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燒燙傷中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50260閱讀:3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燙傷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尤其是以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治療燒燙傷中藥。
背景技術
燒燙傷亦稱灼傷,是指高溫(包括火焰、蒸汽、熱水)、強酸、強堿、電流、某些毒劑、 射線等作用于人體,導致皮膚損傷,可深在肌肉、骨骼、嚴重的合并休克、感染等全身變化, 按損傷深淺分為三度,1度燒傷主要表現為皮膚紅腫、疼痛,II、III度燒傷主要表現為皮膚焦黑、干痂似皮革,無疼痛感和水泡,II、III度燒傷常常產生感染、脫水、休克、血壓下降的表現。目前,燒燙傷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燒傷的程度來治療,如小面積的ΙΓ燒傷、水泡完整者,可在表面涂以碘伏等,然后吸出泡內液體,加以包扎,較大面積的ΙΓ燒傷、水泡完整,或小面積的水泡已破者,剪去水泡表皮,然后外用燒傷膏,或用其他制菌的中西藥藥液, 用單層石蠟油紗布或藥液紗布使藥物粘附于創面,創面暴露或包扎等,這些治療方法比較復雜,時間長,效果不明顯。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治療燒燙傷病癥的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治療燒燙傷中藥,治療方法簡單,用藥時間短,效果明顯。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地榆炭35-40克,大黃面31-35克和冰片7_10 克,麻油的量與三味藥調成糊狀膏為準。用法將三味藥與麻油制成糊狀的膏,涂抹患處,一天1-2次。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燒燙傷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地榆炭38克,大黃面33克和冰片9克,麻油的量與三味藥調成糊狀為準。本發明中的地榆炭是一種將地榆置于鍋內,用大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現焦黑色,內部焦褐色的一種炮制方法,地榆炭味苦、酸,涼,歸肝、胃、大腸經,其功能是涼血止血,瀉火斂瘡,苦涼瀉火解毒,酸澀收斂生肌,故治療癰腫瘡毒,尤為燙傷之良藥;大黃面是將大黃研成粉末,具有瀉火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治熱毒癰腫疔癤;冰片味辛苦,性涼,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和生肌的功能,用于瘡瘍潰后不斂,有止痛防腐作用;在體外較高濃度 (0. 5% )有抑菌作用,可用于神經痛及消炎。本發明組方簡單,易于取材,造價低,療效高,擦藥后,可迅速止痛,換藥無疼痛,抗菌消炎不感染,收口,結痂,生肌,皮膚愈合快,由于具有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去瘀生新的功效,因此,一次治愈不留疤痕,對各種燒燙傷患者均有療效,具有推廣價值。病例如下楊某,女,40歲,山東煙臺人,2010年5月,在做飯時,不慎將手貼在了正炒菜的鍋上,一會兒,燙出來2cm長的燙傷,疼痛難忍,經搽用該中藥,疼痛立止,三天后表面表層起干,十天后痊愈,不留疤痕。陳某,女,35歲,山東福山人,2011年2月,洗腳時,因盆里的水溫度低,想添加些熱水,不慎將水倒在了右腳背上,燙傷面積有15平方厘米,一會兒起皰,經搽用該中藥,三天后,起皰消失,五天后表層起干,十五天痊愈,不留疤痕。此方治療燒燙傷32例,治愈30例,好轉2例,用藥最短5天,最長15天,無一例失敗,有效率100%。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按以下重量稱取原料地榆炭35克,大黃面35克,冰片7克。用法將選好的地榆炭,大黃,冰片研制成100目細粉,再加入適量麻油將三味調成糊狀中藥,直接用適量的中藥外搽于燒燙傷處,每日1-2次,三天后既有明顯效果。實施例2 按以下重量稱取原料地榆炭40克,大黃面31克,冰片10克。用法將選好的地榆炭,大黃,冰片研制成100目細粉,再加入適量麻油將三味調成糊狀中藥,直接用適量的中藥外搽于燒燙傷處,每日1-2次,三天后既有明顯效果。實施例3 按以下重量稱取原料地榆炭38克,大黃面33克,冰片9克。用法將選好的地榆炭,大黃,冰片研制成100目細粉,再加入適量麻油將三味調成糊狀中藥,直接用適量的中藥外搽于燒燙傷處,每日1-2次,三天后既有明顯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地榆炭 35-40克,大黃面31-35克和冰片7-10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燒燙傷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地榆炭38克,大黃面33克和冰片9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燒燙傷中藥,其特征在于,麻油的量與三味藥調成糊狀為準。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尤其是以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治療燒燙傷中藥,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地榆炭35-40克,大黃面31-35克和冰片7-10克,解決了現有技術的組方復雜,治療時間長的問題,本發明組方簡單,易于取材,造價低,療效高,擦藥后,可迅速止痛,換藥無疼痛,抗菌消炎不感染,收口,結痂,生肌,皮膚愈合快,對各種燒燙傷患者均有療效,具有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2526272SQ20121002675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孔祥軍 申請人:孔祥軍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