,導向塊21與導向槽20配合。正常狀態下外套管17與內套管22可同步轉動,外套管17和內套管22連接構成轉動套,轉動套、固定桿15、導向槽20和導向塊21構成絲杠螺母機構,外套管17和內套管22的同步轉動可轉化為固定桿15的上下直線運動,從而,調整吸盤I的高度,以便調整吸盤I與動塊6之間的磁力大小。由第一中心磁塊3、支座28、空腔26、外套管17、內套管 22、固定桿15、彈簧24和吸盤I連接構成操作體。它還包括動塊6,動塊6內安裝第二中心磁塊4,第二中心磁塊4與第一中心磁塊3 異極相對磁性連接。動塊6的底部豎向安裝定位柱25,定位柱25上端與動塊6螺紋連接。 定位柱25的下端設有限位片34,定位柱25的上下兩端之間部位是四棱柱。定位柱25的四棱柱外周安裝數個彈簧卡13。彈簧卡13上設有連接片16,連接片16位于彈簧卡13內側, 連接片16上的方孔與四棱柱配合,限位片34和動塊6將彈簧卡13鎖定于四棱柱上。如圖 5所示,彈簧卡13是C形,左端13a和右端13b的厚度為彈簧卡13厚度的一半,彈簧卡13 的外周安裝定塊7,定塊7內開設內腔33。彈簧卡13位于內腔33內時,如圖3所示,左端 13a與右端13b重疊閉合,彈簧卡13此時呈環形。彈簧卡13位于內腔33外時,如圖5所示,左端13a和右端13b張開,此時彈簧卡13呈C形,使彈簧卡13的直徑大于內腔33的直徑,防止動塊6回落入內腔33內。由動塊6、定位柱25、彈簧卡13、定塊7和第二中心磁塊 4連接構成擴張體。如圖4所示,動塊6的直徑大于彈簧卡13張開后的直徑。可有效防止彈簧卡13 與皮膚組織直接接觸,以防厚度僅有一毫米的彈簧卡13對皮膚組織造成損傷。 使用時,先將擴張體置入待擴張的皮膚內,待切口愈合后,再利用操作體在皮膚外對擴張體施加提拉力,使擴張體的高度增加,實現對皮膚組織的擴張。平均間隔三至五天操作一次。開始時可以每次使動塊6增加兩個或三個彈簧卡13的高度,但當皮膚有一定張力后不可操之過急,若一次動塊6的高度增加過多,常會在第二或三天后出現局部皮膚顏色改變,甚至表皮和部分真皮壞死。之后操作時,每次僅可使動塊6增加一個彈簧卡13的高度。動塊6的高度達到標準后,最好能維持四或五個月,至少也需維持兩個月,這樣擴張后皮膚、皮下組織薄,攣縮小。完成擴張和維持時間應根據局部皮膚的松弛程度,毛細血管增生程度,擴張的部位,擴張器的大小,需要修復的面積多少而不同,需視具體情況決定。如圖I和圖4所示,所述定塊7內由內而外開設第一環形藥腔10和第二環形藥腔 14,第一環形藥腔10位于內腔33的外周,第二環形藥腔14位于第一環形藥腔10外周,第二環形藥腔14與第一環形藥腔10之間由環形隔板39隔開。定塊7的底板9能打開,以便分別向第二環形藥腔14和第一環形藥腔10內注藥。如圖7所示,第一環形藥腔10內水平安裝密封栓38,密封栓38的外端位于第二環形藥腔14內,密封栓38的內端位于內腔33內。 密封栓38的外周安裝環形的彈性密封膜35,彈性密封膜35位于第一環形藥腔10內,彈性密封膜35與定塊7連接,彈性密封膜35既能將第一環形藥腔10和內腔33之間密封,又對密封栓38提供預緊力。定塊7的外壁上開設數個出液孔8,出液孔8與第二環形藥腔14 相通。定塊7的外周設有薄膜31。密封栓38的外端設有出藥口 36,密封栓38的側壁設有入藥口 37,入藥口 37與出藥口 36相通。最下方的彈簧卡13與密封栓38配合,彈簧卡13 與密封栓38配合時,入藥口 37位于第一環形藥腔10外。為減少皮膚擴張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可在第二環形藥腔14內注入藥粉,第一環形藥腔10內注入溶劑。