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難治性疾病,包括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臨床以壯年男性發病為多,約占泌尿外科男性病例的1/3左右,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本病病程纏綿,且復發率高。西醫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而大量臨床實踐表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所占比例不到10%,同時由于前列腺的特殊位置及解剖關系,多數藥物難以發揮作用,大量實踐證明,中醫在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有其獨特的療效和優勢。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中醫認為本病屬淋濁范疇,濕熱蘊結與瘀濁阻滯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所在,臨床上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為治則。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川芎7-9份、延胡索10-12份、郁金6-8份、益母草 12-15份、牛膝7-9份、雞血藤5-7份、白豆蘧10-12份、厚樸12-15份、檀香7-9份、香附5_7 份。
優選的,該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川芎8份、延胡索11份、郁金7份、益母草13份、牛膝8份、雞血藤6份、白豆蘧11份、 厚樸13份、檀香8份、香附6份。
方中川芎、延胡索、郁金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解郁心情;益母草、雞血藤、牛膝活血通經,舒筋活絡;白豆蘧、厚樸行氣濕燥,溫中消積;檀香、香附疏肝理氣,散寒調中。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156例病例為我院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的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符合《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4例,對照組72例。治療組年齡18歲 30歲者42例,31歲 40歲者30例, 41歲 50歲者12例;病程半年 I年者18例,I年 2年者30例,2年 3年者24例, > 3年以上者12例。對照組年齡18歲 30歲者30例,31歲 40歲者24例,41歲 50 歲者18例;病程半年 I年者10例,I年 2年者26例,2年 3年者24例,> 3年以上者12例。兩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發明所述的前列康湯劑。取川芎Sg、延胡索llg、郁金 7g、益母草13g、牛膝8g、雞血藤6g、白豆蘧llg、厚樸13g、檀香8g、香附6g。加水500mL,先泡20min,武火煮沸30min,取液200mL,口服。對照組服用浙江康恩貝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的前列康片,每片O. 5g,每次3 4片,一日3次。兩組均以15天為一療程,2個療程結束時評定療效。服藥期間停用其它拮抗協同藥物。
3、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 95%,前列腺壓痛消失,質地正常或接近正常,EPS檢查連續2次以上正常;有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30% 95%,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有明顯改善。EPS檢查連續2次以上WBC計數較治療前減少30% 60% ;無效臨床癥狀積分減少< 30%或無變化,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無改善,EPS檢查連續2次以上WBC計數較治療前減少< 30%或無變化。
4、治療結果
(I)療效比較。治療組84例,其中痊愈32例(38. 1% ),有效43例(51. 2% ),無效9例(10.7% ),總有效率89. 3% ;對照組72例,其中痊愈19例(26. 4% ),有效27例 (37. 5% ),無效26例(36. 1% ),總有效率63. 9% ;治療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P < O. 05)。
(2) NIH-CPSI評分觀察。兩組治療后患者的疼痛、排尿癥狀及生活質量均較治療前有改善(均P < O. 05),但治療組在這些方面的改善也均優于對照組(P < O. 0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前列康湯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川芎7-9份、延胡索10-12份、郁金6-8份、益母草12-15份、牛膝7-9份、雞血藤5-7份、白豆蘧10-12份、厚樸12-15份、檀香7-9份、香附5_7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前列康湯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川彎8份、延胡索11份、郁金7份、益母草13份、牛膝8份、雞血藤6份、白豆蘧11份、厚樸13份、檀香8份、香附6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氣滯血瘀型前列腺炎的中藥前列康湯劑。中醫認為本病屬淋濁范疇,濕熱蘊結與瘀濁阻滯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所在,為此,本發明選取具有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的中藥川芎、延胡索、郁金、益母草、牛膝、雞血藤、白豆蔻、厚樸、檀香、香附,由本院制劑室制成前列康湯劑,并通過本院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89.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3.9%,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028080SQ20121002271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4日
發明者王遐 申請人:王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