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偏頭痛是一種慢性神經血管紊亂陛疾病,是以彌漫性或單側發作、疼痛劇烈、反復發作為特征的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本病反復發作遷延難怠,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歷來被醫家視為疑難病。偏頭痛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兩種,藥物治療又可分為兩種,其一是無論偏頭痛發作與否每天都服用以減少發作頻率和減輕疼痛程度的預防性治療,其二是偏頭痛發作時的治療,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酸、非皮質類固醇抗炎藥等,以上兩種治療方法均存在用藥時間長,副作用大,患者長期服用后產生依賴性的問題,中藥治療不失為一種療效穩定,副作用小的方法。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風邪入腦、瘀血阻絡、肝經風火、肝陽上亢、精血不足等病變均可導致血不能正常運行而呈現出陣發性,波動性跳痛、脹痛或鉆痛、反復發作,病程較長而經久不愈。為此,應以滋陰補血、平肝潛陽、活血通絡、鎮痙止痛為治則。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郁金20-30份、姜黃15-25份、遠志10-20份、合歡皮20-30份、珍珠母 15-20份、牡蠣10-20份、南沙參10-15份、百合10-20份、烏藥10-15份、荔枝核15-25份、 綠萼梅10-15份。
優選的,該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
郁金25份、姜黃20份、遠志15份、合歡皮25份、珍珠母17份、牡蠣15份、南沙參 12份、百合15份、烏藥12份、荔枝核20份、綠萼梅12份。
將上藥按傳統方法制成湯劑。
方中郁金、姜黃、烏藥活血行氣,溫經止痛,解郁心情;遠志、合歡皮安神解郁,祛痰開竅,消散癰腫;珍珠母、牡蠣平肝潛陽,鎮心安神,軟堅散結;荔枝核行氣散結,散寒止痛;綠萼梅舒肝和胃,理氣化痰。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具有養血活血、平肝疏風、通絡止痛之功效。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神經科門診偏頭痛患者140例,所有入選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0例,男20例,女50例,平均年齡31. 5歲,I IV級頭痛例數分別為20、24、 16、10例。對照組70例,男24例,女46例,平均年齡32. 2歲,I IV級頭痛例數分別為 18、26、14和12例。兩組年齡、性別及頭痛嚴重程度具有可比性(P > O. 05)。
2、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常見疾病診療常規》中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診斷標準;(I)頭痛反復發作,病程6個月以上或發作在5次以上。(2)疼痛部位多在一側或雙側,或全頭痛,疼痛性質多為脹痛、跳痛、刺痛、昏痛。隱痛或爆裂樣痛,持續時間為數分鐘、數小時、數日、 數周,可自行緩解。(3)急性或亞急性發病,起止無常。(4)發病可有誘因,發病前常有先兆癥狀。(5)經顱多普勒檢查顯示腦血管痙攣或擴張。(6)神經系統及其他檢查,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頭痛。頭痛分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頭痛分級法,將頭痛由輕到重分為1-1V級頭痛能耐受,可不限止痛藥,不影響工作和學習;11級頭痛難以耐受,服止痛藥后疼痛減輕,影響工作和學習;ΙΠ級疼痛難以耐受,服止痛藥后仍頭痛明顯,不能工作學習級疼痛不能耐受,服止痛藥后頭痛無減輕,不能工作和學習。
3、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取郁金25g、姜黃20g、遠志 15g、合歡皮25g、珍珠母17g、牡蠣15g、南沙參12g、百合15g、烏藥12g、荔枝核20g、綠萼梅 12g。按傳統方法制成湯劑300ml,分早晚二次服用。對照組采用西比靈5mg,每日I次口服,谷維素10mg,每日3次口服。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忌飲酒,勞累,保持精神愉快,注意休息,避免緊張及精神刺激,兩組均10日為一個療程。
4、療效標準治愈頭痛癥狀完全消失,經I年隨訪無復發。顯效頭痛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輕,其他癥狀消失。有效頭痛癥狀不同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明顯減少,持續時間縮短,其他癥狀好轉。無效治療前后頭痛癥狀無改變。
5、治療結果兩個療程后判斷療效。治療組70例,其中治愈31例(44.3%),顯效19 例(27. 1% ),有效18例(25. 7% ),無效2例(2. 9% ),總有效率97.1 % ;對照組70例,其中治愈 22 例(31.4% ),顯效 14 例(20.0% ),有效 21 例(30. 0% ),無效 13 例(18.6%), 總有效率81.4%。
兩組療效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 O. 01,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稱取郁金25g、姜黃20g、遠志15g、合歡皮25g、珍珠母17g、牡蠣15g、南沙參12g、百合15g、烏藥12g、蒸枝核20g、綠萼梅12g。按傳統方法制成湯劑300ml,分早晚二次服用。
實施例二 稱取郁金20g、姜黃25g、遠志10g、合歡皮30g、珍珠母15g、牡蠣20g、南沙參10g、百合20g、烏藥10g、蒸枝核25g、綠萼梅10g。按傳統方法制成湯劑300ml,分早晚二次服用。
實施例三稱取郁金30g、姜黃15g、遠志20g、合歡皮20g、珍珠母20g、牡蠣10g、南沙參15g、百合10g、烏藥15g、蒸枝核15g、綠萼梅15g。按傳統方法制成湯劑300ml,分早晚二次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郁金20-30份、姜黃15-25份、遠志10-20份、合歡皮20-30份、珍珠母15-20份、牡蠣10-20份、南沙參10-15份、百合10-20份、烏藥10-15份、荔枝核15-25份、綠萼梅10-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郁金25份、姜黃20份、遠志15份、合歡皮25份、珍珠母17份、牡蠣15份、南沙參12份、百合15份、烏藥12份、荔枝核20份、綠萼梅12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偏頭痛的中藥組合物。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風邪入腦、瘀血阻絡、肝經風火、肝陽上亢、精血不足等病變均可導致血不能正常運行而呈現出陣發性,波動性跳痛、脹痛或鉆痛、反復發作,病程較長而經久不愈。為此,本發明選擇具有滋陰補血、平肝潛陽、活血通絡、鎮痙止痛的中藥郁金、姜黃、遠志、合歡皮、珍珠母、牡蠣、南沙參、百合、烏藥、荔枝核、綠萼梅,由本院制劑室制成湯劑,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97.1%。比西比靈治療效果更佳,且無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028081SQ20121002271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4日
發明者郭淑權 申請人:郭淑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