如圖7所示,彈簧卡 13與密封栓38配合時,第二環形藥腔14和第一環形藥腔10不通,第一環形藥腔10的溶劑和第二環形藥腔14內的藥粉分離,可延長藥粉的有效期。通常薄膜31將所有出液孔8密封。當將擴張體置入患者皮膚內后,薄膜31可被皮膚組織的吸收,從而,使出液孔8打開。 當第二環形藥腔14內的藥粉未與第一環形藥腔10內的溶劑混合時,第二環形藥腔14內的藥粉無法有效地由出液孔8流出。當動塊6相對定塊7上升后,最下方的彈簧卡13與密封栓38分離,彈性密封膜35帶動密封栓38向右移動,使入藥口 37與第一環形藥腔10相通, 此時,第一環形藥腔10內的溶劑會注入第二環形藥腔14內,與第二環形藥腔14內的藥粉配成藥劑。若此時出液孔8為打開狀態,藥劑可由出液孔8流出,舒緩皮膚擴張的疼痛。由于擴張體位于皮膚內無法精確定位第一中心磁塊3的位置,因此,為使第一中心磁塊3與第二中心磁塊4準確配合,使醫生能掌握磁力的大小,如圖I所示,所述吸盤I上安裝第一環形磁塊2,第一環形磁塊2位于第一中心磁塊3的外周;動塊6上安裝第二環形磁塊5,第二環形磁塊5位于第二中心磁塊4外周,第一環形磁塊2與第二環形磁塊5異極相對,磁性連接,第一環形磁塊2與第一中心磁塊3的極性相反。當第一中心磁塊3與第二中心磁塊4未完全對應時,第一中心磁塊3會與部分第二環形磁塊5對應,第二中心磁塊4 會與部分第一環形磁塊2對應,從而產生較強的斥力,此時,醫生應移動操作體,直至,第一中心磁塊3與第二中心磁塊4完全對應后,第一中心磁塊3與第二中心磁塊4吸合,第一環形磁塊2與第二環形磁塊5吸合,此時吸盤I對動塊6僅提供向上的拉力。如圖3和圖5所示,彈簧卡13的左端13a和右端13b上各開設一個通孔。為方便將動塊6與定塊7組裝,可將所有彈簧卡13全部收縮呈環狀,左端13a和右端13b的通孔相通,并且定位桿30穿入通孔將所有彈簧卡13鎖定。當將所有彈簧卡13插入內腔33內后,可將定位桿30由定塊7底部抽出,再將底板9扣合。如圖I和圖4所示,可在支座28的上表面設置環形的刻度11,環形的刻度11位于外套管17外周,外套管17的外壁上設置指針12。當需進行精確調整動塊6與吸盤I之間的磁力時,在轉動外套管17的同時,可看清指針12劃過的角度,即可得知動塊6精確升降的距離,從而得知確切的磁力數值。本發明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
1.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28),支座(28)內開設空腔(26),支座 (28)上活動安裝外套管(17),外套管(17)的下部外周設置圓形凸沿(23),支座(28)內開設旋轉槽(32),旋轉槽(32)與圓形凸沿(23)配合,外套管(17)能相對支座(28)旋轉,外套管(17)內設有內腔(29),內腔(29)內安裝內套管(22),內套管(22)內安裝固定桿(15), 固定桿(15)與內套管(22)螺紋連接,固定桿(15)的下端位于空腔(26)內安裝吸盤(I), 吸盤(I)的中部安裝第一中心磁塊(3);內腔(29)內安裝彈簧(24),彈簧(24)位于固定桿(15)外周,且彈簧(24)位于內套管(22)下方;內套管(22)的外周水平開設弧形水平槽(27),豎向開設豎滑槽(19),弧形水平槽(27)與豎滑槽(19)的頂端相通,外套管(17)內設有定位塊(18),定位塊(18)與弧形水平槽(27)配合,固定桿(15)的一側豎向開設導向槽(20),支座(28)上設有導向塊(21),導向塊(21)與導向槽(20)配合;還包括動塊(6), 動塊¢)內安裝第二中心磁塊(4),第二中心磁塊(4)與第一中心磁塊(3)異極相對磁性連接,動塊出)的底部豎向安裝定位柱(25),定位柱(25)上端與動塊(6)螺紋連接,定位柱 (25)的下端設有限位片(34),定位柱(25)的上下兩端之間部位是四棱柱,定位柱(25)的四棱柱外周安裝數個彈簧卡(13),彈簧卡(13)上設有連接片(16),連接片(16)位于彈簧卡(13)內側,連接片(16)上的方孔與四棱柱配合,左端(13a)和右端(13b)的厚度為彈簧卡(13)厚度的一半,彈簧卡(13)的外周安裝定塊(7),定塊(7)內開設內腔(33);彈簧卡 (13)位于內腔(33)內時,左端(13a)與右端(13b)重疊閉合,彈簧卡(13)此時呈環形;彈簧卡(13)位于內腔(33)外時,左端(13a)和右端(13b)張開,此時彈簧卡(13)呈C形,使彈簧卡(13)的直徑大于內腔(33)的直徑,防止動塊(6)回落入內腔(33)內;動塊(6)的直徑大于彈簧卡(13)張開后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塊(7)內由內而外開設第一環形藥腔(10)和第二環形藥腔(14),第一環形藥腔(10)位于內腔(33)的外周, 第二環形藥腔(14)位于第一環形藥腔(10)外周,第二環形藥腔(14)與第一環形藥腔(10) 之間由環形隔板(39)隔開;定塊(7)的底板(9)能打開,以便分別向第二環形藥腔(14)和第一環形藥腔(10)內注藥,第一環形藥腔(10)內水平安裝密封栓(38),密封栓(38)的外端位于第二環形藥腔(14)內,密封栓(38)的內端位于內腔(33)內,密封栓(38)的外周安裝環形彈性密封膜(35),彈性密封膜(35)位于第一環形藥腔(10)內,彈性密封膜(35)與定塊⑵連接,彈性密封膜(35)既能將第一環形藥腔(10)和內腔(33)之間密封,又對密封栓(38)提供預緊力;定塊(7)的外壁上開設數個出液孔(8),出液孔(8)與第二環形藥腔(14)相通;密封栓(38)的外端設有出藥口(36),密封栓(38)的側壁設有入藥口(37), 入藥口(37)與出藥口(36)相通;最下方的彈簧卡(13)與密封栓(38)配合,彈簧卡(13) 與密封栓(38)配合時,入藥口(37)位于第一環形藥腔(10)夕卜。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I)上安裝第一環形磁塊(2),第一環形磁塊(2)位于第一中心磁塊(3)的外周;動塊(6)上安裝第二環形磁塊(5),第二環形磁塊(5)位于第二中心磁塊(4)外周,第一環形磁塊(2)與第二環形磁塊(5)異極相對,磁性連接,第一環形磁塊(2)與第一中心磁塊(3)的極性相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皮膚軟組織擴張器,包括支座,支座內開設空腔,支座上活動安裝外套管,外套管內設有內腔,內腔內安裝內套管,內套管內安裝固定桿,固定桿的下端位于空腔內安裝吸盤,吸盤上安裝第一中心磁塊;內腔內安裝彈簧;內套管的外周水平開設弧形水平槽,豎向開設豎滑槽,外套管內設有定位塊,固定桿的一側豎向開設導向槽,支座上設有導向塊;還包括動塊,動塊內安裝第二中心磁塊,第二中心磁塊與第一中心磁塊異極相對磁性連接,動塊的底部豎向安裝定位柱,定位柱上端與動塊螺紋連接,定位柱的下端設有限位片,定位柱的上下兩端之間部位是四棱柱,定位柱的四棱柱外周安裝數個彈簧卡,彈簧卡的外周安裝定塊,定塊內開設內腔。
文檔編號A61M29/02GK102580228SQ201210014148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張健, 張玉國, 薛文君, 郭鵬飛 申請人: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