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頭汗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頭汗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頭汗癥是多汗癥的一種,現代醫學認為多汗癥大多數是由于精神緊張、情緒激動, 造成植物神經功能調節紊亂而引起的,極少數發病與某些遺傳綜合癥有關。目前治療頭汗癥絕大多數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成功率非常高,效果顯著,但也存在許多后遺在,如代償性出汗等,給患者造成痛苦,非手術治療療效甚微,急需一種療效高且無副作用非手術治療的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頭汗癥的中藥,能消除頭汗癥的發病機制,臨床癥狀消失迅速,無副作用且治愈后無反彈現象。中醫認為頭汗癥的發生或因飲食不節,脾胃失調,濕熱蘊蒸骨或因素體陰虛內熱郁盛,或因久病大病之后體弱陽虛,調理不固而致。本發明依據這一理論,以胃為先天之本, 精選具有滋補腎脾胃,散郁安神,斂汗固精,提高免疫功能等功能的純中草藥,從根本上治療頭汗癥。
本發明所述的治療頭汗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的組成及其重量份數是 五味子10-20 龍骨20-40 小麥15-25 防風5-15 白術8-16 黃芪10-20 郁金7-15 肉桂5-15。 本發明的優選配比為
五味子15、龍骨30、小麥20、防風10、白術12、黃芪15、郁金11、肉桂10。
治療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本發明各組份的藥性及其功效是
五味子性味酸、溫,入肺、腎經,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 龍骨性味甘澀、平,入心、肝、腎、大腸經,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
小麥性味甘、涼,入心、脾、腎經,養心,益腎,除熱,止渴。 防風性味辛甘、溫,入膀胱、肺、脾經,發表,祛風,勝濕,止痛。 白術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補脾,益胃,燥濕,和中。 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補中益氣,益衛固表,利水消腫。 郁金性味辛苦、涼,入心肺、肝經,行氣解郁,涼血破瘀。 肉桂性味辛甘、熱,入腎、脾、膀胱經,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 本發明中所用原料藥,大部分具有滋補腎、脾、胃以及安神固精、散郁斂汗的作用。 上述諸藥相結合,共奏滋補腎脾胃、益氣生津、鎮驚安神、燥濕散郁、收汗斂汗之功效。
本發明的效果在于1、療效高,本藥要3年對51例頭汗癥患者進行治療,35例全愈,9例好轉,總有效率達86%。2、無副作用。3、治愈后不反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實施例取五味子12克、龍骨25克、小麥15克、防風8克、白術10克、黃芪12克、 郁金9克、肉桂8克。將上述組份按所列重量合成一劑一劑的中藥,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頭汗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的組成及其重量份數是 五味子10-20 龍骨20-40 小麥15-25防風5-15 白術8-16 黃芪10-20 郁金7-15 肉桂5-15。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頭汗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的組成及其重量份數是 五味子15、龍骨30、小麥20、防風10、白術12、黃芪15、郁金11、肉桂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了一種治療頭汗癥的中藥,由五味子、龍骨、小麥、防風、白術、黃芪、郁金、肉桂按一定重量比合成,具有滋補脾胃腎、益氣生津、鎮驚安神、收汗斂汗的功效,對于頭汗癥的療效顯著,臨床癥狀快速消失,無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治愈后無反彈現象,可從根本上治療頭汗癥。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526629SQ2012100397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1日
發明者簡福川 申請人:簡福川